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相對論 父母歧見時該聽誰的?
就在孩子們都走得差不多時,一位就讀小學五年級的男孩母親來到拳館,憂愁滿面和業師父說了些話。語畢,和孩子一同向業師父鞠了個90 度的躬,牽著孩子的手,消失在暮色的街道中。業師父望著這對母子離去的背影,輕輕地搖了搖頭,轉身關上拳館的門,往回家的路走去。正好遇到正在門前維修愛車的糖老大,拱手打了個招呼……
父母意見不同時到底要聽誰的?
糖老大:東方的傳統思想是重男輕女的,但在西方,講的是「Lady first」。
業師父:「Lady first」?
糖老大:就是尊重女性,女士優先的概念。尊重女性也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有女性的自主權、發言權、決定權……所有男性該有的權利,女性也都應該有,而且權力一樣大。
業師父:這就是最近常聽到的「兩性平權」囉?
糖老大:是啊,無論在國家、社會、工作場所、家庭、甚至夫妻關係都一樣,男人跟女人說話的份量沒有誰輕誰重的道理,只有互相尊重與了解。但這似乎不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主題,對吧。
業師父:這話題倒是很有意思,值得討論。但,是的,我們還是針對我今天的困擾聊聊吧。
糖老大:之所以會提到男女平等的問題,我想帶到的主題是,不管你是男是女,都是來自於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成長環境及不同的際遇。一個來自農村的純樸家庭跟一個充滿金錢遊戲的股市大戶,兩者的結合本來就很違和、相互衝突。但命運就是這麼奇妙,常常把這樣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湊在一起,當然,彼此的價值觀一定也是大不相同。
平常遇到好事,說真的,誰聽誰的好像都差不多;但若是遇到爭執、衝突,想法不相同,這時,到底要聽誰的話呢?
業師父:應該是要聽……學歷地位高的吧?畢竟學歷高的,知識比較豐富,處理事情也比較理性。
糖老大:學歷高的,我們可以說他的IQ 高,但不表示他們的EQ 就高,很多社會案件,碩士、博士犯法的比比皆是,我不是說高學歷沒有高EQ,而是處理事情的EQ 並不一定是由學歷決定的。就拿我來說,我學歷並不高,從修車學徒做起,今天業師父不是也來跟我請教問題嗎?難道業師父是因為我的學歷高才來找我的?(笑)
業師父:哈哈,說的也是,我來找糖老大討論,是因為你的為人與經歷,跟學歷還真的沒有關係。看來我也是被傳統觀念害得不淺啊。
糖老大:剛剛這是玩笑話,希望你別介意。我想帶到的問題是,你說的並沒有錯,也許你是因為我的為人與經歷,但最重要的關鍵是在於,對彼此的「尊重」。
我說的不一定對,你說的也不一定錯。當想法不同的時候,要以誰為主,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不一定是「Lady first」,也不一定是「以夫為貴」,而是兩個人有沒有冷靜、理性地坐下來討論彼此的看法。如果這個問題牽扯到小孩,除了父母之外,小孩也要視年齡決定要不要邀請孩子一起討論。
業師父:這有點超出我的理解。父母不是有責任處理、決定孩子一切事物嗎?讓孩子參與討論有意義嗎?
糖老大:父母親當然有責任處裡孩子的事情,但我想說的是關於孩子的「權利」。孩子有參與和自己有關係的事件討論的權利。
業師父:這樣講我可以認同,但是你剛剛有說到「視年齡決定」,要多大的孩子可以參與討論呢?孩子不會在中間無理取鬧嗎?
糖老大:我覺得孩子在小學五年級之後,就可以開始參與家庭的討論了。小五前的孩子,心智發展不成熟,確實有可能像你說的情況一樣無理取鬧,最後討論甚至不了了之,還是由父母來決定;但小五之後,自主性慢慢成熟,乖乖地聽話照做,開始有自己的意見了,這時該適度的讓孩子有參與感,參考孩子的意願。儘管最後的結果並不是他們能左右,但討論過程中,可以讓他們知道父母親的想法,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的過程,是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主,而不是「自溺」或「沒主見」。
小五後的孩子,我們需要把關的是,他們提出的議題與想法,是不是作奸犯科、傷風敗俗、離經叛道、或傷害自己身心的事。例如:全家原本要一起出去吃晚餐,但孩子說他累了,不想去,只想在家裡看電視。這時候父母親如果氣沖沖地說:「你怎麼那麼不守信用?明明說好了,怎麼又變卦?」或是,「怎麼那麼不合群,我們是一家人,為什麼只有你一個人在耍自閉?」你說,這不也是在討小孩的氣嗎?最後就算孩子勉強出門了,家庭的氣氛我想也不會太好。
(本文摘自/教養相對論:先懂孩子再懂教,當葉問遇到唐老大會問的13個教養難題/布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