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女大生血尿頻頻 竟罹腎細胞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微創科主任黃志平醫師表示,以往認知腎細胞癌好發於五十至七十歲中壯年,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臨床已遇到不少年輕個案,二十一歲的陳小姐只是其中一例。
腎細胞癌難被發現 不可不知晚期三大症狀:血尿/腰痛/腹腫
泌尿部微創科主任黃志平醫師解釋,腎臟位在腹腔後壁脊柱兩側,因脂肪團團包圍,就算有腫瘤也不容易被摸到,或是待腫瘤壓迫腎臟周圍神經及晚期移轉他處,才會出現明顯症狀,早期多得靠健康檢查發現,臨床常見腫瘤長到七公分以上大小才前來就診的患者。
根據統計,國內每年新增約一千四百名腎細胞癌患者,因為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多半伴隨腰背單側疼痛、血尿、腹部腫塊等三大典型症狀,男女比例約為二比一,常被形容為「沈默癌症」。
黃志平主任說,抽菸、肥胖、高血壓、接觸有機溶劑都是腎細胞癌危險因子,一定要多留意是否有血尿、長期單側腰腹痠痛和腹部腫塊等三大常見症狀。腎細胞癌早期可透過一般手術切除,晚期則可考慮使用全身性治療,包括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可提供第一、二線治療選擇,目前多以標靶藥物治療為主。
標靶藥物依作用機轉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TKI抑制劑,多用於一線治療,作用為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養分供應腫瘤,主要針對亮細胞腎臟癌,治療效果普遍較好,無病存活期平均達十至十二個月,整體存活率平均可達二至三年;第二類則是mTOR抑制劑,可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及血管增生,無病存活期約為四至五個月。
黃志平主任表示,醫師多半會依據疾病狀況、副作用耐受程度、療效等考量,建議患者選擇不同的藥物做為治療計畫,才能達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療效。
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醫師呼籲應定期做健康檢查
日前曾有一名六十歲男性,右側頭顱長了顆二・六公分大腫瘤,外觀明顯、摸起來不痛,因自身警覺主動到醫院做全身檢查,才確診腎細胞癌晚期合併顱骨及硬腦膜轉移,左腎腫瘤達六公分大小,肺部也有二十多顆兩公分大小不等腫瘤。經手術切除腎臟、顱部腫瘤後,以標靶藥物持續治療,三年多來狀況穩定。
黃志平主任呼籲,除了維持良好生活作息、避免抽煙、多運動以外,民眾應定期做腎臟超音波檢查,三十歲以上二至三年檢查一次,五十歲以後則應固定每年檢查,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可至泌尿外科求診,才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