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大拇指側疼痛 你可能罹患了「媽媽手」

手腕大拇指側疼痛 你可能罹患了「媽媽手」

2010/6/21(2022/3/15 19:3更新)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賴彥廷醫師表示,一位33歲的年輕女性,因為「手腕大拇指側」感覺疼痛、不舒服,前來復健科門診求診。根據病患的描述,她剛升格當新手媽媽,負責照顧小貝比,目前的生活重心都是圍著寶寶打轉。經檢查評估之後,診斷為「媽媽手」。主要造成的原因是,小貝比才五個多月大,這位新手媽媽需要手腕的反覆動作所導致;醫師進一步安排復健治療,並且建議病患適度讓手部休息,盡量減少拇指手腕的動作後,症狀即有明顯的改善。

「媽媽手」又稱為「迪魁文氏症」(de Quervain's syndrome),係指手腕拇指側的肌腱發炎所造成的疼痛。因為好發於新手媽媽,故稱之為「媽媽手」。造成「媽媽手」的原因,與反覆的手腕、拇指活動有密切關連,某些職業需要長時間、重複使用拇指施力者,例如照顧嬰幼兒的母親、餐飲業負責端盤的服務生、製作手工摃丸的業者、整理書籍的圖書館員工……等等,也都是容易罹患媽媽手的高危險群。

賴彥廷醫師強調,根據研究統計顯示,30至50歲的女性最易罹患此手部病症,而且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六倍。媽媽手的症狀,常見的表現是「捏,抓」等動作會讓手腕的拇指側疼痛加劇。其他的症狀包括:拇指與手腕的交接處疼痛、腫脹(肌腱腱鞘的紅腫);拇指與手腕活動時會感到疼痛,甚至因疼痛而停止動作。

賴彥廷醫師提醒民眾,如果您已經試過盡可能避免重複拇指的動作,卻仍有手部異常疼痛,或手部功能受限制,進而影響了一般日常生活時,則應立即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

賴彥廷醫師指出,輕微的媽媽手個案,只要患者減少大拇指的活動,即可好轉。較嚴重的個案,則要施予復健治療,且考慮使用「護具」固定大拇指(不會影響其他四指)與服用消炎止痛藥,症狀才會逐漸好轉(約需時一個月)。更嚴重的媽媽手個案,可能需要局部注射類固醇,甚至開刀,才能緩解病症。

賴彥廷醫師叮嚀民眾,要避免媽媽手,除了積極的復健治療之外,讓拇指肌腱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家中成員罹患此症狀時,其他家人應適時協助,伸出「援手」,像是分擔家事、幫忙小貝比洗澡……等。這樣不僅可讓患者拇指、手腕有充份的休息機會,也能讓症狀早日改善喔!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