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心肌梗塞?用藥、保養重點一次看,醫圖解說明

如何預防心肌梗塞?用藥、保養重點一次看,醫圖解說明

2022/3/22(2022/4/17 15:27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最近都覺得胃不太舒服。」50多歲的廖先生說,因為幾個月前在工作中突然感到胸痛,緊急送急診發現是心肌梗塞,於是立刻做心導管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並置放支架,出院後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排便是什麼顏色?」醫師警覺地問。「前幾天排便好像有點黑。」廖先生說。

發生心肌梗塞後,患者必須接受1年的標準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也就是合併使用2種藥理機轉不同的抗血小板藥物,以達到降低血栓形成的機會。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何建德表示,其中一項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阿斯匹靈,比較容易造成腸胃道潰瘍,比較輕度是讓患者感到腹痛、腸胃道不適,比較嚴重就可能出現腸胃道出血而解出黑便。

「形成血栓與出血的風險就像是天平的兩端,」何建德說,「治療期間必須定期追蹤,若有出血或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便要適時調整藥物。」

心肌梗塞後,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1年,有助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 ,何建德提醒,若感到不適,應盡快回診與醫師討論,切勿擅自停藥造成心肌梗塞復發。

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要當心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很多,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男性、家族史等,相對而言,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抽菸、缺乏運動等則屬於可以調控之危險因子。何建德指出,如果沒有積極控制危險因子,身體各處的血管便容易產生動脈粥狀硬化,而漸漸狹窄,甚至阻塞。

過多的膽固醇可能堆積在血管壁,引起發炎反應,形成血管斑塊,使動脈管徑變窄,何建德解釋,當血管斑塊破裂時,血小板會活化並聚集在破損的地方、形成血栓,逐漸擴大的血栓可能阻斷血流,當血栓阻斷心臟的冠狀動脈即造成心肌梗塞、阻斷腦部血管則會造成腦中風。缺氧的心肌細胞、腦細胞可能在短時間內壞死,而導致嚴重的後遺症,甚至危及性命。

心血管疾病的病程演進

「動脈粥狀硬化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所以很容易被輕忽。很多患者的第1個症狀發生之時就是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何建德強調,「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皆會使動脈粥狀硬化變得更嚴重,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也必須主動檢查、積極治療,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搶救心臟,同時預防再復發!
當冠狀動脈阻塞,心肌梗塞發作時,患者會感到胸痛、胸悶、頭暈、喘不過氣,胸口好像被重物壓住,胸痛可能往下巴、手臂延伸。出現症狀時,務必在第一時間就醫,分秒必爭!

確定是心肌梗塞後,首先要嘗試恢復冠狀動脈之血液循環,何建德說,醫師會評估患者的狀況,使用心導管進行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或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越快恢復血流,才有機會減少心肌壞死。

暢通血管恢復血流之後,危機尚未解除,因為冠狀血管可能再次阻塞,所以需要接續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形成。

搶救心臟降低復發風險

急性冠心症與冠狀動脈血栓有相當程度關聯,抗血栓藥物的使用為標準治療之建議,何建德表示,架設心臟支架的患者應於術後持續6個月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急性冠心病患者則應持續至少1年,有助降低再次發生心血管病的機會。

當患者轉換為單一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後,若在服用阿斯匹靈一段時間後出現胃潰瘍、出血、解黑便等問題,請與醫師討論,可調整為較無腸胃道副作用的藥物,千萬不要擅自停藥。除了再次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很高之外,心肌梗塞常會導致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致命併發症,患者一定要遵照醫師指示,規則服藥。

心血管疾病日常保養重點
膽固醇是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的重要因子,大家要透過飲食控制、按時服藥將膽固醇控制達標,何建德說,低密度膽固醇(所謂的壞膽固醇)的控制標準會依照每個人的狀況來調整,一般民眾的壞膽固醇應該控制在130 mg/dL以下;具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建議控制在100 mg/gL以下;若有心血管疾病更要控制到70 mg/dL,甚至55 mg/dL以下。

心血管疾病日常保養重點

「很多人在治療一段時間,膽固醇達標後,就會想要停藥,」何建德說,「停藥並非不行,但是高血脂就像糖尿病,並不是單純由飲食減少攝取即能保證達到良好控制,遺傳或所謂體質的影響絕不容忽視。因此,不管是使用藥物或非藥物治療,目的都是把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所以無論是生活方式調整、飲食控制、還是藥物治療,都建議在血脂達到理想控制之下仍繼續維持。」

日常生活中,請把血壓、血糖、血脂控制達標,飲食方面要營養均衡、避免高脂飲食、鹽分攝取要適量,何建德鼓勵,維持規律運動、充足睡眠,也要戒菸、戒酒,盡量減少危險因子,才能避免心血管疾病惡化。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