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

她上班手指麻痛,竟已肌肉萎縮⋯醫示警「手肘隧道症候群」3症狀

她上班手指麻痛,竟已肌肉萎縮⋯醫示警「手肘隧道症候群」3症狀#肌肉萎縮

手部麻刺又無力,小心手肘隧道症候群!33歲陳小姐是一位上班族,工作上常常需要搬運沉重的文件和書籍,這1年多來她開始出現左手前臂痠麻和手指頭無力的症狀,拿在手上的東西常常不小心掉落到地上。診所一開始診斷是頸椎的問題,然而做了5個月的復健依然沒有改善,手掌甚至開始出現肌肉萎縮的現象⋯

肌肉萎縮、肢體無力像漸凍人⋯因運動神經「毒性病變」

肌肉萎縮、肢體無力像漸凍人⋯因運動神經「毒性病變」#肌肉萎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徐太太平時和先生一起打理著2家度假民宿,同時也享受著山林間的美麗風景。但2年前的某天傍晚,徐太太在廚房忙著準備客人預訂的晚餐,拿鍋子的手突然無力、整鍋的食物掉了滿地都是,身體也感覺到不對勁,於是到醫院檢查。由小醫院轉到大醫院,做了各種神經學的檢查如:腦部電腦斷層、神經傳導、肌電圖、肌肉切片等,甚至還把檢體送到國外研究,結果只知道是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不但複雜,連實驗室也分不出它的類型。神經科醫師向徐太太說明,這是一種類似漸凍人的疾病,但又不完全是,所以治療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除了持續復健之外,沒有什麼較好的方法。夫妻倆知道之後,開始調整心情也改變生活,決定讓自己過得更自在一些,也想辦法改善生病後的生活品質,即使是重症、也可以樂觀面對。運動神經功能受損造成肌肉萎縮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運動神經元疾病是因為運動神經功能受損、造成進行性肌肉萎縮的罕見疾病。致病原因不明,免疫失調說、毒素說、病毒說、遺傳說都有人提出,但這些說法只能解釋某些現象,仍不能確定其真正的病因。目前觀察到運動神經萎縮的變化,是細胞內的麩胺酸堆積過多,在運動神經元細胞內產生毒性,進而造成神經細胞的萎縮。而運動神經元疾病,目前是依照病變部位及發病年齡來分類,可分為4種類型: 幼年型遠端肌肉萎縮症 脊髓型肌肉萎縮 脊髓側索硬化症 下運動神經元症候群其中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最為嚴重也最常見,約佔80%,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治療方式,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只有3年。蔡易昌說明,運動神經元疾病,是近代的病名,依照其症狀及疾病特點,是屬於中醫「痿證」、「痿蹙」的範疇,另外有些類型會出現「痙病」、「痿痹並病」的症狀。在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痿論》提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蹵」是最早的描述,對痿證的病因病機提出了系統性的描述,認為「肺熱葉焦」是主要病機,並提出「治痿獨取陽明」的基本大法,根據病因影響臟腑的不同,分為脈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痿證」指的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無法隨意運動,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徵的疾病。中醫認為「痿證」的病因有外感、內傷,病位雖在肌肉筋脈,但關乎五臟,尤以肝腎肺胃最為密切,因肝藏血主筋,腎藏精生髓,津生於胃,肺通調布散津液。痿病是五臟內傷、筋肉失滋養所致清代名醫葉天士所著的《臨證指南醫案.痿》提到:「夫痿症之旨,不外乎肝腎肺胃四經之病。蓋肝主筋,肝傷則四肢不為人用,而筋骨拘攣。腎藏精,精血相生,精虛則不能灌溉諸末,血虛則不能營養筋骨。肺主氣,為高清之臟,肺虛則高源化絕,化絕則水涸,水涸則不能濡潤筋骨。陽明為宗筋之長,陽明虛,則宗筋縱,宗筋縱則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機關,此不能步履,痿弱筋縮之症作矣。」強調本病證是肝腎肺胃四經之病,歸根結底,痿病是由五臟內傷,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于滋養所致,這也是後來治療痿證最主要的方向。治療方面,《臨證指南醫案.痿》亦提出全面的調理:「治痿無一定之法,用方無獨執之見。如沖任虛寒而成痿者,通陽攝陰,兼實奇脈為主。濕熱沉著下焦而成痿者,用苦辛寒燥為主。腎陽奇脈兼虛者,用通納八脈,收拾散越之陰陽為主。如下焦陰虛,及肝腎虛而成痿者,用河間飲子虎潛諸法,填納下焦、和肝熄風為主。陽明脈空,厥陰風動而成痿者,用通攝為主。肝腎虛而兼濕熱、及濕熱蒸灼筋骨,而成痿者,益下佐以溫通脈絡,兼清熱利濕為主。胃虛窒塞,筋骨不利而成痿者,用流通胃氣、及通利小腸火腑為主。胃陽腎督皆虛者,兩固中下為主。陽明虛、營絡熱及內風動而成痿者,以清營熱熄內風為主。肺熱葉焦而成痿者,用甘寒清上熱為主。邪風入絡而成痿者,以解毒宣行為主。精血內奪,奇脈少氣而成痿者,以填補精髓為主。」徐太太是屬於「肝腎虛兼濕熱」的類型,利用溫通絡脈、兼清熱利濕的處方,調理幾個月之後,肢體無力的狀況不再惡化,又過了幾個月之後,她感到手腳變得比較有力,生活上的動作也變得靈活起來,整體上持續往變好的方向走。她和先生來回診時,面露微笑地說:「現在逐漸恢復中,沒想到這個病也可以慢慢改善,我會繼續努力配合蔡醫師治療的!」(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沒事一直穿護腰 恐害肌肉萎縮反效果

沒事一直穿護腰 恐害肌肉萎縮反效果#肌肉萎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過花甲之年的老郭去年退休,回到南部老家想要享受一下田園之樂,回到家鄉後,看到鄰居老吳每天在魚塭裡忙進忙出養著吳郭魚,身材練得像個少年仔,他也一頭熱的跟著人家學當起了漁夫,心裡想著既能賺點外快、打發時間又能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但大半年下來,老郭每天忙進忙出,身材非但沒有日漸精實,反而出現了一個大肚腩。這天,老郭因一年一度的健康檢查來到了醫院,在進行問診時,老郭終於說出了自己心中長久以來的困惑,他問醫師:「我是不是身體出了什麼毛病?不然為什麼肚子會越來越大呢?」醫師看了看老郭的健檢報告,發現除了膽固醇有些偏高,一切都很正常,正苦惱是哪裡出了問題,突然瞥見老郭穿著「護腰」,一問之下才得知,老郭不知從哪聽說每天穿著護腰可以保護脊椎,所以除了洗澡的時候,就連睡覺時也都穿著護腰。醫師提醒,如僅是想達到預防或是保護的作用,正確做法應該是在從事搬運、或是長時間站立時才將護腰戴上,絕不可長時間配戴護腰,否則易使腰部肌肉退化,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肌肉萎縮而出現慢性疼痛。物理治療師補充說明,通常在門診,除非是遇上急性肌肉拉傷或是腰椎滑脫等狀況,才會建議使用護腰,如果是有下背痛問題的患者,主要也會以復健或藥物治療為主,再視情況搭配穿戴護具進行輔助治療。物理治療師強調,如果民眾想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腰,除了依賴護具,也可透過皮拉提斯等運動來鍛鍊自身腹部或背部的核心肌群,強化下背肌的肌耐力,鍛鍊核心脊群不僅是保護脊椎最好的辦法,同時也可以遠離腰酸背痛!(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看書翻不了頁 腕隧道症候群上身

看書翻不了頁 腕隧道症候群上身#肌肉萎縮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生,我的雙手常感到有灼熱、腫脹感,連看書時簡單的翻頁都很吃力!」一位上班族女性在打掃家裡後,產生手掌側麻痺的症狀,感覺麻痺的部位分別是在手部的掌側的大拇指、食指與中指,就醫後才知道原來是神經受到壓迫而導致腕隧道症候群。手部局部燒灼、麻痺、脹痛甚至無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何允蘋表示,長時間過度彎折手腕,可能引起正中神經的壓迫而導致感覺異常。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40~60歲的女性,患者會感覺手部局部燒灼、麻痺、脹痛甚至無力,夜間睡眠時症狀易加劇,嚴重時疼痛可能向前臂延伸,長時間下來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對生活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握滑鼠、按摩 手腕空間狹窄、組織發炎不管是哪個部位,如果長期維持同樣姿勢,對肌肉的負擔都會很大,患者可能因為外力傷害,如骨折和脫臼,或因常握滑鼠、長期按摩等不良的姿勢使手腕空間狹窄、組織發炎而壓迫到正中神經,即為腕隧道症候群,其20%的懷孕婦女也可能因為末梢循環不良而導致。將手腕以支撐物架起避免過度的彎折何允蘋治療師表示,想要減少正中神經的壓迫,要從避免不當的動作及改變做事的習慣開始,如使用滑鼠時,將手腕以支撐物架起避免手腕過度的彎折,或是拖地時以長柄拖把取代手腕彎折壓地的清潔方式,都可以減少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 

低頭族姿勢不良 當心嚴重恐肌肉萎縮

低頭族姿勢不良 當心嚴重恐肌肉萎縮#肌肉萎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型態改變,經常需要低頭工作加上3C產品發達,造成許多人長期姿勢不良,因此頸椎椎間盤突出的案例也越來越常見。對此,骨科醫師表示,椎間盤突出常見的症狀有下背痛、肩頸疼痛、單側坐骨神經痛或肢體麻木、患肢無力等,嚴重的病患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或排尿功能障礙,不容小覷。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骨科石承民醫師表示,椎間盤是椎體間的軟組織,為脊椎中的避震器,過度負荷後導致損傷,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產生症狀。椎間盤突出常好發在腰椎,會依壓迫的位置不同,產生特定部位的肢體僵硬、麻木、疼痛及無力。好發中年男性   5要點減輕椎間盤負荷石承民醫師也說,椎間盤突出好發在30~50歲的男性,部分輕微的患者可經由臥床休息而改善症狀,肌肉鬆弛劑及口服止痛藥可用於緩解疼痛。牽引復健對初期頸椎椎間盤突出患者也具有療效;但當復健及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者,就必須考慮手術。而椎間盤突出是常見的脊椎疾患,為避免嚴重到需要開刀手術,平日應注意以下5點,將有助於預防椎間盤突出症:1)適當的負重姿勢,避免彎腰拿重物。2)勿維持長時間的姿勢與動作,如低頭玩手機或坐在辦公桌前。3)注意周遭環境,避免滑倒跌坐在地上。4)維持適當的體重,避免過胖。5)加強核心肌肉訓練,增加腰部肌群的力量。

把握中風復健黃金期 拖太久恐致肌肉萎縮

把握中風復健黃金期 拖太久恐致肌肉萎縮#肌肉萎縮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中風造成終身行動不便,成了家人永遠的負擔,復健的漫漫長路更需要家屬不斷地協助。阮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陳怡嘉表示,中風一定要復健,中風後三個月至半年是復健黃金期,只要保握這段時間,認真進行復健,效果都很不錯。若中風後不立即復健,只躺在床上,很可能造成肌肉、關節萎縮。中風雖然會有許多後遺症,但比起癌症來仍然幸運很多,它至少不是絕症;曾經有發生中風的病人必須預防它的復發,有人說:第一次中風是上帝給的警告,如果不能有警惕,那麼隨時都會有復發的可能。病人的復健,最好的時段是在中風後立刻開始,才不會產生進一步的殘障。常有人安慰病人說:「慢慢來,不急,不急。」但太慢了可能就永遠沒機會。因為一個正常人只消躺個三、五天,便會覺得全身沒勁,而一個有病的老人在床上躺了幾個禮拜,全身肌肉一定萎縮。可知中風的復健必須把握時效,不過,對於年長的人,也不能一下子就動得太厲害。對於因中風而導致身體半身麻痺的病人,復健計畫通常可以分為:臥床期,站立期,走路期及爬樓梯期等四期。醫師表示,復健最重要還是要看病人意志力,假如病人不肯走路,站在醫生的立場即使有天大的能耐,也幫不上忙。至於手部功能恢復,一般經過復健能夠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的病人只有3成5,許多上了年紀的病人,即使是能夠恢復也不方便自理生活細節的緣故。不論如何,若能按照病人復原的情況,必要時立即做復健項目的更改,可達到更好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