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洞察標靶藥物查找新觀點!

3分鐘洞察標靶藥物查找新觀點!

2019/6/2(2022/3/15 4:59更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標靶治療最早的藥是基立克(Glivec),在慢性白血費城染色體上發現的重組基因Bcr-Abl 蛋白發展出來的酪氨酸激脢受體抑制劑,一開始的臨床試驗就有驚人的療效,徹底顛覆了標靶藥對比化療的差別,2001 年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批後,各類靶向藥就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幾個重要的基因相對應的藥物已徹底的改變了癌病治療的觀念和手段。

次世代的基因檢測技術(NGS)發展快速,能快速地全基因解碼,透過大數據分析,全面的了解可能可以用的藥物。生物標記包括了預後判斷(生存期相關)或預測判斷(可能對某藥物的有效性)的指標,由於是個人的基因,當然也可以說是個人化的精準醫學。除了昂貴的基因解碼最為詳細與準確外,事實上,醫院透過傳統的病理切片,以組織染色法已能粗略並快速地找出合適的藥物,如乳癌常見的(約20%~30%) Her2 指標,肺癌的ALK,胃腸道基底癌GIST 的C-KIT 以及免疫治療常用的PD-L1,若是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特定基因更細膩的突變點,就須借助基因檢測,將EGFR、ALK、Braf、C-KIT 常見的位點做進一步的了解,其實,單一基因特定藥物由有效變成無效常常是因為又有新的突變點發生。

由於基因變異遠比拿得到的藥多,所以如果為了找已知的那幾種標靶藥而做基因檢測,常常不見得加分,反而是找治療策略較有意義。針對一系列,最多十至卅個預後相關的基因做檢測,給予一個基因表達分數,做為臨床醫師是否據以推薦該治療的指引,例如檢驗21 個基因,用在早期荷爾蒙陽性淋巴結未轉移的乳癌是否需要化療的參考;或是用來指導攝護腺癌手術後是否還需要追加放射治療等的決策參考,都有商品化產品,這種檢測似乎比較有用。

由於「次世代基因檢測」技術大量篩出上百個基因突變點,這些突變就算是生物學上有意義,目前臨床上能用上藥的並不多,約在20%之間。另外還有些疾病是決定於基因的表現(徵),即使沒有DNA突變,由於包覆在基因外面的蛋白結構甲基化,磷酸化或去乙醯化,影響蛋白質生成的轉譯動作,讓蛋白質不表達,一樣是重大的影響功能,但基因檢測不一定做出結果來,所以是否需在疾病早期就以基因檢測做為用藥指引的手段,目前許多研究還在進行中,尚未有定論。

總之,基因檢測針對獨特的基因缺陷而設計出來的藥物就是精準醫學的意義,但是,因為醫療經濟效益不夠高以及藥物發展不夠快,想要全面的應用還不太可能。例行性的做NGS,少部分的人可以從中找到藥,但若想要全面性都做,即使大型醫院或保險公司也無法例行的做此事。

(本文摘自/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時報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