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學會幫寶寶添加副食品
寶寶的營養與餵哺到底要注意哪些原則,才能讓寶寶長得好長得健康,是父母們最想知道的。門診中媽媽們常常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要如何幫寶寶添加副食品?應該何時添加?可以吃些什麼?哪些不能吃?以下就一一為您介紹。
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方旭彬表示,基本上,一歲是寶寶營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一歲以前的嬰兒,應該以母乳或合格的嬰兒配方奶(不是鮮牛奶)為主食。除非特殊不得已的狀況,否則不要剝奪寶寶喝母乳的權利,因為實在有太多的優點是嬰兒奶粉所無法比擬的。餵哺母乳無法像泡奶粉一樣得知寶寶喝的量夠不夠,所以最好的評估方法,就是看看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最簡便的就是看體重的增加。
一般而言,寶寶滿月時體重應該比出生時增加一公斤,到了四個月大約為出生時的兩倍,到了週歲時約為出生時的三倍。通常到了寶寶四到六個月大時,胰臟功能已經成熟,此時體重也大約達到出生體重的兩倍(約六至七公斤),而每天的總奶量大概也達到1000C.C.,而嬰兒平均長第一顆牙齒的年齡也是六個月,這時候通常無法再增加寶寶的喝奶量,也意味著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以補充營養和熱量,持續嬰兒的成長,並進一步逐漸訓練寶寶咀嚼的功能。
第一次添加副食品,方旭彬醫師建議,先從液體食品如稀釋的果汁開始,切記不要太酸免得寶寶抗拒,也不要太甜以免影響正常的喝奶量,可選擇在兩餐之間從少量開始嘗試。頭幾次或許寶寶不適應,但媽媽不要灰心,因為心理學研究指出嬰兒開始嘗試新食物,可能需要8至10次的接觸、品嚐才會接受,所以不要嘗試一兩次後就放棄。待寶寶適應後,可慢慢增加副食品的量,約一至二個禮拜後,再試著增加第二種新的副食品。
不要一兩天就換一種新的副食品,這樣容易造成寶寶錯亂,等到液體食物適應後,可再嚐試半固體食物如嬰兒米粉或麥粉。方旭彬醫師建議可先從米粉開始,因為對東方人而言對米粉比較不會過敏。添加的方式,可用水調成米糊用小湯匙餵,如果寶寶會用舌頭將米糊吐出,表示吞嚥功能尚未十分成熟,這時也可以將米粉加入嬰兒配方奶中(一開始以半瓢對三瓢的比例,再逐漸增加到一瓢比三瓢)。其他液體食物如菜湯、稀飯湯,半固體食物如果泥、菜泥、蛋黃泥(九個月後)、肉泥、什錦稀飯(加海苔醬、肉鬆、吻仔魚)等,均可視寶寶的適應情況逐步添加。
從六個月到週歲的寶寶,我們很難期望奶量再增加,但可以藉著副食品及固體食物的給予,補充足夠的熱量、礦物質與蛋白質。媽媽給寶寶儲存在體內的鐵質,到六個月左右就會不夠,如果能從副食品中添加富含鐵質的食物(如蘋果泥、深綠色蔬菜、牛肉泥等),便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至於六個月以上是否一定要換成較大嬰兒奶粉,1986年5月第39屆世界健康會議的結論是:對嬰兒哺以較大嬰兒奶粉其實是不必需的。方旭彬醫師說,較大嬰兒奶粉跟一般嬰兒奶粉相比,其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較高,有些添加了蔗糖所以味道較甜,但是如果寶寶不適應,也不一定非換不可,只要副食品添加得宜,營養大都不會匱乏,而且寶寶也較容易適應成人食物,而不會週歲後太依賴牛奶。
到了一歲以後的幼兒,應該減少喝母乳或牛奶的次數(大約每天二至三次),當作點心即可,而應該以一般大人吃的三餐食物(蛋奶魚肉豆類蔬果米麵等)為主食,只要夠軟易消化,都應該均衡地攝取,否則小朋友的生長發育會有問題。至於鮮奶、優酪乳、蜂蜜水,基本上不要給一歲以下的嬰兒吃,一歲以上的幼兒則無妨。方醫師說,只要把握住這些嬰幼兒食品營養的原則,相信您的小朋友一定都可以長得又好又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