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肺癌作祟?新型抑制劑享樂齡

ALK肺癌作祟?新型抑制劑享樂齡

2020/8/21(2022/3/15 3:52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108年主要癌症死亡原因排行顯示,肺癌再度蟬聯癌症致死之冠,且肺癌癌友死亡人數逐年上升。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在確認癌友基因型後,醫師已有多元標靶藥物為肺癌癌友打造客製化療程。其中,二線治療中更有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問世,可延長癌友無惡化存活期達16.7個月;針對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發生抗藥性且出現腦轉移的癌友,也有67%的顱內反應率,無疑為ALK肺癌的癌友帶來一線曙光。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洪仁宇醫師指出,若能早期發現肺癌,有較高機會透過手術治療來切除腫瘤,提升預後。然而,因肺癌早期沒有症狀,很容易被忽略,普遍而言,肺癌癌友們確診時往往已屬癌症晚期,治療目標著重於延長病患的無惡化存活期。

維持良好癌後生活品質 延長治療戰線是關鍵
洪仁宇副院長說,肺癌癌友無須過度擔心,目前肺癌治療已進入精準治療時代,一旦確診就會進一步確認肺癌屬何種型態、癌細胞是否具基因之突變,每種基因型都有各自合適的標靶藥物可用。而其中,ALK陽性肺癌雖然所佔比例較低、僅有5%,但目前在臨床上已有多元藥物可使用,醫師更可依據癌友過往使用的藥物、是否發生腦轉移等,選擇對應的藥物,力助癌友們有效抗癌。

洪仁宇副院長指出,目前在第二線已有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可使用。對第一代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癌友,可靠第二代新型口服ALK抑制劑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至16.7個月;針對發生腦轉移的個案更是有高達67%的顱內反應率,顱內無疾病惡化期更可達18個月以上。若不幸復發,還有機會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減少化學治療之機會,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

ALK陽性肺作祟 老婦靠基因檢測、積極治療扭轉治療困境
洪仁宇副院長根據其臨床經驗分享,曾有一名年近70歲的女性肺腺癌病患,十多年前因為咳嗽、會喘等症狀就醫而被診斷為肺癌,由於當時並沒有基因型的檢測工具,曾嘗試直接使用EGFR基因型的標靶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佳。近幾年肺癌基因檢測的重要性受到關注,治療團隊決定將其當年的檢體拿去做基因檢測,確認該病人為ALK病患,之後使用ALK標靶藥物後,病情穩定至今。

洪仁宇副院長鼓勵肺癌病友,新的藥物陸續開發對病患來說是好消息,而現在醫藥科技的進步,已經有機會透過更精準的基因檢測找出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對症下藥,提升治療效果。若不幸罹癌別氣餒,尋求正規的醫療管道,醫師也會衡量病患的狀況與條件,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可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