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怎麼辦?該繼續買還是停損?過來人從股災學到的「3個教訓」

股市大跌怎麼辦?該繼續買還是停損?過來人從股災學到的「3個教訓」

2025/4/9(2025/4/9 15:8更新)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Trump)宣布對等關稅政策,掀全球市場大震盪,台股7日開盤暴跌重挫逾2000點,創史上最大跌點和跌幅,許多投資人也擔心該不該賣出?該不該退出市場?《優活健康網》特摘保險顧問謝克群分享「從股災學到的3個教訓」,投資是條漫長的路,看清局勢才能迎來康莊大道。

本篇文章目錄

這陣子的大跌和川普的不可理喻,讓大家感到恐懼了嗎?會不會很想賣出?真的建議大家不要這麼做,跟大家分享我從2008年金融海嘯中學到的寶貴經驗。

延伸閱讀:
房貸一背幾十年,怎麼還最有利?理財專家教「3步驟」投資錢滾錢

人生第一筆投資就慘賠

​​我大概在12年前開始自學投資。那時候每天都保持2~3小時的閱讀時間,這樣的習慣持續了3、4年。我投資美股也超過10年了,平均下來年化報酬率大概有15%以上。所以常常被問到投資相關的問題,但其實一切的開始,都是因為——我曾經慘賠過。

​在圖片中,可以看到2005~2008年標準普爾的指數圖。我人生第一筆投資,就是在2007年左右。當時美國股市和房市正如日中天,剛學投資的我,雄心壯志、躍躍欲試。然後果然就買在了水岸第一排——2008年,我見證了股市斷崖式跳水的奇景。

熊市一開始時,我還撐得住,甚至一度想要加碼;但最後還是受不了壓力,到了2008年下半年,我選擇了全數出清,幾乎賠了一半。當時的想法很單純:先賣掉,等股市確認回檔後再進場!但這一等就是1年,才終於鼓起勇氣再次進場。

這樣一進一出,本金大幅減少,也讓我多花了3、4年的時間,才把本金恢復到當初投入的水準。為什麼會這麼難追回來?很簡單,「100塊跌到50塊是跌了50%,但50塊要漲回100塊,則需要上漲100%。難度和時間完全不同等級。

image
在圖片中,可以看到2005~2008年標準普爾的指數圖,我人生第一筆投資在2007年左右,而2008年,我見證了股市斷崖式跳水的奇景(圖片來源:謝克群)

延伸閱讀:
綠慘了!台股重挫超焦慮?醫估未來2週湧就醫潮:有「1現象」快就醫

投資用心做到「不交易」

​看看2005~2020年美股大盤的圖表,就會發現:當初如果我沒有出場,繼續待在股市裡,本金在2011年中就會回來,而不是多等到3、4年後。若從15年的長線角度思考,其實不管買在哪個點位,最終都是賺錢的——差別只在於賺多還是賺少。再看看另一張圖片:標準普爾30年圖。你會發現,那些「股災」,其實也沒有那麼像股災了,不是嗎?

自從那次慘賠後,我潛心學習、痛定思痛。最後我總結出一個關鍵的投資思維:「交易次數和賺錢機率是成反比的。」交易越多,不僅交易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本金會在一次又一次的進出中被消耗掉。所以我的投資哲學是:用心在做到「不要交易」。

每當股市震盪讓我焦慮時,我就要求自己閱讀更多書與資料,來確認我選擇的標的是不是能像標準普爾指數那樣,長期呈現45度角往上成長。我不會把精力放在煩惱進出時機上,這對我來說不划算。

image
​ 看看2005~2020年美股大盤的圖表,如果我當初繼續待在股市裡,本金在2011年中就會回來,用長線角度思考,不管買在哪個點位最終都會賺錢。(圖片來源:謝克群)

不同的投資帳戶要分開

另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是:不同目的的投資帳戶一定要分開。一個帳戶只能有一個目的。不同的目的,會有不同的時間長度,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操作策略。

例如:我有一個帳戶是為了大女兒念美國大學準備的,還有6年就會用到。我的主要帳戶,是65歲要退休時使用的,還有23年時間。當我用「23年」這樣的長度去看投資股票時,只要買對股票,基本上我的勝率就會很高。

如果你目前還沒辦法做到這樣的心態,可以試著用資產的10%開一個「治手癢帳戶」。這個帳戶的用途是:當你忍不住想交易時,可以在這裡做操作、過過癮,也可以當成是測試策略的平台。但要記住:「這個帳戶只能入金一次。」「有本事,你就該把賠掉的錢賺回來。」

​​面對大跌,你真正要做的事情

  1. ​好好審視當時買進股票的原因和初衷,誠實面對自己是真的知道自己在買什麼,還是只是看人家投資有賺錢就跟風?
  2. ​寫下你的投資目標,並根據不同目的開立不同帳戶,按照比例分配資金。
  3. ​當想賣出時,用5、10、甚至20年的視角來檢視這次交易:它真的符合你的長期目標嗎?

(本文獲保險中肯哥謝克群授權轉載,原文為:如果今天股市讓你很焦慮,我想跟你說一個2008年慘賠的故事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