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慢性病控制好困難?醫改會揭「3大關鍵問題」

為什麼慢性病控制好困難?醫改會揭「3大關鍵問題」

2022/4/18
作者/醫療改革基金會

根據研究顯示,台灣每年丟棄的藥品重量高達193公噸。然而為何這些幫助控制疾病的珍貴的藥品就這樣被丟棄了呢?原因是在於拿藥成本太低,用藥出現問題還是因為自我照護識能不足呢?

慢性病控制為何這麼困難?
根據醫改會2019年的調查中,民眾剩餘藥品以糖尿病藥品最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每年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但2018年國際糖尿病聯盟大會發表的台灣糖尿病登入計畫報告中,卻顯示國人約有六成患者血糖控制未達標。

細究其原因,並非全然是因為患者未遵醫囑服藥所致。運動、飲食、用藥,三者對於糖尿病控制都極其關鍵,民眾在飲食觀念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也常存在一些誤謬,以為只要避開高「糖」食物就可以了,不自覺讓血糖控制屢屢不佳、進而對醫囑或是藥品療效產生懷疑。

延伸閱讀:不吃米飯 糖尿病就會好嗎?

再者,糖尿病並不常有立即的危險或明顯的病痛,往往讓糖友或照顧者忽略併發症的風險,導致血管、視力或神經系統的病變。更遑論有許多患者是高齡長者,也會增加自我照護的困難度。而現行約有一百種慢性疾病,在許多慢性病控制上,都會面臨到像糖尿病一樣的狀況。

民眾常見的用藥問題
無可否認,藥物仍是慢性病控制極為重要的一環。因此過往諸多健保政策設計初衷,像是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免收部分負擔,皆是希望能夠鼓勵患者規律服藥,以利提升慢性病照護品質。既然如此,民眾常見服藥順從度性不佳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可歸納3點:
1. 複雜用藥疑慮:患者可能偶爾忘記吃藥,導致出現餘藥。尤其部分長者可能無法對自身服用的多項藥品進行分類管理,若原本已有餘藥問題,碰上醫師換藥或加減藥品,反更易加深用藥的複雜度。
2. 常見用藥迷思:部分患者認為藥物傷害肝、腎,或擔心藥物累加性,因而自行減量或乾脆跳過。
3. 慢病觀念不足:慢性病不若一般急性疾病,民眾常常未必會有明顯不舒服的症狀,因此降低規律服藥與領藥動機,反導致在無預期的情況下,發展成更嚴重的疾病。追根於病患對慢性病照護瞭解不夠。以糖尿病為例,研究顯示早期控制得越好,加藥的速度就越慢,越早控制好血糖,藥也能吃越少。

藥品成本或許占慢性病控制部分因素,卻可能並非全部的原因。除了提升自我照護、遵照醫囑用藥外,家人支持也是很重要的關鍵。若遇到疾病控制不佳的的問題,建議可先蒐集相關的疑慮,向定期看診的醫療團隊諮詢。慢性病控制是條複雜的漫漫長路,疾病獲得良好控制,才能在保障健康的同時,也珍惜寶貴醫療資源,達成最好的效果。

延伸閱讀:重複就醫又怕吃錯藥?多重慢性病人可依「3原則」自救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