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家挨戶找小孩抽血」民眾憂詐騙?國健署澄清:起因「這項調查」
衛福部國健署委託的國民營養調查疑未善盡知情同意的義務,另一方面也揭開了相關調查實行難度逐年增加。國健署今天表示,由於詐騙猖獗,加上民眾不熟悉,拒訪率正在漸漸上升。
有網友近日在臉書(FACEBOOK)表示,近日有人自稱中研院研究員,挨家挨戶找人抽血,且是找上小孩,甚至還有小孩名字等個資,而且全家大小都不抽,只指定要找小孩,自稱村長跟衛生所都知情同意,但是過程中沒有說明、也沒有家訪,僅強調要抽血,認為有疑慮。
延伸閱讀:
長輩成詐騙集團肥羊?犯罪專家揭「孤獨感」作祟:只想與人有連結
家戶調查會先寄邀請函
針對這次發生爭議的國民營養調查,國健署監測研究及健康教育組長林宜靜今天接受媒體聯訪說明,調查進行家戶訪問前均會先寄送邀請函,說明調查目的、程序及查證管道,訪員至家戶訪問皆會配帶識別證及攜帶公文,並詳細說明,讓民眾瞭解參與相關權利。
林宜靜強調,一定會取得民眾同意參與調查,才會展開後續「研究參與者同意書」簽署,進行問卷訪問,及安排其他期間於定點,由醫事人員進行身體檢測、抽血等程序,絕對不可能在家裡就直接進行抽血,因為訪員並非醫護人員,絕對不會違反醫療相關規定。
這次是委託中央研究院辦理,通過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查,執行過程須完全遵從人體研究法規定,及依IRB審查會通過同意方式及內容,取得研究對象同意原則進行,包含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但仍出現民眾疑似因為擔心是詐騙,而衍生出後續爭議。
延伸閱讀:
為什麼聰明人也會被詐騙?台大教授揭「11個關鍵」成詐騙集團肥羊
詐騙猖獗增加官方調查難度
近年詐騙案件頻傳,民眾警覺性提高,固然是好事,但無意間增加了官方調查難度,「其實我發覺所有的調查都一樣。」林宜靜說,尤其是調查需要面訪時,拒訪率正在逐年上升,將持續努力宣導,真的很希望民眾可以在了解國民營養調查的重要性之後,更願意參與調查。
林宜靜表示,個案爭議造成民眾及社會困擾,將深切檢討,未來將精進相關作業流程,要求調查團隊強化訪員調查說明品質與受試者保護機制,並納入相關教育訓練,以確保受試者權益完全保障下參與。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從2013年起承擔起國民營養調查主責單位,負責定期辦理及發布營養調查,每年進行2,200人的調查,每4年公布1次調查結果,法源依據為「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第9條,調查目的有國民營養狀況及三高盛行率等,是重要營養參考資料來源。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