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無預警來襲 竟是手機惹的禍
吃止痛藥,別撐到發作時才吃
氣溫下降,冷風一吹就頭痛,有時,明明沒事休假在家,睡眠作息不定,也會頭痛,容易犯頭痛的體質,該怎麼做好養生?頭痛,就像發燒、流鼻水,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會經驗過的症狀。頭痛有很多類型,有些是與頭部病變有關的續發性頭痛,需要進一步尋找病因。不過,一般容易慢性反覆發作的頭痛,大多是與體質有關係的原發性頭痛。
以成人最常見的緊縮型頭痛來說,發作起來,常是頭部兩側的前額、頭頂以及後腦勺,會出現有如被緊箍咒緊緊壓迫的緊繃感,特別好發在情緒持續緊張、過度專注、肩頸僵硬時,而天冷氣溫低時,原本就容易後頸部肌肉緊繃,常會讓緊縮型頭痛發作得比較頻繁、厲害。
最近天氣常常忽冷忽熱,對於偏頭痛的患者來說,常常是冷風迎面一吹,頭就開始抽痛或脹痛起來,嚴重的,還會伴隨有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的不適,需要起身走動時,頭會痛得更加厲害。而另一種較罕見,但好發於青中年男性的叢發性頭痛,常在一側的眼窩周圍、眼窩後或太陽穴,出現痛起來像刀割、撕裂的疼痛,有時會痛到有眼球充血、痛哭流涕的特殊症狀,有時是因應酬時,喝了酒或是服用到血管擴張的藥物而誘發。
溫差型頭痛,注意頭頸保暖
不想靠止痛藥過日子,該如何跟頭痛體質和平相處?哪些生活習慣應該要多注意?本週由專精頭痛診療的陳威宏醫師,分享減緩頭痛發作的日常養生之道。經常頭痛,一定要找到刺激頭痛發作的誘因。像冷風一吹、溫差大,就開始頭痛的偏頭痛患者,日常的保暖措施,必須做得更周全,能避免頭頸部及後腦勺受涼的毛帽、帽T、圍巾,都是讓冷天較敏感的頭痛患者,能安度冬天的必備隨身配件。
過年過節常會吃到的煙燻食物,應酬會喝到的紅酒,當季的柑橘水果,還有起司、香蕉等含有較多酪胺酸的食物,有時會誘發偏頭痛的發作。若發現自己吃完這類食物後,會讓頭痛明顯發作起來,就得注意避免或是減少吃的量。相反的,肚子過餓、血糖降低,也是另一種可能頭痛的原因。易頭痛的患者,建議三餐定時定量,不要過度節食或餐與餐之間空腹過久。
睡眠不足常常會引起頭痛,但對偏頭痛的患者來說,睡太多、睡覺時間不定,也會干擾睡眠的節律,打斷生理的作息平衡,尤其是忙了一段時間,一整個星期都非常緊繃,開始放假後,想說補個眠,一覺到中午,反而頭痛到不可收拾,建議盡量維持每天正常作息,有規律的起床、上床時間,不要有太大的波動。
緊繃型頭痛,留意鬆弛肌肉
自從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風行後,因持續使用行動通訊商品引起緊繃型頭痛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一專心起來,就容易肩頸過度僵硬而發作。若能避免長時間低頭,中間適度伸展筋骨、做肩頸的溫敷,泡個熱水澡、好好睡一覺,讓肌肉鬆弛一下,對疼痛的紓解會有助益。
對頭痛患者有助益的運動,有兩大類,一是可以放鬆或伸展肢體的運動,如:瑜伽、皮拉提斯、太極拳。二是有氧運動,像是快走、健行、游泳、騎自行車,都可減緩頭痛的發作。運動時,宜注意氣候的變化及身體的保暖。經常發作的頭痛,不建議自行服用市售的止痛藥,主要原因是不同種類的頭痛,適用的止痛藥種類不同,須遵循醫師的指示服用。
頭痛服用止痛藥時,也不要撐到不能撐時才吃。因為止痛藥,吃到身體裡,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止痛的作用,太晚才吃會錯過治療時機,等疼痛到達頂點,往往需要更大的劑量跟更多種類的止痛藥,才能控制疼痛,擔心的副作用會更多。
若是三天兩頭反覆發作、一痛就痛上大半天、痛到會吐的慢性偏頭痛,用藥的重點,就不在於使用止痛藥止痛,而是改變易頭痛的體質來預防頭痛的發生。可由醫師處方偏頭痛的預防藥物。此外,約有半數的偏頭痛女性會因荷爾蒙的變化,在月經前後,出現明顯的頭痛症狀,懷孕時、更年期後會改善。必要時,也可遵循醫囑使用預防性藥物,減少不適。
睡醒痛、痛到醒,可能病變
大部分的頭痛,多是在情緒緊張或持續專注一段時間後發生,休息或睡覺醒來會改善。若是清晨或一早起來就開始頭痛或是睡到半夜會頭痛而痛醒,可能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病因的續發性頭痛,如:睡眠呼吸障礙或是腦部腫瘤,導致腦壓過高的狀況,都是需要特別小心的警訊。
此外,頭痛來得很突然,瞬間痛到不行且無法停止、以前不曾頭痛,現在卻變得很容易頭痛、打噴嚏或用力後,出現劇烈的頭痛、頭痛到肢體無法使喚、反應遲鈍,也要擔心可能是腦部病變的警訊,建議應及時就醫。
【延伸閱讀】甩開頭痛3要訣
絕大多數的頭痛,雖然常見,卻很少天天來,且常可以找到誘發的原因,與其忍痛、靠止痛藥過日子,不如注意日常養生,可減少頭痛的干擾。
1)如果一吹風就易頭痛,外出時,可利用帽T、圍巾,做好頭頸部、後腦勺保暖。
2)含有酪胺酸的食物以及甜點,有時會讓血管痙攣,誘發偏頭痛的發作,食用別過量。
3)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要有節制,不可長時間低頭,宜適度伸展筋骨。
值班醫師_陳威宏
經歷:新光醫院神經科科主任、台灣頭痛學會監事、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
現職: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
專長:頭痛診療、周邊神經及肌肉病變診療、腦中風急重症加護
•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