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真要命 醫師教你對抗食物過敏的小撇步!
林小弟弟是位7歲的國小一年級學童,經常因為鼻子過敏來求診,最近因為經常在吃完香蕉之後,內耳及喉嚨發癢與嘴唇發麻,雖然有一度被懷疑神經質後,經轉診到過敏科門診才確定診斷病症是食物過敏及花粉所引起,經過適當的飲食治療及藥物治療之後,這些症狀很快獲得改善。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於97年對本市國小一、二年級(7-8歲)25,000位學童常見過敏原篩檢發現,其中食物過敏原敏感性4大食物,分別是:
- 螃蟹(83.08%)。
- 蛋白(24.23%)。
- 牛奶(22.45%)。
- 蝦子(21.40%)。
過敏病的發作,需為過敏體質者,又接觸到會引發氣喘過敏的過敏原才會發生,其中食物也是過敏原之一,所謂的食物過敏是指:食物的某個物質進入人體內,被當成入侵的病原,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最常見的症狀包含:蕁麻疹、皮膚癢、水腫、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及死亡。為建立北市學童全方位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98年針對1,000位學童的日常使用的56種食物,作一系列的敏感性檢測,結果顯示北市學童主要敏感食物最明顯依序為:干貝、鮑魚、龍蝦、猪肉、牛奶及洋葱。另男性學童對食物的敏感性大於女性學童,其主要敏感水果為:櫻桃、草莓、水梨、檸檬、桃子、芒果;女性學童則為:香蕉、奇異果、鳳梨、酪梨、木瓜。
某些食物在人體體內引起不良的反應,並非皆經由免疫系統(IgE)來調控,當碰到有食物過敏症狀的困擾時,利用過敏原抽血檢測方式,尋找可能引起食物過敏的過敏原,衛生局呼籲父母親千萬別輕忽食物過敏的問題,因此,氣喘過敏高危險群學童最好儘早抽血做食物過敏原檢測,找出自身過敏的食物,以利避開食用。
臺北市政府提供抗食物過敏四個小撇步如下:
- 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
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儘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 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目前已知 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會誘發氣喘,有氣喘過敏疾病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 - 只吃新鮮的海鮮
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 - 多吃蔬果
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能預防發炎反應,因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含量較高,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氣喘過敏患者應該避免一些像是柑橘類的果汁、牛奶、巧克力牛奶等可能引發氣喘的飲料,因為這些都含有防腐劑和色素。均衡而完整的飲食菜單則可以防範發生氣喘。
延伸閱讀「學童主要敏感食物」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