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當下,不是說說而已
『現階段,對我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系列小品文
文 / 臨床心理師兼臨床教師 邱嘉凡
記得第一次為自己寫的作文,被用鉛字刻印出來,是十五歲的時候,在校園間流傳的一份小小刊物;當時自己好像是為了那種五、十、十五歲之類的,自以為來到了一個小里程碑而紀念而寫的;而現在自己已經是十五歲乘以二的年紀了,回頭看第一個十五歲的煩惱,彷彿已變得非常的簡單,然而,第二個十五歲就應該要變得比較複雜嗎?還是只是第二個十五歲有著的就是不同階段的責任跟煩惱?如果此刻也當作是一個紀念性的里程碑,如果要問對於現在的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我究竟應該要回答賺大錢還是嫁個好老公?而如果就只是這兩樣當中的任何一樣,我還需要在這裡爬格子反省、形成另一篇鉛字刻印的作文嗎?
其實是不應該武斷地就說十五歲的煩惱簡單,要活在現在這個不簡單的世界,能夠真正單純容易安適地活著,其實並不是件那麼簡單的事;而我到底回答了這個好問題了沒有?對於三十歲的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想,該是不管用力或不用力,就是”專注於當下”:專注於當下地睡一場好覺、舒適地觀照自己、吃一頓滿意的餐食、打一場好玩兒的球、全心地投入工作和玩樂、睜大眼睛觀察這個世界和各種體驗、認真地哭和大笑、還有專注地聆聽他人跟分享…,這些我所認為重要的,並不是個人主義之自私自利,或者是強調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當然,你可以認為”專注當下”是我在老調重談,但這的的確確是此刻的我所認為最重要的。
過去的我,總是焦慮煩惱著不知何以形成的既定目標達成了沒:考試準備好了沒,上了好學校了嗎,是不是能有份穩定,最好還能令人稱羨的工作,是不是該有個穩定交往中的男友,能不能順利地結婚生子、買房買車…不斷在為著未來、也不確定是在為著自己還是他人而活著、努力著。過去的我,也經常在懊惱後悔甚至自責著反芻已經發生的過去:如果當初怎樣怎樣就好了、是不是自己又再重複著同樣的模式呢…,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從挫折、經驗中獲得學習,倒是花了許多時間在為著過去,沉浸在極不舒服的情緒之中。
”專注當下”對現在的我而言,是一種接受,全然地接受每一個當下跟自己;是一種負責,對此時此刻的自己與周遭負責;是一個積極的態度,不論如何,去做去感受;是一種舒服安適的狀態,能夠無論在何時何地,全然安住。
我知道這件”重要的事”看上去只像是一個”通俗”的概念,好像在企圖說服著什麼,但它真真切切地是我的經驗、也是我對於現在的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