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溢奶與吐奶
當了媽咪之後,對溢奶及吐奶這些名詞一定不陌生,但實際碰到寶寶溢吐奶時,仍舊會手足無措且擔心不已。雖說溢奶和吐奶都可以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而獲得改善,但有些吐奶卻是因疾病所引起,家長應多用心觀察寶寶溢吐奶的頻率及程度,並視情況帶寶寶就醫,以免錯過發現疾病的黃金時機。
溢奶與吐奶的定義
乍看之下,溢奶與吐奶是很相似的詞彙,其相異之處在於寶寶從口中排奶的方式有所不同。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梁昭鉉解釋,「溢奶」是指寶寶喝奶後,有少數幾口奶水從胃部回流至口中,並沿著嘴角溢出,待寶寶4個月大之後,溢奶情形便會逐漸消失;吐奶原因則牽涉到胃部神經反射的動作,若消化道系統或其他器官處於非健康的狀態,奶水就會從胃部以噴射狀的方式,直接嘔吐出來,甚至有可能會經由鼻孔湧出,寶寶相對也會比較不舒服。
造成溢奶的原因
梁昭鉉醫師表示,新生兒剛出生時,胃部賁門的括約肌力量較不足,無法將胃袋關緊,如果剛喝完奶就讓寶寶直接躺下來或寶寶喝太多奶引起脹氣時,便很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奶水一旦從胃裡回流至口中時,就會造成溢奶。
有將近五成的寶寶,出生後都會出現胃食道逆流的情形,而嬰幼兒胃食道逆流的好發月齡大約在寶寶4~6個月大的時候,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賁門的括約肌也會越來越發達,到了1歲左右,僅剩5%~10%的寶寶還有胃食道逆流問題,過了1歲半之後幾乎都能自然改善。
造成吐奶的原因
寶寶吐奶的原因,大多會指向可能促使胃部收縮的病理型因素,例如腸胃炎、幽門狹窄、腸道阻塞不通、先天性腸胃道發育不良、腸套疊後期等,有些代謝性的疾病也會引起酸血症和吐奶;如果是腸道阻塞不通造成的吐奶,父母可觀察寶寶吐出來的奶水是否含有黃褐色的膽汁。
梁昭鉉醫師說明:「若因腸胃炎引起吐奶,就要儘量讓寶寶避免食用奶、蛋、豆類等會讓寶寶脹氣的製品(為補充蛋白質,可改食用肉類),待康復後才慢慢恢復喝奶與奶量;但如果是幽門狹窄或先天性的腸胃道發育不良(例如腸扭轉)等因素,就必須依賴外科手術治療才能改善吐奶問題。」
吐奶會造成的影響
梁昭鉉醫師指出,如果寶寶吐奶頻率過於頻繁,父母一定要帶著寶寶至小兒科,請專業的小兒科醫師檢查是否由病理性因素引起,就算非病理性原因,也有可能是因配方奶不合適所造成的過敏反應,應與醫師討論過後,才能改變做法,達到治標治本的目的,否則寶寶若長期處於吐奶、腹瀉或脹氣的狀態,除了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之外,還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