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團隊如家人 攜手治療肺癌同時提升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天拉肚子20多次,這真的很痛苦,就算治療再有效,副作用也讓我吃不消啊!」有些晚期肺腺癌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面臨了這樣的難題。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醫師江起陸表示,目前治療晚期肺腺癌的方式 有化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化療屬於亂槍打鳥的模式,會去攻擊到正常成長的細胞,像是腸細胞、骨髓等,因此會發生白血球下降、血小板減少等副作用;免疫治療雖然已有研究證實有效,但台灣健保尚未給付。標靶治療,主要是利用藥物跟腫瘤之間存在一個「靶」的關係,因此在治療上較為準確。
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又以EGFR 基因突變類型居多,目前健保已給付三種標靶藥物可以選擇。江醫師指出,這三種標靶藥物治療效果差不多,但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的副作用強度各有不同。譬如,不可逆標靶藥物產生腹瀉、皮疹較為嚴重,腹瀉次數嚴重時可達到七次以上。
首份針對肺癌研究 第一代標靶藥物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江醫師強調,讓腫瘤縮小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讓病患在治療中,擁有生活品質,維持抗癌的信心。臨床上,有患者在服藥後,因為副作用影響到生活品質,導致病患自行調整劑量甚至停藥,結果病情反而惡化,後續治療變得更加困難。江醫師提及一份首次針對台灣肺癌患者,接受 EGFR標靶藥物治療下的生活品質調查研究,發現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的患者,生活品質可能較好,研究中,有四成以上肺癌患者生活品質指標,例如胸悶、呼吸困難、及食慾不振等症狀,在兩週內皆獲得改善。
良好醫病溝通 為病人打造最合適治療方式
「其實,晚期肺腺癌最佳治療方式是團隊治療,而團隊包括病患、家屬、各科別醫師和個管師!藉由團隊的良好溝通,才能找到最能合適病患,維持病患生活品質與抗癌信心的治療。」江醫師以臺北榮總為例,胸腔部有專業醫療團隊與患者共同確認治療方針,還有個管師提供患者仔細的衛教資訊,並和病患溝通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也提供聯繫資訊給患者,病患一有問題馬上就能找到人解決。
新一代標靶藥物 延長壽命與生活品質兼顧
以一線服用 EGFR標靶藥物的病患為例,目前研究,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9~12 個月後,約有五成會產生 T790M基因突變,導致抗藥性。這時,若能透過良好的團隊照護,提供合適病患的基因檢測,即時找出抗藥基因後,後續就有可能考慮持續用副作用小的新一代標靶藥物治療。有希望在延長患者生命同時,持續維持病患生活品質,讓抗癌之路保有信心及尊嚴。江醫師笑道,「只有用對待家人的態度來照護病患,患者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