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補骨有妙方 植牙前請先確認牙齦骨質是否符合條件
高先生56歲,因為牙齒脫落而選用植牙方式,但是經牙醫師第一步處理後,發現因為牙齦的骨質流失,已一個多月沒有長出骨質,所以無法繼續植牙。
經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傷科主任吳建隆診察後,根據高先生的體質與症狀,使用適當的中藥治療服用二個星期,高先生轉述牙醫師好像長出骨頭了,再過一個半月左右,從X光片看到牙齦骨質有再增長,於是牙醫師評估後可再進行植牙,高先生因此在飲食及生活上獲得方便性。
吳建隆表示,植牙是一個新技術,選用生醫相容性高的材質-鈦合金之類,只要在牙齦上打洞,放入人造牙根,等待牙齦的骨頭與人造牙根緊密長好,再來放上假牙。這種方式可以避免破壞兩邊正常牙齒,但在植牙前要確定牙齦骨頭密度、厚度之外,更要注意本身骨質是否符合植牙條件。
吳建隆說,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容易流失,能選用植牙方式的人本來就比較少。即使骨質符合植牙條件,但當一個外來物植入後,某些人的牙齦骨頭並不一定會按照所想,會和人造牙根密切長好,這使得在植牙過程中,產生許多困擾與心情不悅。
他解釋,從中醫臟腑角度來看,牙齒及牙齦骨屬腎、牙齦肉屬脾胃,因此在使用中藥時,會先考慮用補骨滋腎的藥物,如骨碎補、枸杞,以增加骨質生長,以提高人造牙根穩定度。同時會使用顧護脾胃的藥物,如四君子湯(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藉由強化腸胃機能,進而強化牙齦肉,來抓助牙齒、保護牙根。
再由經絡角度來看,足陽明胃經經過下牙齦、手陽明大腸經經過上牙齦,因此牙齦問題,無論是牙齦浮腫、虛火牙痛、牙齒動搖好像要掉的感覺,都跟這兩條經絡有關。而且這些症狀,同時也是胃腸的火作祟,去除此火,上述症狀也會一同改善。雖然上下牙齦經過的經脈名稱不同,總的來說,陽明經脈不論是手足都和胃腸有關,所以用藥都必須加上腸胃藥物。
吳建隆強調,無論中醫西醫,腸胃是一個很重要的系統,如果腸胃消化吸收能力不好,再好的營養也無法進入身體使用,因此用藥必須以脾胃為前提,再酌加補骨滋腎藥物。由於補養藥物較具溫性,故加入一些清熱藥物來緩和,以免使用較久時,出現口乾舌燥、上火現象。
因此,該院區針對打算接受植牙的年長民眾,推出『強固齒齦』即飲包,可事先在中醫師辨證下,改善脾胃氣血循環、強化牙齦骨質。吳建隆 說,在植牙過程中,也可讓中醫師把脈,若證型合適,就可選用此方幫助骨質增生,以提高植牙成功率。在中醫診治下,平常使用也可減少牙齦浮腫、虛火牙痛、牙齒動搖好像要掉的感覺。
吳建隆介紹「強固齒齦」即飲包的組成有:黨參、骨碎補、茯苓、白朮、菊花、夏枯草、枸杞、甘草等。黨參、茯苓、白朮、甘草,就是四君子湯,可以改善腸胃機能,增加消化吸收能力。骨碎補、枸杞,有補骨滋腎作用,可以增加骨質生長。菊花、夏枯草的使用,是防止上述藥物久服後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的現象,而且菊花、夏枯草可清肝明目,同時減輕視力模糊、眼油黏黏的現象。
他最後提醒,病患在植牙期間,除了和牙醫師密切配合之外,也要留意每天作息,避免熬夜晚睡。運動則宜日出而作(太陽出來後較好),並且選擇合適運動來做。飲食方面也要注意,除了吃些補骨食材之外,最好避免吃燥熱上火食物,例如烤炸油膩,也不宜在太晚吃晚餐或在睡前吃宵夜零食,以減輕腸胃負擔,如此多方配合,應可有個又新又強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