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對憂鬱症 擺脫人生低潮期

勇敢面對憂鬱症 擺脫人生低潮期

2009/5/7(2022/3/15 18:33更新)

現代人在強大的生活壓力之下,確實有越來越多人罹患憂鬱症。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在廿一世紀裡,它將與癌症及愛滋病並列為三大疾病;但是古今中外,都有許多的人罹患它,只是有時候因醫生的疏忽沒有診斷出來,有時是病人本身不肯承認罹患了這疾病。

許多歷史上的知名人物都曾罹患憂鬱症,如:米開朗基羅、叔本華、拜倫、馬丁路德、托爾斯泰,乃至國內的知名演藝人員,如:孫翠鳳小姐、徐懷鈺小姐及徐熙媛小姐等都曾罹患過憂鬱症。自從這幾位知名演藝人員在媒體上透露她們曾經罹患過憂鬱症以後,許多人對憂鬱症是什麼?自己是不是也會罹患憂鬱症等問題,開始大幅度的關心起來。

大里仁愛醫院 - 身心內科 - 官達人醫師表示,從精神醫療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孫翠鳳小姐等人不忌諱地談論她們曾經罹患憂鬱症,並因此而引導社會人士對憂鬱症的關心與重視,都是我們所樂見的。然而,並非意指我們對她們有幸災樂禍之心,也不是希望憂鬱症廣為流行;相反的,我們看見經由孫小姐等人的自我告白後,能引起廣大民眾的關心,急於去認識此一疾病,這正是一個極好的民眾教育機會;而經由一些知名人士的自我告白,其成效更是千百倍於醫療人員的大聲疾呼。

■ 為什麼會得到憂鬱症?

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會得到憂鬱症呢?其實,最近的研究顯示,憂鬱症一如許多心身疾病,其病發的原因,有的是自己生理上或遺傳上有缺陷導致病發,但有的則承受太大的生活壓力或工作挫折,又無人可以輔導,日積月累,久了以後就生病了。所以,我們大致上可以知道憂鬱症一般可分兩種:前面一種是屬於內因性(也就是沒有外在因素的刺激,純粹是生理上的缺陷來的)憂鬱症;後面一種則稱外因性(也就是承受太大的工作或生活壓力而崩潰的)憂鬱症。但是,臨床上有的個案之發病,並不是這麼明顯。

■ 憂鬱症如何治療?

官達人醫師強調,不論什麼原因導致憂鬱症,都必須及早診斷,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因為,這樣才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要防止自傷或自殺的結局發生。至於憂鬱症的療程要多久,也是隨著個案病情或個人生活背景之互異而長短不一;但一般來說,憂鬱症的給藥時間,應該是病情獲得改善之後,再持續服務約十二週以後,再慢慢停藥,才能獲得最根本的治療。當然,其他方面,如:心理社會層面的支持,也是治療憂鬱症的重要環節。

使用藥物及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效果會更好;心理治療又包括了以下許多種類;有學者認為,憂鬱症的人好朋友較少,而且和家族以外的人亦甚少接觸,因此認為應強化病人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這是人際關係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的理論;但對大多數病人來說,最常用和最成功的治療方法,應是支持性心理治療(supportive psycho-therapy),此項治療是給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勸勉和輔導,這種治療不只醫院裡的專業人員外、教會的牧師、生命線或自殺防治中心也可以提供。

之外,行為治療(behaviour therapy)也有幫助,因此項治療可以強化病人在環境中的正向回饋,有愈多的獎勵性經驗,愈會激發病人正面的思考與情緒。最後一種重要的治療為認知心理治療(cognitive therapy),因為憂鬱症病人的主要思維是絕望、無助與認知扭曲,使他們對現實的看法產生偏見或輕視自己、自我批評、自責等,認知治療乃是通過解釋、討論及質疑等,以糾正病人的負面觀念,進而消除憂鬱症狀。

■  憂鬱症如何預防?

對罹患憂鬱症有幫助的指南和建議:
1.不要定太難的目標或呈現很多責任。
2.把大的任務分成數個小的,確定一些優先權,並且做你能做的。
3.不要太多來自你自己的期望,因為這只將增加失敗的感覺。
4.與其他人一起努力,比獨自一人好。
5.參加可以使你感覺好一點的活動。
6.你可能試著適度鍛鍊身體,去看電影、參加球賽、參加宗教或社會活動。
7.不要急著或過想改變自己。如果你的風格沒被立刻大大改進,也不要不安。
8.不要作生命中大的決定,倒如改變工作、結婚、離婚而沒有諮詢非常了解你的其他人之意見。這些人經常能給你更客觀的意見。無論如何,延遲重要的決定是明智的,直到你的沮喪已經受到鼓舞。
9.盡你所能的幫助自己,並且不責備自己沒有達到標準。
10.不要接受你負面的思想。因它是憂鬱的一部分。

患憂鬱症絕不是一種時髦,萬一擔心自己可能有這種困擾,記得趕快找您的醫師或身心科醫師詳細評估診斷,以確問題的真相。萬一真的罹患憂鬱症,其實也不用太過在意,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有病痛,只要能與醫療人員好好配合,接受適當且持續的治療,一定能夠很快拾回昔日的歡樂與健康的。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