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活得長且活得好!致力於改善國人生命最後八年的慢性病挑戰! 響應世界腎臟日早篩早治目標 臺灣AZ共建腎病防治新標竿

活得長且活得好!致力於改善國人生命最後八年的慢性病挑戰! 響應世界腎臟日早篩早治目標 臺灣AZ共建腎病防治新標竿#慢性病

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壽命達80歲,但不健康餘命卻有8年之高,如何幫助多數人在生命最後階段應對因慢性病帶來的潛在挑戰,這需要公私協力共同努力,才能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解方。告別慢性病困擾!政府近年推動「888計畫」,強調慢性病預防以降低不健康餘命比例,除了大眾熟知的三高,更要留心與其密切相關的慢性腎臟病,強化三高護腎健康識能並落實早篩早治,將有助於延緩病程進展,提升臺灣整體健康壽命。 響應2025年世界腎臟日「及早檢測,守護腎臟健康」主題,臺灣阿斯特捷利康(以下簡稱臺灣AZ)積極投入腎臟病防治,透過數位工具精準風險分級、幫助改善醫療給付,並推動完善的疾病管理模式,攜手政府與醫療機構減緩腎病衝擊。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臺灣AZ將持續支持政府健康台灣行動,致力於提供創新治療方案,與各界共創更長、更健康的未來。 及早揪出腎病變可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臺灣AZ積極投入 助政府醫界減緩腎病衝擊 臺灣已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國人平均餘命約80.23歲,不健康餘命卻佔比高達10%,相當於多數人的生命最後八年得面臨慢性病纏身、臥床、失能的挑戰,「不健康餘命」儼然已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最大威脅!根據最新的2023腎病年報,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已高達12%,而糖尿病衍生腎病變的比例逐年上升,從2021年的39.5%增加到2023年的43.5%;亦有統計顯示洗腎病人在透析後有近2成發生心衰竭併發症,顯示慢性腎臟病以及其共病所帶來的嚴峻影響,已成為台灣繼三高之後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 3月13日是今年的世界腎臟日,國際腎臟基金會聯盟組織已公布主題為「及早檢測,守護腎臟健康(Detect early, protect kidney health)」,強調全球對於早篩早治的重視,更有許多研究顯示,高風險族群如果能於早期揪出腎病變並進行適當治療,有機會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重獲腎力人生! 響應全球趨勢,臺灣AZ作爲在臺的國際藥廠標竿,向來推動創新的解決方案,包含透過數位策略工具達到精準的風險分級,幫助醫病用更聰明的方式管理慢性病,讓高風險族群及早篩檢。臺灣AZ與雲端照護平台攜手推動數位照護模式,此平台整合由臺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授權的「第2型糖尿病風險評估表」,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平台將依照病患狀態自動歸類分群、並同步發送衛教資訊,幫助達到更順暢的醫病溝通以及更精準的照護。在六個月內便有4,200名糖尿病患完成風險評估,其中高達九成有腎病變風險。  迎戰不健康餘命挑戰,AZ 響應政府 2030 慢病防治新目標 「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訂下將國人平均壽命提升至82歲,並將不健康餘命占比從10%降至8%的目標,並搭配「888計畫」啟航,聚焦三高防治,可見慢性病預防已是當前社會的首要之務,日前,「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更訂下2030年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的目標,賴清德總統呼籲期盼公私部門協力合作,降低慢性病及其造成的失能風險。呼應健康臺灣政策,臺灣AZ也不遺餘力響應支持,並參與由美國商會臺灣(AmCham Taiwan)和美國在台協會(AIT)共同舉辦的2025健康臺灣樂齡論壇(2025 Healthy Aging Forum)。論壇邀集來自產官學各界專家代表交流見解,探討公私協力能如何深化全方位醫療藍圖,以因應超高齡社會帶來的挑戰與機會,並落實精準醫療,達成三高護腎「888計畫」的政策願景,進而支持實現健康臺灣的共同目標,本次論壇再次驗證了公私協力在推動全民健康的關鍵作用。 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臺灣AZ已在臺深耕超過75年,始終秉持以病人為優先的理念,致力於提供病人更好的治療選擇,未來將持續透過具體行動促進更多合作,共建腎病防治新標竿,不僅落實藥廠的企業責任,更期望能與政府攜手,確保臺灣民眾能享有更長且更健康的壽命,邁向充滿活力且堅韌的未來。」 圖/及早揪出腎病變可延緩腎臟功能惡化,臺灣AZ積極投入助政府醫界減緩腎病衝擊

腎臟病「多做1事」延緩10年洗腎!石崇良:腎功能篩檢下修至30歲

腎臟病「多做1事」延緩10年洗腎!石崇良:腎功能篩檢下修至30歲#慢性病

慢性腎臟病初期無明顯症狀,發現時多已晚期,且常合併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病。為降低慢性病與失能風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2025年起,將30歲民眾納入5年1次免費的腎功能篩檢,預計將有320萬人受惠;健保署也於3月1日將慢性腎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並結合腎臟病照護計畫,有效提升慢性腎臟病病友照護品質。

糖尿病友「失明機率」爆增25倍!醫揭眼病變風險「●●年內」高達9成

糖尿病友「失明機率」爆增25倍!醫揭眼病變風險「●●年內」高達9成#慢性病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糖尿病是國內10大死因之一,已成為現代常見的慢性疾病,但許多人忽略其可能帶來的嚴重併發症。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江珠影指出,糖尿病患友若血糖未能妥善控制,患者恐面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風險,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失明或截肢,不可不慎。

一直被「靜電」電到!營養師揭「身體6大警訊」多吃水梨、絲瓜補水

一直被「靜電」電到!營養師揭「身體6大警訊」多吃水梨、絲瓜補水#慢性病

天氣寒冷時,不少人都有靜電被電到的經驗,但靜電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人容易發生靜電?營養師高敏敏示警,如果常被靜電電到,其實是身體警訊,代表體內可能過於缺氧、缺水等,加上冬天環境乾燥,都會讓你身上累積多餘的正電荷,導致你天天在「放電」,建議多吃補水食物來緩解。

吃什麼降血糖最快?專家授「控糖妙招」:飯前喝點醋、飯後抬小腿

吃什麼降血糖最快?專家授「控糖妙招」:飯前喝點醋、飯後抬小腿#慢性病

肚子餓來杯手搖飲、吃包小餅乾,小心這些日常飲食習慣,讓你在不經意間攝取大量的精緻糖跟碳水化合物,過多的醣類可能導致血糖飆高,增加罹患糖尿病、慢性病風險。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降血糖?《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指出,只要飯前喝點醋、飯後坐抬小腿動作就能降低血糖,有效穩定血糖波動值。

國衛院X台灣諾和諾德 精準防控疾病風險 攜手推動健康臺灣

國衛院X台灣諾和諾德 精準防控疾病風險 攜手推動健康臺灣#慢性病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1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了半數,其中又以三高對國人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政府積極推動「888計畫」,透過整合專業團體力量,預計以8年時間將8成以上三高病患納入照護網,協助患者妥善管理疾病風險,期望將三高的控制率可以達到8成。有鑑於此,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諾和諾德藥品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合作,將結合臺灣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之資料庫與大數據,針對多項慢性病的核心風險因子進行監測、分析,如高血糖及肥胖等,期待共同致力於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群、失智症等疾病防控管理,邁向健康臺灣。 國衛院是以解決國人重要的疾病以及健康問題為任務,擔任政府醫藥衛生智庫,發展醫藥科技 而諾和諾德專注於肥胖、糖尿病等研究,今年因其類升糖素胜肽-1 (GLP-1)之發現、藥物應用及潛力,獲頒今年唐獎之生技醫藥獎,此次合作期望透過研究、臨床試驗、數據分析、科技介入等,找到防治疾病之關鍵。 今年為健康臺灣啟航之第一年,雙方訂於今(22)日簽訂合作備忘錄,鄰近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更是別具重大意義。 國衛院司徒惠康院長指出,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推估至2050年,高齡人口每年醫療支出將超過6,200億台幣,期待透過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結合諾和諾德在肥胖及代謝領域的專業知識和GLP-1療法的創新潛力,以創新醫療協作模式減輕慢病對國民健康的負擔,實現「健康臺灣」的長遠目標。諾和諾德台灣總經理Daniel Bohsen表示,三高以及與其相關的併發症,已成為國人的威脅以及負擔,作為關注糖尿病、肥胖症的公司,我們非常榮幸能與國家醫藥衛生研究機構合作,為未解的健康問題帶來解方。 最新國民健康調查顯示,臺灣64歲以下成人有超過4成至少罹患一項慢性病,每5人中就有1人甚至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病,而肥胖為許多慢性病之根源,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和血脂異常風險較正常人高三倍。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下,許多疾病如癌症也漸漸慢病化,而臺灣馬上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相關之照護、防治政策刻不容緩。許惠恒副院長表示:「國衛院已在積極嘗試慢病管理計畫,例如運用AI技術與大數據建立『智慧風險預測系統』,也針對新陳代謝症候群進行積極介入管理,包括生活運動習慣、數位工具配戴監測、藥物介入等,觀察全人照護模式與及早介入亞健康族群對於疾病延緩甚至逆轉的效果,預計在明年就有初步結果。」 肥胖與二型糖尿病也是失智症之高度危險因子,研究顯示,51至60歲族群中血糖每升高15mg/dL,阿茲海默症風險就提高14.5%7。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提醒,三高慢性病患者一旦合併失智,照護負擔將大幅增加,因此失智全人照護是減輕社會及醫療成本的關鍵,也是此次合作後第一項啟動的計畫。 國衛院高齡研究中心長期致力於失智症的預防、治療和照護領域,並與高雄醫學大學緊密合作,擔任「失智研究與防治專家小組」召集人的高醫大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楊淵韓主任指出,目前失智症醫療體系與照護系統尚未達到十分有效整合,加上高風險因子早期控管缺乏系統化的框架,因此本次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計畫,致力從轉譯醫學出發,落實醫學研究能與臨床照護結合的政策和方向,同時,透過跨領域跨科系的合作,期望作為日後人才培育基礎,進而達到落實臺灣長照與醫療的結合。 圖/國家衛生研究院 台灣諾和諾德 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疫情又創高!肺炎鏈球菌疫苗該怎麼選?醫建議「順序這樣打」最安全

疫情又創高!肺炎鏈球菌疫苗該怎麼選?醫建議「順序這樣打」最安全#慢性病

秋冬換季病毒齊發,流感、新冠肺炎及肺炎鏈球菌等3大疫情不可不防,受免疫負債影響,肺炎鏈球菌病例數創5年新高!但相較於新冠疫苗、流感疫苗,民眾對於肺炎鏈球菌疫苗認知度較低,最新「肺炎認知大調查」發現,僅有不到2成民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甚至身為肺炎高風險族群而不自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