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失禁,包尿布不是唯一選項!名醫從「包尿布體驗」學會的一堂課
我的父親在2013年中風之後,逐漸邁入了失智的狀態。他無法控制小便,出現尿失禁的現象。更嚴重的問題是,他開始有尿滯留的情形,也就是小便無法解乾淨。這種狀況,讓他有好幾次泌尿道感染,必須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
後來,我們處理這件事的方法是讓爸爸包上尿布,同時一天使用尿管單次導尿,早晚各一次。狀況才逐漸好轉。爸爸的尿布,有兩片。包在裡面的那一片是小的,方便濕掉時隨時更換;外面再包一片大的。
我有時也會協助父親換尿布,常常會想:一整天包著尿布,那是什麼樣的感覺?直到2020年5月的某一天,我才體會到那是什麼感覺。
延伸閱讀:
長輩牙口不好要怎麼吃?營養師「3招」補充蛋白質:木瓜酵素很有用
當有一天被包上濕濕的尿布
2020年5月,我開車從台中到雲林,去參加由長泰老學堂舉辦的自立支援研習營。一整天的課程,從理論到實務,林金立執行長和各講師輪番上陣,非常精采。其中最主要的重頭戲,是下午的約束體驗和尿布體驗。
約束體驗結束之後,彷彿從地獄中解放出來,好好伸展一下筋骨,喝幾口水,我心裡想:應該沒有什麼比約束體驗更痛苦了!可是我錯了。
同仁仁愛之家的廖志峰主任從紙箱裡把一包一包尿布拿出來,那個尿布就跟我們一般看到的長輩拉拉褲尿布完全相同。大家選好size之後,我以為要直接換上了,廖主任跟我揮揮手,說:「還沒這麼快,別急,尿布給我。」我傻傻的把尿布遞給他,他就開始進入「前置準備」。
只見長桌上擺了一排的「加料」工具,主任熟練的把尿布打開,拿起一瓶看起來像是沙拉醬的瓶子,就把裡面的內容物往尿布中央擠進去。我看得毛骨悚然。
但是這樣還沒有完,隨後主任又加入了看起來像「沙拉油」、「花生醬」、「芝麻糊」的東西。最後,再加入一點剛泡好的綠茶,整個尿布變成一大包。廖主任把它遞給我,說:「廁所在那邊,去吧!」
我看著尿布中間那一團糊糊的、不成形狀的東西,心中百感交集。因為這裡的尿布體驗,並不是外面穿著褲子,再把尿布套上去。而是必須把外褲和內褲都脫掉,再穿上尿布。我走到廁所,心裡面只想要逃離這個地方。脫掉內褲,深吸一口氣,想著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把尿布一口氣拉到腰際。
那個感覺很難形容。那天天氣很熱,但是下面一股涼感襲來。然後是一種黏稠感,好像有很多隻毛毛蟲在胯下蠕動,愈來愈癢。最後,是潮濕,就很像到了亞馬遜叢林,下半身進入沼澤的感覺。
我原本以為,尿布包上去幾分鐘,體驗一下,就可以結束了。但是就跟約束體驗一樣,我錯了。廖主任招呼包好尿布的大家,「來來來,我們上課囉!」大家面面相覷,面有難色。「哎呀,機構的長輩,哪有大小便後馬上換尿布的啦,照服員很忙的。來來,大家都坐下。」主任輕鬆的說。
原來我們必須包著裡面充滿內容物的尿布,坐在那裡上課1個小時。是真的上課,不是玩假的。講師在台上賣力演出,我如坐針氈,感覺這樣坐也不對,那樣坐也不對,黏稠感從胯下漫入全身,整個人身體扭來扭去。抬頭一看,全班2、30人也跟我一樣,大家都扭來扭去。
我那時候才真正體會,父親包尿布時,是什麼感覺。
延伸閱讀:
手腳綁病床2小時後,我覺得我不是人!一場生不如死的「約束體驗」
為什麼不要讓長輩包尿布?
林金立執行長在台上正經地跟我們解釋,之所以不希望長輩包尿布,除了大家體驗到的不舒適之外,更重要的是,包了尿布,長輩就不願意走到廁所,活動量減少,而這樣會變成惡性循環,對老人家如廁這件事有更不好的影響。從3個方面來說:
- 減少活動量,愈來愈不活動,所以更無法自己走到廁所。
- 從躺到坐,再到站起來,會引動姿勢反射,刺激大腸蠕動,進而產生便意。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會在早晨排便。然而,缺少了姿勢改變的動作,減少反射,就容易便祕。
- 起立步行這個動作會刺激大腦的意識,讓長輩對於尿液和便意有更好的感知,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控制排泄抑制,減少失禁的現象。
課總算上完了,老師終於讓我們把尿布脫掉。簡單盥洗之後,又恢復了清爽的感覺。人生真美好。看著躺在垃圾桶裡面的尿布,我心裡生出奇異的感覺。一方面感謝自己不需要每天包著尿布生活,一方面對於那些需要包尿布的長輩有著更多的同理。
如果可以的話,誰希望包尿布呢?
若是我們在照顧的過程中,可以努力讓尿布的使用降到最低,對於老人家的舒適感和自尊,以及身體活動量的進步,都會有幫助。而從自立支援的角度來看,面對尿失禁,我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 對失智長者,須清楚標示廁所的位置
- 每2~3小時固定讓長者如廁
- 適當飲水,喝水太少反而容易尿失禁或大便失禁
- 減少約束和臥床,強化長輩行動能力
2024年3月6日,聯合新聞網有一則這樣的報導,讓人看了非常難過:
高雄洪姓男子中風入住護理之家,蕭姓院長擔心洪男會隨地小便,指示護理師及照服員幫洪男插導尿管,結果卻害洪男尿道發炎化膿,送醫時因嚴重感染,最後只能切除陰莖。高雄地院審理後,認定蕭男等人違反醫療常規,依違反醫師法判蕭姓院長、張簡姓照服員8個月及6個月有期徒刑。可上訴。
我在想,面對超高齡社會,等到2040年,台灣有三分之一人口是65歲以上老年人的時候,你、我或是我們的家人,都有可能是那個因中風入住護理之家的男子。我們會受到怎麼樣的對待?是自立支援的照顧?是一整天都包著尿布?還是被強制插上導尿管?我們必須現在就採取行動,把正確的觀念推廣出去。
(本文摘自/不被束縛的晚年——自立支援照顧,讓長者脫離臥床、自理生活、自由行動,減輕照顧者負擔,實踐高品質的長照/商周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