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陡增 腸胃檢診揪出致病主因
新年期間大吃大喝外加飲食時間不規律,除急性胃炎及腸炎患者大增外,年後強烈寒流來襲,亦讓罹患俗稱腸胃型感冒的病毒大發威。醫師表示一般急性消化道疾病經藥物治療與修養可立即恢復,但若疼痛、噁心、嘔吐甚至絞痛腹瀉等症狀經常性反覆發作,則應當心已罹患慢性消化道疾病。
台大預防醫學博士暨康聯診所副院長陳皇光醫師表示,據統計,主動接受全身健診之民眾多數是因為出現消化道不適症狀而心生恐懼,進而尋求專業醫療機構進行檢查與診斷。且在歷年來累積的健診報告中統計發現,民眾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糜爛及胃食道逆流等疾病比例逐年增加,而又因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已高居所有癌症第二名,死亡率第三名;因此今年特別將腸胃保健列為首要重點健診項目。
腸胃消化道健診是以胃鏡及大腸鏡進行十二指腸、胃部、大腸及直腸等空腔部位進行檢查,並透過超音波儀器探測肝膽胰脾腎等實心的內臟器官,並進一步結合糞便潛血、抽血等項目來確定民眾的健康狀況與癌症發生的可能性。陳醫師建議,如直系血親有消化道癌症之病史,就應於30歲起每年接受一次腸胃道健康檢查,其他人也應於50歲時,接受完整的腸胃道檢查,並於爾後每3~5年檢查一次。目前大型健診中心已可提供安全性高的淺層麻醉無痛內視鏡檢查,一經發現腫瘤或瘜肉,亦可請醫師立即切片進行進一步診斷,十分便利且符合效率。
陳皇光醫師強調,許多人誤將胃炎與腸炎混為一談,急性胃炎的表徵疼痛、噁心嘔吐、打嗝及食慾下降,治療期間應保持禁食且注意避免太甜、太酸、太辣及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食物。急性腸炎則出現下腹部疼痛、陣痛甚至絞痛、腹瀉等症狀,雖不需禁食但仍要避開甜食、奶製品、冰品與油膩的食物。慢性消化道疾病則是時常反覆發生不適症狀,不外乎與經常性應酬及暴飲暴食、長期服用止痛藥、幽門桿菌感染及生活壓力過大有關。而健診的目的就是期望找出可能的慢性疾病,並透過相關生活習慣及家族病史等調查,揪出可能致病的原因,以專業諮詢給予民眾後續治療及生活作息調整之建議。提醒民眾注意腸胃健康,及早開始接受健康檢查,若有發現異常亦可及早接受治療,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