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保護自已PART2一起成長DADDY、MUMMYTOGETHER!
文/媽媽寶寶
面對年幼的孩子,家長必須要知道,他們天生就是脆弱的個體,保護自己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適當的觀察並給予保護,是家長的責任;然而,很多時候過度的保護,卻是扼殺孩子探索世界的殺手。陪著孩子成長並不難,「適時的放手、花時間陪伴孩子」,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必須一起成長的課題。
FIVE POINT!
仔細觀察‧培養耐心‧減少傷害
認知能力
認知是抽象而且廣泛的,必須經由外在行為去觀察,長時間的學習才會歸納出定義。例如:當沒看過的人出現在孩子眼前,在他們僅有的認知中,統稱這些人為陌生人,而當大人告訴他們,穿著綠色衣服送信的人稱為郵差,在他們的腦中,才會建立起「郵差」這個詞彙。
判斷能力
判斷力是經由認知能力所衍伸出來的,孩子的判斷力並非與生俱來,他們會透過從小建立的認知能力,判斷過往是否有類似經驗。但往往學齡前的孩子往往因為經驗不足,所以無法判斷當下的行為是否危險。在居家安全當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孩子對於冒煙感到好奇,而嘗試觸摸燒開的熱水壺,造成燙傷的問題,這時候家長就必須主動將熱水壺放到孩子摸不到的地方,減少孩子受傷的可能性。
應變能力
良好的應變能力所指的是,面對不同環境遇到的狀況,能做出將風險降到最低的情況,而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是需要透過家長長時間的引導,慢慢培養出來的。例如:當孩子在過馬路的時候,儘管是綠燈,也要記得提醒孩子,一定要先確認沒有來車再行走,並且提高警覺注意是否有車子要右轉,如果有也不應強行通過。如此一來,不僅能教導孩子正確的交通安全規則,也能加強孩子的應變能力。
語言溝通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語言發展上,7、8個月大的孩子,會開始發出一連串的聲音,1歲6個月左右的孩子,大約會說6-7個單字,而到了2歲時,開始會有簡短的句子。因此在語言溝通上,學齡前的孩子常常頭腦想的卻和嘴巴傳達出來的意思不同,出現詞不達意的狀況,家長若沒有仔細觀察,這時候,孩子很可能因為家長無法理解,心急之下產生不開心的負面情緒。
動作協調能力
學齡前的孩子雖然在動作協調上比起前幾項容易有進展,但在穩定度以及協調性上仍明顯不足。而家長也應該透過平常與孩子的互動從旁觀察。在上下樓梯的時候,建議家長可以牽著較幼齡的孩子一起走,或是以嘴巴數數的方式,一方面培養專注力,讓小孩養成好習慣;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降低踩空的機率。
孩子的選擇‧要尊重!
針對身體自我保護這一塊,專家建議應該從三歲開始做起。透過情境模擬的方式教導他們,除此之外,家長也應該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例如:家長帶孩子到公園玩,陌生的叔叔阿姨看到孩子很可愛想伸手碰觸,而孩子很抗拒時,家長應對孩子建立一個概念是「除了親人以外的陌生人,都不應該輕易的觸碰自己的身體,如果不喜歡就拒絕對方」,林宜正醫師提醒,當下應尊重孩子的決定,且不需要反過來告訴孩子,這樣的舉止不大方;他也特別強調,讓陌生人輕易的觸碰孩子,這樣的做法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認知上的混淆。
重要觀念‧要訓練!
在自我保護的學習中,「防止傷人」的教育一直都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當孩子們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不知道怎麼控制力道,往往不經意的一個舉動打到對方,這時候被打的另一方,多半也會還手,最後從開心的遊戲演變成打架的場面。
事實上,這樣的意外是可以避免的,家長們可以透過引導的方式教導孩子,當面臨這樣的狀況時該如何應對。例如:教導孩子,如果在玩耍的過程中,被同學推打甚至被咬,都應該明確的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樣,接著離開那位同學去找老師;若是狀況相反過來,家長也不要急著處罰孩子,可以先聽聽看孩子自己怎麼說,並以適當的處罰和嚴肅的態度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所以要被處罰。
「斥責‧教訓」要適當!
當孩子若出現危險的動作,會立即導致自己或是他人受傷時,家長必須要先大聲制止。但若是小朋友常常出現不適當的行為時,除了以「斥責、教訓」的口吻糾正他們之外,建議家長也可以另尋其他處理的方式。家長期待孩子能遵守規則是正確的,但若只單一使用「斥責、教訓」的方式而不對孩子進行引導,效果有限且無法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行為。教導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得使用打罵教育來達到目的;如果小朋友當下哭鬧不休,林宜正醫師建議可以採取「帶離現場」的方式,帶離現場之後,再向他強調這樣的行為不適當、會讓自己受傷,若孩子年齡比較大,也建議進一步的引導孩子去思考。
「堅持‧嚴肅」必須要!
在教導的過程中,除了鼓勵孩子勇於表達外,家長應該扮演聆聽者的角色,且應該建立親子間良好的關係,這樣才能讓小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願意表達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孩子鼓勵並且有耐心的反覆教導,雖然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台北私立浩恩幼稚園馬文華園長特別強調,平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適時的放點水是沒關係的,但只要是攸關於「安全」的問題,家長「堅持與嚴肅」的態度很重要,才能讓孩子了解事情的重要,也可以讓他們深知其中的嚴重性。
訂定規則‧不能少!
台北私立浩恩幼稚園馬文華園長建議,家長在家中要明確的立下「家規」!舉例而言,「吃飯前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收好」,明確的告訴孩子規則有哪些需要遵守;如果擔心孩子不聽話,她也建議,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了解不遵守規則可能會造成摔跤、受傷等後果。而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家長特別要注意的是,避免過當地利用孩子的憐憫心,以免往後孩子只要遇到一點問題,便以哭鬧的方式,希望求得大人的關注,造成反效果。
※原文刊載於2017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0期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文章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11716-0.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