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高峰後,家長必學課題

腸病毒高峰後,家長必學課題

2008/8/8(2022/3/15 19:47更新)

6月間,腸病毒疫情出現近年來的高峰,引起家長的恐慌與擔憂。腸病毒是每年流行的傳染病,如果我們輕忽洗手防疫或避免院內感染的重要,政府又無紮實的全面防疫措施,疫情可能將不斷擴大蔓延。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李怡嫺針對這一波腸病毒後,提出以下防疫課題,希望能幫助家長建立更健全的觀念。

■課題一、治病的醫院可能是防疫漏洞

政府跨部會的疫情指揮中心,要學校及托兒所遵行停課、消毒標準,以降低孩童相互感染,卻忽略了兒童在醫院就醫可能的感染。當重症已超過200人,醫改會發現多家醫院內的兒童遊戲區仍照常開放。

家長不了解其中潛藏的感染風險,讓許多兒童在未經消毒的設備中嬉戲,在美食街進食用餐;更忘了進出診間要洗手。經醫改會披露後,衛生局才要求醫院關閉兒童遊戲區,加強院內腸病毒的宣導標示,許多家長也才注意到看病前後洗手的重要。

■課題二、家長擔心:「這是不是腸病毒,可以問誰?哪裡可查?」

「孩子有發燒、嗜睡的現象,是不是馬上送急診?」、「直接送去路程遠的大型醫學中心嗎?」、「還是先到附近診所、醫院做緊急治療比較好?」,民眾常因缺乏充分的諮詢管道而不知所措。疾病管制局僅依賴網站公布疫情資訊,並無法提供不懂網路的民眾即時又有效的幫助。

■課題三、1922專線只諮詢,難協助就醫

疑似重症病童就醫時,家屬可能遇到「想送去專責醫院,卻不知是否有空床?」、「急診額滿或掛不到號,怎麼辦?」、「轉診或轉院遇到問題,該找誰協助?」。然而衛生署設置的1922專線,僅由中華電信客服部提供簡單的衛教諮詢、查詢當地責任醫院名單,卻無法主動協調安排,導致多次人球事件發生,家長焦慮苦等病床,擔心延誤治療與傷亡。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也叮嚀家長,要持續關注疾管局及各衛生局腸病毒診治資訊;看病時,提醒醫師護士,在診察或碰觸病人前後應洗手或更換手套;探病前後或看診後,皆應確實洗手,再碰觸家中其他幼童。疫情期間避免帶幼童出入醫院的遊戲區、美食街。

衛生防疫體系需持續長遠的規劃執行,不是一時的虛應故事,當下一次疫情來時,能及時啟動全面的防疫應變機制,提供整合性的醫療服務,讓「防疫視同作戰」不再是口號。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