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沒用?吃得剛好才會瘦!
舉例一、不管是吃食物還是喝水 只要吃下肚就怕胖
觀察到這類的人通常不會很胖,BMI約在25-27左右,還是屬於過重的範圍。營養師的飲食衛教最基本的是要給予減重的人每日飲食需求建議,除了一般的熱量需求外,也會指導三餐六大類食物的建議份數,再給予適當的觀念之後,會與病人討論如何調整自己每日的三餐,常聽到的是:「我平常也沒吃這麼多耶!」
發現許多人為了要減重或是怕胖,早餐可能只喝一杯鮮奶(240cc)、午餐吃5顆水餃或半個(甚至更少)的便當、晚餐只吃1-2份水果,評估下來一天整熱量大約在600-800大卡之間。相信蠻多人會與病人有一樣的疑問,為什麼都吃這麼少了,體重還是不會減少卻反而會慢慢增加?
飲食攝取熱量太低 最終導致基礎代謝率降低
賴羿如營養師建議,飲食攝取熱量若太低並不會使體脂肪快速被消滅,反而造成體內水分與肌肉大量流失,最終導致基礎代謝率降低。而基礎代謝率指的是人在休息狀態下,維持心跳、體溫、呼吸等的基本生理功能所需要的熱量,身體需要的能量變少的同時,若沒有再吃得更少,當熱量又供過於求,體脂肪又會開始形成。
因此減重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而是必須吃下身體維持基礎代謝率所需要的營養。建議減重飲食是減少每天原本所需的熱量500-1000大卡,但不可低於1000大卡,以免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不足。
舉例二、怕胖所以『某些』食物都不吃
另外有些人給予飲食建議的回饋是:原來澱粉類(全榖雜糧)還是要吃呀!又或是:吃肉不是容易胖,可以不吃嗎?有些人會有「覺得某種類的食物會對體重有特別大影響的觀念」。
賴羿如營養師表示,根據衛福部的飲食指南,食物根據其營養素含量不同而分成六大類,每一大類的食物都含有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不同營養素。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類的食物,進入身體後只要其中所含的有熱量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超過人體所需要的量都是被以體脂肪的方式,將其中的能量儲存在身體裡,因此並不會有哪種類的食物一吃就會變胖。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到底吃了多少的「份量」。因此均衡與適量才是維持健康與好體態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