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國防部軍醫局「2024臺灣醫療科技展」以「軍陣醫學」、「高端科技」及「創新醫療」等三大特色為主軸

國防部軍醫局「2024臺灣醫療科技展」以「軍陣醫學」、「高端科技」及「創新醫療」等三大特色為主軸

為期4天的「第八屆台灣醫療科技展」盛大開展,其中,軍醫局規劃「國軍醫療體系」展區,攜手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展示多項醫療及科技研發應用成果。上午由國防部海軍常務次長黃佑民中將主持國軍醫療體系展區開幕式,軍醫同仁不僅平時執行各地區軍民醫療照護,更肩負戰時戰傷救護的重責大任,時刻為國軍官兵及ㄧ般民眾之醫療需求做好扎實訓練及準備,並肯定軍醫在各項醫療、研究、救護等任務中都有亮眼表現,勉勵全體軍醫同仁繼續努力,為國家盡一份心力。 黃常務次長指出,軍醫局以「軍陣醫學」、「高端科技」及「創新醫療」等三大特色為主軸,自即日起至12月8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1樓開展;其中「敵火危機下重症傷者的救治-前進外科小組」、「病患脫離呼吸器智慧預測系統」和「智慧眼鏡AI化療藥物調製技術」更為本屆亮點。 本次國軍醫療體系展現新穎科技為各項醫療、戰傷模擬訓練帶來的改變,各項主題除了以海報陳展外,更有多項主題提供實體物品及影片展示,如國防醫學院「傷口及引流液顏色評估工具」,藉由傷口的顏色變化對比色卡,評估傷口受傷程度,進而規劃治療方式與期程。 除此之外,該展區規劃8個主題提供實際體驗,如「高科技仿生手臂」,民眾可透過表面肌電訊號擷取,控制仿生手的抓握動作,體驗以仿生手維持生活功能;另「智慧眼鏡AI化療藥物調製」,透過戴上擴增實境智慧眼鏡結合AI,進行藥物和抽藥體積的辨識,體驗輕鬆調劑藥品過程。 今年生策會也邀請國外醫院及相關機構訪團到各展區參觀,今天就有馬來西亞私立醫院協會到國軍醫療體系展區參觀,雙方藉由參展主題相互交流,本次參展成果獲得訪團很多好評! 參觀本展區民眾只要打卡臉書「軍醫粉絲團」即能兌換不織布肩背袋及數位迷彩口罩等好禮,另有衛教宣導暨專題講座共17場次,參與有獎徵答即能獲得保溫提袋,本週末將持續在南港展覽館展出,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見證國軍醫療救護、防疫檢驗及軍陣醫學的豐沛研發成果。

愛不囉嗦2025春節禮盒發表記者會 年度公益代言人楊謹華攜手唐寶寶 獨一無二的禮送乎你

愛不囉嗦2025春節禮盒發表記者會 年度公益代言人楊謹華攜手唐寶寶 獨一無二的禮送乎你

甫榮獲金鐘最佳女配角的藝人楊謹華,受邀成為唐氏症基金會2025年度公益代言人。12月4日,她出席「HI 這個送乎你的禮」愛不囉嗦春節禮盒記者會,為大家推薦健康又充滿節慶氛圍的餅乾年糖禮盒,也現場抽「吉利籤」,收到唐寶寶的歲末祝福,為迎接新年增添喜氣與溫暖。 隨著農曆新年的腳步接近,唐氏症基金會為使社會大眾更重視每個人的獨特性,特別在一年一度的春節推出了象徵「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禮盒。由腰封設計延伸,相同的盒型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也可以客製化專屬需求。兩款腰封圖形均是由基金會服務據點的孩子們所繪製,透過專業設計師的創意圖像轉化,讓樸實的作品成為禮盒的亮點,也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了新的風貌,從中獲得自信與成就感。延續2024中秋節「擁抱系列」禮盒的多樣可愛設計,愛不囉嗦春節禮盒也更有溫暖及多樣的選擇。楊謹華根據唐寶寶的個性,推薦最適合他們的禮盒,每份禮盒也象徵對個體的尊重與接納,展現唐氏症基金會推廣的愛與包容精神。 本次推出的主打款禮盒甄選天然健康食材,餅乾禮盒包含採用台灣小農洛神花果乾製成的洛神花茶餅,搭配核桃香氣與油脂,酸甜滋味今人吮指回味;而使用天然杏仁粉與黑芝麻製成的餅乾,搭配高級奶油,濃郁奶香與堅果香完美融合的法式杏仁奶酥,每一口都能嚐到道地的台灣特色;此外,口感酥鬆的水果核桃餅乾,是以蘭姆酒漬果乾與核桃結合而成,烘烤後散發出獨特果香,禮盒中的6款餅乾組合,每一種都令人期待;另一款9入年糖餅乾禮盒,內含的南棗核桃糕,則是由純黑棗熬製而成,搭配加州進口的核桃,完美保留風味與營養,加上獨家特製配方,入口甜而不膩不黏牙,是送禮的最佳首選。呼應基金會推動健康、友善、環保、永續四大目標精神,今年春節選用的禮盒都是由台灣在地與國際精選食材製成,健康多元,滿足送禮、自用不同口味需求。 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春節是一年一度與親朋好友相聚的大節日,冀望大家在送禮時選擇愛不囉嗦禮盒,不僅能感受美味,更為唐寶寶及身心障礙者送上支持與鼓勵。林正俠表示,2025春節禮盒強調《一份好禮 給獨特的你》,以尊重和包容的心,珍視每個人的特質,傳遞接納與關愛,也展現基金會對共融社會的堅定承諾。特別是今年,愛不囉嗦店面正式進駐台北車站百貨商場,在台灣的重要交通樞紐讓社會大眾到國際旅客,都能看到唐寶寶的能力與需要,在消費的同時,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與支持,實踐社會共融的願景。訂購禮盒,請洽愛不囉嗦ABRAZO店面與購物網,訂購連結: https://www.downdown.tw/  此外,特別感謝台北凱達大飯店贊助記者會場地,讓活動更加順利圓滿。台北凱達大飯店不僅致力於提供優質服務,更積極參與各項公益活動,期望透過實際行動展現對社會的關懷與支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基金會期望藉由更多品牌合作,讓愛與共融的理念持續擴大影響力,為社會注入溫暖與正能量。  

2050高齡醫療支出恐破6仟億!成人低接種率 恐掀健保經濟雙重危機

2050高齡醫療支出恐破6仟億!成人低接種率 恐掀健保經濟雙重危機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長者,隨之而來的高齡醫療照護成本持續攀升。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至2050年,65歲以上長者的年度醫療費用恐突破新台幣6,200億元!因應高齡化與全民健康雙重議題,衛生福利部持續積極推動疫苗接種等預防醫學措施,然而目前國人疫苗接種率仍有進步空間。以流感為例,今(2024)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已突破200例,重症與死亡人數均創近十年同期新高,死亡個案絕大多數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如同多年監測資料顯示,凸顯成人疫苗接種亟需更全面的應對策略。 由英僑商會主辦、英國在台辦事處、GSK葛蘭素史克藥廠、保誠人壽與國際創新長壽社企公司協辦的「台英創新與樂齡論壇」匯聚產、官、學界專家,共同聚焦高齡預防、社會醫療及保險照護等多元議題,現場更探討了台灣成人疫苗接種現況與挑戰,期盼匯集專家建議,強化未來政策推動,並透過各領域公私部門合作結合多元推廣措施,攜手為高齡化社會打造堅實的健康防線,實現全民健康的長期目標。 流感疫苗接種率遠低WHO標準!成人健康與經濟穩定面臨雙重挑戰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陳宜君教授指出,2010年至今年65歲以上流感疫苗接種比例皆低於40%,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75%。接種率難以提升,感染本身不僅影響個人健康,恐加重醫療體系負擔。依據衛福部醫療費用申報統計,我國男性及女性人均醫療費用分別在 35 歲及 45 歲後迅速上升1;不只如此,在勞動市場逐漸縮小的背景下,本可透過疫苗預防的疾病一旦廣泛傳播,還可能影響勞動力供應與經濟穩定,在在顯示成人疫苗接種已成為健保永續、勞動市場穩定與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課題。 成人疫苗接種率低迷,專家籲借鏡國際經驗整合多元推廣措施 在全球高齡化加速的背景下,各國對成人疫苗接種日益重視。相較美國、英國和澳洲等普遍擁有較完整的成人接種建議時程表,涵蓋不同年齡層和風險族群的疫苗需求,台灣成人疫苗推廣較為緩慢,因為缺乏明確穩定的預算來源。陳宜君教授指出,台灣嬰幼兒疫苗接種計畫是全球優等生,之所以能保持高覆蓋率,乃基於長期政策推動、明確接種時程、公費補助、醫界公衛及教育體系聯手。同樣的模式若能應用於成人疫苗,尤其針對流感、肺炎鏈球菌與帶狀疱疹等疾病,不僅能提升全民健康,還能減輕醫療體系負擔,進一步促進公共健康與社會發展。 公私合作雙贏策略,攜手提升高齡健康防線 提升成人疫苗接種率不僅能有效預防感染疾病,也可提升中壯年、高齡者族群維持健康生活與工作能力,對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而言,還能降低慢性病惡化風險,進一步減少醫療照護支出,之於國家更是至關重要的公共健康策略,不僅有效改善國民健康,減少因感染性疾病造成的醫療資源消耗,還能為應對高齡化社會建立穩固的健康防線。陳宜君教授指出,面對超高齡社會,期待透過公私協力,整合醫療院所、醫護人員、民眾、企業與政府多方共同合作,透過強化政策、健康教育等積極措施,幫助民眾充分了解疫苗接種對成人尤其是年長者的長期益處,方能減輕醫療保健系統和公共財政的壓力,並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力,最終為經濟發展與高齡社會的挑戰打造堅實的應對基石,實踐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

智慧放療平台改寫偏鄉醫療:頭頸癌患者口腔黏膜炎降至5.5%

智慧放療平台改寫偏鄉醫療:頭頸癌患者口腔黏膜炎降至5.5%

2024第八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以「智慧醫療創新,提升醫療品質」為主題,一連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4樓M606攤位隆重參展「七大獨立研發、二大合作開發」。今(6)日再以二大獨立研發「智慧放療平台見成果,頭頸癌患者嚴重口腔黏膜炎降至5.5%」及「智慧醫療教育系統,打造可信賴的醫師」為導向的醫療科技對外展示,全面展現以「偏鄉醫療,智慧科技」推動醫療品質升級的雄心。  頭頸癌病患若接受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一旦產生嚴重放射性皮膚炎、嚴重口腔黏膜炎,往往連吃東西都有困難,病患家屬照顧上備感艱辛。自從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團隊運用「全流程多職類共同照護」、「自動即時警示資訊系統」等多項智慧醫療策略,頭頸癌嚴重口腔黏膜炎的發生比率下降到5.5%,嚴重放射皮膚炎比率為3.3%,遠低於其他大醫院動輒10%、20%、30%以上數據,病患對於醫療團隊的細心、貼心,也致上滿滿謝意。 全院全流程、多職類團隊合作,病患更安心 大林慈濟醫院雖地處偏遠,但在疾病治療並未因此而產生差異,其中放射腫瘤科近年無論是在醫療品質、病人安全、智慧醫療等領域皆有傑出表現,獲得醫策會卓越中心認證,成為大林慈濟醫院特色醫療亮點之一。 放射腫瘤科主任洪世凱指出,這是所有團隊努力的成果,證明透過智慧醫療、AI等系統性解決方案,有機會讓病患、醫護所遭遇的問題迎刃而解,並擁有更好的醫療、工作品質。 以頭頸癌治療為例,病患在接受治療前,護理師就會開始衛教,請病患先做好一些準備,療程開始後,醫療團隊每天為病患進行生理監測,每周也會有營養、體重監控與治療副作用評估。對於傷口照護,除了護理師無微不至地關心、回報,也會定期衛教,並督促病患回診、追蹤,在全院全流程、多職類的共同照護下,因而創下傲人成績。 自行研發全流程資訊化系統,降低誤差、醫護更省力 目前全台有92家醫院設有放射腫瘤科,但只有29家有導入資訊化系統。大林慈濟醫院為創新領頭羊之一,談起智慧醫療、資訊化系統的導入,洪世凱分享,早在十年前,便開始將資訊化系統導入放射治療,現在結合智慧化、AI設計,功能更進步,也更為完整。最初導入原因在於,儀器資訊系統與醫院資訊系統「互不相容」,在缺乏整合的情況下,很容易因書寫錯誤、交班遺漏、無法即時監控而導致工作效率低落,且出現醫糾、溝通落差的風險也會增加。 舉例來說,癌症病患若白血球指數過低,便無法接受放療,當資訊無法即時監控、整合、流通,可能就會對病患產生重大危害。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洪世凱與該院團隊自行研發「全流程資訊化系統」,並建構智慧放療平台,希望讓所有醫療、行政流程誤差降到最低,醫護工作更省力。 導入資訊化系統,效率、精確度皆大幅提升 洪世凱解釋,以放射治療劑量為例,若出現1%誤差,相當於病患多照一萬張胸部X光,輻射暴露風險大增,這代表除了硬體,軟體與流程的監控、整合程度,也都是關鍵環節。 過去,每位放射治療病人都有一份放射治療紀錄本,50位病人就有50本紀錄,治療或是門診追蹤時,都需要這些紙本記錄到處行走、交接,常工作到精疲力竭,甚至常需要加班,醫療團隊花在人工書寫放射治療明細的時間,每月高達708分鐘,為11.8小時。 自從資訊化系統導入後,透過系統擇取、資訊整合,同樣工作只要0.5分鐘,也就是30秒即可完成。此外,病人治療結束後,按下一鍵即可輸出所有電子化放射治療病歷,無論是精確度、正確性或工作效率,皆明顯提升。 申請三項國家專利,已有多家醫院使用此系統 目前,這套「智慧放療平台」已申請三項國家專利,並已發表上百篇相關研究論文,更進行商業技術轉移,現在有14間非慈濟體系醫院正在使用這套系統,其發展演化歷經「創建E化平台」、「系統全面擴展」至「進化導入AI」,並有自動防呆、防錯設計、醫囑內容更完整,且可根據各院需要量客製化功能選單,不僅使用率高,全台市占率達六成,也獲得五項國家級認證與許多獎項的肯定。 科技與人文並進,智慧醫療照亮未來  洪世凱醫師強調,智慧醫療的核心在於改善患者的治療體驗,同時提升醫護人員的工作品質。慈濟醫療團隊秉持科技與人文並重的理念,透過智慧放療平台實現「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彰顯深厚的人文關懷。他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智慧醫療系統,突破傳統醫療的框架,創造更具價值的治療方式,期望透過創新醫療應用為病患與醫療團隊帶來更大的福祉,共同實現健康新願景。 智慧醫療教育系統 打造可信賴的醫師 學游泳的第一步是學會換氣和不溺水,就像醫學生需掌握基本醫學知識,這是入門的基礎。然而,成為好泳者不僅是浮在水面,更要能流暢游出標準姿勢,而這需要教練指導動作盲點。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以創新的智慧醫療教育模式,2018年自行研發全方位CBME系統,並以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可執行專業活動)為核心,結合智慧醫療技術,為醫學教育帶來嶄新突破。2022年,該系統榮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的肯定,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置「醫事專業人員能力進展資訊平台系統」。 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李振威指出,醫學生的成長須具備「六大核心能力」,包括:病人照護、醫學知識、人際溝通、專業素養、實務學習與改進、系統為本的實務。透過老師全程現場觀察,檢視學員的臨床表現,從「手把手」指導到逐步放手,根據不同層級進行監督。 之後,再持續回饋,每次操作的建議和評估都詳細記錄,幫助學生了解進步與盲點。最後是全人評估,不僅看技術,還關注人際溝通、專業態度等,全面提升技能。在臨床上是否能夠處理病人的問題,才是成為好醫師的關鍵,「能力導向醫學教育」,正是將醫學生從「考高分」引導到「成為真正可信賴的醫師」。 EPAs系統:像教練一樣精準輔導。 李主任解釋,EPAs就像游泳教練:「我們不會讓學生自己亂游完就結束,而是會觀察每個細節,指出哪些需要改進,提供即時回饋,幫助他們一步步變得更好。」 特點包括: 現場觀察:老師全程在旁,檢視學員的臨床表現,從手把手指導到逐步放手,根據不同層級進行監督。 持續回饋:每次操作的建議和評估都會被詳細記錄,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與盲點。 全人評估:不僅看技術,還會關注學員的人際溝通、專業態度等,全面提升其能力。 圖像彙整:評量與回饋資訊,有目的性聚焦整理,以利快速精準掌握能力落差,達到客製化的教導與學習。 臨床訓練中,病患安全與學員學習往往被視為兩個難以兼顧的目標,但全方位CBME系統讓這兩者實現了平衡。「老師隨時在旁觀察,一旦學員遇到問題就會立刻介入,既確保病患安全,也讓學員在真實環境中學習。」「雙贏」的模式讓學員在保障病患安全的同時,獲得實用的臨床經驗。 圖/臨床老師藉由全方位CBME系統提供住院醫師回饋與指導。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李振威 圖/發展整合式放射治療資訊系統(IROIP),2016年獲得全國專利並技轉商用,目前已可架接市占九成放射線治療系統,已有超過十家醫院使用該系統運作。

2024醫療科技展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 AI新藥開發領航

2024醫療科技展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 AI新藥開發領航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5日至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以「精準創新、邁向卓越」為主題,聚焦突破性的「AI新藥研發」。在醫學大學、醫學中心與生醫產業優勢上,與國際著名生物醫藥研發的日本京都大學成立全球研發中心。內容圍繞「再生醫學」、「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特色醫療」及「創新研究」五大核心,全面呈現醫療創新與臨床應用的最新突破。 在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的前瞻領導下,領先業界的AI新藥開發與外泌體創新研究是本次展覽的核心亮點,蔡長海董事長表示:「我們期望以持續創新的AI與生醫研究,匯聚國際產學醫研界卓越的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全球生醫產業的前沿發展」。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進一步說明展出重點,「AI技術顯著加速了藥物設計與臨床篩選效率,而外泌體技術為癌症治療和神經退化疾病帶來實證突破;全球首例的CAR-T異體細胞治療,臨床前研究證實超過九成腫瘤消除率,成為實體癌治療的新里程碑,也已進入臨床人體試驗。」 五大亮點展區 一、外泌體技術引領癌症與神經退化疾病精準醫療:聖安生醫、聖展生技 聖安生醫專注於次世代抗癌藥物的開發,具備全球領先的兩大技術平台: 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平台開發的SOA101奈米三特異性抗體,是全球首個結合雙免疫檢查點抑制功能的創新抗體。該產品近期向FDA提交Phase I/IIa臨床試驗申請,代表精準抗癌治療的新里程碑。 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專注於SOB100 HLA-G靶向性外泌體的開發,能精準裝載小分子或核酸藥物,靶向腫瘤組織,提高藥物療效並降低副作用,預計2025年啟動人體臨床試驗。 聖展生技則以外泌體技術應用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為主,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症與脊髓損傷等治療創新。透過靶向外泌體遞送系統,將藥物高精準輸送至病灶,顯著提升治療效果。 二、全球首例針對實體癌的異體CAR-T—長聖生技CAR001 長聖生技聚焦於細胞治療領域,開發以異體 CAR 和 BiTE-GDT 技術為基礎,用於實體腫瘤的創新細胞治療方案。透過AI篩選出關鍵的實體腫瘤HLA-G靶點,開發異體 CAR001(CAR-T)技術,在臨床前動物實驗超過九成實體腫瘤消除率,研究結果已登頂尖國際醫學期刊,通過FDA核准Phase I/IIa人體臨床試驗,已正式收案。 三、智慧醫療:長佳智能評估系統、生成式AI與重症戰情室 長佳智能致力於人工智慧融入醫療診斷與管理,開發AI醫療解決方案,展出重點產品包括: 兒童生長評估系統:透過AI自動生成結構化、視覺化報告,協助醫師快速診斷生長異常,規劃精準治療方案,提高診療品質。。 智能化健檢排程系統:應用AI優化健檢流程,提高臨床效率與健康管理效果。 「全方位智慧重症戰情室」為中醫大附醫本次在智慧醫療上的一大亮點:中醫大附醫數位轉型科技辦公室採用web-based架構,整合醫療設備數據、電子病歷與影像檢查資料,並利用3D數位人體模型即時顯示病人體內器官、傷口及管路狀況,提供高解析度遠端視訊支援,通過安全加密連線,實現跨地域同步會診與重症監護,顯著提升重症照護品質與效率。 中醫大附醫人工智慧中心此次展出的亮點應用包括: 腦內乾坤Tc-99mTRODAT-1智能輔助平台:透過AI生成腦部影像分析與視覺類比量表分數,輔助醫師評估多巴胺轉運體的活性,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的動作障礙 長照護理紀錄系統與病歷小幫手MIRA:快速生成高精準度的病歷與護理紀錄,在複雜的醫療環境中,顯著提升效率,回歸病人照護的本質。 四、特色醫療:神波刀、質子治療、痛風檢測 中醫大附醫引進多項尖端技術: 神經部:引進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神波刀)技術,為巴金森氏症患者提供了非侵入性的治療選擇,幫助患者重拾生活的色彩。 質子治療中心:專注於癌症的精準治療,透過全球最先進的質子治療設備與技術,提供低副作用且高效能的療程選擇。 檢驗醫學部:藉由痛風基因檢測,預測患者的痛風風險,開創了以基因為基礎的個人化健康管理方案。 五、創新研究:生醫產學研發大樓 X 日本京都大學全球研究中心 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的生醫產學研發大樓(Research Park)為中部生技醫藥產業生態鏈的重要樞紐,結合醫學大學、醫學中心、生醫產業優勢,以頂尖研發、特色醫療、創新產業支持,提供從研發到臨床的全方位服務。 目前進駐的包含國際著名生物醫藥研發的日本京都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在此成立全球研發中心,為京都大學於世界各地成立的第13個On-site Lab (OSL)實驗室。加強兩校在癌症研究、轉譯醫學、幹細胞再生醫學和先進藥物研發等領域合作,為全球醫學發展注入新動能。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推動輔助醫學進入主流醫療體系 倡導全人照護與芳香療法應用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推動輔助醫學進入主流醫療體系 倡導全人照護與芳香療法應用

根據統計,70%的台灣民眾在罹患重大疾病後會尋求現行醫療體系之外的治療方式。然而,缺乏科學依據的偏方不僅延誤了黃金治療時機,還讓許多患者上當受騙,健康受到威脅。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陳韜名醫師指出:「除了傳統的打針吃藥及手術治療之外,輔助醫學治療方法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選擇。」 然而,由於現行的醫療法規限制,許多醫師對於輔助療法的探討受到限制,醫院也因此不敢輕易採取輔助醫學相關措施。坊間業者良莠不齊,導致民眾健康缺乏有效的把關。政府各部門推動了許多政策,如長照3.0,但成效有限,許多慢性病患者和亞健康長者未能得到應有的照護,資源錯置和浪費的問題也愈發嚴重。 針對此現象,陳韜名醫師表示,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正努力將一些具療效的輔助治療方法進行實證化與科學化,爭取將其納入現行的醫療體系中,成為醫院的「專科門診」。一旦符合相關法令規範,醫師可以開立處方箋,指定經過認證的民間業者或專業培訓過的「全人照護健康促進指導士」來施行這些輔助治療,以此填補醫院人手不足的情況,確保患者在不增加健保負擔的前提下,獲得專業的照護,提升生活品質。 醫學會同時也在研擬法案,敦請勞動部成立「全人照護健康促進指導士」這一新職能,推動產業發展,形成健康產業聯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此外,醫學會已與佛光大學、輔仁大學及仁德醫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並推動「漢方草本芳香照護」系列課程,由RACA蘿亞迪芳香照護美學學苑承辦。 人類使用芳香精油的歷史由來已久,傳統上主要用於放鬆肌肉、緩和情緒及達到殺菌除臭效果。近年來,芳香精油逐漸被應用於醫療體系中,尤其在安寧照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治療師及志工的輕柔按摩,芳香療法可以有效地減緩病人的疼痛、焦慮和恐懼,讓患者身心靈獲得安寧,勇敢面對生命的最後階段。 然而,這種有潛力的療法目前尚未得到醫療法規的全面支持。為了推動芳香療法的普及,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特別邀請RACA蘿亞迪教育學苑的林錚苑博士主持系列課程,涵蓋失智症應用、安寧照護、疼痛管理、傷口照護及身心靈療癒等五大領域。這些課程竭誠歡迎醫護人員、安寧緩和團隊、長照居服人員、芳療從業者及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學生報名參加。 林錚苑博士擁有豐富的國際經驗,她曾走訪英國、美國、法國、日本、韓國、中國及東南亞各國,探索芳香療法的古老奧秘。由她領軍的課程將結合醫學專業知識、芳香體驗及按摩技術,組成強大的師資團隊,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將持續推動輔助醫學的實證化與科學化,並積極與各界合作,以促進輔助醫學進入主流醫療體系,提升台灣整體醫療品質及患者的生活福祉。期待更多人關注輔助醫學的發展,為健康產業注入更多新的活力與可能。

成功勸說老公戴助聽器,王以路狠甩大老婆形象

成功勸說老公戴助聽器,王以路狠甩大老婆形象

日前王以路帶著老公白少偉奔走,試了半年終於和老公共同選定新一代AI助聽器。戴上助聽器後的白少偉說,「和老婆上節目時,她不用再大聲吼叫我也能清楚聽得到,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我們感情升溫了」。 王以路對於老公的改變也鬆一口氣,「前一陣子,節目現場可能會有人以為是我恰北北的大老婆,對老公講話大小聲。其實,是因為發現他聽力損失,我才會特別提高音量講給他聽,不然怕誤了錄影的溝通。現在他佩戴合適的助聽器,終於能讓我講話溫柔不費力,也不用再讓人誤會我脾氣差了」 聽損門鈴、來電全錯過 生活陷恐慌 「很感謝以路讓我發現聽損問題,也積極陪我找助聽器」。白少偉表示自己是意外發現自己聽力出狀況,「我有一次借了老婆耳機,使用後才發現不是她的耳機單邊壞掉,而是自己的右側耳朵聽力出了問題。」他回憶起發現聽損時的無助:「因為我習慣側睡,壓住聽力正常的左耳時,右耳的聽損讓快遞來按門鈴錯過,電話來電聽不清楚而沒接聽,這讓我和老婆都很慌張。」 他坦言,早期只覺得以路說話不清楚,甚至在餐酒館上班時耳朵感覺怪怪的、聽聲音覺得很吃力,但一年多前並未重視。直到日前聽力越來越差再次就醫,經台大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後,他才理解到聽力已經嚴重下降,經醫師建議需要採取行動。 AI助聽器讓溝通無礙、家人零距離 真正讓他下定決心佩戴助聽器的契機,是意識到聽力會隨著時間退化,而且聽神經的退化是不可逆的。「早知道聽力會退化越來越嚴重,我會更早開始戴助聽器。」而選擇科林助聽器後,他發現不僅產品品質優異,科林的聽力師也給予了貼心的服務。「佩戴隔天,他們就打電話問我適應得如何,這種細心關懷讓我很感動。」 他特別讚揚新一代AI助聽器Intent的表現。「以前的助聽器只是放大聲音,但對語言辨識幫助不大。現在就算身體行進移動瞬間,Intent對音源變化處理得很細緻,風聲抑制功能尤其驚艷,吹電風扇終於不再有呼呼聲的困擾!」白少偉笑說,以前家人習慣放大聲和他說話,現在反而能開玩笑地提醒:「妳們講得太大聲了!」 助聽器不僅提升了他的生活品質,更拉近了他和家人的距離。「以前女兒講話常常聽不見,現在不管在街上還是騎車都不再受影響。戴上助聽器後,連女兒在腳踏車後座和他對話都能聽得一清二楚。」讓他在家庭和工作間的表現和溝通都能更加自如。

2025年 全球將有1成醫院成功轉型智慧醫院,台灣不缺席!第三屆未來醫院論壇登場,聚焦智慧與永續醫療

2025年 全球將有1成醫院成功轉型智慧醫院,台灣不缺席!第三屆未來醫院論壇登場,聚焦智慧與永續醫療

國際調研機構弗洛斯特和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資料顯示,預估2025年全球10%的醫院將正式或即將成為智慧醫院,智慧醫療發展勢不可擋。然而,從醫院管理的層面,AI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應用,從協作模式、未來醫療生態、都仍需要時刻反思與討論,來確保台灣醫院如何加速創新醫療科技的整合,更深入的檢視與優化其落地實踐 ,進而實現降低碳排、永續醫療的目標。 由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以及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灣AZ)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未來醫院論壇」,是臺灣獨家享有盛譽的醫院管理盛會,1日隆重登場,主題聚焦於「智慧與永續醫療:科技與合作引領未來」,吸引超過70位(以實際參與人數為主)國內各大醫院及醫學中心領導團隊,包含各院長、副院長等、國際專家學者PwC新加坡暨亞太區醫療健康產業負責人祖賓·達魯瓦拉(Zubin Daruwalla)醫師,與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圍手術期醫學與重症監護總監大衛‧康拉德(David Konrad)醫師與會交流。 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特別蒞臨現場支持,表示衛福部推動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計畫,並設立三大AI中心,透過補助和專業協助,來鼓勵合格的醫院申請成立,期待共創AI健康台灣新紀元,全面守護國人健康。王正旭立法委員則提醒,為了保護民眾權益,在推動智慧醫院轉型的同時,我們需要同步完善法律、資訊安全等相關政策與法規,確保醫療與病人隱私得到充分保障。  除此之外,今年論壇邀請臺中榮民總醫院陳適安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明哲院長、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擔任會議座談主持人,透過「智慧醫院營運、人工智慧、綠色醫院」等3大面向,共同探討在應對智慧醫療對病患體驗和資源優化的影響、人工智慧前景趨勢、邁向永續醫院的趨勢轉型中,實際遭遇的挑戰和經驗分享。 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李偉強理事長,代表主辦單位歡迎所有參與這場盛會的專家並表示,發展智慧醫療與強化環境永續不僅是國際趨勢,更是政府多次公開宣示的重要施政目標。臺灣醫療與生技產業唯有整合上中下游,加速進行雙軌轉型,才能成功接軌國際。 智慧醫院營運的未來 與人工智慧在醫療中的應用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龐一鳴副署長表示,國內早期HIS系統是因應健保申報和評鑑而設計,缺乏醫院整體考量,衛福部正在推動的次世代醫療平台計畫,期待透過醫療人工智慧生態系、醫院品質管理數位化、智慧化臨床試驗平台、電子病歷資料庫、個人化數位健康管理等5大願景,促進醫院邁向智慧醫療。  近期國際公佈的2025年度全球頂尖智慧醫院評比,台灣排名第13,共有8間醫院入榜,包括臺中榮總、中國附醫、高雄長庚、高雄榮總、林口長庚、成大醫院、臺大醫院與臺北榮總,其中臺中榮總首度躍居全球百大名單,在350間入榜醫院中排名99。 將臺中榮總推向全球百大頂尖智慧醫院的陳適安院長,早在臺北榮總擔任副院長時期,便組成台灣第一個「智慧醫療委員會」,推動行政、醫療影像、護理系統、大數據等相關的AI應用。在未來智慧醫療發展領域中,陳適安院長認為, 使用高運算力的軟硬體設備進行大數據運算和開發生成式AI是一個重要議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明哲院長表示,中山附醫很早就在肺癌診斷中導入AI人工智慧技術,透過分析大量的3D影像,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性;而藥品管理系統也因為結合人工智慧,縮短病房給藥時間一半以上,且大幅減少藥品錯誤分發的風險,保障病人的安全。 綠色醫院的永續實踐與創新 全球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熱傷害人口增加、登革熱等傳染病的流行頻率也增加,因此如何減少碳排放,讓醫院轉型為綠色醫院,也成為未來醫院管理的重要課題之一。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全球碳排量產業中,醫療照護平均碳排占該國的4.4%,台灣較高占4.6%。醫院碳排的最大來源是電力,但醫院24小時運作,空調、照明與儀器都需要用電,為了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長庚醫療體系九大院區參照國際永續指標,透過定期盤點與揭露排碳狀況、太陽能再生能源建置等多方面努力,逐步落實節能減碳。 會議中,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詹長權教授引用「醫療體系永續性及韌性合作夥伴」PHSSR研究報告,從財務永續的視角,分享醫院實現綠色目標的資源配置與挑戰,佐以國際行動經驗分享。期許透過健保共同財務責任制度等多元政策,讓台灣醫療體系轉型為永續、公平且有效率的模式,確保減碳不能危及醫療品質,持續保障國人健康與福祉。 臺灣AZ簡劭庭總裁表示,臺灣AZ作為國際藥廠的領導者,長期以創新為核心理念,促進智慧醫療改革與進化,本次論壇特別邀請新加坡Dr.Zubin Daruwalla與瑞典Dr.David Konrad親自到現場分享智慧醫療趨勢以及國際智慧醫院的推行經驗,與國內專家相互交流,引發熱烈迴響,也期待未來持續與產官學界合作,有更多機會與醫院協力,共創智慧與綠色醫院永續醫療的新紀元。 圖/2024年第三屆未來醫院論壇,聚焦「智慧與永續醫療:科技與合作引領未來」,獲得衛福部與國內外專家肯定與支持。

定期監測睪固酮與PSA!攝護腺癌長效荷爾蒙針劑治療打前鋒

定期監測睪固酮與PSA!攝護腺癌長效荷爾蒙針劑治療打前鋒

隨著十一月的「Movember」運動逐漸受到關注,各界愈來愈重視男性健康,攝護腺癌防治也是當中很重要的議題。攝護腺癌是台灣中老年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尤其在50歲以上的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家族遺傳因素的影響,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臨床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時,癌細胞已經開始向其他部位擴散。針對晚期或有轉移風險的患者,早期發現與積極的治療介入至關重要。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查岱龍理事長指出,睪固酮濃度是攝護腺癌控制的關鍵,它可說是助長攝護腺癌細胞生長的重要因子,濃度越高,癌細胞的增長速度往往越快。透過荷爾蒙治療降低睪固酮濃度,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並延緩疾病進展。臨床證實,藉由長效型荷爾蒙針劑每三個月注射一次,能降低攝護腺癌死亡風險,為患者帶來穩定的病情控制和提升生活品質。此外,穩定的睪固酮濃度管理不僅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更能顯著減少癌症轉移的機率,讓患者在面對病情時更有信心。 攝護腺癌治療的重要指標──不只PSA,醫師強調「睪固酮」檢查同樣重要,應定期檢測 台灣目前對於攝護腺癌的篩檢方式主要是透過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的檢測來進行早期篩檢,同時結合影像學檢查、病理切片,以及多種治療選項,包含手術、化學治療和荷爾蒙治療等。然而,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楊明昕醫師指出,PSA指數僅能作為一項指標,並無法全面反映攝護腺癌的進展狀況,從治療面來看,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與睪固酮濃度息息相關,如睪固酮濃度控制在<20ng/dL內,能延緩腫瘤病程進入去勢抗性的時間[1]。 許多研究證明,透過抑制睪固酮濃度的荷爾蒙治療,能有效減緩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其中,GnRHa(促性腺素釋放素促效劑)荷爾蒙治療更是治療攝護腺癌的主要治療,臨床統計顯示其對攝護腺癌的控制效果顯著,約有90%以上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睪固酮濃度降低,穩定病情、延緩癌細胞的進展[2]。楊明昕醫師建議攝護腺癌患者每3~6個月定期檢測PSA與睪固酮濃度,以確保癌症控制,醫師也會依據病況調整治療策略。 降低睪固酮濃度且副作用可控制,醫籲減緩癌細胞生長為第一優先 針對攝護腺癌的荷爾蒙療法,長效荷爾蒙針劑被視為一項重大突破。臨床研究顯示,此類藥物可長期穩定地抑制睪固酮濃度,減少了攝護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研究亦指出,荷爾蒙療法在不良反應的控制上有顯著優勢,讓病人在治療上能有更好的耐受性。雖然部分患者可能會因睪固酮濃度降低而出現情緒波動、睡眠困難甚至擔心有骨質流失等症狀,但透過專業醫師的介入,這些副作用大多可控制,對於生活品質影響不大,建議患者仍應把癌症治療作為第一優先考量。 長效荷爾蒙針劑的注射方式有肌肉注射與皮下注射兩種,肌肉注射與一般疫苗注射方式相同,能為患者減少肉芽腫或膿瘍等風險,在第一個月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睪固酮濃度[3],且相較皮下注射所造成的睪固酮濃度波動較低,對於病情控制和整體存活都有幫助。 長效型荷爾蒙針劑成效顯著 不少晚期攝護腺癌的患者因控制不佳而導致疾病惡化,透過荷爾蒙治療打前鋒,及早使用,搶下治療關鍵更顯重要!楊明昕醫師舉例說明一名67歲的患者,平日作息正常,喜歡早起去公園散步,和老朋友下棋聊天,生活看似平靜安逸,但從幾個月前開始,他發現自己走路越來越吃力,腰酸背痛的情況時常發生。起初認為是年紀到了、骨頭老化所致,然而疼痛逐漸變得劇烈,走路的時候雙腿彷彿被千斤重石壓住,常常得停下來休息,才能勉強挪動步伐。直到某天他疼得幾乎站不起來,家人硬是扶他到醫院,安排了一連串的檢查,才診斷為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及多處骨骼,PSA指數高得驚人。楊明昕醫師表示這就是攝護腺癌患者臨床常見情況:早期沒症狀,但癌症早在體內肆虐並轉移至身體各處,直到晚期才發現。所幸,在即時使用長效肌肉注射荷爾蒙針劑治療兩三個月後,患者的疼痛便大幅改善,癌症病灶也都控制良好,PSA指數也從原本的200多ng/dl,降到了2ng/dl以下。 查岱龍醫師強調,攝護腺癌的治療目前非常多元,若穩定控制的情況下,平均存活率可達五年以上。採取適當的治療且定期追蹤,不僅癌症病況能得到良好改善,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也可被控制,患者無需過度擔心。長效荷爾蒙治療的優點遠遠超過可能出現不適,並且對於延長生命、提高生活品質具有顯著的正面效果,鼓勵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國泰綜合醫院獲頒「乳癌」、「創傷性腦損傷」、「心衰竭」3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

國泰綜合醫院獲頒「乳癌」、「創傷性腦損傷」、「心衰竭」3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

國泰綜合醫院致力追求卓越疾病照護品質,近年陸續通過「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等多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 今年再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頒發「乳癌」、「創傷性腦損傷」及「心衰竭」等3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肯定。其中,創傷性腦損傷、乳癌為今年首度通過認證,心衰竭則為二度榮獲,截至目前已合計取得8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肯定。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名列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每年新增個案超過16,000名;事故傷害死亡則占國人十大死因第八位,其中以運輸事故在死因排行居首,占死亡人數的43.4%,這些疾病與傷害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也對家庭產生巨大衝擊,國泰綜合醫院一直以來戮力追求卓越疾病照護品質,透過各種品質改善手法,包括投入各項資源、啟動跨團隊整合照護模式、實施醫病共享決策、優化團隊照護模式、導入資訊智慧化管理等,全面提升病人照護品質。 國泰綜合醫院乳房中心主任蔡明霖指出,乳癌從診斷、乳癌切除、重建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到長期追蹤,仰賴醫療團隊持續性的照護服務,也因治療衍生的問題需要各種團隊的介入,包含心臟內科醫師、婦產科醫師、術後加速康復團隊、復健師、心理師、社工師、個管師及宗教師等。國泰綜合醫院曾收治一名35歲罹患乳癌年輕女性,因害怕治療,讓乳癌從彈珠大小,一直長到超過雞蛋大小,快要撐破皮膚才就醫,由於病人希望保留乳房,所以先接受術前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等腫瘤縮小後再接受乳房保留手術,手術後發現腫瘤完全消失,考量病人希望生育小孩,在團隊努力下,使用各種藥物和資源,盡力保留病人生殖能力,並且規劃術後輔助治療,以求兼顧治療和懷孕準備,病人於3年後喜獲麟兒,並且追蹤10年至今,乳癌都沒有復發。 在「創傷性腦損傷」照護方面,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謝政達主任指出,曾於跨年夜收治1名36歲病人,工作後騎車回家路上發生車禍重傷昏迷,送至醫院急診時昏迷指數是最低分的3分,左側瞳孔放大無光反射,急診第一時間啟動外傷性腦損傷跨團隊小組,迅速安排診察,經電腦斷層檢查顯示頭部有大片硬腦膜下出血且有腦幹壓迫,立刻安排手術。術後病人轉至外科加護病房照護,接著啟動跨團隊整合照護模式,於3個月住院期間安排營養師、藥師、心理師、復健治療師及個管師定期評估,病人恢復良好,後續能在輔助下行走且語言表達也清楚。神經外科團隊卓越的醫療與照護,也讓病人和家屬對醫護團隊充滿感謝。 為提供病人優質的醫療服務,國泰綜合醫院在各項疾病治療照護上致力追求卓越,近3年乳癌病人的5年疾病存活率和整體存活率,不管在任何期別,皆優於全台醫學中心的平均值。而創傷性腦損傷病人住院死亡率截至目前降至9.1%,而且無急診出院72小時內因創傷性腦損傷相關性返診個案,醫療品質有目共睹。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