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肢體無力像漸凍人⋯因運動神經「毒性病變」
神經科醫師向徐太太說明,這是一種類似漸凍人的疾病,但又不完全是,所以治療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除了持續復健之外,沒有什麼較好的方法。夫妻倆知道之後,開始調整心情也改變生活,決定讓自己過得更自在一些,也想辦法改善生病後的生活品質,即使是重症、也可以樂觀面對。
運動神經功能受損造成肌肉萎縮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運動神經元疾病是因為運動神經功能受損、造成進行性肌肉萎縮的罕見疾病。致病原因不明,免疫失調說、毒素說、病毒說、遺傳說都有人提出,但這些說法只能解釋某些現象,仍不能確定其真正的病因。
目前觀察到運動神經萎縮的變化,是細胞內的麩胺酸堆積過多,在運動神經元細胞內產生毒性,進而造成神經細胞的萎縮。而運動神經元疾病,目前是依照病變部位及發病年齡來分類,可分為4種類型:
- 幼年型遠端肌肉萎縮症
- 脊髓型肌肉萎縮
- 脊髓側索硬化症
- 下運動神經元症候群
其中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最為嚴重也最常見,約佔80%,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治療方式,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只有3年。
蔡易昌說明,運動神經元疾病,是近代的病名,依照其症狀及疾病特點,是屬於中醫「痿證」、「痿蹙」的範疇,另外有些類型會出現「痙病」、「痿痹並病」的症狀。在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痿論》提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蹵」是最早的描述,對痿證的病因病機提出了系統性的描述,認為「肺熱葉焦」是主要病機,並提出「治痿獨取陽明」的基本大法,根據病因影響臟腑的不同,分為脈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
「痿證」指的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無法隨意運動,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徵的疾病。中醫認為「痿證」的病因有外感、內傷,病位雖在肌肉筋脈,但關乎五臟,尤以肝腎肺胃最為密切,因肝藏血主筋,腎藏精生髓,津生於胃,肺通調布散津液。
痿病是五臟內傷、筋肉失滋養所致
清代名醫葉天士所著的《臨證指南醫案.痿》提到:「夫痿症之旨,不外乎肝腎肺胃四經之病。蓋肝主筋,肝傷則四肢不為人用,而筋骨拘攣。腎藏精,精血相生,精虛則不能灌溉諸末,血虛則不能營養筋骨。肺主氣,為高清之臟,肺虛則高源化絕,化絕則水涸,水涸則不能濡潤筋骨。陽明為宗筋之長,陽明虛,則宗筋縱,宗筋縱則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機關,此不能步履,痿弱筋縮之症作矣。」強調本病證是肝腎肺胃四經之病,歸根結底,痿病是由五臟內傷,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于滋養所致,這也是後來治療痿證最主要的方向。
治療方面,《臨證指南醫案.痿》亦提出全面的調理:「治痿無一定之法,用方無獨執之見。如沖任虛寒而成痿者,通陽攝陰,兼實奇脈為主。濕熱沉著下焦而成痿者,用苦辛寒燥為主。腎陽奇脈兼虛者,用通納八脈,收拾散越之陰陽為主。如下焦陰虛,及肝腎虛而成痿者,用河間飲子虎潛諸法,填納下焦、和肝熄風為主。陽明脈空,厥陰風動而成痿者,用通攝為主。肝腎虛而兼濕熱、及濕熱蒸灼筋骨,而成痿者,益下佐以溫通脈絡,兼清熱利濕為主。胃虛窒塞,筋骨不利而成痿者,用流通胃氣、及通利小腸火腑為主。胃陽腎督皆虛者,兩固中下為主。陽明虛、營絡熱及內風動而成痿者,以清營熱熄內風為主。肺熱葉焦而成痿者,用甘寒清上熱為主。邪風入絡而成痿者,以解毒宣行為主。精血內奪,奇脈少氣而成痿者,以填補精髓為主。」
徐太太是屬於「肝腎虛兼濕熱」的類型,利用溫通絡脈、兼清熱利濕的處方,調理幾個月之後,肢體無力的狀況不再惡化,又過了幾個月之後,她感到手腳變得比較有力,生活上的動作也變得靈活起來,整體上持續往變好的方向走。她和先生來回診時,面露微笑地說:「現在逐漸恢復中,沒想到這個病也可以慢慢改善,我會繼續努力配合蔡醫師治療的!」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