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病人灌食一定要裝鼻胃管?1表看懂優缺:長期灌食「選這種」減痛

幫病人灌食一定要裝鼻胃管?1表看懂優缺:長期灌食「選這種」減痛

2023/11/2
鼻胃管是一條從鼻孔進入、經過咽喉進到胃部的透明塑膠管,經過口咽會有嘔吐、咳嗽反射等現象,因此通常會造人病人不舒服的感受;所幸,近幾年有一種新的灌食管路方式「胃造口」,不僅有效補充營養,還可以減輕病人不舒服感受。更重要的是,胃造口的管路沒有出現在臉部,可以提升病人的自我尊嚴。

本篇文章目錄

鼻胃管V.S.胃造口

鼻胃管跟胃造口的最大差別,就是管路的安裝方式,這樣的差別也導致兩種管路有各自合適的病人。

  • 鼻胃管:安裝方式十分簡單,醫生通常可以在10分鐘內搞定,只是安裝的時候需要從鼻腔把管路插進去,安裝過程會造成病人十分不舒服。安裝完成後病人也容易有異物感,並且由於管路需要通過鼻腔,鼻胃管的管徑通常都不是很大,灌食的時候需要用液體或者是攪打很細的食物,不然非常容易卡住管路。雖然有以上的缺點,但由於鼻胃管安裝跟移除都十分簡單方便,非常適合短時間無法從口腔進食的病人使用。
  • 胃造口:安裝就比較複雜了,它需要外科手術將管路從腹部插入到胃中,但由於它是直接進入胃,因此管路的管徑可以比較大,放入的食物就可以更多元,對於長輩營養的補充可以更豐富。此外由於管路是安裝在腹部,所以灌食的時候病人的異物感會輕微很多,比較不會出現抗拒的反應,並且對於行動自如的病人而言,臉上少了一條管路,看起來跟一般人一樣,可以增加病人自我的尊嚴。雖然胃造口的好處多多,然而安裝跟移除都比較複雜,因此比較適合長期需要管灌食物的病人使用。

image
鼻胃管安裝過程會造成病人十分不舒服;胃造口則大幅減低不適感。圖片來源:家天使

延伸閱讀:
失智長輩亂尿尿,門口寫「這句話」竟馬上改!教你「居家改善」4重點

胃造口的照顧要點

1. 哪些人合適安裝胃造口?

對於像是重度失智症、重症臥床或是因疾病造成超過半年無法從口腔進食的病人,他們需要管灌餵食的狀態是很長一段時間的,這就非常適合安裝胃造口。

2. 安裝胃造口很困難嗎?

目前胃造口的安裝相較傳統的方式已經有很大的進步,新的方式是醫師利用胃鏡將胃造廔管由胃腔拉出至腹壁上。整個操作過程約10~15分鐘即可結束,病人的腹壁上僅留下1.5公分左右的傷口,是一項簡單又安全的技術,且術後僅需觀察18~24小時即可餵食,3~5天即可出院。

3. 胃造口的管路需要更換嗎?

胃造口的管路一樣需要跟換喔!但相較於鼻胃管每14天~30天要更換,胃造口管路的更換可以拉長到6個月~12個月才更換,因此其實方便許多喔!

延伸閱讀:
家中長輩食慾不好越吃越少?營養師建議「這些東西」淋飯胃口大開

4. 胃造口在灌食的時候有哪些要注意的嗎?

胃造口的灌食因為管徑較大,並且也比較不易造成吸入性肺炎的問題,因此在灌食十分方便,但是操作流程跟鼻胃管灌食一樣:

  • 灌食前,照顧者記得消毒雙手。
  • 病人可採坐姿或抬高床頭到30~45度。
  • 灌食的第一步記得先用灌食針筒反抽,看胃中是否有殘餘的食物,若是超過100c.c.,建議延後1個小時再來灌食。
  • 灌食的時候,讓食物自然流動灌入即可,不要過快。
  • 灌食完後,記得要再灌入30~60c.c.的開水沖洗管路,避免管路堵塞,並記得把管路口的蓋子蓋上。

5. 胃造口平時照顧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平時洗澡時,以中性的清潔劑與清水清洗造口周圍的皮膚,並記得要保持乾燥。消毒時先用大的棉棒沾生理食鹽水再用優碘,由內而外的環狀方式清潔造口周圍5公分範圍內的皮膚。可以用氧化鋅軟膏或擦凡士林塗抹再造口周圍的皮膚作為保護。

6. 胃造口常見的照顧問題

  • 滲漏問題:可以先試著把胃造口管路上的外固定物往內推,同時灌食管往外輕拉,若是持續有滲漏狀況可以詢問醫師。
  • 息肉增生:若是胃造口周圍的皮膚受到過度刺激的時候,像是滲液、清潔方式錯誤等狀況,就有可能產生肉芽組織變成息肉,預防的方式除了定期用正確方式清潔外,也可塗抹氧化鋅軟膏或是凡士林作為保護,若息肉持續增大,可以尋求醫生協助移除。
  • 阻塞問題:若是再灌食或是餵藥過後沒有清潔管路,很容易造成管路堵塞,因此平時使用完管路,記得一定要再搭配30~60c.c.的開水清潔管路!

 對於很多家屬,看到長輩長期使用鼻胃管時痛苦的樣子,都一定會非常不忍,尤其當長輩因為鼻胃管不舒服的時候,就會想要去拔它,這時候往往會採用約束的方式,反而造成長輩更不舒服,因此選擇使用胃造口,雖然它需要1個小手術施行,但是長輩整個生活品質可以提升,對於長輩跟家屬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文獲家天使授權轉載,原文為:胃造口的照顧6大要點:鼻胃管與胃造口如何選擇呢?|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

家天使為全台最大之照顧媒合平台,讓有照顧需求的家屬與專業的照顧服務員可以互相媒合,透過事前溝通、挑選人員、合約保障、服務紀錄回報、評價回饋與專業客服,讓家屬可以安心託付。此外,透過AI智慧照顧、遠距生理量測及IOT設備的導入,並成立公費居家長照單位,進一步提升照顧品質與服務量能,期望科技結合照顧,解決台灣照顧產業難題。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