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是否會侵襲台灣?
(文/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暨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祕書長李秉穎)
在中南美洲快速蔓延的茲卡(Zika)病毒疫情,已飄洋過海到亞洲,因應越南出現茲卡病毒本土疫情,衛福部疾管署於4月8日宣布,提升越南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前往當地必須加強防護。目前亞洲還有泰國、馬爾地夫、菲律賓列為「警示」;而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寮國、孟加拉等國的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則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相信不少人會問:茲卡病毒會來台灣嗎?
2016年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茲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疾病管制署隔天馬上成立指揮中心,並將之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許多人開始擔心,台灣是否也會出現茲卡病毒感染。事實上,茲卡病毒對台灣並無立即威脅。目前,只需要注意去疫區得到感染的可能性,但數年或數十年後或許可能出現本土疫情。
1947年‧非洲首度現蹤
茲卡病毒是一種RNA病毒,1947年首度在非洲烏干達的茲卡森林(Zika Forest)被發現,所以定名為茲卡病毒。它主要藉由斑蚊類蟲媒傳播,包括非洲地區的非洲斑蚊,與我們熟知的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最近發現性行為與輸血偶爾也可導致傳染,而且病毒在生殖道的存活時間極長,對此,疾病管制署建議,自疫區歸來後28天內避免捐血,並需注意安全性行為。
除了茲卡病毒以外,最近有愈來愈多新的病毒攻擊人類,包括SARS病毒、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冠狀病毒與禽流感病毒等。世界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學者認為,自然界的野生動物本就保有一些不太會攻擊人類的病毒。隨著人類居住地區不斷擴大,人類跟野生動物之間的接觸日漸頻繁。所以原先的動物病毒有較多機會跑到人類身上致病,甚至像SARS一樣,從原先是蝙蝠的冠狀病毒,搖身一變,突變成人類冠狀病毒,造成全球大流行的威脅。所以可預期的是:新的病毒愈來愈多,這正是人類無止境擴展居住範圍的後果之一。
症狀‧等於輕微的登革熱
茲卡病毒感染的症狀十分類似名氣更大的登革熱,根據2007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Yap Islands)爆發疫情時的研究,其症狀最常見的是發燒與皮疹,其他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炎、結膜發紅、肌肉痛、頭痛、眼窩痛、水腫、嘔吐等。前述症狀與登革熱幾乎完全一樣,至於登革熱偶爾會引起的登革出血熱、休克症候群,則尚無類似報告。茲卡病毒感染也幾乎沒有死亡病例,因此,一般將之視為比較輕微的登革熱。因為臨床症狀太類似,所以無法從病患臨床表現分辨茲卡病毒感染與登革熱,其確診需要抗體或病毒核酸的檢驗證實。
注意‧小頭症與神經併發症
茲卡病毒感染原先侷限於區域性小規模流行,並沒有引起關注。2015年,茲卡病毒登陸南美洲以後,因為病例數大增,才發現這種被認為很良性的感染,竟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
根據巴西等地的資料顯示,孕婦感染茲卡病毒以後,會使胎兒出現小頭症。這可能是因為胎兒發育時期,腦部的發育對外界傷害極為敏感,再加上茲卡病毒具有攻擊神經細胞的能力,因而會使胎兒的腦部發育不全。小頭症兒童出生之後,將造成家庭長期負擔,也會導致社會問題,進而被高度重視。
此外,茲卡病毒也會引起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等神經併發症。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跟自體免疫反應有關的多發性神經炎,有時候會完全恢復,有時則會留下神經麻痺等後遺症。
※原文刊載於2016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