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

「挨家挨戶找小孩抽血」民眾憂詐騙?國健署澄清:起因「這項調查」

「挨家挨戶找小孩抽血」民眾憂詐騙?國健署澄清:起因「這項調查」#抽血

台灣詐騙事件滿天飛,到底什麼才是真的?有民眾日前遇到自稱中研院研究人員上門,手持公文並戴名牌,挨家挨戶找人抽血,指名要找小孩抽血,擔心是不是受到詐騙。事件揭露後,引起社會熱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接受媒體澄清,表明強調該計劃是依法進行的調查,若民眾不願意參與將予以尊重;詐騙猖獗也間接使得拒訪率逐漸上升。

全身無力走不動,當心「鉀離子」流失!低血鉀「5原因」吃太少也中

全身無力走不動,當心「鉀離子」流失!低血鉀「5原因」吃太少也中#抽血

鉀離子是人體細胞內主要的電解質,當鉀離子過度流失就會造成「低血鉀」,產生肌肉無力、疲倦、心律不整等症狀。《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低血鉀的原因、症狀與日常照護,當懷疑自己有發生低血鉀情形,應儘早就醫進行相關檢查,遵照醫囑需監測血鉀濃度,才能守護身體健康。

抽血數值正常,就沒有心血管疾病?醫揭「它」才是關鍵:需定期追蹤

抽血數值正常,就沒有心血管疾病?醫揭「它」才是關鍵:需定期追蹤#抽血

「醫師,為什麼我的膽固醇數值正常,但還是建議我吃降膽固醇的藥呢?」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危險因子,其中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然而「低密度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因子,更是治療的指標.只把血清膽固醇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是不夠的。

有做產前檢查就不用新生兒篩檢?醫揭補助、保險「3大迷思」一次看

有做產前檢查就不用新生兒篩檢?醫揭補助、保險「3大迷思」一次看#抽血

新生兒篩檢,是孩子出生後健康的第1道把關!兒科醫師指出,透過新生兒篩檢可以瞭解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異常疾病,且比爸媽接受的產前檢查更為全面。到底新生兒篩檢是什麼、篩檢項目有哪些?新生兒篩檢時間又該如何選擇?是否會影響保險理賠呢?《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相關的資訊及迷思。

靜脈定位儀 抽血找血管一次OK

靜脈定位儀 抽血找血管一次OK#抽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到醫院就診或健檢時,你最害怕的檢查項目是什麼?有不少人的答案是「抽血」!尤其曾因不容易找到血管,而被多扎好幾針,才順利完成抽血的人,更將抽血檢查視為畏途。現在有醫院引進「靜脈定位儀」,協助抽血,可讓靜脈血管一覽無遺,減少民眾抽不到血的困擾。重複扎針 民眾視抽血為畏途50歲張先生喜歡吃爌肉飯、五花肉等熱量高的美食,因此身形略為肥胖,雖然知道為了健康應加以控制,但為了工作應酬,經常飲食過量,多年來,身材一直沒有瘦過,他有多次痛苦的抽血經驗,針扎下去卻抽不出血來,又再扎了三、四針才成功,相當無奈;日前做員工體檢,醫檢師使用靜脈定位儀幫他抽血,一次順利完成,讓他心情放鬆許多。為什麼有時候會不容易抽到血?衛福部苗栗醫院醫事檢驗科湯永城主任指出,原因很多,除了技術問題外,若體型過胖、皮下脂肪厚,抽血時也不容易確定血管的位置與深度。此外,若天氣很冷,導致血管收縮、四肢血液較少,就不容易抽。再者做過化療及發生過血栓性靜脈炎而造成血管硬化的人,或是老人家皮下組織較鬆弛,血管會到處跑,也會比較難抽血。儀器可讓靜脈血管一覽無遺湯永城主任表示,透過靜脈定位儀攝影和影像的處理,可以將皮膚底下的血管走向,清楚投射在皮膚上,因此可以讓靜脈血管一覽無遺,減少扎針失敗的機會,進而減少民眾的疼痛,讓大家不再害怕抽血打針,一次就ok!此項技術,可應用在打針或抽血較容易失敗的族群,也就是血管細小且哭鬧躁動的兒童、血管彈性較差的老人、長期需靜脈給藥重複扎針的病患、肢體水腫血管難以定位的洗腎患者等,可說是一大福音。

僅24歲驚見腫瘤!必知肝癌7成因

僅24歲驚見腫瘤!必知肝癌7成因#抽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4歲的陳小姐常覺得工作壓力大,愛女心切的母親到宮廟問事,師父點出將有血光之災。原本陳小姐想藉至醫院抽血解除災難,沒想到卻意外查出肝癌,趕緊安排手術治療。所幸病人是初期癌症,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定期回診追蹤。胎兒蛋白指數過高、超音波發現疑似腫瘤南投醫院外科主任李博彰表示,病人的胎兒蛋白指數高達500以上(正常參考值約0-9ng/mL),同時從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肝腫瘤,顯示罹患肝癌的可能性高。進一步安排128切電腦斷層和1.5T核磁共振掃描,經放射科診斷為惡性腫瘤,安排住院手術切除腫瘤。醫師會依據腫瘤大小、數目、生長位置及是否轉移等狀況評估、決定治療方式。病人的腫瘤雖有7公分大,但因為腫瘤被包覆的相當完整,沒有轉移也沒有血管侵襲,屬第1期肝癌,手術預後佳,但術後仍要密切追蹤。B肝感染等7原因 與肝癌形成有關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柏政說明,除了(1)B肝、C肝感染外,(2)黃麴毒素、(3)嚴重脂肪肝、(4)先天遺傳疾病(包括威爾森症候群、血鐵沉積症等)、(5)抽煙、(6)糖尿病、(7)口服避孕藥也皆可能與肝癌形成有關。但上述病例年輕又沒有B肝、C肝的患者屬少見。初期肝癌時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民眾有疑難雜症會尋求宗教信仰,但求助宗教外也別放棄醫學,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也相當重要。李博彰主任表示,肝臟神經只分佈在表面,罹患初期肝癌時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因飲食習慣改變,消化系統疾病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疾病。呼籲民眾保持正常飲食作息,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癌症篩檢。罹患肝炎的患者更應定期進行血液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並且門診追蹤,遠離肝癌的威脅。

降低麻醉風險 麻醉必知4件事!

降低麻醉風險 麻醉必知4件事!#抽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論是哪種技術的麻醉,都有其潛在危險性,無法保證受術者在手術中不會任何變化,如果患者本身有慢性疾病,像是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佳等或其他先天性的條件不夠理想等,其手術時的風險自然偏高。麻醉評估攸關手術風險 6件事記得告訴醫師所以,麻醉前評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為了將危險降至最低,麻醉前醫師必須根據患者各方面的生理狀況、慢性疾病、心電圖、抽血報告及手術方式來決定最合適的麻醉方式。麻醉有其風險,在醫師進行諮詢時,務必要誠實告知以下資訊:1) 自身病史、家族病史。2) 正在服用藥物、保健藥品。3) 是否有抽菸、喝酒習慣。4) 有無過敏物。5) 是否有麻醉藥物過敏的經驗。6) 是否有麻醉經驗,當時有無產生副作用。如何降低麻醉藥物過敏機率?會不會對麻醉藥物過敏這個問題,患者一定比醫師更了解,所以手術前,患者一定要跟麻醉醫師詳細說明自己曾對哪些藥物或食物過敏,麻醉醫師也會詢問患者有無過敏經驗,在了解患者過敏的程度後,醫師必須100%確定不能使用該項會引起過敏的藥物。且為了降低對麻醉藥物的過敏機率,手術前可注射抗過敏的藥物,以避免過敏的發生。麻醉後的4個小提醒1) 手術完後要在病房等待麻藥退去/若患者感到疼痛,可請醫師給予藥物協助止痛,醫師會在術後提供「術後注意事項清單」,為降低麻醉風險,務必遵照醫囑進行。2) 患者不宜自行開車返家/全身麻醉的麻藥消退時間及用藥量,會因個人體質而出現差異,一般約需3~8小時;麻藥消退後,仍不宜自行開車、騎車,應由親友陪同返家。           3) 術後1週勿從事危險或劇烈活動/手術後的1星期內,請不要從事危險性高或較劇烈的活動,如攀岩、游泳、水上活動,最好能多休息。     4) 完全恢復期間勿進行重大決定/在完全恢復期間,不要簽定契約,或進行重大買賣等有關法律的行為,因頭腦還會有點昏沉現象,可能影響判斷。(本文摘自/比美更重要的事/世茂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