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寶寶對話 冥想練習與新生兒連結

與寶寶對話 冥想練習與新生兒連結

2018/10/13(2022/3/15 7:48更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優先滿足自己的需要,先把自己照顧好」這番言論,乍聽之下會不會令你覺得奇怪?但你記得嗎,每一次飛機起飛前,空服人員為我們示範救生細節與複習逃生過程時,總是對所有乘客耳提面命──要先為自己戴上氧氣罩,然後再轉身協助你的孩子。我想在這裡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從裡到外都乾淨整齊、煥然一新、舒服自在──說到這一點,再次提醒你不要怯於向身邊親近的人求助,勇於提出你的需求。現在不該是你操心家務或食物的時候──你若感覺舒服暢懷,照顧起新生兒便更能專注與得心應手。你或許期待寶寶出生的前幾個小時,會充滿溫馨柔和的浪漫色調。想想耶穌基督誕生的情景,是如此平靜祥和而充滿亮光。所有的目光皆注視躺臥在馬槽裡的聖嬰耶穌基督。

生下你所愛的寶寶時,你被一種稱之為「愛的荷爾蒙」的催產素所淹沒,那是你與伴侶做愛而受孕時所釋放的一種荷爾蒙,而當寶寶出生時,身體再度分泌同樣的荷爾蒙以幫助你的子宮收縮並將寶寶推擠出體外。而今,你再度被愛的荷爾蒙所充滿。

練習:與你的寶寶連結

呼出一縷輕煙,讓所有困擾你、折騰你、陷你於幽暗低谷的糾結,都隨著輕煙呼出。透過吸入新鮮空氣,吸進從天空而來的藍金色光芒。看見並感受到這道藍金色光芒進入你的鼻腔,往下流入你的喉嚨。

看見這條閃動著光芒的巨河流動到你的背部,進入你的雙腿、雙腳與腳趾。看見這道光芒從腳趾長出來,越來越長,長成藍金色天線。現在,看見這條閃耀著光芒的河流往雙腿逆流而上,直到你的骨盆腔,被光所充滿,同時在你的子宮裡開創一個藍金色的空間。

呼氣。從你的子宮深處,撒下一片藍金色大網,覆蓋著你的寶寶。感受並看見你的孩子沐浴在這片溫暖的療癒之光中。你透過一縷一縷的光芒,向寶寶傳達你的愛。觀看並感受到你們如何融合在一起,合而為一,你們彼此相繫,一如寶寶還在你的體內時那樣形影不離,緊密相連。觀看並感受到你的寶寶如何反應。呼氣。光之河流繼續深入照亮你的肺部,在你心臟的四個瓣膜之間進出流動,一直到你的心臟成為一盞灼熱發亮的大燈。

看見那亮光往上流向你的肩膀,再往下流向你的雙臂、雙手與手指,從你的手指伸展而出,猶如延長的光之天線。把你的寶寶抱在你左手肘的臂彎中,靠近你那灼熱發亮的心臟。觀看並感受到你的寶寶安穩地沐浴在愛與柔和的藍金色光芒中。感受到這份無比珍貴的情感連結,深入你的身、心、靈與意志之中。呼氣。睜開雙眼,用睜著眼睛的狀態在腦海中看見這份連結。

 

這是讓你持續專注與投入照顧新生兒的基本練習。想像當你與寶寶必須分離時,那片藍金色大網一撒而下,完全覆蓋住你的寶寶。當孩子與你的身體分離時,你的寶寶將持續地經歷你撫慰人心的陪伴與並感到安全。

新生兒對「夢的場域」尤其敏銳,因為他們每天幾乎沉睡長達十六個小時,其中有超過八小時處於快速動眼期的夢行狀態。你肯定可以藉由「隔空溝通」與夢境中的他互通有無與對話。你過去九個月來都在做這件事,所以你應該能從這些親身經歷中分辨成效。當你在親子教養的技巧上愈發駕輕就熟後,你將學會更多有關這方面的溝通方法與管道。我們稱此為下意識的直覺──一支隱形電話。

即便你與孩子之間隔著遙遠的距離,你仍然「知道」寶寶的感受如何。然而,大部分人不明白的是,你也可以從隔空溝通這個管道去「傳送」你的支持與愛意。那即是透過圖像畫面。你的孩子將會「知道」你傳送出什麼樣的訊息給她。你將使她在情緒、慰藉與安全感上得到一種立即性的效果。

與你的寶寶連結

如果你與寶寶因為某些因素──醫療的問題、醫院的規定、或你急需完整的休息──無法母嬰同房,使得寶寶必須待在嬰兒室,想必你會想要積極實踐,看著那片藍金色大網包覆著她,好讓你可以藉此在精神上與她親近。如果你的寶寶早產而必須待在新生兒病房,那麼,請你觀想她發展不完全的器官得以完美無瑕地成長。看見並感受到你發亮的雙手觸摸她,發亮的大網也持續包覆著她。

事實上,無論如何,媽媽並非總能時刻與寶寶形影不離(你不該為了一些無能為力的事或為了需要爭取理所當然的休息而感覺糟糕或有罪惡感),但許多研究顯示,與母親近距離相處與親近,確實能為寶寶帶來許多好處,尤其是最初的幾個小時與出生後的那幾天。

從出生與出生後的催眠回溯個案中,我們發現,寶寶想要與你在一起。在催眠狀態下,這些退化的成人一次又一次全心聚焦於母親的陪伴,那是他們最大的需求與渴望。如果寶寶無法與你在一起,至少要讓她跟父親在一起。研究證實,父親的同在,會讓孩子在生命初始便認得與認同這份陪伴。

(本文摘自/靈性胎教手冊:從懷孕到生產的161個冥想練習/橡實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