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福音 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助延命

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福音 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助延命

2019-12-3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男性癌症死因第七名 攝護腺癌早期發現不易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男性癌症死因攝護腺癌高居排行榜第七名,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臨床攝護腺癌可分為四期,但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經常被民眾忽略,且出現排尿障礙等症狀時,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類似不易分辨。導致往往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導致疼痛後,患者就醫才被診斷確認。 攝護腺癌骨轉移治療 一至二年常見抗藥性 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張延驊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最常見轉移部位就是淋巴與骨頭,因癌細胞會受荷爾蒙刺激成長,當出現骨轉移現象時,臨床會先進入全身性的荷爾蒙治療,降低人體的男性荷爾蒙,抑制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但約一年半至兩年就會產生抗藥性,稱為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新型放射性同位素治療 延長存活期、改善骨頭疼痛 張延驊醫師指出,當晚期攝護腺癌出現抗藥性時,除了新一代荷爾蒙治療、傳統化療外,現在還有新型體內放射性同位素鐳223,提供患者治療新選擇。鐳223同位素可針對骨頭局部進行放射性同位素治療,達成殺死癌細胞的目的,臨床療程約六次,不僅可改善骨頭疼痛現象、延長壽命,整體更能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定期健檢及早治療 遠離攝護腺癌威脅 張延驊醫師呼籲,年齡超過50歲以上男性,可定期至醫院抽血檢測PSA指數;如有排尿障礙,也應洽詢泌尿科醫師進行肛門指診確認,以利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遠離晚期攝護腺癌威脅。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55/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福音 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助延命

打疫苗也可能得流感? 醫曝這個原因

打疫苗也可能得流感? 醫曝這個原因

2019-12-30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今(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北半球流感疫苗生產與供貨比往年晚了1個月,全球疫苗供應因此延遲,雖然公費疫苗全面升級四價,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流感不同於一般感冒休息幾天就能痊癒,嚴重起來,併發症足以致死。 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重症部林晏任主任指出,有些人打完疫苗還是有機會得流感,視生活周遭曝露的病毒量多寡而定,舉例來說,坐在流感患者身邊,朝夕相處的情況下,曝露的病毒量多,就很可能有機會染上流感。而流感併發症有很多,比如肺部發炎,嚴重起來可能影響呼吸狀況,甚至有可能引發心肌炎,就曾有醫師得到流感未受妥善治療,就因心肌炎而病逝。 氣溫下探 高風險群做好準備 氣溫持續下探,農曆春節前後將是疫情高峰期,孕婦、嬰幼兒、年長者、長期慢性病而免疫力不全者應做足防備,勤洗手,適時戴口罩,若是染上流感,48小時內儘速投藥治療能抑制病毒,縮短病程。 林晏任醫師表示,抗流感病毒藥物目前常見以口服型、吸入型及點滴針劑注射型為主,口服及吸入型藥物需要規律服用5天;針劑則是透過1次15分鐘的靜脈注射。 林醫師說,有些年紀大的病人,可能吞嚥困難,就較適用針劑型抗流感病毒藥物,而今年年底也將有新型口服藥物上市,在病毒複製前就先及早抑制,只需要吃一次,對流感病情就有顯著改善,所以醫界相當期待新藥能帶來的幫助。 有症狀快篩檢速投藥 防範併發症降低傳染力 提醒民眾,發現有類流感症狀,應儘速就醫篩檢,及早投藥治療流感,藥物能越早作用,越能防範致命併發症,降低傳染力。好好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合,照顧自己,也保護家人。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29/打疫苗也可能得流感 醫曝這個原因

尿液紅通通!老翁竟確診晚期膀胱癌

尿液紅通通!老翁竟確診晚期膀胱癌

2019-12-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最近的尿液是什麼顏色呢?一名菸齡50年的7旬老翁,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成為每天需服用多種藥物的「藥罐子」,一年前突然出現無痛性血尿,就醫發現膀胱長了10多顆腫瘤,其中最大約3公分,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晚期膀胱癌。幸運的是,老翁經半年多免疫治療,癌細胞消失,迄今維持一年,病症保持穩定。 輕忽無痛性血尿 15%泌尿道上皮癌確診已晚期 收治上述患者的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明昕表示,膀胱癌是泌尿道上皮癌的一種,其他還包括腎盂癌和輸尿管癌。在台灣,每年平均新增3700多名泌尿道上皮癌患者,其中2000多人是膀胱癌。 特別的是,15%泌尿道上皮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這是因為大部分泌尿道上皮癌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出現警訊之一的無痛性血尿時,覺得只是尿液只是突然變紅、變深,身體也沒什麼其他不適,因此不以為意,殊不知健康已經亮紅燈! 高齡、腎差、體弱 約5成晚期患者連化療也不能用 相較於早期,晚期癌症的治療更加艱辛!以泌尿道上皮癌來說,初期患者以內視鏡刮除的小手術為主,但若癌細胞侵犯較深或轉移至其他部位,往往需動大手術,將膀胱或腎臟摘除後,可能還需用化療接續治療。 楊明昕醫師表示,約50%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可以在手術合併化療的幫助下,讓病症獲得不錯的控制,但研究也發現,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中,約6成合併腎功能不佳,無法接受傳統化療。另外,高齡、體弱多病、合併高血壓或心臟病等疾病,也都可能導致患者錯失化療治病的機會。 突破泌尿道上皮癌治療困境 免疫治療新救星 幸好,目前已有免疫治療可以選擇。研究證實,過半數的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使用免疫藥物治療的存活可超過一年,甚至有1/4病患腫瘤完全消失。且相較於傳統化療易有耳毒性、腎毒性和神經毒性等副作用,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較輕微且發生機率較低。 前述老翁便在確診為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時,經醫師綜合評估年紀大和患有多重慢性病後,接受免疫治療。而在經過半年多的免疫治療,老翁身上的泌尿道上皮癌癌細胞消失,迄今一年,病況控制良好。 楊明昕醫師表示,健保在今年4/1起將免疫治療納入給付,對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是一大福音,但健保名額有限且申請條件嚴格,若是不符合規定者,建議與醫師討論,如何善用資源,以尋求較合適的治療。另外,一般人若發覺血尿,切莫輕忽,務必到泌尿科檢查;一旦確診為泌尿道上皮癌,也應及早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28/尿液紅通通老翁竟確診晚期膀胱癌

喘的好難受!國泰醫院專業氣喘照護網守健康

喘的好難受!國泰醫院專業氣喘照護網守健康

2019-12-27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氣喘一旦發作,不僅會感覺胸口好悶,甚至上氣不接下氣,一種瀕臨窒息的感覺,讓人相當難受;而隨著近年氣喘人口正在快速增加,氣喘疾病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雖然其無法痊癒,但能透過控制預防呼吸道發炎,對此國泰醫院邱銘煌主任從氣喘病患收治、臨床治療指引,到完整照護等層面都積極投入,建議病患應留意自己身體訊息,找到蛛絲馬跡,以利提早預防。 造成氣喘因素多 藥物也可能誘發 氣喘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呼吸道受到空氣汙染、塵螨、黴菌、花粉等過敏原等,國泰醫院胸腔科邱銘煌主任醫師指出,藥物、呼吸道感染則是最常見誘發氣喘的主因,像是高血壓、甲狀腺亢進使用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藥物,以及阿斯匹靈、止痛藥等,都可能在不自知的狀況下誘發氣喘。 邱銘煌主任以自身經驗分享,他曾收治有一名患有嚴重氣喘的病人,但遲遲找不出原因,經詢問了解病史後,發現該名病人同時也有甲狀腺亢進的問題,在調整藥物後,氣喘才獲得控制;此外,也曾遇過患有多重共病的病人,因該名病人同時患有胃酸逆流、鼻竇炎加上體重過重,所以在治療上相當棘手,在因應相對共病治療處理後,病人的症狀也才明顯獲得改善。 不喘也可能是氣喘 久咳不癒莫輕忽   擁有氣喘、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之診斷及治療醫務專長的邱銘煌主任表示,氣喘不僅會出現喘鳴、呼吸困難、反覆性咳嗽等症狀,夜間症狀常較為嚴重,但並非所有病人都會有喘鳴聲,有些人可能只有咳嗽,容易被當作一般感冒處置,因而疏於治療;建議若咳嗽時間超過3星期以上,應至醫院進行胸腔X光與肺功能檢查,確認有無其他疾病或評估呼吸道是否有阻塞性變化,必要時可藉由氣喘擴張性測試,與肺阻塞做鑑別診斷。 吸入型類固醇 規律用藥是控制根本 邱銘煌主任提到,一般感冒的治療重點在於症狀改善,而氣喘則著重在預防惡化及控制發炎為主;現今的氣喘治療強調規則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以控制氣管發炎反應,並減少夜間凌晨發作的頻率,但只要提到類固醇,大部份病人都會擔心副作用,如月亮臉、水牛肩、骨質流失等,邱銘煌主任強調,吸入型類固醇的藥物劑量遠低於口服與注射劑型,一般使用劑量通常不會產生上述類固醇的全身性副作用,且能有效的控制氣管發炎狀況,降低患者嚴重發作次數,以及減少服用口服類固醇的機率。今年四月份更新的2019全球氣喘診療指引(GINA Guideline)也針對氣喘治療作出大幅度改版,強調氣喘治療應以抗發炎藥物即吸入型類固醇當作基礎治療,方可有效並即時達到緩解氣道發炎的作用,進一步減少氣喘惡化發生率。 短效型噴劑當萬靈丹 氣喘發作恐要命 為讓氣喘病人享有更優良的氣喘治療照護,邱銘煌主任站在專業角度提醒,很多病患認為應急藥物效果好且能迅速緩解症狀,但當氣喘急性惡化時,才需要使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其是用來救急,並沒有控制發炎的作用,若用藥服從性不佳,恐使病情反覆發作,且難以控制,嚴重還可能致命。2019全球氣喘診療指引(GINA Guideline)也指出,根據大規模統計數據指出,一年使用三支以上的短效型噴劑可能與增加氣喘嚴重惡化相關。因此,氣喘患者應遵循氣喘專科醫師處方用藥,才能達到氣喘改善之效。 醫病雙方配合 氣喘控制更有力 在氣喘照護上,為達到更好的治療目標。國泰醫院從氣喘診斷、治療到衛教,建立相當完整的照護網絡,透過每位收案病人參與多種檢測,如氣喘控制測驗(ACT)、測量尖峰呼氣流速值(Peak flow)等,評估合適用藥,並針對病人對氣喘控制程度,給予生活注意事項建議;此外,國泰醫院也會進行專業的衛教知識,教導正確吸藥方式及使用時機,提供氣喘患者全面性的照顧。同時也需氣喘患者配合規律用藥、定期回門診複檢,也才能用越少的藥量來控制氣喘的發作,並避免氣喘一再復發。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468/喘的好難受國泰醫院專業氣喘照護網守健

共融思考付出更多 這間公司捐藥當政府公衛靠山

共融思考付出更多 這間公司捐藥當政府公衛靠山

 2019-12-27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加入公司是為了好產品,會留下來是因為人。」吉立亞醫藥臺灣分公司連獲2019年國家新創獎與十大企業金炬獎,這間強調「多元共融」的藥廠,參與LGBT多元族群日,資助愛滋、C肝公衛計畫,吉立亞醫藥臺灣分公司總經理彭國書表示,應拋棄成見去理解、交流和聲援,尤其愛滋與C肝患者都是社會忽視的一群,所以才要努力協助政府實踐公衛計畫。 基因含有科學和創新 開發「治癒」產品為目標 吉立亞醫藥(Gilead Sciences)成立於美國舊金山灣區,創立迄今32年,五年前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宗旨是發現、開發並商業化重大疾病藥物,尤其以抗病毒藥物聞名。彭國書總經理強調,傳染病致死率高,應設法長期控制,不過「治癒」疾病仍是終極目標,對病人才最好,就算「治癒一個對藥廠就少一個持續獲利的機會也是值得」。 然而治癒病人後,藥廠怎麼獲利?企業策劃主管朱庭萱提到表示,病人為中心是公司最大宗旨,隨新藥開發出來,照顧好病人,獲利自然隨之而來。行銷業務主管李利國補充,這間公司創辦人都是科學家,「基因就含有科學和創新」,吉立亞以創新能力強聞名,不斷研發出新藥。發展新的藥物治癒更多的病人才是讓社會和藥廠共同獲利。 台灣要根絕肝炎和愛滋 作為政府公衛政策靠山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示2030年要滅除C型肝炎和愛滋病,台灣衛福部不僅跟進WHO的目標,更推動「2025國家消除C肝政策」。吉立亞醫藥也資助免費藥物響應;彭國書總經理表示,預估台灣有40-50萬C肝患者,很多病人潛藏在醫療不便的偏鄉,既然已有有效藥物,「應盡可能找出這些病人,有效篩檢,一站式服務提供治療。」他強調,肝癌九成是肝炎帶原者,肝癌目前還是十大癌症第三名,影響社會巨大, C肝藥物納入健保可以讓更多病人獲得治療。 負責肝炎部門的李利國坦承,新型C肝藥物納健保是「漫長痛苦」的過程,「將天價藥物價格降至十分之一,花3個月時間給予患者良好治療,已經治療7萬人,怎麼辦到的?」他強調,這個成果絕非單一個藥廠的功勞,是太多人看見改善疾病的機會、加上過去台灣肝炎試辦計畫表現亮眼,藥廠不斷配合政府、醫護人員、專家學會搭起橋樑,舉辦各種會議,才慢慢凝聚共識,「早點治療,後續省下更大筆的肝癌處理支出」,終成國家重要的公衛計畫和目標。 提倡「多元共融」 全公司一起做公益 「加入公司是因為產品,會留下來是因為人。」彭國書總經理提及,公司為何努力協助推動公衛計畫時表示,因為主要的核心價值是對人的「多元共融」,因為人容易有偏見與立場,才更需共融和理解,「尤其愛滋、C肝等疾病領域更是如此,唯有政府才有能力改善,但政府資源有限,這時需要企業的協助。」以人為本。 企業策劃主管朱庭萱也分享,全公司會定期一起去做公益,參加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活動,與各種患者互動,讓她感動「社會上還是有這樣一群人在貢獻」,感覺生活「不只是工作和賺錢」。 行銷業務主管李利國則說,公司包容性非常強,全球員工只有1萬1千人,卻創造巨額價值,來自包容不同文化、背景、做事方法的人才,內部更常邀請多元的社福團體、彩虹團體來分享,收納不同的聲音。他感觸很深,過去推廣藥品,偶爾參加病友團體才會遇見感人的事,但不只醫護人員、病友團體,社會上有各種團體努力創造平等、對病人友善的社會,「是超過一個藥廠能做的事情。」 放眼未來,彭國書總經理提到,希望B型肝炎帶原者兩百萬人,以及C型肝炎五十萬人都能走出來獲得治療和健康,因能「共融思考」付出而讓社會幸福更多。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14/共融思考付出更多 這間公司捐藥當政府公衛靠山

精準驗配、客製智慧型鏡片新趨勢 醫師祭出護眼SOP

精準驗配、客製智慧型鏡片新趨勢 醫師祭出護眼SOP

2019-12-26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多副老花眼鏡嫌麻煩! 他精準客製鏡片好滿意 業務陳先生,平常戴老花眼鏡開車時,因為鏡片的度數銜接盲區難看清來車;回到辦公室還得換另一副眼鏡應付中近距離視野。因為備受困擾,經朋友介紹,在眼科診所經過16道精準驗配程序,客製了智慧型鏡片,相當滿意新眼鏡帶來的視力品質。 陳先生說,配戴新眼鏡後,開車時,看橫向的地方,不用再大幅度轉頭了,而且不管看遠看近,甚至長時間用眼,整體舒適度非常好,相對比較不會那麼疲勞。 視覺體驗好不好 眼位規格有影響 3C產品對工作、生活越來越重要,使用時間也更長,容易讓人眼睛乾澀、疲勞。而正確選配眼鏡有助於改善眼鏡族的視覺疲勞,就有眼科診所引進德國廠牌的行動定位儀,精準計算出眼睛位置與鏡片大小的最適眼位規格,打造最舒適的視覺體驗。 眼科診所院長林均昶醫師指出,精準驗配程序中,運用行動定位儀,最大的優點在於能讓戴鏡後的可視範圍變大,換句話說,一般鏡片眼睛在往下看時,會有看不清的情形,但經過行動定位儀矯正,周邊的視覺盲區變小了,所以往下看可以更清楚,如此一來可以明顯減少眼睛視物轉換的疲勞。 專為3C族設計的鏡片 緩解手機、實景轉換的疲勞 除了精準驗配,目前已有針對全年齡層的現代3C族群,特別設計的智慧型鏡片,看似普通的鏡片,設計背後卻大有學問。 智慧型鏡片品牌廠商郭啟鉅經理說,鏡片的設計,是在3D空間中進行模擬,因為光線從實體物或手機進入眼鏡的角度跟距離都不同,每一條光線都代表著鏡片不同的折射情形,所以必須針對這些不同的變量去修正鏡片的光學品質,進而讓戴鏡者能有最好的視力品質。 醫師祭出護眼SOP! 好視力跟著你 醫師說,現代人3C不離身,提供民眾護眼SOP:「Shorten」縮短近距用眼時間,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Outdoor」每週至少2次,多到戶外活動休息雙眼;「Prevention」預防眼疾每年至少1次視力檢查。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591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聖誕趴 病童笑了!醫師扮聖誕老人送禮物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聖誕趴 病童笑了!醫師扮聖誕老人送禮物

2019-12-26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佈滿聖誕樹、彩色氣球及許願牆的一樓候診區,宛如來到嘉年華會現場。聖誕節即將到來,為了讓無法外出或在家過節的病童感受歡樂氣氛,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於聖誕節前夕舉辦「聖誕Fun樂嘉年華」活動,除了邀請惠明樂團演唱詩歌及友友重奏團演奏聖誕歌曲外,傅雲慶院長更化身聖誕老公公到病房探視病童,發送聖誕禮物,讓孩子們暫時忘記身體的疼痛與不適。冰雪奇緣的Elsa公主、雪寶及小豬佩奇等卡通人物,也與前來就診的小朋友擊掌擁抱,讓病童及家屬感受到濃濃的佳節氛圍。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顧病童 重症、罕病照護全面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傅雲慶表示,醫院長期投入兒童重症及罕見疾病之醫學研究與教育,以病童和家庭為中心,提供醫學中心級和世界水準的兒童醫療服務,成為台灣中南部床位數及服務量最大的兒童醫院。目前擁有14個次專科,除了兒童心臟科採用免開刀的介入性心導管治療,讓許多患者獲得重生契機外,新生兒科也在早產兒體重、後遺症及存活率方面取得優異成果。另外近期在罕病領域也表現相當突出,獲得衛福部指定的特殊營養配方物流中心,及罕病藥品及醫材的採購平台殊榮。 身為醫生及孩子爸爸的傅雲慶院長也提到,瞭解病童在生病及住院期間,家人跟孩子的身心都承受著龐大的壓力,許多家屬擔心孩子住院期間的課業學習問題,因此醫院透過智慧教室導入床邊示範教學,讓住院孩童也可以跟得上學校的課業。 「雖然背負沉重的禮物袋,但看到病童收到聖誕禮物時臉上嶄露出笑容,就覺得意義非凡。」傅雲慶院長分享扮演聖誕老公公的心情,感謝家屬對醫院的信任,將孩子交給他們來治療及照護,希望透過這次聖誕節活動,讓家屬也可以放鬆地感受歡樂的聖誕氣氛。 血友病友共襄盛舉 聖誕小卡傳情小病童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血友病中心翁德甫醫師指出,醫院成立「血友病中心」已累積多年經驗,持續推廣預防治療觀念,並結合復健科、骨科、牙科及感染科等醫療團隊提供整合醫療服務,讓病友不論任何出血狀況或問題都能即刻治療,大幅提升血友病友的生活品質。 在醫療資源妥善照護下,現在病友也有能力關心其他弱勢病童,因此在活動前發動血友病友共同響應,寫下祝福的聖誕小卡片給住院的病童,來傳遞愛與祝福。 台灣拜耳總經理楊玉蘭說,台灣拜耳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長期回饋社會,並理解患者生病的苦痛,提供高品質的藥物和治療,幫助患者提高生活品質。開心能共襄盛舉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的聖誕嘉年華活動,希望透過歡樂、溫馨的公益活動,為醫院病童及家屬帶來溫暖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溫暖與支持,迎接歡樂的聖誕佳節。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594

「第三顆腎臟」用起來! 洗腎治療的另一種選擇

「第三顆腎臟」用起來! 洗腎治療的另一種選擇

2019-12-25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罹患腎臟病,意味著身體排除水分及毒素的功能出了問題,發展成末期腎衰竭,就得接受洗腎治療。全台8萬洗腎患者,多數選擇血液透析來「洗腎」,卻不知道其實還有另一選擇,對生活影響較小的腹膜透析,在家「洗肚子」。 彰化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邱炳芳主任指出,腹膜透析是經由肚子裡放藥水,經由腹膜過濾水分及毒素,有人說它是身體的第三顆腎臟,也因此,水分跟飲食的限制相對於血液透析還要少一些。 想要維持洗腎前的生活? 大多數患者皆「有選擇」 血液透析,是患者每2-3天到洗腎中心,接受4小時的侵入式治療,一次清除兩天所累積的毒素;腹膜透析,是以可清除尿毒素的透析液透過預先植入的導管排出,再引入透析藥水,患者能選擇每天4-5次20-30分鐘的手動換液,或睡覺時讓機器做自動腹膜透析。 邱炳芳主任表示,除非病患有絕對的禁忌症,否則會跟患者解釋這兩種透析方式的優缺點,讓患者自行選擇,原則上約有7成患者,兩者都可以執行,而目前對生活步調影響較少、彈性較大的就是腹膜透析。 彰化基督教醫院 助病友腹膜透析更順暢 彰化基督教醫院耕耘腹膜透析多年,推行像是透析初期衛教、腹膜透析腎友志工的經驗分享,以及電子化的數據記錄,要讓患者腹膜透析之路通暢無阻。 邱炳芳主任說,患者在換液過程遭遇困難,以前院方僅能被動等待患者來電諮詢,現在有了雲端檢測系統,患者換液訊息會自動上傳到雲端,就能主動得知患者狀況是否需要協助。 邱主任鼓勵患者想想,當我們面臨透析的抉擇時,目前的生活形態,比較適合哪一種透析模式?舉例來說,許多患者能可先選擇腹膜透析,等到有一天不再適合時,再選擇血液透析,兩者之間並非終身不可改變,而可以是階段性的轉換關係。 洗腎就是讓身體變「乾、淨」 就算末期腎臟病也能和平共處 不論哪種洗腎方式,目的都是讓身體的水分及毒素達到「乾」與「淨」。提醒腎友,治療前能多與醫師溝通合適的選項,選擇適合自己的透析方式,提升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576

佳節點心這樣挑 牙醫師6點讓你遠離蛀牙

佳節點心這樣挑 牙醫師6點讓你遠離蛀牙

2019-12-25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從聖誕節、跨年到過年,許多人都免不了放縱,嘴饞時吃些點心,除了熱量外,還要小心蛀牙問題!對此,美國牙醫學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衛教資訊網站「MouthHealthy」提供6點小建議,讓你挑對點心,佳節時既能飽足口慾,也可以防止蛀牙找上門。 小心牙菌斑 蛀牙、牙齦疾病找上門 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指引,蛀牙是牙菌斑分解糖份產生酸性物質,進而造成牙齒損害,如果牙菌斑持續累積,還會造成牙齦疾病,或者在牙齒末端或牙齦中積聚膿液,併發牙膿腫。 美國牙醫學會 6點教你挑點心 根據美國牙醫學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衛教資訊網站「MouthHealthy」建議: (1)這個時間吃點心: 雖然只要適度,任何時間吃甜食都可以,但在正餐中或飯後吃甜點較佳,由於用餐時唾液分泌增加,有助於消除口腔中細菌產生的酸,且口腔被唾液潤濕後,有助清除食物殘渣。 (2)小心黏牙食物: 黏牙食物容易在牙齒上停留過久的時間,尤其是果乾類更要小心,食用這類食物後記得漱口或刷牙。 (3)飲酒適量: 喝太多酒精容易使口腔乾燥,容易蛀牙,飲用酒類應適度補水。 (4)小心硬糖果 吃糖果容易蛀牙,但更要小心堅硬的糖果,咬到可能會使牙齒斷裂,而堅果類也要小心。 (5)注意澱粉食品: 澱粉類食品容易卡在牙縫中,若吃完洋芋片、蛋糕等澱粉食物,應使用牙線,清除食物殘渣,以免產生牙菌斑。 (6)挑對食物,開懷吃 假日還這麼刻苦,人生怎麼過?其實很多食物都是好選擇,想吃點心時,可挑瘦肉,例如低脂牛肉、去皮的家禽和魚、低脂或無脂肪乳製品。年末是反省、思考健康飲食一個很好的時間點,或許改變飲食習慣,多吃全榖物、蔬果,有助維持整體健康,並保護口腔。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571

寒流急凍!血壓易飆高 科技新貴高血壓導管治療擺脫高壓人生

寒流急凍!血壓易飆高 科技新貴高血壓導管治療擺脫高壓人生

2019-12-24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低溫寒流皮皮剉,小心高血壓飆高!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俞旻表示,天冷血管收縮阻力大,血壓跟著升高,且患者往往沒有症狀,提醒早晚一定要量血壓。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柏霖則建議,冬天少吃火鍋等重口味食物,尾牙少飲酒,適度運動,尤其高血壓共病患者應注意保暖,若血壓升高,一定要跟醫師討論藥量,以免併發症找上門。 血壓太高要吃藥 這些原因患者不想吃   劉俞旻醫師提到,根據台灣心臟學會治療指引建議,舒張壓超過140毫米汞柱可先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若一個月後血壓仍偏高,建議藥物控制;若超標160毫米汞柱以上,應積極治療。 一般而言,一顆高血壓藥可降9-10毫米汞柱,不同類型藥物使用則有加成效果,但至少超過6成患者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藥物才能達標,即使有複方藥物,仍有患者要吃4-5顆藥物以上。不過,高血壓藥物種類吃越多,患者容易忘記吃,甚至抱怨副作用,如頭暈、腳水腫、性功能障礙等,乾脆不想吃。 高血壓導管治療 助血壓達標 對此,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治療共識指出,包括用藥效果不佳、忘記吃藥、難忍藥物副作用或合併器官損傷等高血壓患者,若門診收縮壓血壓值達150毫米汞柱,可考慮「高血壓導管治療」。 劉俞旻醫師解釋,「高血壓導管治療」屬於一種腎交感神經阻斷術,腎交感神經與高血壓有關,當交感神經活化時會促進腎臟分泌腎素,促使血壓增加。因此「高血壓導管治療」,以類似心導管方式,從鼠蹊部置入電燒管降低腎交感神經活性,減少腎素分泌,達到降血壓的效果。 林柏霖醫師也補充,「高血壓導管」特點是手術傷口小,平均半小時至一小時可完成手術,從準備至術後觀察約留院2天。但他強調,術後患者一定要量血壓,醫師也會監測24小時血壓、腎功能狀況,一年後再抽血、電腦斷層監測腎臟血管狀況。 近年大型研究證實,「高血壓導管治療」降血壓效果和安全性備受肯定,平均大約可有助降低血壓10毫米汞柱,新竹馬偕醫院至少完成11例,甚至有患者降低30-40毫米汞柱,很多吃4-5顆藥的病人,術後少了2-3顆。 竹科工程師血壓190 導管治療擺脫高壓   林柏霖醫師分享,一名竹科工程師有高血壓合併糖尿病,即使已經減重控制糖尿病,一次要吃7顆降血壓藥,血壓仍飆高至190毫米汞柱。經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團隊評估後,透過「高血壓導管治療」,阻斷腎臟交感神經活性,血壓成功降至130-140毫米汞柱,血壓控制效果明顯改善。 林柏霖醫師指出,「高血壓導管治療」可幫助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達標,而年輕或打算懷孕等,若不想吃藥或無法吃藥,也可以提前用電燒,盡量控制在不用吃藥的狀況。 林柏霖和劉俞旻兩位醫師共同呼籲,高血壓常沒有症狀,若不積極治療恐增加出血性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和主動脈剝離等疾病風險。務必要每天早晚量血壓,隨時監測血壓情況。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455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