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什麼?一次看懂成因類型、治療方式與好發族群

尿失禁是什麼?一次看懂成因類型、治療方式與好發族群

2022/3/17(2022/4/17 15:27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林先生是某傳統產業的老闆,一直都有運動習慣且身體狀況維持得不錯,直到前年因為腰部椎間盤突出做了手術,術後體力變差不少,也開始有了頻尿、解不乾淨、甚至是控制不住的尿失禁問題。

其中,林先生飽受尿失禁的問題困擾,經醫院診斷為屬於混合型尿失禁,但藥物治療效果卻有限;雖勉強接受尿袋,卻常常覺得做任何事都不自在,也影響到事業的專注度。因此希望可以透過中醫調理,一勞永逸,擺脫配戴尿袋之苦。

什麼是尿失禁?好發族群為何?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一般人的「排尿」動作,是結合神經系統與膀胱、尿道、骨盆肌肉等一連串精密配合,才能順利完成。當想排尿時,會透過意識控制外括約肌放鬆,搭配副交感神經,幫助調控膀胱的逼尿肌收縮,才會順利解尿。不論是在儲尿或排尿階段,在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就可能導致排尿控制出現功能障礙,發生尿失禁的現象。

尿失禁是指小便不自主地流出的情形,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產生極大影響。根據統計,尿失禁在中年婦女的發生率約30~40%,在老年人則發生率甚至高達50%,整體而言,女性得到尿失禁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

「混合型尿失禁」患者約佔5~6成
依照原因不同、出問題的部位不同,尿失禁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林先生所屬的「混合型尿失禁」,大約佔了尿失禁患者的50~60%,其症狀為壓力性與急迫性尿失禁同時混合發生。蔡易昌解釋:

壓力性尿失禁:是尿失禁中最常見的原因,約佔所有尿失禁患者的80%,代表尿道機能低下,常見於停經後女性、或攝護腺切除術後的男性。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提重物用到腹部力量時,腹內壓增加而壓迫膀胱,導致尿道括約肌張力無法應付膀胱壓力而導致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代表的是膀胱機能亢進,因抑制排尿的神經路徑受傷害,而引起逼尿肌非自主性的收縮。患者常會突然感到一股強烈尿意而造成漏尿,一般發生在80歲以上老年人。

蔡易昌指出,雖然不同類型的尿失禁,都有不同藥物可以使用,但是也有不少像林先生一樣,藥物治療不理想的患者。

中醫治尿失禁,主要病因為「腎氣不固」
尿失禁,在古時中醫被稱為「遺溺」、「膀胱咳」、「遺尿」,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咳論》中就有提到「膀胱咳狀、咳則遺尿。」膀胱咳,也就是在咳嗽時出現尿失禁,這是應力性尿失禁最早的描述。

至於尿失禁的病因病機論述,則是在《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提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小便失常的各種疾病多可歸之於氣化失常,氣化失司則不能約束尿道,尿液不能固守就會出現尿失禁的症狀。而著名醫家、也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他所著的《格致餘論》中,則將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歸納為「腎氣不固」。

明朝著名醫家張介賓在其《景岳全書》提出「治水者必須治氣」的理論,認為水不能蓄,以氣使能固也的想法。到了清朝,名醫薛生白在《校注婦人大全良方》中將其分為肝腎虛熱、陽氣虛弱、肺氣虛寒、腑中有熱、脾肺氣虛等證型,並進行了詳細論述。

蔡易昌說明,中醫治療尿失禁,論述頗為多元,通常會依照依照體質不同、病因不同,加以不同調理,一般常見的像是溫腎固澀、溫肺健脾、補益中氣、清利濕熱、滋補肝腎等方法,另外會加上調氣理氣的藥物,恢復膀胱氣化的功能,都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之後,林先生已經可以拔除尿管了,不用再依賴尿管就可自行排尿,對於像他這樣叱吒商場的老闆而言,也終於跨出了恢復自尊心的一大步。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