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死亡不可怕,可怕是你不敢面對!禮儀師:談死亡「第一步這樣做」

談論死亡不可怕,可怕是你不敢面對!禮儀師:談死亡「第一步這樣做」

2024/4/20
死亡並不可怕,你如何看待生死這件事?日本最溫暖的禮儀師木村光希於《送行者的生死筆記》一書中,以他在工作上接觸過的個案為例,談看盡各種死亡的送行者,對生命、死亡、人生的想法,以及禮儀師存在的意義,並探討的人的「生存之道」,並不是人的「死亡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該如何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在本章最後,我想談一談「生死觀」。生死觀是「依照自己的方式,重新解讀生與死所引導出來的答案」,也可以換句話說成「該如何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如此重要的價值觀,若是在臨死前才開始動腦思考,個人以為為時已晚。

正因為就算臨時抱佛腳也無法參悟「生死觀」, 所以所有人都應該在失去重要的人之前,趁自己還有活力之前——也就是感覺死亡還在遙遠一端之前——擁有自己的「生死觀」。話雖如此,但我也明白,這種想法在今日並不常見。

舉例來說,曾經有人問我:「對於用摸過屍體的雙手去觸碰妻女這件事,你不會有所顧忌嗎?」我完全沒有這種顧忌,反而比較在意「你不會有所顧忌嗎?」這句問話的含意。我不由得以為,這句話充分表明了日本人對於涉及死亡事物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

延伸閱讀:
親自替兒子拔管、縫製心肺肝臟⋯勇敢媽媽在開刀房教懂醫師的一堂生死課

必須面對自己的死

前文亦曾提及,特別是日本人,常被人說避諱思考死亡的事情。實際上,你是否也認為和家人或朋友談論「希望如何死去?」「希望別人如何安排自己的後事?」這類話題,總覺得好像「不太吉利」呢?

對許多人來說,「死」是一種汙穢,是一個斷然不可提及的禁忌話題。例如,在日本,當人們參與守靈或喪禮時,會拿到一份「淨身鹽」。

為了袪除死——也就是不潔之物,會在進自己家門前,往身上灑鹽,據說如此便能淨身祛除汙穢。我想,大概也是因為這個習慣,使得人們不把「死」帶入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變得如此根深蒂固。

這個意識形態劃了一條「生之場域」與「死之場域」的分界線。並且存在著一條「盡量不去思考死亡,不談論死亡」的潛規則。然而,正如前文所說的,「死亡」本質上是位在生命的延伸線上。所以,為了獲得生死觀,為了思考「如何活下去」這個命題,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死。

我常常對太太說:

「說不定明天家裡有人就突然走了,所以我們應該如此這般。」
「我們能有寶貝女兒,這個幸福並不是理所當然的。」⋯⋯現在,搞不好有讀者覺得「這位先生好煩喔」。

但是,畢竟十多年來我一直在與「死亡」近距離接觸的地方工作,若再把時間拉得更久遠,我從小看著父親的背影,死亡可說是觸手可及。在我看來,實在很難相信「唯有自己/唯有我的小孩,可以安然地置身度外」。所以小孩早上能夠平安醒來,僅僅如此,我就覺得已經是「至高無上的幸福」。

延伸閱讀:
斷食善終合法嗎?我能選擇自己怎麼死嗎?條件一文全看懂

不要把死亡當作「他人之事」

一個人如果擁有生死觀,會有什麼樣的改變?一時間或許很難理解。不過,我個人覺得,光只是可以感受那每天小小的「幸福」,就已經值得我們慎重思考,什麼是死?什麼是生?琢磨自己的生死觀。

且容我再次重申,首要第一步,請試著努力不要把死亡當作「他人之事」「不知何時會到來的非現實」而拒絕死亡,而是接受它,當作「切身之事」且「隨時可能突然降臨的事實」。然後,我希望你能試著思考自己該「如何活下去」。

(本文摘自/送行者的生死筆記:凝視死亡,思考生命,從日本禮儀師的真實故事,在告別中學習如何好好生活/墨刻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