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睡不好,慢性疾病隨後找上門!衛福部:未來安眠藥開立將更系統化

睡不好,慢性疾病隨後找上門!衛福部:未來安眠藥開立將更系統化#慢性病

睡眠健康與疾病的產生息息相關,然而多數睡眠問題並未獲得妥善診療。衛福部委託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ISSTA, www.isstasleep.org )台灣分會舉辦「睡眠衛生臨床實務與政策制定」研討會 ,透過醫師、心理師等跨領域專業人員討論解決之道。 根據研究證據顯示,世界各國大部分的睡眠障礙患者並未獲得妥善診療,同時安眠藥誤用、濫用情形相當普遍,台灣安眠藥使用量過去十餘年在全球亦名列前茅。 本次研討會邀請近200位來自全台各縣市醫療院所的醫師、心理師、睡眠技師、藥師、護理師、跨領域科技與工程技術專業人員,另外產業界也一同加入討論。 儘早解決 大幅減少醫療資源耗費 ISSTA德國總會暨台灣分會理事長江秉穎提及,他在美國攻讀「醫療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的研究資料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的平均每人每年的總醫療花費達到$6,366美元,而早期投入睡眠呼吸中止診療的費用大約為$2,105美元。不論國內外,有睡眠障礙者眾多,如果可以提早做治療,即可減少後面醫療資源耗費。 國人不少人有睡眠障礙問題,由於求助無門,反而導致安眠藥濫用。維新精神專科醫院董事長暨前院許景琦根據自身多年基層醫療院經驗,提出安眠藥誤用濫用現況,以及提出結合雲端藥歷、藥物尿檢等記錄的具體改善方針。 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所所長楊智傑表示,傳統睡眠檢查需在醫院進行,病患要接上許多量測導線或儀器,往往導致睡眠品質更不佳,也無法真實反映狀態。若能透過智慧醫療的研發,就可更順利進行腦波睡眠分期判定。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也分享了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分析精神藥物使用與就診行為,來預測失智症風險。 藥物濫用是重要議題 三軍總醫院精神部曾念生主任則分享利用健保資料庫做身心疾病與睡眠障礙風險或評估治療與介入方式對於預後之可行研究模式。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同樣利用大數據分析長期服用苯二氮類安眠藥與不同癌症之間的關聯。 台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周元華也針對睡眠障礙的失眠及異常睡眠問題,分享最新的狀況及發展。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主任詹鼎正也向與會聽眾說明台大醫院體系安眠藥開立現況,及銀髮族服用安眠藥常見之副作用。 除了專家分享研究成果,現場與會者討論也相當踴躍,包含針對坊間經常聽到的CBD大麻二酚治療失眠的效果進行詢問,以及對於目前市面上充斥的助眠產品有充分討論。 會議後,專家學者共同認為,政策上該持續增加醫師與民眾在安眠藥物開立條件與服用妥適性的教育訓練,也應更詳細制定使用對象和規範罰則,才能有效減少不當安眠藥的開立。 江秉穎理事長強調,台灣更可以透過積極整合利基產業,以最先進的醫療健康科技,來協助國際社會,展現Taiwan Can Help精神。

中秋吃柚配藥藏致命危機!內含成份影響長達●天,間隔服藥也難避免

中秋吃柚配藥藏致命危機!內含成份影響長達●天,間隔服藥也難避免#慢性病

每年9、10月大嗑文旦柚子是台灣過中秋節的時令風景,但是好日子診所院長黃煜晏提醒「聽說吃藥配柚子會中毒」是真的!他列出會與柚子或葡萄柚產生交互作用的6大類藥物,提醒若有服用降血脂、降血壓、抗心律不整、鎮靜安眠、免疫抑制劑和抗癲癇等藥物的民眾,必須特別留意藥物交互作用。

她壓力大到腸躁症!醫師測情緒類型揭曉:「聽覺型人」易鑽牛角尖

她壓力大到腸躁症!醫師測情緒類型揭曉:「聽覺型人」易鑽牛角尖#慢性病

心情不好、負面思惟,真的會實際影響身體健康?許瑞云、鄭先安兩位醫師根據豐富的臨床觀察,認為病患本身對疾病的態度和想法,是左右著身體朝向修復或惡化的關鍵,並在《心念自癒力,逆轉慢性病》分享真實案例,教讀者辨識自身情緒,扭轉慣性思維,醫病也醫心。以下為原書摘文:

清冠一號怎麼吃才對?對新變異株有效嗎?研發單位親解10大關鍵QA

清冠一號怎麼吃才對?對新變異株有效嗎?研發單位親解10大關鍵QA#慢性病

COVID-19大流行期間,不少人一到中醫門診就指定「我要1號」,但你知道「清冠一號」真正適合的對象?該如何服用?需要吃幾天,才算有效療程?跟一般慢性病用藥可以合併使用嗎?喝了拉肚子怎麼辦?《優活健康網》整理了研發出「清冠一號」的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發布在官網上的常見問題說明,協助民眾對此藥品的能有正確的認知。

小病不斷因「氣、血、水」不順!日本中醫師教你看:毒素塞在哪?

小病不斷因「氣、血、水」不順!日本中醫師教你看:毒素塞在哪?#慢性病

現代人身上誰沒有一點小毛病,但日本中醫師幸井俊高在《排毒.調養 天天喝好湯》想告訴你,若能更細緻觀察自己的身體,解析小病透露的細微警訊,透過生活中隨手可得的食材,排毒保健,促進身體代謝,才能避免老廢物質囤積在身體裡,擴大影響,造成難治的慢性疾病。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什麼慢性病控制好困難?醫改會揭「3大關鍵問題」

為什麼慢性病控制好困難?醫改會揭「3大關鍵問題」#慢性病

作者/醫療改革基金會根據研究顯示,台灣每年丟棄的藥品重量高達193公噸。然而為何這些幫助控制疾病的珍貴的藥品就這樣被丟棄了呢?原因是在於拿藥成本太低,用藥出現問題還是因為自我照護識能不足呢?慢性病控制為何這麼困難?根據醫改會2019年的調查中,民眾剩餘藥品以糖尿病藥品最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每年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但2018年國際糖尿病聯盟大會發表的台灣糖尿病登入計畫報告中,卻顯示國人約有六成患者血糖控制未達標。細究其原因,並非全然是因為患者未遵醫囑服藥所致。運動、飲食、用藥,三者對於糖尿病控制都極其關鍵,民眾在飲食觀念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也常存在一些誤謬,以為只要避開高「糖」食物就可以了,不自覺讓血糖控制屢屢不佳、進而對醫囑或是藥品療效產生懷疑。延伸閱讀:不吃米飯 糖尿病就會好嗎?再者,糖尿病並不常有立即的危險或明顯的病痛,往往讓糖友或照顧者忽略併發症的風險,導致血管、視力或神經系統的病變。更遑論有許多患者是高齡長者,也會增加自我照護的困難度。而現行約有一百種慢性疾病,在許多慢性病控制上,都會面臨到像糖尿病一樣的狀況。民眾常見的用藥問題無可否認,藥物仍是慢性病控制極為重要的一環。因此過往諸多健保政策設計初衷,像是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免收部分負擔,皆是希望能夠鼓勵患者規律服藥,以利提升慢性病照護品質。既然如此,民眾常見服藥順從度性不佳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可歸納3點:1. 複雜用藥疑慮:患者可能偶爾忘記吃藥,導致出現餘藥。尤其部分長者可能無法對自身服用的多項藥品進行分類管理,若原本已有餘藥問題,碰上醫師換藥或加減藥品,反更易加深用藥的複雜度。2. 常見用藥迷思:部分患者認為藥物傷害肝、腎,或擔心藥物累加性,因而自行減量或乾脆跳過。3. 慢病觀念不足:慢性病不若一般急性疾病,民眾常常未必會有明顯不舒服的症狀,因此降低規律服藥與領藥動機,反導致在無預期的情況下,發展成更嚴重的疾病。追根於病患對慢性病照護瞭解不夠。以糖尿病為例,研究顯示早期控制得越好,加藥的速度就越慢,越早控制好血糖,藥也能吃越少。藥品成本或許占慢性病控制部分因素,卻可能並非全部的原因。除了提升自我照護、遵照醫囑用藥外,家人支持也是很重要的關鍵。若遇到疾病控制不佳的的問題,建議可先蒐集相關的疑慮,向定期看診的醫療團隊諮詢。慢性病控制是條複雜的漫漫長路,疾病獲得良好控制,才能在保障健康的同時,也珍惜寶貴醫療資源,達成最好的效果。延伸閱讀:重複就醫又怕吃錯藥?多重慢性病人可依「3原則」自救

年過20,體內輔酵素Q10走下坡?老化、慢性病與肥胖

年過20,體內輔酵素Q10走下坡?老化、慢性病與肥胖#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輔酵素Q10,英文寫作Coenzyme Q10(簡稱CoQ10),算是保健食品裡常見的成分,十多年前曾經大流行過一陣子,後來則成為各種保健食品配方的一員;只是,常常看到它的你,知道這個成分在人體能發揮什麼作用嗎?是必需營養素嗎? 一起來認識它吧!粒線體產能、細胞抗氧化都需要輔酵素Q10 Coenzyme Q10是一種脂溶性的抗氧化劑,動物細胞能自行合成,普遍存在各種細胞裡,不過不同物種的結構可能會不太一樣,可能是Q6、Q7……Q10,具體的化學結構長哪樣,我們不在這裡聊,你只要知道人類的是Q10。它在人體內有2大作用,一個是在粒線體膜裡,幫助它產生能量,並順便清除掉一些產能過程中跑出來的自由基;另一個作用,則是在粒線體之外,像是細胞膜或是脂蛋白裡,發揮抗氧化的作用,這些位置的脂質過氧化。有3種型態––––完全氧化型、半氧化型與完全還原型Q10跟體內其他抗氧化分子有點不一樣,像是維生素C或維生素E,就只有氧化型與還原型;而Q10則是多「半氧化型」的型態,也就是說人體內CoQ10的量有多少,其實是完全氧化型(Ubiquinone)、半氧化型(Ubisemiquinone)與完全還原型(Ubiquinol)3種的總和。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如果沒有特別強調的話,添加的CoQ10八成會是完全氧化型,而有部分的產品會特別強調自己是「還原型CoQ10」,兩兩之間可以彼此轉換,完全氧化型能直接恢復成完全還原型,也就是有抗氧化能力的型態,這個過程會可以透過一種含有「硒」的酵素協助進行,也因為這層關係,有些保健品會把含有硒添加到CoQ10的配方裡 。但問題來了,既然有不同的型態,那就會有人問,吃哪種會比較好?從相關的臨床研究來看,還原型的似乎較能有效的增加體內CoQ10的濃度。不是必需營養,但20歲開始走下坡少了CoQ10,全身細胞裡面的粒線體就沒辦法好好的運作產能,細胞膜或是脂蛋白質難以對抗氧化壓力,看起來似乎是個責任重大的成分,想必應該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才是。不過很遺憾,它在營養素的地位不像維生素與礦物質那樣,是人體一定要從外界攝取補充的成分,因為,我們的細胞能自己合成出這個分子來。也能隨時自己做出來用,就算它在人體內有很重要的角色,但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對吧!請看下圖,這張圖是人的心、肝與腎,3個器官裡CoQ10在不同年齡時的濃度,挑器官分析是因為器官的含量比較高,3個器官的含量都在20歲時達到高峰,接下來就逐年衰退,直到80歲的時候,含量只有全盛時期的一半,於是開始有研究者去探究體內CoQ10的量跟老化,以及老化相關疾病之間的關係。 服用藥物、慢性發炎與慢性疾病也會減少體內的CoQ10除了隨著年紀增加,人體合成CoQ10的能力會下降,服用某些藥物也會促使體內的CoQ10量減少。Statin類藥物,是很常見的降血脂藥物,它能抑制合成膽固醇過程中的重要酵素反應,只是很巧的是,用來合成膽固醇與一部分CoQ10的原料就來自於這個過程;雖說服用藥物抑制了膽固醇合成,但也順便影響了CoQ10的合成。前面有提到CoQ10能保護脂蛋白避免過氧化,例如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被氧化的LDL是動脈硬化的指標之一;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人,可能有補充CoQ10的需要,以降低動脈粥樣化的風險。還有,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磷酸鹽類藥物也會抑制體內CoQ10的合成,如果有接受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的人,身上常常肌肉痛,或感到身體不舒服的話,那麼可能是體內缺乏CoQ10的跡象。從一開始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體內缺少CoQ10的話,會影響粒線體能量的產生,還有抗氧化能力,而從這其實會延伸出許多身體方面的問題,例如疲勞、身體活動不靈活、肌肉疼痛…等,那麼如果補充了,會帶來哪些變化呢?補充CoQ10有什麼幫助?有關補充CoQ10能有什麼效果的研究很多,底下列出證據比較充分的結果,其中標粗體的是補充後,效果比較明顯的項目,其他則是有些微的幫助: 降低脂質過氧化 抗氧化酵素特性 改善血流 改善血壓 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有心臟問題者的運動能力  運動引起的氧化 抗疲勞 降低一般氧化作用 改善HbA1c(糖化血色素,可用來判斷3個月內的血糖控制情形)既然自己的身體產量不足,那就用吃的吧!輔酵素Q10 的食物來源既然Q10是粒線體產生能量必需要的輔酵素,那麼其他生物有,也是很合理的事情,那麼在日常飲食當中,能吃到多少呢? 有研究調查了一些常見的食物,從下表的資料,可以發現內臟類的含量較高,肉與油脂其次;不過這只是單看食物本身,如果再加上實際攝取量的話,從油脂吃到的量就不多了。以大豆油為例,每公斤含有53.8到279毫克,抓一餐用了10公克的大豆油,不考慮耗損,我們能吃到0.538到2.79毫克;整體來說,按照一般常人的食量,如果某一餐有吃到CoQ10含量比較豐富的食材,那麼一餐能吃到的CoQ10到10毫克就算是多的了。而這也是為什麼在保健食品的產品裡,有它發揮的空間。什麼時候吃?飯後還是空腹?有沒有副作用?由於從食物獲取CoQ10的效率並不是很好,因此就有從補充食品取得的需求,不過台灣因為法規限制每天CoQ10的上限攝取量是30毫克,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產品,劑量最高就是到30毫克,且上面會標示「15歲以下小孩、懷孕或哺乳期間婦女及服用抗凝血藥品(warfarin)之病患,不宜食用」的警語。CoQ10是脂溶性的成分,因此建議隨餐或飯後食用,而這餐最好是搭著好油一起,避免空腹吃;還有一點,維生素E會影響它的吸收,因此避免同時補充,或是一起作成配方。至於副作用方面,由於台灣法規已經訂了一個攝取上限,因此按照包裝上的指示服用,基本上安全,但如果自己目前有服用一些藥物,或者身體處在某些疾病,那麼建議與你的醫師討論。​(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年過20 體內輔酵素Q10走下坡?老化、慢性病與肥胖)

想健康呷過年?5大族群多吃「這道菜」少碰醬汁、肥肉

想健康呷過年?5大族群多吃「這道菜」少碰醬汁、肥肉#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期民眾最關心的節慶,就是迎接農曆新年!在疫情之下,親友間能團聚一堂同吃年夜飯更顯得寶貴,也能在度過辛勞的一年之後,好好犒賞自己美味的年菜佳餚。營養師提醒,過年大啖年菜,小心別把過多熱量一起吃下肚。準備年菜,掌握「3低1高」飲食原則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陳煌其提醒民眾,過年期間飲食的選擇相當重要,想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造成肥胖,可把握「3低1高」飲食原則,就能開心享受美食又健康過好年。3低:低油、低糖、低鹽1高:高纖陳煌其表示,年菜往往都是高油、重口味的料理,烹調方式多油炸、多醬汁,如紅燒、糖醋、蜜汁等,且使用油炸與醬汁烹調後,熱量都會在不知不覺間增加,造成身體更多的負擔。建議改以清蒸、烤、煮等烹調方式,就能大幅降低攝取的熱量。除了豐富的大魚大肉之外,陳煌其也分享,要注意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可在年菜料理中多加入蔬菜如長年菜,不僅應景也能多攝取到纖維。此外,也要盡量避免食用過多動物性油脂高的食物,如動物皮、肥肉、豬油等。滿桌的零食、餅乾是聊天、觀影時最好的搭檔,不知不覺中就食用了過多了份量,陳煌其建議民眾,可以先將預計要吃的份量裝在容器裡,較能控制攝取量。除了零嘴外,飲料也暗藏熱量,酒精、汽水等皆是高熱量的食物,若改以水、無糖茶類,就能夠減少多餘的熱量攝取。 慢性病5大族群飲食原則陳煌其表示,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高脂血症、痛風等5大族群慢性病患,在過年時更應該要注重飲食,飲食原則如下:糖尿病過年期間應持續遵守3低1高的原則,避免會直接影響血糖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如冬粉,地瓜、芋頭、馬鈴薯、南 瓜、山藥等根莖類食物,勾芡、糯米類等高升糖指數食物,皆須注意食用量。 高血壓勿攝取過多高鹽分食物,如多醬汁烹調的料理及滷汁、醃製品等,建議多攝取蔬果,若有合併糖尿病,水果一天控制在2個拳頭大即可。腎臟病需遵守低蛋白飲食的原則,在過年期間淺嚐即可,避免吃過多的滷汁、醃製品等高鹽分食物,以及含有較多的磷的加工類食品等。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的病友建議減少攝取高飽和脂肪食物,如動物皮、肥肉、豬油等,以及精緻澱粉。高三酸甘油脂的患者則要少攝取油炸、精製糖及酒精等食物。開心果、腰果等堅果屬於高油脂食物,一天最好控制在5~6顆即可。痛風高油、高蛋白高普林、酒精都是引起急性痛風的危險因子,所以痛風患者在過年期間應避免油炸食物及大魚大肉等。最重要就是要避免飲酒,因為容易造成尿酸的堆積,導致急性痛風。陳煌其指出,除了以上慢性病需注意病症突發風險之外,根據衛福部統計,過往春節期間,急診最多的疾病就是腸胃炎,多是因為吃太多、飲酒過量、細菌或病毒感染等所造成。也提醒民眾在過年期間,還是要注意避免過度進食與飲酒,才能開心健康過新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