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賺得不少,錢還是不夠用?專家揭「錢不夠」元凶:1招把錢留住

明明賺得不少,錢還是不夠用?專家揭「錢不夠」元凶:1招把錢留住

2024/3/12
明明賺得不少,總是覺得錢不夠用?國際金融理財師鄭在起於《讓錢自動流向你》一書中,深入探討金錢在我們生活中的角色,從掌握金錢與情緒的關係,到轉換消費觀點,再到將金錢經驗具體化,並提供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建立健康的金錢觀。以下為原書摘文:

總是覺得錢不夠的原因

各位應該經常在年末結算或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有類似的想法吧!平常也沒過度消費,但賺的錢到底都到哪裡去了?若生活所需的必備所得不足,並非單靠省吃儉用就能解決,應將重點放在增加所得並建立策略才對。

假設非上述情形,你賺得不少,甚至年薪也提高了,錢卻依然一直不夠用,那麼原因會是什麼呢?最好不要只是安慰自己「不是只有我這樣」,不如趁這個機會一起找出原因吧!相同所得,不同狀況即使所得相同,也可能因每人身處狀況不同,而導致有人錢用完還有剩,有人則是捉襟見肘。

假設A跟B在同個公司上班、同時進公司,他們年薪相同,個人花費也幾乎差不多。A主要自炊,每個月都會匯生活費給故鄉的父母親,且得再花幾年才能把大學時的學貸還完。算上月租費、父母生活費、貸款,支出比例並不低,他認為儲蓄應該要在貸款還完後才能正式開始。

B則與父母同住。父母目前都還在上班,因此沒有另外給他們生活費,也沒有貸款。但什麼都不做的話又覺得不太好意思,所以他會在換家電或家具時出錢貼補家用。 B雖然沒有額外理財,但月薪帳戶卻已累積了不少。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而你總是存不到錢?快學「1招」有效存錢

雙薪跟單薪的差異也很大。雙薪家庭所得雖然高,但支出也高,除了基本的生活費用,也可能因為子女數、養育及教育等費用不同而有極大差異。若是其中一人留職停薪或失去工作,就可能造成嚴重衝擊,因為過去支出的規模很難在短時間內縮小。

從資產形成的層面來說,雙薪家庭有很多有利因素,不過基礎不夠紮實的案例也很常見。夫妻若能分享財務狀況會很不錯,但若是個別管理就需要特別注意了,假如各自認為「對方至少會存某程度的錢吧」,卻在決定性的瞬間才發現並非如此,勢必會使人驚慌失措。

單薪家庭若非高所得者,在提高資產上一定會有所限制,因失業而受衝擊的風險也大。然而單薪家庭的優點為支出較少,如果條件允許,還可能轉成雙薪家庭,進而展現提高所得的潛力。

考慮到飆升的房價、教育費用、退休準備,你或許會認為雙薪似乎是必需的。但其實不管是雙薪還是單薪,假使不按照花費規模制訂適當的財務計畫管理,長期來看都容易陷入困境。

延伸閱讀:
哪種存錢方法最有效?雨果揭密「2大關鍵」無痛存錢:記帳很重要

觀察信用卡明細表

過度消費不是問題,消費次數才是有句成語叫「積少成多」。即使沒有顯著的過度消費,一點點累積起來,最終數字也可能很驚人。如果你質疑「明明就沒有過度消費,為什麼都存不了錢?」不妨減少用錢的次數,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來觀察上個月的信用卡、簽帳金融卡的明細表吧!你可能只看到結帳金額,但不如試著用其他角度分析看看。好比說你用了幾次信用卡?說不定使用次數會讓你自己嚇一大跳。

現在請試著設定減少使用次數吧!一開始不需要太遠大的目標,只要設立可輕易達到的水準即可。如果覺得一個月太長,也能以週為單位。假設卡片使用次數減少,你應該就會發現使用額度也跟著減少了。

同時你也可試著實踐「不用錢的日子」,就當是給帳戶和卡片休個假。一個月可以訂個一天或兩天,在那一兩天中不購物、外食。這樣會產生什麼效果?即使不用錢也不能餓肚子,所以你會開始把注意力放到家裡的食材上,這很有可能使你開始「清冰箱」。

你也可以找代替自己用錢的人,執行「在家靠家人」、「出外靠朋友」的信條(但可能有副作用,請小心使用)。倘若頻率降低,是否導致每次支出更高的金額?減肥可能會有復胖情形,但金錢不會。即使可能發生一兩次,若能減少消費的頻率,就會確實降低總支出額。

過度犒賞自己是毒藥

雖然將支出的最優先順位放到自己身上很好,但也有所謂的「合理程度」。如果越線,就有可能造成問題。過度犒賞自己,容易影響財務、心理上的健康。那麼人們會在什麼時候產生犒賞自己的需求呢?假設在職場上遭逢壓力,就會產生想自我安慰的心理。

見到久違的朋友,看到對方不可一世的樣子心生不爽,內心不斷喊著「我到底哪裡比不上他」。每次看社群網站,都覺得大家好像都過得很幸福的樣子,你的腦海裡或許會浮現「省錢又能怎樣」,內心也開始鬆動。適當與過度的自我犒賞並沒有明確的界限。

然而,你仍可以從總消費量去判斷適當性。公務員K是音響愛好者,他參與社團活動之餘,也分享音響的相關資訊,同時也享受聆聽音樂的樂趣。最近K以便宜的價格購買了一直很想要的二手音響,雖然是二手,價格卻仍接近1,000萬韓元。

來家裡玩的朋友批評:「音響不就那樣嗎,再怎麼樣也不會比100萬韓元發出好10倍的聲音吧?」但K回應:「你當然可以這樣吐槽啦,但至少我不買車啊。」每3~4年就為了換新車忙著分期付款的朋友,瞬間難為情了起來。

上班辛苦得要死,會想說至少也要開好一點的車來犒賞自己。但這種補償心理如果太超過,就可能會造成過高的分期付款、車輛保養費用等支出。買新車的喜悅是一時的,卻容易讓你付出巨大代價,並陷入反覆的惡性循環之中。這也不僅止於汽車,你不妨觀察一下,是不是有為了犒賞自己而越線的消費紀錄。

(本文摘自/讓錢自動流向你:將過去「漏財思維」打掉重練,5步驟踏上致富之路/橙實文化)


感謝好友破千!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留言抽獎送3000元禮券!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