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活得「心好累」?醫教1招充電:先找出「不做也沒差」的事
找到「不做也沒關係的事」
如果各位讀者在閱讀本書後,心裡開始有「這個方法好像可行」「來試著做做看」等想法,就等於踏出了消除生存困難的第一步。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確認自己所屬的類型,若越是理解自己,就越能找出那些「不做也沒關係的事」。
這麼持續下去,就可以開始思考自己能放手不管的事。一旦找到「不做也沒關係的事」,就能選擇一條更像自己、更不勉強自己的生存之道。或許有時候並不會那麼順利,但是,只要持續「找出那些原以為應該要做的事,並試著放手」,然後反覆試試看就好。
延伸閱讀:
下班一直想著「未完成的工作」無法放鬆?醫教你「1招」清空大腦
我自己也是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比方說國中時,我有一天突發奇想「該不會其實不刷牙根本不會有事」而開始試著停止刷牙。因為那時的我認為,刷牙是一件「不做也沒關係的事」。從那天起約1個月,我完全沒有刷牙,結果變得滿口蛀牙。
雖然回想起來,我清楚那是一次錯誤的判斷,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是真的相信那樣不會有問題。有了那樣的想法,試著去做做看,結果出來後,我自己知道那是自作自受。
不過,我雖然會因為滿口蛀牙而感到後悔,卻對於經過自己判斷,付諸實行的事感到意義非凡。因為不是被強迫要這麼做,而是自己決定要那樣做的,因此,才能理解刷牙這件事是「應該做的事」而不是「不做也沒關係的事」。
我認為,「經過自己思考的結果,並將之付諸實踐,然後從中理解」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
飲酒聚會好麻煩!不想應酬如何拒絕?醫建議「這5字」說了超有效
試著調整「理想圖」與「目標」
那些從小就聽著父母或學校老師說「你要成為這樣的人」的人,長大後很容易就會順著大人所說的話去思考。因為這類型人會經由與父母或老師的對話中,養成重視他人的價值觀更甚於自己本身價值觀的習慣。
然而,即使你已經養成那樣的習慣也沒關係,只要重新檢視目前自己的價值觀,再放掉之前被灌輸的「假的理想圖像」,就能夠往更了解自己的道路前進。
如同本書目前為止所介紹的那樣,如果你開始思考「不勉強自己思考也沒關係」「不用承擔他人的心情也沒關係」「計畫訂得鬆鬆的就好」等,然後調整目標,進而肯定自己的行事風格,你的價值觀就會開始慢慢轉變,你也會越來越了解自己。
如果你的心裡有「人應該要這樣」的理想圖像,並且對於無法成為那樣的人感到自責,請務必運用這本書,試著調整目標看看。
與親友商量就能找到解決方法
在那些容易感到生存困難的人之中,有些人是難以與他人商量自己的煩惱的。
即使回到家,也總是處於自我反省的狀態,獨自鑽牛角尖地不斷思考著:「今天那件事做得不夠好」「早知道就這麼做」「我一定又被某人討厭了」。面對這樣的煩惱,如果能轉念想「每個人都會失敗」就沒問題,但人總是會遇到無論如何都想不開的時候。
若是發現自己總是鑽牛角尖,只會想著極負面的事時,請務必記得要跟家人、朋友或是自己信賴的人聊聊。因為家人或朋友等親近的人,平常就與你有所接觸,對你有一定的了解。
他們或許可以給你些小提點,諸如「你真的很認真耶」「換成這樣的做法會不會比較輕鬆呢」。有時候,找個人商量反而能找到解決對策。雖然要能立刻就解決煩惱並不那麼容易,但如果有個說話的對象,那麼建議放心地與對方談一談。
(本文摘自/你以為的應該,其實都大可不必:停止「再加把勁」,突破生存困境/世茂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