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針」服思覺失調 長效針劑讓治療變簡單!

「針」服思覺失調 長效針劑讓治療變簡單!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北市一名陳同學,大二開始不分日夜,常會聽見有人在耳邊跟他說話的聲音,導致他長期睡不好,幾乎天天失眠,白天也無法正常學習。後來經由家屬陪同下就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起初先以口服藥物治療,但因不堪藥物副作用而擅自停藥。 直至畢業後兩、三年,病情一直無法獲得穩定的控制,症狀嚴重時還會一直用尖銳利器戳自己,嚇壞朋友及家屬。轉介到振興醫院精神科時,劉亞平主任建議先住院觀察,並且改以注射長效針劑治療,病情明顯穩定控制,症狀逐漸緩解,其後也能順利重回職場,恢復正常生活。 台灣精神醫療的嚴峻問題 未正確治療恐加重病情 劉亞平主任表示,精神分裂症已更名為思覺失調症,目前全球終身盛行率大約1%,台灣則是遠低於此數字,所以應該有許多病患尚未被診斷出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國人對於精神疾患過度汙名化、貼標籤,導致還有更多潛在的患者未能就醫診治。根據國內健保署統計,106年健保10大最花錢疾病,思覺失調症首度進榜,已成為國內精神醫療資源挹注的最大宗。 劉主任補充說明思覺失調症,「思」是思考,代表思路出問題,出現妄想及思考障礙;「覺」是感覺,代表知覺系統、感覺系統的異常,出現幻覺,所以顧名思義「思」與「覺」的異常即是此疾病的兩大病癥。患者呈現的症狀大致上可分為正性、負性以及認知等三大類,分別反映了對於現實認知扭曲以及思考紊亂;對生活失去興趣和感受快樂的能力、精神萎靡;以及缺乏執行能力、無法集中精神等多面向失衡。 服藥順從性不佳 新「抗思覺失調長效針劑」可改善 而病名中「失調」兩字代表它有恢復的可能性,尤其越早介入治療,越能遏止神經失衡的病程。藥物治療方面有分口服藥物及注射針劑,原有的第二代針劑治療,雖然可在短期療程內有效舒緩症狀,但患者易出現體重增加,以及泌乳激素升高,導致出現月經異常、男性女乳症等副作用,使得患者服藥順從性不佳,常會造成再次發病或住院,使大腦功能每況愈下。 所幸目前藥物提供治療新選擇,「抗思覺失調長效針劑」除了改善上述提及的症狀外,對於負性症狀及認知亦有改善,同時因藥物在血中的濃度較口服藥物更為穩定,有助於錐體外徑症候群等副作用的控制。此類針劑藥物是將既有口服藥的成份製成水性懸浮液,施打於深層肌肉,會在組織液中緩緩釋放,讓藥物於血中維持一個月的濃度,且每月僅需注射一次,大幅提升藥效穩定性及患者用藥便利性。 「針」服思覺失調症 每月一針助去標籤化 劉主任最後補充,思覺失調症患者需要長期且規律服藥,部分患者擔心服用口服藥物治療隱密性不足,目前思覺失調長效針劑不僅可維持療效,還能降低密集回診取藥的不便,同時因為針劑僅需要每月注射一次,也提升患者的用藥隱密性,自然地降低了標籤化效應,在與患者討論溝通時,也多了新的治療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521/

我的主場SHOW 血友獎學金熱鬧登場

我的主場SHOW 血友獎學金熱鬧登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您的陪伴,我自由自在。沒您的相隨,我鼻青臉腫。」這是血友病友參加今年血友獎學金新設獎項「血友撩金句」的特優作品。短短二句話,道盡血友病友的心路歷程,也表達出只要好好接受治療,血友病患者也可以過得自由自在。 「影音APP」、「撩妹金句」 活動精彩超吸睛 為了鼓勵血友病友揮灑創意、秀出自我,由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主辦的「2018血友獎學金頒獎典禮」,今年首度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並以「我的主場SHOW」為主題,設立學業組及創意組共六大類獎項。尤其今年的創意組獎項更結合時下最流行的手機拍照、影音APP及網路撩妹金句等元素,獎項內容動靜兼備,讓血友可以報名自己有興趣的獎項,吸引許多血友熱情參加。 時下最夯VR影片 體驗虛擬結合現實世界 台灣拜耳總裁林達玲表示,今年是第十九年協辦血友獎學金,台灣拜耳長期支持病友發展多元才藝,鼓勵他們透過活動提升視野及展現自信。就像今年的主題,只要敢秀,耀眼的舞台永遠都是屬於血友病友的主場。同時,台灣拜耳致力於數位醫療創新,讓病友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本屆也特別導入熱門的VR虛擬實境課程,透過生動有趣的互動教學,讓血友實際動手做出一段自己專屬的VR影片,體驗虛擬與現實結合的世界。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暨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教授表示,血友病是一種先天遺傳性血液疾病,患者因缺乏凝血因子,凝血功能較差,一旦受傷容易流血不止,必須定期補充凝血因子。現今完善的醫療照護及健保資源支持,患者已能正常上學、工作,若大眾再多給予鼓勵及機會,血友病患者不僅不會輸一般人,甚至還有人成為社會上的菁英領袖。很開心看到血友在頒獎典禮又唱又跳,印證他們不但能把自己照顧好,未來也有能力幫助別人。 兼顧學業及多元能力 血友充分展現自我 社團法人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王鈿協理事長表示,感謝政府及台灣拜耳多年來支持響應血友獎學金,因病友經常需要向學校請假就醫,為了鼓勵其兼顧學業及發展多元能力,便設立血友獎學金。協會每年都會規劃不同的主題及獎項,以今年的創意組獎項為例:有運用流行影音APP拍攝的「血友動次動」,讓病友得以大展舞技、活動筋骨;讓病友拍攝自述血友病的「血友有話說」,展現表達能力;以及發揮攝影才能或創意文案能力的「血友討拍拍」、「血友撩金句」,提供如此多元的獎項,就是要讓每一位病友都有登上舞台的機會,更期許往後每一年的血友獎學金,每位血友都能夠再次展現自我、發光發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502/

臺中榮總舉辦自體免疫病友會 推全人照顧

臺中榮總舉辦自體免疫病友會 推全人照顧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在照顧患者、推動教學與研究方面獲得肯定,榮獲「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卓越中心殊榮,成為台灣醫療界之光;尤其是在治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緩解率高達六成,超越歐美國家平均值,並有效控制發炎指數、不損傷人體重要器官,成為國內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新指標。 自體免疫疾病 延誤易誘發致命危機 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吳沂達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是人體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的疾病統稱,比較常見的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硬皮症、皮肌炎等,另外如僵直性脊椎炎,乾癬,乾癬性關節炎也屬於類似的範疇;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如沒妥善治療可能誘發危害多種器官,引發致命危機;大部分致病原因不明,多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這些疾病大多好發於年輕族群或是青壯年社會中堅份子,如發病時沒妥善治療與控制,邁入中、老年後將更難以控制。 早期發現治療 疾病控制率可達八成 吳沂達醫師強調,現代醫療科技發達,多數自體免疫疾病經醫學研究已發展出多種治療與控制病情的新藥物,並且發展出「達標治療」的概念,儘早使不同免疫風濕疾病所引發之關節、器官和組織發炎達到早期緩解,避免繼續惡化及損傷,進而控制,維護生活品質;吳沂達醫師進一步強調,只要能早期診斷、早期接受正確治療,高達八、九成患者都可控制良好。 12/15(六)中榮免疫風濕病友會 促進全民健康 臺中榮民總醫院與台灣免疫風濕疾病關懷協會,為關懷免疫風濕病友,傳達預防與治療新知,訂於12月15日、週六下午在臺中榮總研究大樓一樓,盛大舉辦「2018年免疫風濕疾病病友會聯合大會」,邀請中榮過敏免疫風濕科多位權威醫師,與民眾面對面分組討論,包含紅斑性狼瘡達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達標治療、脊椎關節病變與乾癬治療如何達標,治療新進展與自我照顧等多元實用醫療新議題,邀請民眾前往共襄盛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496/

暢飲後「小弟弟」好痛!竟是慢性攝護腺炎

暢飲後「小弟弟」好痛!竟是慢性攝護腺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喝酒過量致命根子作痛 低能量震波終結隱疾 58歲的陳姓男子,常常在工作之餘邀約朋友喝酒談天,幾乎每星期都會聚會痛快暢飲一番,但半年前會陰及陰莖無故出現疼痛感,尤其喝酒後疼痛感又更加明顯,擔心命根子出現問題,趕緊至童綜合醫院泌尿科求診。經泌尿科謝肇新醫師檢查後,確診是因為慢性攝護腺發炎導致疼痛,進行低震波能量治療,經過兩個療程約2個月的治療後,終於擺脫小弟弟疼痛的陰霾。 嗜酒、長期壓力大 攝護腺炎找上門 陳姓男子表示,不論是啤酒或高粱等都來者不拒,張口就喝,加上長期壓力大,也有失眠狀況,經常一天只能睡3小時,沒想到久而久之竟罹患了慢性攝護腺炎,當時發作時的疼痛感,加上難以啟齒的感覺,造成生活不便,內心更是煎熬;幸好經過治療,現在已經恢復正常如往昔,也才能放下心中大石,再與朋友聚會,但現在更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再嗜酒。 有菸、檳、酒習慣 罹病機率高 謝肇新醫師指出,攝護腺炎是男性常見疾病,致病成因不明,因細菌感染、憋尿、結構異常、情緒緊張壓力大、神經失常、自體免疫反應等各種問題都可能造成,尤其在有菸、檳、酒習慣的民眾身上發生機率更高。病人常會出現會陰,陰莖,睪丸及恥骨弓上部位的疼痛不適,還有排尿困難和射精疼痛等狀況,許多會陰及攝護鼠蹊部疼痛的病人,演變成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甚至產生性功能障礙。 低能量體外震波 專業評估不需麻醉 長久以來,慢性攝護腺發炎或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的病因與致病機轉無法確定,所以此疾病也無有效的治療準則,不過近幾年來,已經成功將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運用在促進組織修復、抑制疼痛及發炎、幹細胞的分化、神經及肌肉的再生以及血管的新生上。 在進行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時,會將超音波探頭置於病人陰部,探頭表面塗以凝膠,讓探頭與皮膚的接觸更緊密,震波施打的過程中,不需進行任何麻醉,但患者要接受治療前,應由泌尿科專科醫師做詳細的身體檢查及評估,再決定是否適合接受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 持續頻尿、排尿痛 應及早就醫治療 謝肇新醫師呼籲,預防慢性攝護腺發炎或慢性骨盆腔疼痛的發生,要從生活作息正常化、不憋尿、少熬夜、睡眠充足做起,也需戒除菸、檳、酒等不良習慣,平時應有警覺,有持續頻尿、排尿痛等症狀就要及早就醫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475/

醫美權威盧靜怡:選對肉毒不「危整」!

醫美權威盧靜怡:選對肉毒不「危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醫美微整已被現代人視為保養的一環,其中肉毒桿菌療程算是其一款入門療程,不僅治療方式簡單,效果快速可見,近年來施打的年齡層更是逐年下降。而如何進行美麗微整而不危整? 醫美權威、皮膚專科醫師盧靜怡表示,肉毒桿菌是經高科技純化萃取而容易被身體代謝吸收的蛋白質,是一種經神經傳導的阻斷劑,醫美領域適用於治療皺眉紋、抬頭紋,魚尾紋,在醫界更廣泛使用於治療眼瞼痙攣、慢性偏頭痛等十餘種適應症,因此,選擇上應以產品安全、合格醫師為主要考量而非價格。 追求美麗不危險 醫師專業度為首選 盧靜怡醫師進一步表示,追求美麗的背後暗藏的不是危險,需要的是醫師的專業度!一般來說,透過尋求合法且經驗豐富的醫師協助注射,避免使用來歷不明的肉毒桿菌,選擇嚴格監管的GMP藥廠環境內生產的產品,並經專業醫師仔細評估自身狀況與需求後進行治療,是追求美麗的最佳標準作業程序。 而在醫美行業競爭激烈,甚至淪為價格戰的現今,產品的選擇即格外重要。一直以來頗受業界好評的經典肉毒,品質獲台灣衛福部與全球至少80個國家及地區的衛生部核准認證,迄今已擁有超過20多項的臨床研究,證實產品安全無虞,若是能再取決於醫師手感和純熟度則可兼顧精準又自然的美。 慎選專業核可醫師 避免失了面子又傷身 盧靜怡醫師提醒,坊間常出現手術意外或醫療糾紛的診所,大多在業界已是問題醫師,建議民眾可觀察診間,是否公開該醫師具備專科醫學會發給該項手術專業能力之課程學習證明文件,以確保自身權益。 醫師評估適宜性 特殊族群不適用 儘管如此,盧靜怡醫師強調,孕婦或是哺乳期的婦女、重症肌無力症患者腎上腺分泌異常患者心、肝、腎等內臟疾病、對青黴素過敏等全身性的神經肌肉疾病的人都不適宜進行肉毒桿菌注射,除了民眾需自行警愓外,專業醫師也會進行一系列的詳細評估及諮詢,進一步為愛美民眾安全性把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479/

「棉花糖女孩」患不孕!?中醫妙招可解

「棉花糖女孩」患不孕!?中醫妙招可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不論是「棉花糖女孩」或「肉肉女」,都已成為豐腴女性的代名詞,但有時也會與某些疾病有關,例如不孕症便是。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表示,前來尋求不孕症治療的女患者當中,有大約四分之一是屬於體重過重,而明顯肥胖者也比比皆是,例如患者林小姐體重有70公斤,另一位陳小姐體重達到78公斤,兩人身高皆為156公分,皆屬明顯過胖。所幸經過中藥調理後,都順利懷孕生產,讓「大尺碼女性」也能一圓當媽媽心願。 肥胖女性自然懷孕率 約減少一半 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指出,身體質量指數(簡稱BMI)是測量肥胖與否的指標,它是體重除以身高(以公尺計算)的平方。根據荷蘭一項醫學研究顯示,當女性BMI值超過29,即使排卵正常,其自然懷孕率較其他女性也減少了一半;如果排卵不正常,則懷孕率當然更低。 林襄穎醫師表示,在她治療不孕症的門診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女患者皆是體重過重,而這些患者多數都曾經被周遭親友、甚至是醫生們警告過,諸如:「不減肥就無法排卵」、「不減肥就不可能懷孕」之類言語,讓棉花糖女孩們大嘆「難道我真的一輩子都無法完成當媽媽的心願」? 肥胖多屬「痰濕兼具陽虛體質」 首要改善子宮環境 針對這點,林醫師說其實上天創造萬物,本來就有多個面向以及各種豐富層次,包括人們也是,每個人身材體型本來就各有不同。因此在治療不孕症方面,中醫認為應當按照各種體質分門別類用藥,有針對瘦的人所應使用的中藥,亦有針對肥胖者所量身打造的處方,環肥燕瘦,皆可懷孕,如此甚好。 林醫師表示,中醫認為肥胖是「痰濕體質」,但以女性不孕而言,還有許多患者兼具「陽虛體質」。簡單而言,「痰濕」造成不排卵;而「陽虛」會導致子宮環境變差,所以肥胖不孕患者即便吃排卵藥、打排卵針可以排卵,但也未必能順利受孕,最大原因就在於「陽虛體質」沒有得到治療,子宮環境沒改善當然不能著床懷孕。 「化痰利濕、補腎陽」中藥治療 肉肉女順利懷孕 患者林小姐與陳小姐都是典型的「痰濕兼具陽虛體質」,治療法則是「化痰利濕、補腎陽」,使用中藥包括:陳皮、半夏、甘草、肉桂、茯苓、蛇床子、當歸、肉蓯蓉、胡桃等等。兩人經過4個月治療皆順利懷孕。 保障孕婦與胎兒安全 控制體重仍重要 不過,林醫師仍然呼籲女性們,輕微肥胖倒也還好,但若過度肥胖,就連心血管疾病也會找上門。而且肥胖女性懷孕過程所承擔風險亦高,包括懷孕期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中風都可能危害孕婦與胎兒生命安全。所以,控制體重仍是重要的。  【延伸閱讀】 *熟女經痛常請假 中醫治療助她保飯碗 *懷上二寶不是夢 中醫這樣改善續發型不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469/

「擦」亮銀髮生活 關節靈活趴趴GO

「擦」亮銀髮生活 關節靈活趴趴GO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台灣銀髮族占總人口比重,將從2018年的14.6%至2025年跳升到20.1%,預計7年內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世界第一,顯現銀髮趨勢不可忽視。 找對關節養護法 趴趴走不是夢 老年人最在意在外趴趴走的行動力,但許多人隨年齡增長,就漸漸無法出門,關節出現問題,導致身體活動力變差,許多慢性疾病也隨之上門。反觀瑞士,雖然也是有高齡現象,但卻經常結伴出遊、登山健行時,身體不但十分硬朗,甚至八九十歲都還在農場工作,關鍵在於瑞士樂齡族會找尋對自己有效的關節養護法,保有高行動力,才能創造健康、愉快的生活!。 國際認證「擦的葡萄糖胺」 快速補充緩衝減震 瑞士是一個高齡化的國家,關於關節保健,許多人會選擇「擦的葡萄糖胺」(GAG)。依據美國醫學期刊 TOWNSEND LETTER 研究指出,GAG(醣胺聚醣)是軟骨的主要組成,提供關節潤滑及緩衝減震,對於關節正常運作極為重要;一般市面上的葡萄糖胺吃進去後大約6~8週才能轉換為GAG,而使用「擦的GAG」可快速補充。因為GAG 原料通過紐西蘭 ORIGINAL PERNA EXTRAKT 認證標誌、瑞士 PERNATON 在地製造(Swiss Made) ,因此根據專業醫療研究機構 Quintile IMS 調查, 甚至每三位瑞士人其中就有兩位,會透過「擦的GAG」來保養關節。 天然成分「貝殼膠」 跑友冷熱敷交替使用 過去歐洲初期使用擦的葡萄糖胺,許多是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關節磨損正在復健,聽從醫生指示而使用,因成分天然不含藥物,普遍成為瑞士家庭中的必備品。台灣目前也有許多馬拉松跑友,把擦的葡萄糖胺口碑相傳為「貝殼膠」,並將溫感型和涼感型分別對應熱敷和冷敷的概念,跑步前將溫感型當作熱身膏;當天完賽後再把涼感型的當作膝蓋冷敷的恢復品;等第二天感覺到身體排乳酸時,則使用溫感型的做熱敷,交叉使用讓賽後恢復也可以照顧到膝蓋關節。 外用保健品非萬靈丹 有問題仍需及早就醫 但葡萄糖胺國外代表Thomas 也特別說明,擦的葡萄糖胺不是藥品而是日常外用保健品,許多人用過之後,覺得關節不適就拿出來擦,緩解狀況後就常忘記看醫生,建議有任何問題還是需及時就醫、儘早由醫師判別狀況,才不會耽誤到黃金治療及復原時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466/

「子宮內膜接受度檢測」 把握好機「孕」!

「子宮內膜接受度檢測」 把握好機「孕」!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適逢年底結婚熱潮,許多新人都希望能在新的一年沾沾喜氣。而新生兒的到來往往也是準爸媽雀躍不已的事情了!但大家知道嗎?現今台灣社會因晚婚、晚孕,加上工作壓力以及環境賀爾蒙等影響,平均每六對生育年齡夫妻就有一對面臨不孕的困擾。然而近幾年來在不孕症的治療上也愈趨多樣化,除了我們常聽到的試管嬰兒、人工受孕之外,「子宮內膜基因檢測」療法也是發燒話題。 逾35歲行房半年未懷孕 須注意不孕症可能 國際生殖中心醫療總監盧凡醫師表示,懷孕的三大關鍵包含精子、卵子以及子宮環境。倘若夫妻間沒有採取避孕措施,每週能夠維持2-3次的性行為,但超過一年以上仍然沒有懷孕的跡象,及稱之為不孕症。然而年齡超過35歲,嘗試懷孕超過半年仍沒有好消息時,就應該提早警覺,及時因應。 ERA檢測提升25%臨床懷孕率 選對武器事半功倍 「關於不孕症的治療,會先採用排卵藥或排卵針,利用超音波檢查找出排卵期,接著衛教夫妻自然行房或是安排人工受孕,若仍有困難,進階的治療則是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盧醫師說明。 而針對反覆著床失敗的患者或高齡產婦,盧醫師則建議進行「子宮內膜接受度檢測」(簡稱ERA),ERA檢測可找出子宮內膜允許胚胎著床的最佳時間點,根據結果安排胚胎植入的時間,相較傳統的植入模式,能有更精確的導航,另外臨床統計也顯示,ERA檢測可提升25%的臨床懷孕率,對不孕症患者無疑是一大福音。 好「孕」並不難!現上直播破解迷思 隨著婦女年齡的增加,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機率也會增加,導致不易受孕,且流產的機率也隨之提高。盧醫師也建議適婚的朋友們,應儘量避免晚婚,趁早生育,以減少不孕症帶來的困擾,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好「孕」氣,成為好「孕」夫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450/

來了!秋冬水痘好發季 家長們提高警覺

來了!秋冬水痘好發季 家長們提高警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水痘病例數及群聚 今年明顯增加 進入秋冬季節,又到了水痘好發時期,家長們可得多注意,今年水痘病例數及群聚事件,有明顯增加趨勢,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統計,全國近三週(第44-46週)健保門診人次分別為898、917及995人次,較去年同期637、737及834人次為高,且截至第46週為止,共通報117件,較去年同期增加58,不得輕忽嚴重性。 水痘具高傳染性 初症發燒、疲倦又頭痛 民眾一旦經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等,接觸到帶狀疱疹患者的水痘,就會造成感染;台南市衛生局指出,水痘為高傳染性疾病,也會經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初期患者會出現輕微發燒、疲倦、頭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一兩天後皮膚則會出現紅疹,且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  水痘儘速就醫 自主健康監測21天 衛生局進一步說明,症狀會持續蔓延到臉到四肢,當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最後形成粒狀痂皮後,就不具傳染性,因此學校與家長都應提高警覺,若發現孩童出現症狀時,請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直到痂皮結痂為止,並經醫師認可後再返校上課,另外,接觸者也應做好全面的個人衛生習慣,並採取自主健康監測21天,以降低疫情風險。 幼兒滿一歲確實接種疫苗 有效預防感染水痘 要有效預防感染水痘,最好的方式就是按時預防接種疫苗,尤其出生滿12個月的幼兒,家長應帶至衛生所等機關完成疫苗接種;衛生局提醒,若學童不具有水痘抗體者,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可於暴露後72小時內自費注射水痘疫苗,最遲5天內接種,仍可具有7成保護力,即使超過6天後接種,仍可提供後續保護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424/

血友病易瘀青恐血流不止 要運動游泳最OK

血友病易瘀青恐血流不止 要運動游泳最OK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戴上泳鏡在水裡自在悠遊,對血友病患者來說是最理想的運動。血友病因為先天缺乏凝血因子,受傷後流血時間較長、難止血、容易瘀青,最怕關節和內出血,所以不適合太激烈的運動。 血友病應未雨綢繆 預防性治療是重點 血友病是遺傳性疾病,男性罹患率比女性高,主要分為A型及B型,A型缺乏第八凝血因子,患者約佔八成;B型缺乏第九凝血因子,患者約佔兩成。依照病人血中凝血因子濃度,可將病情分為輕度(凝血因子濃度5%~3%之間)、中度(凝血因子濃度1%~5%之間)及重度(凝血因子濃度<1%)。 如果出血不止,會透過注射血漿或凝血製劑治療,讓患者提高凝血因子濃度來達到止血效果,不過要未雨綢繆,台灣血友病之父、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沈銘鏡教授表示,注射凝血因子濃縮製劑是個很好的方式,平常好好的時候也打,讓病患提高血中凝血因子濃度,就能減少自發性出血,受傷性出血能減少,就叫預防性的治療。自從有了健保制度後,就經濟考量而言,血友病患才能減輕負擔,對他們而言是一大福音,因為在很多國家都仍需要自費。 新型雙特異性單株抗體 血友病治療新進展 預防性治療透過定期注射凝血製劑,讓身體時時維持足夠的凝血因子,如果突發出血,就有能力及時止血,但需要定時注射,病患往往順從性低,而且從小打到大,有近兩成病患會出現抗體而失效。而近日針對A型血友病,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了新型雙特異性單株抗體,取得了治療上的新進展。 沈銘鏡教授表示,新型雙特異性單株抗體雖是採用皮下注射,但屬於平衡性的治療,不會產生抗體,未來有望健保署討論,是否能先用於有抗體的病患,至於是否能取代現有第八凝血因子濃縮製劑,還得靜待觀察未來發展。 學齡病童應早報備 適當運動能保護關節 血友病治療是緩慢而長期的過程,若學齡孩童有血友病,應早期通報校方,讓大家共同克服;適當運動也能促使患者肌肉增生,進而保護關節免於損傷,避免籃球、拳擊、空手道等衝擊性較強運動,積極配合治療,血友病患者的生活也可以很精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42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