孩子的「公平迷思」 爸媽教導有訣竅

孩子的「公平迷思」 爸媽教導有訣竅

2018/6/26(2022/3/15 4:25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各位家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你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表現很好,但是老師卻沒有看到他在這方面的才華,你的感受會是什麼呢?想起來多少會有些心酸吧!有些家長可能會拍拍孩子、安慰他就算了。可是這心酸的感覺,其實也代表孩子心裡「想要向上」的心情;但被這種辛酸襲擊,卻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幫孩子獲得一些成就以外的重要能力。

孩子可能這樣想:孩子以情感為思考、不以邏輯為思考

「語言」對小小孩的重要性,是發展出語言能力後,孩子才能透過語言明白自己情緒反應的意義,也才能把自己內在的情感顯示到腦袋與意識層面中。在語言能力發展之前,孩子的許多情緒反應能力是非理性的,時常會把自己的情感和某些早年發生的事件聯繫在一起;而且這種聯繫的關係,常常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這種把「事件」與「情感」連結的領悟力,得要隨著語言發展增強,才能越來越提升。所以,越小的孩子,領悟自己的情感如何受到事件引發的能力越差,也導致孩子們對一些事件做出情感反應時,沒有邏輯可言。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的描述、孩子的想法,好像總是比較絕對。例如,你不給我糖吃,你就是不愛我-這可不是他們在說氣話,而是孩子的情感上,真是這樣連結的。但這種缺乏邏輯的情感思考,大人在旁邊客觀地看,就知道這種論調是非常容易被「攻破」的,所以孩子才常常需要大人去引導他們思考:情感背後的邏輯究竟在哪兒?

倘若在年幼的時候,這種「情感連結事件的邏輯能力」沒能常常受到挑戰、反思與引導,孩子成年之後,就會常常墜入過去的情感事件中。比如說,我曾經遇過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女性,她接受了一個專案的聘任,在某間公司工作了三年。這間公司一共五個類似的專案人員,而這位女性是年資最淺的一個。後來,專案聘任的時間快要到了,主管向上爭取到一個正式的員額,並在這五位專案人員中,依年資多寡,留下了最資深的一位員工,這位女性自然期滿離職啦!沒想到,這件事情卻引發了她憂鬱的情緒,雖然她理智上知道自己離職的理由,但情感上她還是覺得自己是因為被主管挑剔、覺得自己表現不好,所以才被請走的。

這和孩子在思考「公平」時,所用的連結方式一樣:仰賴的不是邏輯、思考和判斷,而是情感、直覺與想像。所以他們可能把自己陷入一個很深的情緒當中,卻也很容易被旁人透過邏輯、帶回現實來。這種情感邏輯的思考,就是一種「挫折容忍力」。

家長可以這樣做:了解孩子對「公平」的迷思

我們先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想想他們怎麼看待「公平」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這裡頭有很多邏輯「奇特」的地方,難怪孩子會為了公不公平,而傷心半天:

• 公平就等於:你對別人不能比對我好。
• 公平就等於:別人擁有的時候,我也應該要有。
• 公平就等於:我被處罰的時候,別人也應該要被處罰。

所以,要解決孩子的「情感直覺」,大人得要先發現他們的「邏輯錯誤」在哪裡。上述的幾個「公平迷思」,如果轉換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許就會這樣:

• 公平就等於:你對我好時,也可以對別人這樣好。
• 公平就等於:我擁有的時候,別人也可以擁有。
• 公平就等於:別人被處罰的時候,我也要想想我有沒有做錯。

除了「公平迷思」以外,我認為引發孩子情緒的更大迷思,是在於「凡事要公平」。怎麼說呢?不管是心理學的立場、還是教育的立場,我們總是強調、也深深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當「公平」這種具有社會權力的抽象議題,被孩子單純直率的腦袋拿來思考的時候,孩子們很容易扯到「我是如何被對待」上,而不會了解那背後屬於社會正義的概念。

所以我們有責任告訴孩子:你是獨特的,每個獨特的人不需要被一樣的對待。比如說,姐姐喜歡畫畫,所以媽媽買了畫筆給她;弟弟喜歡車子,所以媽媽買了模型給他-但我們可不能因為畫筆比較小、比較便宜,車子比較大、比較貴,就說這是不公平,不是嗎?

「不公平」也是挫折容忍力的開始當孩子嚷出「這不公平」的那一刻起,其實背後已經帶著競爭與比較。這是他們面對真實社會的開始,卻也是逐漸成長、面對挫折與挑戰的時刻。所以,當面臨這珍貴的一刻,對家長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協助孩子提升他們的「挫折容忍力」:

• 了解孩子的不公平感,是如何連結的:「寶貝,為什麼這會讓你覺得不公平呢?」
• 給予孩子適當的肯定:「寶貝,可是就算你沒有,你還是知道自己很喜歡這件事,也可以做得很好對不對?」
• 鼓勵孩子,如果真的想要,可以主動爭取:「寶貝,你知道嗎?如果今天爸爸、媽媽跟你一起玩球,球在媽媽手上。如果你沒有跟媽媽說:『媽媽,給我。』媽媽可能就會丟給爸爸、不一定會丟給你。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這個,你可以主動說啊!」

(本文摘自/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新手父母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