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新報告指出高齡人口罹患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預估在臺一年造成約 10 億臺幣的經濟影響 醫呼籲高危險族群應 積極預防

新報告指出高齡人口罹患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預估在臺一年造成約 10 億臺幣的經濟影響 醫呼籲高危險族群應 積極預防

葛蘭素史克(GSK)藥廠與全球知名研究機構 IQVIA 以及全球老化組織(Global Coalition on Aging,GCOA)近期 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亞太國家造成的經濟負擔發表最新研究,此報告預估 RSV 在臺灣造成約 10 億臺幣 的入院治療支出。高齡化加上慢性呼吸道疾病或是其他慢性病等共病問題,缺乏疾病意識、監測系統與常規感染檢 測,皆讓亞太國家邁入 RSV 的高風險與日益漸增的社會經濟負擔中。臺中榮民總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傅彬貴醫師 表示,透過疫苗便可以有效減少 RSV 所帶來的健康風險和經濟負擔,對高危險族群保護尤為重要。  亞太地區每 500 個高齡人口,就有 1 人因 RSV 住院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常見且具高傳染力的呼吸道病毒,可導致下呼吸道疾病,包含肺炎等。因為免疫力下 降、肺部老化與其他慢性共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喘、心衰竭等,使得高齡人口染上 RSV 的風險 高,且有較高機會因此需要住院治療。呼吸道融合病毒每年約在高收入國家造成 520 萬病例,其中 33,000 人會於住 院治療後因病去世 。  葛蘭素史克(GSK)藥廠與全球知名研究機構 IQVIA 以及全球老化組織(Global Coalition on Aging,GCOA)於去 (2024)年 11 月最新發表的白皮書中,預估了亞太國家(研究包含中國、日本、南韓、加拿大、新加坡、紐西 蘭、澳洲、香港與臺灣) 各國老年人口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所產生的經濟負擔──在 2023 年,RSV 預估 造成 77 萬 8,000 名病患住院,並產生 28 億美元的住院醫療費用支出 ;同時,也估計在亞太國家約每 500 名 60 歲 以上之高齡人口,就有一位因 RSV 住院。若聚焦於臺灣,在 2023 年有 13,000 名老年人因 RSV 而住院,且造成整 體社會約 10 億臺幣的經濟負擔 。此報告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針對 60 歲以上人口因 RSV 住院的病例數以及相關 支出計算各個亞太國家的經濟負擔,並使用各國已發表之數據;若無相關文獻發表,此研究使用老年人因流感入院的 病例數進行預估。  當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RSV 於長期照護中心的風險也值得注意。報告中指出,因長照中心的住民居住空間 距離近,使得感染散播更快速,加上高齡與多重共病等雙重風險,使得他們更容易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並且產生併發 症。來自日本與南韓的研究顯示,在長照中心的老年人口於 RSV 高峰期時,嚴重感染 RSV 的機率最高可達 7 成 。  RSV 疾病意識不足,報告建議應標準化檢測與通報流程並支持疫苗預防政策  面對 RSV 的威脅,IQVIA 報告中也提及亞太國家的民眾與醫療專業人員對於 RSV 的意識仍不足,也缺乏疫情監控 系統。而且,因為 RSV 所產生的症狀與其他呼吸道疾病類似,因此而導致病例無法被正確診斷;另外,也因為缺乏常規的檢測流程,病例未能被正確與即時的通報。  正當亞太國家面對日益漸增的疾病負擔,此報告也提出對應之重要策略,包含應增加老年人與患有共病之成年人罹患 RSV 嚴重疾病的意識,也應標準化診斷與通報 RSV 病例的流程,且建立專屬的監測系統。 同時,也應該強化RSV 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及針對高風險人口的防護計畫。最後,報告也強調應支持老年人施打 RSV 疫苗的政府經費政策。  臺灣專家呼籲高危險族群應以疫苗預防 RSV 降低健康風險  針對此最新報告,臺中榮民總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傅彬貴醫師表示,過去在亞太地區的研究中,由於檢測工具的限 制,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確實常被低估,且總體來看,RSV 的預防,透過疫苗便可以有效減少病毒帶來的 健康風險和經濟負擔,對高危險群體的保護尤為重要。傅彬貴醫師更提及,「對於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而言,感染呼 吸道病毒成疾病惡化而住院的風險比一般族群還要高了 10 倍以上。因此針對這類患者,接種疫苗是一個重要的預防 措施。疫苗接種後能顯著減少因 RSV 等呼吸道病毒引發的疾病負擔,從而降低患者的健康風險。」 

穿新衣過新年,洗對新衣健康連年

穿新衣過新年,洗對新衣健康連年

農曆新年是迎接新氣象的重要時刻,不少家庭早早準備了新衣和織品,希望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但您是否注意到,這些新衣服可能帶來隱藏的健康風險?中山醫學大學生化所博士暨RSM英國皇家醫學會院士邱軍棠醫師,身為二寶爸,同時兼顧專業與家庭,他提醒,若不慎選擇含有潛在有害成分的洗滌產品,可能對全家健康造成影響。 不容忽視的洗衣劑隱患 邱軍棠醫師提醒,日常使用的洗衣劑中,可能含有一些對健康構成隱形威脅的成分,包括: 人工香精 若殘留過量,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及呼吸道刺激,特別是對嬰幼兒或敏感肌膚更需注意。 螢光劑 常用於讓衣物更潔白,但其殘留在衣物纖維上可能長期刺激皮膚,對敏感肌膚造成潛在影響。 甲醛 作為防腐劑的甲醛,長期接觸可能增加呼吸道刺激、氣喘及過敏的風險,需特別小心。 石化界面活性劑 高濃度的界面活性劑可能刺激皮膚,並因不易分解對環境造成長期負擔。 健康洗滌的新選擇 如果您擔心家人的肌膚健康或環境影響,市面上也有許多友善健康與環保的洗滌產品可以選擇。例如,橘子工坊推出的天然微胞橘油洗衣精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選項: 無香精、無螢光劑、無環境賀爾蒙 不含人工香精及有害化學成分,減少殘留,呵護家人肌膚健康。 天然微胞橘油技術 微胞橘油能深入衣物纖維,有效瓦解汗漬與污漬,保持衣物清爽潔淨。 低敏認證 通過美國 PCR 低敏認證,適用貼身衣物及嬰幼兒衣物,敏感肌膚、嬰兒肌膚都可以安心使用。 環保友善 高生物分解配方,友善河川海洋,與您一起守護地球。 健康清潔的選擇,為新年增添新意。 邱軍棠醫師強調:「選擇一款天然健康的洗衣產品,既能保護家人健康,又能支持可持續發展。」 例如: 橘子工坊洗衣精和洗衣膠囊使用高生物分解配方,友善環境,洗衣膠囊採用紙盒設計減少塑膠使用,便是這樣的選擇。不僅高效清潔,還讓您和家人安心穿上每一件潔淨衣物,迎接新年的每一天。 橘子工坊全系列產品目前已在全聯、家樂福、MOMO購物網、PChome、蝦皮商城等全台通路熱賣,人氣網美同時也是漂亮媽咪的「夏曼娣」和超可愛小網紅「暖暖」媽咪也都是橘子工坊長期忠實愛用者,讓我們一起選擇天然洗滌,為家人和地球帶來健康好年! 圖/橘子工坊天然濃縮洗衣精與洗衣膠囊是家庭必備衣物清潔神器。(圖:橘子工坊提供) 圖/邱軍棠醫師推薦橘子工坊洗衣精/洗衣膠囊,輕鬆解決新衣清潔需求,守護家人健康。(圖:橘子工坊提供)  

病毒高峰期,家長最容易忽略的防護細節是這個!

病毒高峰期,家長最容易忽略的防護細節是這個!

隨著農曆新春到來,許多家庭迎來新生寶寶的喜悅。然而,這段期間正值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的高峰期,新手爸媽面臨的健康挑戰不容小覷。前高雄義大醫院內科洪子懿醫師強調:「冬季是嬰幼兒腸胃炎的高發季節,家長需格外留意寶寶的居家衛生與飲食安全。」 洪醫師進一步指出,0-6歲以下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特別容易受到細菌與病毒的侵害。例如,奶瓶、奶嘴如果未正確清洗,可能成為傳染源。洪醫師建議父母選用健康清潔產品,如橘子工坊的溫和除菌洗碗精,添加微胞橘油成分,無色素、無香精,能有效去除99%的碗盤常見細菌,對寶寶健康更加安心。特別過年期間,正值隆冬時節,小朋友常發生急性腸胃炎,因為此時正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最活躍的時候。家長應避免帶寶寶出入公共場所,以免受到感染時可先讓嬰幼童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居家衛生除了要注意孩子本身的清潔乾淨外,(1) 飲用水需煮沸。(2)食物要新鮮、衛生。(3) 泡奶和餵奶前一定要充分洗手20秒。(4) 奶瓶也要消毒乾淨。 兒童免疫屏障脆弱期,橘子工坊微胞橘油成家長首選 橘子工坊的微胞橘油配方在清潔用品洗劑中獨具特色。洪子懿醫師指出,挑選洗劑產品時天然成分配方才是真正有效深層清潔看不見的細菌與病毒。而市售清潔劑可能含有有害化學成分,如香精、螢光劑或塑化劑,這些成分不僅容易殘留,還可能通過食器進入人體,對大多0-6歲兒童來說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較造成刺激且容易增加皮膚過敏或呼吸系統問題的風險。前述清潔劑雖能帶走表面髒污,也主打除菌,但大多民眾不知道引發人體過敏或健康風險可能深藏在生活中。 據永豐餘實驗室測試數據顯示,橘子工坊「溫和除菌洗碗精」針對碗盤常見細菌的除菌率高達99%,能徹底洗淨碗盤、奶瓶和蔬果表面的髒污,並且易於沖洗,確保無殘留,為家有新生寶寶的家庭提供健康的清潔解決方案。 健康清潔,守護全家 春節期間,傳統年菜中的大魚大肉往往增加清潔碗盤的難度。橘子工坊也針對不同需求推出多款洗碗精,主打健康洗淨透過真橘油清潔力,有效清除油膩與魚肉腥味;以及五重酵素輕鬆瓦解料理乾垢,滿足不同家庭的清潔需求,更通過美國PCR低刺激認證及USDA生質產品標章,兼顧健康與環保理念。橘子工坊致力於提供自然、無害的清潔方案,讓每個家庭都能輕鬆守護全家健康。人氣網美同時也是漂亮媽咪的「夏曼娣」和超可愛小網紅「暖暖」媽咪也都是橘子工坊長期忠實愛用者。 即刻選購,安心過年 橘子工坊全系列產品目前在全台各大電商與實體通路熱賣中,包括MOMO購物網、PChome、蝦皮商城等。新春來臨,讓微胞橘油為您的家庭帶來健康守護,安心迎接新年的每一天。 圖/洪子懿醫師建議,過年期間使用含冷壓大自然橘油的微胞橘油洗滌,避免有害化學殘留威脅健康。(圖:橘子工坊提供) 圖/「橘子工坊溫和除菌洗碗精」,經永豐餘實驗室檢驗,除菌率99%,可洗凈碗盤、食器上99%的常見細菌,蔬果、嬰幼兒奶瓶皆可安心使用,易沖洗,安心不殘留,輕鬆洗凈雙手不乾澀。(圖:橘子工坊提供)

健保給付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千名乳癌病友受惠省百萬

健保給付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千名乳癌病友受惠省百萬

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年新增病例已突破1萬7千人,幾乎與男女十大癌症冠軍的肺癌並駕齊驅。自2024年12月1日起,健保署啟動「乳癌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給付,這是我國首度開放既有品項之高價癌症藥物的皮下注射劑型,象徵乳癌健保給付除了重視療效外,更進一步邁入關注生活品質的新紀元。衛福部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此項給付涵蓋早期與轉移性乳癌病友,預估首年將有破千名病友受惠,到第五年每年約可惠及1,700位病友。早期病友最多可給付18個療程,轉移性病友則可給付18個月(約26個療程),每位病友可望節省120萬至180萬元不等的藥費。 乳癌中約有20%屬於HER2過度表現型,這類型乳癌較易侵犯淋巴結,具有較高的復發率與較低的存活率。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指出,HER2標靶治療已從早期單一藥物使用,演進至現今的雙標靶策略,如今更發展出突破性的皮下注射劑型。特別是針對仍在職場打拼或擔任家庭照護重任的患者而言,這項進展不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選擇,更能幫助她們在治療過程中維持較正常的生活作息。 創新給藥方式 提升治療效率與生活品質 高雄醫學大學教授侯明鋒醫師強調,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最大的優勢在於給藥時間的大幅縮短。傳統靜脈注射需時2至3小時,且每種藥物都需要1至2小時的給藥時間,加上準備與留觀程序,病友每次治療往往需要耗費半天時間。相較之下,新型皮下注射僅需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給藥。以早期治療18個療程計算,病友可節省超過2,000分鐘,約34小時的治療時間。此外,皮下注射不需反覆尋找靜脈,也可能免去裝設人工血管之苦,降低了對血管的損傷風險。 這項創新給藥方式不僅便利病友,也減輕了醫療量能負擔。由於無需進行藥物泡製與血管沖洗等程序,可望緩解治療室床位壅塞的情況。針對早期乳癌,使用HER2雙標靶可提高達成病理完全緩解的機會,也就是在術後病理切片上完全找不到癌細胞;對於晚期乳癌患者,則可幫助穩定病情、控制癌細胞,延長存活並改善生活品質。 陳守棟理事長提醒,符合條件的病友需具備HER2過度表現(IHC3+或FISH+)特徵。早期乳癌患者須具有腋下淋巴結轉移但無遠端臟器轉移,若於外科手術後使用需達病理完全緩解。轉移性乳癌患者可在轉移後第一線即申請使用,但需注意與其他HER2藥物總療程合併計算的使用期限。接受治療前仍需與醫師充分討論,注意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的不適、發紅或腫脹等症狀,應適時向醫護人員反應,以利及時處理。此突破性的治療方式,不僅為病友節省寶貴時間,更為醫療體系創造更有效率的治療模式。

數字解密心靈:2025蛇年農曆年前最夯的自我療癒課程

數字解密心靈:2025蛇年農曆年前最夯的自我療癒課程

農曆年即將到來,除了準備年貨、打掃環境,不少人開始重視「心靈環保」。近期在心理健康圈引起熱議的「27秒定位優勢」課程,由資深天賦導師林俊安主講,以嶄新的生命數字解析方法,協助現代人找尋內在平衡。 化數字為療癒 像是內心投射 「每個數字都蘊含深層意義,就像是我們內心的投射。」林俊安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套課程突破傳統生命靈數的框架,融入心理療癒元素,幫助學員在短短27秒內覺察自我盲點。 過年症候群的解方 根據心理健康調查報告指出,超過45%的上班族在農曆年前會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這個課程像是一把鑰匙,開啟自我認識的大門。」透過了解個人生命數字,能有效緩解年節壓力。 「2025年是一個充滿轉機的年份,」擁有20年跨國企業輔導經驗的林俊安老師表示,「透過生命數字的解讀,我們不只能掌握個人運勢,更能找到突破瓶頸的關鍵。」 「進入新的一年,很多人都期待能夠日日順遂,」林老師分享,「生命數字就像是一張藏寶圖,指引我們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貴人。」 此課程吸引超過1,377人報名,包括企業主管、心理諮商師等專業人士。「每個人都需要一面心靈的鏡子,」林俊安說,「生命數字就是那面能照見內在的明鏡。」 優活獨家優惠-課程資訊:https://pse.is/72cvuv 輸入優惠碼【MINI250】就課程折250元

自費已是癌症治療常態 超過7成仰賴商業保險理賠!2,000組「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 助力癌友盤點保單成治療後盾

自費已是癌症治療常態 超過7成仰賴商業保險理賠!2,000組「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 助力癌友盤點保單成治療後盾

國人罹患癌症人數逐年攀升,根據最新公布的11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新發生癌症人數突破13萬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幸在醫療科技進步下,癌症步入慢性病化,5年存活率逾6成。但是許多癌症創新療法尚未納入健保,對患者及其家庭而言,自費治療經濟壓力沉重。此時,商業醫療保險即扮演要角,是病人能否接受自費治療的關鍵助力。否則患者可能因無力負擔自費,而必須放棄最佳治療方案或錯失最佳用藥時機。不過面臨複雜的癌症治療決策時,許多患者往往不清楚自身有哪些醫療保險及相關保障內容,為了幫助癌友及時掌握、釐清現有保險資源,擁有更自由彈性的治療選擇權,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臺灣阿斯特捷利康(以下簡稱臺灣AZ)與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同業公會,補助2,000組「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讓癌友有更多元的治療選擇與後盾,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 兩成的第三、四期患者自費金額破百萬!盤點保單提升治療選擇自由度與彈性 依健保署統計,癌症醫療花費逐年增加,每年癌藥平均成長率約10%,遠超過健保總額年平均成長率4.37%。癌症新藥從申請健保到給付生效,審查平均時間約2年,儘管健保涵蓋大部分標準治療,但許多創新療法卻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癌友自費調查報告】,癌友自費已是癌症治療常態。癌症治療越晚期自費金額越高,第三、四期患者中有40%自費金額超過50萬元,整體來說亦顯示兩成的自費癌友其自費金額高達上百萬。面對高額癌症自費治療,74%的癌友仰賴商業保險理賠、68%使用個人儲蓄。可見在有限的健保資源下,加上少子化、高齡化,商業醫療保險已是促進病人用藥可近性的重要解方之一,幫助癌症家庭減輕自費治療經濟重擔。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表示,「癌症迎來精準醫療時代,但創新治療往往動輒百萬以上,也衍生醫療上『財務毒性』的副作用。期盼藉由補助『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幫助癌友及其家屬及時查詢保單內容,更能下載所有投保紀錄,幫助癌友及其家人掌握完整投保資訊,有機會因保險理賠而能提升治療選擇的自由度與彈性,不致陷入因財務壓力放棄治療的困境,癌友家屬也能以此借鏡盤點自己的健康保障是否有缺口,思考更周全的健康險規劃。」 「保險存摺」彙整各家保單 有效管理私人醫療保險助減輕自費重擔 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擁有4.8張醫療保險保單,若未能系統性管理,關鍵時刻可能無法發揮應有的保障作用。有鑒於此,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同業公會自2022年6月起推出「保險存摺」,供民眾彙整各家保單,分析保障內容與缺口。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說明,「有幸與癌症希望基金會、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攜手,提供癌友及其家屬『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補助,目的即希望當癌友面對高昂的自費醫療費用時,可確保私人醫療保險有效發揮保障作用。」 三方攜手補助2,000組「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 助癌友治療更有力! 醫療險是國人投保商業保險的最大宗,但常見民眾繳了多年保費卻不清楚保單內容,甚至保單已失效卻不知情,導致在面臨醫療決策時無所適從。癌症治療需要長期抗戰,對整個家庭的經濟衝擊甚大。癌症希望基金會、臺灣AZ與壽險公會攜手推出公益計畫,補助2,000組「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以協助癌友及其家屬提前掌握保單缺口,盤點保險資源。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我們秉持『病患優先』的理念,不僅提供創新藥物,也致力於提升病患用藥可近性,幫助對抗疾病進一步改善治療結果。透過支持此項計畫,期望幫助癌症家庭在面對自費治療時不再徬徨無助,整合保險資源讓私人醫療保險能及時發揮作用,成為癌友的治療後盾。」瞭解更多關於「保險存摺」白金會員序號申請:https://forms.gle/mWDKMobgmEfSizdG9

冬季流感肆虐!中醫教你這樣做

冬季流感肆虐!中醫教你這樣做

冬季節是流行性感冒好發季, 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秋冬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的變異非常快速,傳染範圍廣泛,因此常爆發大規模的流行疫情,嚴重時甚至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季節性流感是流感病毒導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有傳染性,多數通過飛沫傳播。現已踏入冬季流感季節,因此需要加強對冬季流感的「早預防」。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中醫師表示每年的一至四月是冬季流感高峰期,從中醫角度看,「流感」屬「時行感冒」範疇,全身症狀較一般感冒重,多會出現高燒、發冷、嚴重咽痛、咳嗽、肌肉痠痛、鼻流黃綠濁涕等。其病因病機可概括為天氣突變,風邪疫毒從腠理和口鼻侵犯人體致病。若人體素常正氣虛弱,肌腠不密,抗邪能力不足,稍遇起居不慎,寒溫不調,或疲勞過度,便更容易染病。 周大翔中醫師說明《黃帝內經》中提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指當我們人體的正氣充足,就不會受到外邪侵襲 若在日常生活上,我們注重養生,增強我們的「正氣」,就不容易得流感。想要預防流感,除了注意日常環境以及個人衞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遠離病源;同時還應加強身體鍛煉,增強自身「正氣」以抵禦「外邪」。《巢氏諸病源候論》也說道:「人有染疫厲之氣致死,其餘殃不息,流注子孫,親族得病證狀與死者相似,故名為殃注。」就提及其病因、病理與證候學。 周大翔中醫師在用藥上,主要是依病人的體質、症狀還有處於病程發展的階段決定用藥,採取輔助療法,以扶正祛邪的角度幫助免疫細胞驅趕外敵,所以並沒有一種方劑是可以當作萬用藥,對應所有的感冒症狀的。缺點是症狀的改善通常偏向漸進式的緩解,較少是吃一包藥就症狀全消的感覺;優點是有助於免疫力提升,整體病程縮短,較不會殘留感冒沒全好的感覺,長久而言對免疫作用維持正常有加分作用。 周大翔中醫師依據辨證,大致可將流感分為風寒、風熱兩大證型: 風寒證:畏寒的情況多於發熱、出汗較少、頭痛、四肢痠痛、鼻塞流清涕、痰質稀且偏無色或白、舌苔薄白、脈浮兼緊等。可依其兼證不同與病況輕重不一,使用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等方劑加減來治療。  風熱證:較常發高熱、稍微畏寒、鼻塞流黃濁涕、咽痛紅腫、痰黏稠色黃或白、舌苔薄黃,舌質偏紅,脈浮數等。可依其兼證不同與病況輕重不一,使用銀翹散、桑菊飲、麻杏甘石湯等方劑加減來治療。 周大翔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免疫力,意思是只要人體有足夠的正氣,即足夠的免疫力,外來的邪氣、病菌就無法對人體產生傷害。為提升正氣,首先要避免3件過度消耗的行為。 熬夜晚睡會讓身體失去休息的機會,反而增加氣的消耗,加重正氣不足的問題。 暴飲暴食、恣意吃冰會損傷脾氣,導致腸胃消化功能下降,出現腹脹、食慾下降等狀況,影響營養吸收。 上班族久坐且壓力大,容易影響肝氣運作,造成免疫力下降。 推薦茶飲 蒲公英銀花茶 材料:銀花10g、蒲公英10g、薄荷5g、防風5g、生甘草5g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水中煮沸放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薄荷疏散風熱;防風疏風透表;生甘草清熱解毒,又可止咳化痰,諸藥合用,可疏散風熱之邪亦可清熱解毒。

果蠅模型與AI技術結合:癌症精準醫療新里程碑

果蠅模型與AI技術結合:癌症精準醫療新里程碑

惡性腫瘤的高復發率與致死性對患者生活品質和存活期構成重大挑戰,而尋找創新療法已成為醫學界的當務之急。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聯合中央研究院與豐蠅生技公司,結合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人工智慧(AI)及成體果蠅篩選平台,成功研發出一項革新技術,並榮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該技術的核心在於「成體果蠅腦膠質癌」模式生物與獲得專利的高通量AI篩藥平台 此平台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特定基因型果蠅的培養與藥物測試,顯著提升篩選效率,快速找出有效藥物組合,幫助患者減少治療試誤帶來的風險與副作用。基於果蠅與人類高達75%的基因同源性,透過AI技術分析臨床癌症檢體的海量數據,準確鎖定潛在治療靶點,為精準醫療鋪平道路。 此創新技術由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洪東源教授與中央研究院林子暘研究副技師指導,早期突破性地利用溫度控制基因技術產出成體果蠅癌體模型。隨後,結合豐蠅生技曹家綱博士的高通量藥物篩選技術與AI算法,整合三軍總醫院病理部李耀豐主任及神經內科蔡佳光主任團隊的基因定序與癌細胞驗證能力,為癌症治療帶來革命性進展。 此外,這項技術不僅符合國際推動的3R動物實驗策略(替代、減少、優化),大幅降低高等實驗哺乳動物的使用,也為藥物開發提供更具倫理性的選擇。 展望未來,該技術將拓展應用至肺癌及結腸癌等多種癌症治療研究,並結合果蠅癌體大型數據庫與進化的AI演算法,進一步提升篩藥效率與治療精準度,為癌症精準醫療創造更多可能性,開創醫學嶄新局面。

醫師科學實證!靠著半醣飲食及 7 分鐘間歇運動消除脂肪肝!

醫師科學實證!靠著半醣飲食及 7 分鐘間歇運動消除脂肪肝!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或等於 30 的肥胖人口,幾乎人人都有 脂肪肝。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也有統計,國人 40 歲以上脂肪肝發生率 40%,50 歲以上為 50%,相當於國人每 2 個中年人就有 1 人有脂肪肝;就連 20∼29 歲的年輕族群,也有近 3 成的患者!但您知道嗎? 體重減輕  5%就能有機會改善脂肪肝,體重減輕  7%可讓肝發炎指數下降,體重減輕 10%,更有機會改善脂肪性肝炎!! 脂肪肝的危機 當脂肪長時間堆積在肝臟中,就可能造成肝組織發炎、受損,如果遲遲沒有改善,肝臟在反覆 發炎癒合的過程中,會形成疤痕組織,就會一步步走向纖維化,再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肝硬化,使 得肝臟難以繼續正常運作, 嚴重者甚至走向「肝炎、肝硬化、肝癌」所謂的肝病三部曲 。從梁程超醫師門診中發現,脂肪肝已有年輕化的趨勢,仔細詢問這些年輕的患者常會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幾 乎都是喝含糖飲料。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過去幾乎只有酗酒才會得到的脂肪肝,現已成為全世界 慢性肝病的主要元兇。 脂肪肝第一個可能會導致的身體危機就是胰島素阻抗,更會擾亂身體健康,形成「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代謝症候群是身體健康的警訊,依據衛福部公布的 2023 年十大死 因,當中有 5 項(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臟病)都跟代謝症候群有 關,加總死亡率達 30.2%。如果再把代謝症候群背後的原因胰島素阻抗一起考量,那 有部分惡性腫瘤也是與此有關 。 醫師也會犯的減重迷思 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院長 梁程超醫師 ,從小就食慾好,國中三年體重就增加 30 公斤,身高160 幾公分,體重卻已經有 77 公斤了。45 歲以前特別愛吃米飯、肉類和水果,珍珠奶茶、拿鐵、 焦糖瑪奇朵咖啡是看診必備,餅乾麵包是忙碌時解嘴饞和充飢的食物,長期久坐、盯電腦螢幕、缺 乏運動是生活日常。到了 45 歲那年,在醫院做的健康檢查顯示,體重高達 84 公斤、BMI 28 已是 肥胖等級,超音波檢查顯示有中度脂肪肝,也有三高  (高血壓、高血糖及高尿酸)!開始減重後,梁醫師才發現過往的生活習慣是 「少量多餐」 (看診的中間吃幾片蘇打餅乾,下午 茶跟著護理師一起來一杯珍珠奶茶紓壓),造成體重不斷上升的原因之一,這 是梁醫師的第一個迷思 。第二個迷思是:「少吃一些降低卡路里」。本以為只要吃進去的熱量少於每日消耗造成熱量缺口 就會瘦,但身體反而進入節能模式,幾次反覆下來,體重不減反增。 第三個迷思就是「以為吃大量 水果很健康」 。但水果裡的糖是果糖及葡萄糖,都是單醣,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外,沒有被利用的葡萄糖會進入肝臟貯存成肝醣或脂肪,果糖在肝臟的代謝會變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肝臟變成脂肪 肝,進一步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度,久而久之形成胰島素阻抗。此外,肝臟裡過多的三酸甘油酯還 會被轉運出來,造成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上升,形 成高膽固醇血症。 第四個迷思是「吃脂肪就會胖」 。由於說到減重就想到要減脂,大家對脂肪避之 唯恐不及,也把脂肪視為是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罪魁禍首。世界各國的肥胖率都在往上升,糖 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愈來愈多,其實禍首是高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第五個迷思是「相信體重機上的數字」 。以為體重機上的數字下降就是瘦了,殊不知減掉的可能是水分或者肌肉。要瘦身, 不能只是減重,而是要確確實實的,減除身上多餘的「肥肉」,也就是「體脂肪」。 好準備、好料理且好執行的半醣飲食 梁程超醫師 靠著半醣飲食和 超慢跑 與 7 分鐘運動,歷時一年半時間減重 18 公斤,消除脂肪肝、 血壓恢復正常、胰島素阻抗指數也從 3.13 的嚴重程度降到 1.74 的輕微等級,身體年齡更比實際年 齡年輕 11 歲! 梁醫師的「半醣飲食」法,是 將平常吃的碳水化合物減半、增加蛋白質和蔬菜量,一天的蔬果、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 餐食比例約是  2:2:1,且 務必在  12 小時內吃完三餐,另  12 小時完全禁食。 一天只在早餐吃一份包含數種水果,且早餐一定有三杯:一杯 300~500cc 的溫開水、一杯無糖豆漿、 一杯手沖黑咖啡。不論吃吐司、饅頭或是酸種麵包,都會在 吃完蛋及 無糖豆漿等蛋白質後再吃,所以梁程超醫師的進食順序是:水、肉、菜、飯、果:先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讓血糖波動較小、而先吃 蛋白質食物,也可以啟動升糖素協助燃燒脂肪。晚餐以肉類、海鮮等蛋白質及蔬菜為主,飯吃不多, 若吃完肉類蔬菜已有飽足感就不吃飯。 針對外食減重,梁醫師特別強調要掌握兩個訣竅:一是減醣飲食,蛋白質、蔬菜、澱粉的比例是2:2:1,二是要 掌握水、肉、菜、飯、果 的進食順序。梁程超醫師的太太陳子苓小姐就分享了梁醫師對「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的「堅持」:即便他們一起吃日式料理的鰻魚飯,梁醫師也會先 吃完鰻魚再吃飯,若吃義大利麵則會先吃完肉醬再吃麵條! 一周累積時數要達150分鐘 許多研究指出,單純靠運動減重的效果遠遠不如飲食控制。然而對於降低體脂及內臟脂肪,運動 的效果卻可能優於單純的飲食控制。近幾年很流行把運動分為不同等級,依最大心率百分比分為五個 區間,分別是從最輕鬆的 Zone1 到很激烈的 Zone5,當中 Zone2 是被喻為是提高粒線體數量及功 能的最佳運動。運動的目的是要燃脂,運動強度就會決定能量來源是碳水化合物還是脂肪。中低強度的運動,不會很喘,需要的氧氣量沒那麼多,因此攝氧量較少,這時主要的能量來源是以脂肪為主,碳水化合物為輔。 梁程超醫師 減脂健身的運動處方是超慢跑和 7  分鐘間歇運動。超慢跑源自於日本,是福岡大學運動生理系教授 田中宏曉 所推廣的一種運方式,要訣是步幅小、步頻快、不痠、不痛、不硬、不喘。 有減重需求者,每次超慢跑要跑 1 小時以上或者拆成幾次在一天內跑完,一次至少 10 分鐘以上,一 周累積時數要達 150 分鐘,超慢跑就屬於 Zone2 運動。 至於「7 分鐘間歇運動」屬於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 HIIT), 每天只要挪出  7 分鐘,就能進行全身運動,還能增肌減脂,而且不用出門。這套運動包含 12 個動作,結合有氧和肌力訓練,每個動作進行 30 秒,中間休息 10 秒,全套循環完成一次為 7 分鐘。這種「動、停、動、停」的型態,是一種屬於 Zone4∼5 區間的運動(最大心率的 80∼95%)。 56天減11公斤並找回健康 31 歲工程師洪先生參加了 梁程超醫師 的代謝減脂課程,在 2024 年 9/30~11/24 期間,體重從93.4 公斤降到 82.4 公斤,共減少 11 公斤,且腰圍從 107.2 公分減至 100.2 公分、BMI 也從 30.8 減 至 27.2。而且課程結束後過了一個多月,截至《 消脂肪肝、抗四高   最強半醣飲食 》新書發表會前幾 日回診時,洪先生的體重又繼續降至 80.9 公斤,不僅沒有復胖,體重還持續下降。更重要的是洪先 生兩年前有輕度脂肪肝,但這次回診檢查後,發現 脂肪肝已經消失了 ! 代謝症候群是身體健康的警訊,是一種病前狀態,脂肪肝是源頭之一!減重與運動是找回健康的不二法門,但方法要對才會事半功倍。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院長 梁程超醫師 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寫成《消脂肪肝、抗四高 最強半醣飲食》一書,也在書中將與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相關的胰島素、膽固醇、 脂肪肝、荷爾蒙……等醫學知識,深入淺出進行解說。新書發表會中,有行健醫療總院長 林恭平醫師 致詞,也有 梁程超醫師的太太陳子苓小姐的愛心便當來示範梁醫師的日常飲食,更有 陳坤志運動營養 師現場進行運動示範,就是希望能幫助讀者搞定荷爾蒙,告別肥胖、遠離代謝症候群!

迎戰高齡化挑戰 北醫大體系「在宅醫療」締造全新典範

迎戰高齡化挑戰 北醫大體系「在宅醫療」締造全新典範

隨著台灣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醫療人力短缺的挑戰日益嚴峻,傳統醫療模式亟需變革。臺北醫學大學體系(北醫大體系)深耕社區醫療多年,旗下的萬芳醫院、北醫附醫與雙和醫院攜手參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推行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Hospital at Home, 簡稱HaH),透過創新模式為病人提供貼心且高效的在宅醫療服務,在短短半年內取得顯著成果,成為台灣在宅醫療的領航者。 萬芳醫院榮登台北市收案冠軍,創下卓越成績 萬芳醫院在HaH計畫中展現非凡的專業與效率,截至113年底累積收案54例,穩居台北市之冠,病人滿意度更高達97分,保持零負評的優異紀錄。這些數據背後,反映出醫療團隊的協作與專業及對每位病人用心付出的寫照。 透過HaH計畫,萬芳醫院提供包括床側檢驗、無縫轉換照護及專業訪視等多元服務,讓病人在熟悉的家中即可享有醫院級別的急症醫療。這樣的模式不僅減輕了家屬的看護壓力,也有效紓解急診室與住院病床的資源壓力,真正實現病人、家庭與醫療體系的多方共贏。 北醫附醫:縮短療程的居家醫療先鋒 北醫附醫以多年的居家醫療經驗為基礎,在HaH計畫中專注推動高效治療模式,截至113年底,已成功完成19例治療,其中尿路感染病例占多數,治療成功率達85%,平均療程僅5.8天,顯著低於健保署訂定的7至9天標準,且醫療費用約3萬元,遠低於住院治療的4.5至7.7萬元,由此可見,大幅縮短病人不適的時間,同時減少醫療費用,實現醫療效能與成本效益的雙贏。 雙和醫院:以人為本的全方位照護 雙和醫院截至年底已執行40個案例,涵蓋肺炎、泌尿道感染及軟組織感染等行動不便病人,無論是家庭訪視還是機構內服務,其中37案為在宅醫療,3案則為團隊至機構內服務,整體達成率近8成,醫療團隊以專業與細心緩解病人的身心壓力,讓更多家庭感受到被支持與照顧的溫暖。 打造未來的在宅醫療藍圖 北醫大體系以扎實的成績與人性化的服務,樹立了在宅醫療的新典範,這不僅是一項醫療創新,更是為民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照護新選擇。展望未來,北醫大體系將持續深化與社區醫療網絡的合作,完善在宅醫療服務模式,以實現降低醫療成本、提升醫療可及性及紓解醫療資源壓力的多重目標,為台灣醫療的未來開創更多可能性。 圖/萬芳醫院醫療團隊前往病人家中進行診療,讓病人無須往返醫院,也減輕了家屬照護壓力,同時,也有效緩解急診室與住院病床的資源壓力,實現多方共贏。(圖萬芳醫院提供) 圖/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的照護模式,讓病人能夠在最熟悉的家中接受治療,醫療團隊則提供專業的支持與照護。(圖萬芳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