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冰枕、退熱貼 冬天退燒好法寶?

睡冰枕、退熱貼 冬天退燒好法寶?

2015/1/29

登革熱和流感好發季節,照護好物鑑定

今年秋冬病毒大發威,腺病毒、登革熱、流感病毒齊發,到底為什麼會發燒?發燒對身體有什麼益處及壞處?什麼情況下該積極退燒?睡冰枕、退熱貼,真的必要嗎?

攝氏三十九度、四十度,看到節節高升的體溫計,孩子連著高燒三、五天,很少有家長,可以淡定以對。從四、五月延燒迄今的腺病毒,常引起脖子附近的淋巴結腫大,鼻塞嚴重,晚上睡覺會發出沉重的鼾聲,有時,甚至會使喉嚨裡的扁桃腺化膿,讓孩子燒到吃不下。

在南部個案已破萬例的登革熱,潛伏期約三到十四天左右,發病時,也會發燒,合併有劇烈的骨頭痛、眼窩痛,常讓患者誤以為是頭痛,身上會出現紅紅的登革熱皮疹、皮膚上有出血點。而秋冬時節,易盛行的流行性感冒,高燒個三天,也很常見。

當人體受到病原體侵入,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的發燒,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加強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但發燒時會增加代謝,體溫平均增加一度會增加一○%的呼吸量、心跳數,讓呼吸跟心跳加快,這對於有心臟病、慢性肺病的患者會加重心肺負擔,有可能無法承受。此外,六個月到六歲的嬰幼兒,也有部分因體質因素,可能在發燒的二十四小時內,出現熱性痙攣症狀,讓家長飽受驚嚇。到底發燒有哪些階段?睡冰枕、退熱貼、溫水拭浴真的有用嗎?本週由專精兒童感染症的紀鑫醫師,分享發燒時,居家照護的關鍵養生之道。

高燒前寒顫期:保暖、補水為第一優先

人類大腦底部的下視丘前葉,可掌控體溫的定位點,調整體溫高低,平時不生病時,體溫約在攝氏三十七度左右。當病原體侵入時,會引起發炎反應,產生細胞激素,細胞激素是一種熱原,會刺激下視丘製造前列腺素,讓體溫定位點上升,出現發燒的症狀。

往往是先打寒顫、四肢冰冷,接著就發起高燒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發燒前,體溫的定位點上升,身體要先凝聚能量,才能符合人體的需求。因此,肌肉會先顫抖產熱,同時,讓四肢血管收縮,出現大理石般的斑紋,抑制熱能的散失,才會有打寒顫、四肢冰冷的現象。待三十分鐘到一小時左右,體溫真的燒起來後,又出現臉紅、出汗的症狀,這時候代表身體的體溫,已經到達高峰,血管擴張,開始散熱。

在打寒顫、四肢冰冷時,最重要的是做好保暖,像是可以多穿衣服、蓋被子、喝熱湯,但不建議做溫水拭浴、用冰枕、貼退熱貼,以免讓身體冷得更不舒服。等到燒到眼睛開始紅、不斷出汗時,才可以開始脫衣服、以攝氏三十度左右的溫水做拭浴、吹電風扇,甚至吹點冷氣,幫助身體降溫。

睡冰枕、退熱貼不建議的主要原因是,這些物理退燒法,只能加速散熱,無法矯正發炎反應所引起腦部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另外,病毒感染又睡冰枕時,有時會引發血管急遽收縮而頭痛。退熱貼的面積小,散熱範圍有限,效果遠不如洗溫水澡、溫水拭浴,有時也會引起皮膚過敏。

發燒養病期:用藥後,至少觀察一小時

發燒這段時間,要避免過度運動,讓身體好好休息,以免發炎反應加劇。居家照護,要注意水分補充,喝水、喝湯、喝果汁都可以。但若是嘔吐、拉肚子很厲害,宜補充含適量鈉、鉀的電解質水,避免電解質流失及脫水。由於發燒可激發免疫系統反應,不一定要馬上吃退燒藥。假使孩子睡得很安穩,也不用為了要退燒,硬把孩子叫起來吃藥。

但若是有心臟病、慢性肺病、癲癇、腦性麻痺等等疾病,或是一發燒,就會因熱痙攣發作而須送醫的患者,建議還是要積極退燒。如果,燒到孩子活動力差、很不舒服,也可遵循醫囑服用適合兒童服用含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或異丁苯乙酸(ibuprofen)這兩種成分的退燒藥,可抑制前列腺素生成,減少發炎反應,重新設定體溫的定位點,達到退燒作用。

在服藥後,先觀察一到一個半小時,不可短時間連續用藥,反而把體溫退太低而發生危險。若是嘔吐,無法口服退燒藥物時,可改用退燒塞劑。要特別提醒的是,兒童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可能會傷害肝臟與腦部,而導致雷氏症候群,除了特殊病因(如川崎氏症)外,十八歲以下兒童,不可當作退燒藥使用。

即使剛看過醫師,發現發燒時、甚至不燒了,卻有脖子僵硬、意識不明的嘔吐、痙攣、很喘、沒有力氣行走、身上有不明的紅疹或紫斑、腹瀉不止、哭沒有眼淚、尿很少等危險徵狀,也建議要再立即就醫,不宜拖延。

日常保養期:打疫苗、戴帽降低病毒入侵

在秋冬病毒季,施打疫苗是保健基本功,像是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五合一疫苗,都可降低孩子得流感、侵襲性的肺炎、腦炎、腦膜炎等重大併發症的機會。

此外,由於小朋友的個子較成人嬌小,不管站著或坐嬰幼兒推車,都很容易被四周飛濺的口沫噴到,建議帶小朋友出門時,可使用有遮陽篷的嬰幼兒推車,幫孩子戴棒球帽或鴨舌帽、口罩來保護,以減少眼睛、鼻子、嘴巴黏膜被旁人口沫噴到的機會。大人從外面回家,宜先換下外出服、充分洗手後,再去抱孩子。

【延伸閱讀】發燒保健3要訣

小朋友免疫系統不成熟,常會一發燒,就燒到攝氏39度到41度。平時做好基本保護,發燒時,須適度補充水分,視發燒階段做正確的散熱措施。

1)戴棒球帽、口罩,可保護眼睛、鼻子、嘴巴的黏膜,避免被口沫噴到。
2)發燒時,宜適度補充水分,喝果汁、水、湯,甚至是電解質水都可以。
3)燒到眼睛紅、出汗時,可用攝氏30度左右的溫水,做拭浴來降溫。

值班醫師_紀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專長:小兒感染症

本文由《良醫健康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自由媒體人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體系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目前是《商業周刊》〈名醫專欄〉、《泛科學PanSci》〈小星星之光〉專欄撰稿人。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