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染疫延遲回診 牙齦冒硬幣大腫塊竟是血管瘤
2021/8/31(2022/3/15 3:5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74歲婦人,5月因右下牙齦腫大,在診所接受切除牙齦手術,術中不明原因血噴流而出,轉往醫院急診。初步評估為小動脈破裂導致大量出血,經放置止血敷料與骨蠟,靜脈滴注抗血栓溶解藥物止血,一周後傷口癒合良好,醫師建議牙周治療追蹤,但婦人因疫情嚴峻不敢前往醫院,拖至7月才回診,但相同位置已長出顆粒狀腫塊,大小約如一元硬幣,切片送病理診斷為罕見的血管瘤。
口腔出血時 2個初步自我照護方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牙科醫師王君翎表示,出血不止常發生於拔牙或口腔手術後,當民眾感覺口水有鹹味,懷疑口腔出血時,切勿慌張,如為唾液混雜血絲,保持口腔與傷口乾淨即可,若傷口不斷冒出鮮血,建議使用乾淨紗布或濕潤茶包,壓迫傷口半小時,多數情況能達止血,若依然無法順利止血,應儘速至醫療院所處理。
王君翎指出,根據出血來源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若是牙齦的出血,清除傷口發炎組織與未附著的血塊後,視情況以放置止血材料並縫合傷口。若為骨頭出血,會使用骨蠟填塞。若為血管性出血,多使用電刀或縫合,封閉血管末端。此外,文獻指出拔牙後出血和抗凝血藥物,並無太大相關性,未控制的高血壓、術後傷口感染、牙周發炎等更容易導致口腔出血,因此牙科治療後勿自行停藥,應依從醫生指示,以減少心臟血管額外的風險。
新冠患者若有牙周病 死亡機率高9倍
王君翎提醒,在疫情期間,除了減少出入公共場所、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口腔清潔照護也不容懈怠,牙齦出血多由牙齦炎或牙周病引起,而唾液中新冠病毒可藉由血液到達全身引起併發症。根據歐洲牙周病學聯合會(EFP)研究顯示,新冠患者若同時患有牙周病,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性提高3倍,死亡機率高出9倍。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