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絕和你說話 你該如何破冰?

孩子拒絕和你說話 你該如何破冰?

2020/10/13(2022/3/15 3:41更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到底怎麼搞的?考這什麼分數,還敢給我帶回來!爸媽花了多少錢讓你去補習,結果你竟然補成這種成績,能看嗎?你到底有沒有在努力,有沒有在讀書啊!」媽媽拿著考卷在志謙眼前用力地甩啊甩。

「媽,其實這次模擬考真的──」志謙剛開口,卻被打斷了。

「你不用跟我說,我根本不想聽,別老是找一大堆理由、藉口來塘塞。」媽媽簡直暴怒。

「媽媽,你聽我把話說完嘛……」

媽媽繼續連珠炮似的痛罵。「你不說,我都已經知道你要講什麼了。成天不看書,盡是把時間耗在手機上,你這樣以後怎麼跟人家競爭啊?枉費爸媽花了這麼多心思、時間和金錢。我看你這輩子真的是沒有用了。」

志謙也火了。「媽,我話都還沒講完耶,你為什麼就在那邊劈里啪啦講一大堆?」

媽媽說:「有本事就拿出好成績來,別只會在那邊給我頂嘴。」

志謙決定不說了。

每回,當自己想要表達意見及澄清一些想法時,總是被媽媽覺得自己是在頂嘴、找理由,連聽都不聽,直接把他的話堵回來。他發現媽媽一點都不瞭解自己。當然,更別提忙於工作的爸爸了。

志謙拒絕和爸媽說話了。

對立反抗的輔導與教養祕訣

批評,適可而止
我們是否可以過一個沒有批評的日子?想想看:我們批評孩子的「用意」,到底是什麼?我們很容易在還沒有弄清楚問題前,就從行為的表象妄下定論。當親子之間沒有對話的空間,父母不願意聆聽孩子的想法、不願意瞭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將造成彼此愈來愈衝突、疏離。

我常常在思考一件事情: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或許,父母是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且自認對於未來社會的瞭解,比孩子更清楚。因此,孩子只要一切按照我們的規劃努力就好。

面對負面評價,有些孩子採取消極態度,索性不跟父母談;有些孩子選擇壓抑自己,內心感到無助、困惑與徬徨;有些孩子則明顯地出現對立反抗,親子衝突不斷。

父母的期待與孩子表現的「落差」
親子之間的衝突與疏離,到底從何而來?

有時,反映了父母的期待與孩子實際的表現,兩者之間出現了落差。

父母很容易將期待套在孩子身上,為孩子量身定做一套應該要有的表現。衡量的標準,有些來自社會的價值判斷、父母原本的觀念與期許,或者自己有一直無法達到的目標,而將這一切加諸在孩子身上。

只是,我們往往只關注結果,卻忽略了孩子在邁向這個結果之前,他的能力,以及他付出的努力。若孩子無法達到我們所預期的那一步,最忌諱父母直接認定是孩子不夠努力、認真(當你忍不住有這種念頭時,請仔細想想:真的是如此嗎?不盡然吧)。

話術的拿捏
與對立反抗孩子相處,也讓我們慢慢學習說話的藝術,尤其是該如何去拿捏,對於對方的感受該如何去敏銳地察覺,並且,試著去瞭解哪些說話內容、字眼、語調和口吻,容易讓孩子誤解。

最簡單的一種判斷方式是:試想,與他人說話時,我們希望聽到對方說些什麼?不見得是阿諛奉承或盡說些甜言蜜語的空話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多收集、仔細聆聽身旁的人說話的方式,在這個過程裡去感受,面對各種不同的說話方式,我們的想法以及感覺會起什麼樣的轉變。

不要單方面地歸咎給孩子
當親子關係出現裂縫,無論是衝突或疏離,最令我擔心的是,父母是否往往都把問題歸咎到孩子身上,認為這是孩子需要做的改變,而沒想過父母自己也應該調整。

若希望親子關係有所改善,就不應該只是單方面地要求孩子改變。我常常在談一件事情:當父母願意改變,而且實際改變了,孩子將能夠敏感地注意到,甚至於自己也會有所調整。

你對自己的孩子夠瞭解嗎?夠熟悉嗎?
請仔細地問問自己:我對於眼前的孩子到底瞭解多少?熟悉到什麼程度?當你對一個人不熟悉、不瞭解,卻又想要求他改變──在相互碰撞下,衝突便油然而生。

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是否感受到你想瞭解他;或者,你只是期待他做出自己所希望的表現,而不在乎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請勿一廂情願
父母真的不能一廂情願,認為孩子會想要把心裡的話向我們傾訴。除非,讓孩子瞭解到我們是真心關愛他、真心為他著想。讓孩子感受到在他的生活中,有一個可以信任、傾訴的對象,而不是一個不斷挑剔、只會要求的人。

若我們發現自己不知該如何與孩子相處,或許可以換個方式來思考:自己在孩提時,與父母相處中,有哪些父母的作為令自己非常排斥、相當抗拒?有哪些是讓我們不時想念、回味,而感謝爸媽那些年如此對待我們?

主動釋放「和解」的橄欖枝
親子之間的衝突與疏離,若擱置著而不願意去正視它,隨著時間慢慢過去,關係將慢慢惡化。特別是,當父母缺乏自我覺察時,親子關係要進行良性改變,就顯得更不容易。

為了改善溝通,需要有人願意主動釋放橄欖枝,表達想要和解的善意,而最優先的人選,則是父母。

對立反抗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絕對不是像開關切換一般,立即就可以改變。這當中絕對沒有得來速的做法。

聽孩子把話說完
面對孩子的教育、成長或期待,我們的想法與要求是否合理?我們是否總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父母要細膩覺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日常生活裡,他們的想法、情緒、行為及人際社交等的改變。同時,仔細觀察親子之間的關係狀態。我們需要覺察:在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中,親子之間的話題,大都聚焦在哪些事情上?彼此的交集在哪裡?

如果我們只是關注孩子的課業、孩子的成績,那麼我們依然無法瞭解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

捨棄天方夜譚般的期待
有時,急不得。我們不能期待孩子像個開關一樣,對待我們的態度立即出現翻轉。這是天方夜譚般的期待。讓孩子在關係逐漸修正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們善意的回應。

再次強調,並非我們得低聲下氣。在這當中,至少我們是非常專注地把他說的話、把他的意見當作一回事,而非敷衍了事。同時,也不再只是由我們下定論,並且全盤否定他說的話。

別與孩子處在平行時空
解決對立反抗的狀況,也是在重新檢視親子之間過去的相處重心與內容。也許我們所在乎的與孩子所關注的,是兩個平行時空。

當這兩個平行時空沒有交集時,我們卻依然僅鎖定在孩子表現有落差的地方,這種情形下,孩子索性與大人「免談」。

修復關係不隔夜
我一直認為,當親子之間出現了衝突,想要修復這份關係,盡可能不隔夜。當日的問題,當日解決。在臨睡前道歉,在睡前進行關係的調整,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關係的修復一旦拖了太久,比如一拖就是兩、三個禮拜,甚至幾個月,你將發現親子關係只會愈來愈疏遠。

限時解凍,別讓冷戰逾時
當親子之間起了爭執,由於心情不甚美麗,而第一時間選擇沉默,不想與對方說話,讓自己冷靜,這的確是一種因應的方式,暫時化解了彼此後續的衝突。否則,真的沒必要和孩子冷戰,因為在冷戰之後,你還是得面對自己的孩子。

同時,青春期孩子本來就與父母保持較冷淡的關係,若再採取冷戰,親子關係要退冰,就得多擺上好幾天,甚至好幾個禮拜,才有可能解凍。

我們要對冷戰「限時」。若冷戰得太久,只會凍壞彼此的關係。

(本文摘自/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寶瓶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