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最新台灣糖尿病年鑑大公開 糖尿病年輕化 青壯年併發症時鐘快轉!

最新台灣糖尿病年鑑大公開 糖尿病年輕化 青壯年併發症時鐘快轉!

國內兩大糖尿病學會公開最新台灣糖尿病年鑑,台灣盛行率創新高達10.6%,遠超日本、韓國、香港等鄰近國家,總罹患人數恐突破300萬人關卡,且年輕化時鐘快轉,小於40歲的勞動人口中,糖尿病粗盛行率從0.77%上升0.98%。醫師提醒,國人發病時間愈來愈早,併發症也順勢提前爆發,恐影響台灣勞動力。糖尿病相關疾病健保負擔已逐年增加,實質影響台灣競爭力。延緩併發症出現,日常血糖監測為關鍵,近年有賴數位醫療科技發展大躍進,現已有連續葡萄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簡稱CGM)科技,可制定個人化治療,只要落實理想糖值達標率(Time In Range,簡稱TIR)的紅綠燈管理原則,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輕鬆控糖,降低併發症風險!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兩大學會藉世界糖尿病日齊呼籲:連續葡萄糖監測已為國際共識,善用TIR紅綠燈,掌握完整糖值波動,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增進國民健康,提升台灣競爭力! 八大國際學會共識,糖尿病管理新標準:理想糖值達標率(TIR),糖值波動應維持7成綠燈範圍!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指出,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已超越日本、韓國及香港,位居亞洲前列,糖尿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因此,如何提升糖友的血糖控制效果,並降低疾病惡化與併發症風險,已成為當前的緊迫課題。 過去,臨床上主要依賴糖化血色素(A1c)作為糖尿病管理的唯一指標。然而,A1c只能反映過去2至3個月內的血糖「平均值」,無法呈現長時間內血糖波動的全貌。隨著科技的進步,連續葡萄糖監測(CGM)技術的誕生,讓糖尿病管理從傳統的單點測量進化為持續監測。透過CGM,糖友能夠追蹤理想糖值達標率(TIR),TIR代表血糖在標準範圍內的時間百分比。TIR越高,代表血糖控制越穩定。根據臨床證據,TIR每增加10%,A1c大約會降低0.8%。相反地,若TIR降低10%,微量蛋白尿的發生率會增加40%,而視網膜病變風險則會上升至64%。 相比於A1c,TIR能提供更完整的血糖波動資訊,不僅能即時監測糖友的血糖情況,還能全方位展現血糖的波動狀態,幫助糖友更有效地調整日常生活作息。黃理事長強調,目前八大國際學會共識,推動以TIR評估糖尿病的管理表現,以紅黃綠三個顏色反應葡萄糖濃度的數值,讓指標更加直觀,目前共識建議第1型及第2型糖友應維持TIR比例7成在綠燈範圍。台灣糖尿病管理也持續依照國際共識滾動式修正治療指引。 科技破除臨床挑戰!糖尿病日常管理免扎針,時刻輕鬆掌握葡萄糖圖譜波動! CGM除解放糖友飲控壓力外,亦協助醫護制定個人化治療,分享照護者建構完整照護網! 糖尿病衛教學會歐弘毅理事長指出,台灣糖尿病年輕化的速度快轉,增加慢性病防治的挑戰,目前已是賴政府提出「健康台灣」的重大目標之一。糖尿病除靠定期回診的醫療照護外,更有賴日常生活中自我的監測及管理,而以臨床經驗來看,青壯年糖友在日常中最大困境不外乎不方便或認為不需要,而無法規律監測血糖,然而血糖波動過大,對於周邊血管及組織的傷害就越大,這也是併發症提前報到的主因。現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產品,藉由傳感器每日24小時,連續14天偵測葡萄糖濃度,並能產生葡萄糖圖譜,及計算TIR理想糖值達標率,讓糖友有更完整的數據可以調整日常作息,確實藉由這樣的產品先落實個人化糖尿病管理,幫助糖友延緩併發症出現,一旦使用人數廣泛增加,將可整體帶來實質的效益,達成「健康台灣」目標。 成大醫院杜業豐醫師從臨床經驗指出,飲食控制和規律自我監測是大多數糖友的共同難題,但CGM技術突破了傳統血糖監測的局限,能全面掌握葡萄糖波動,幫助糖友建立個人化飲食控制對策。以美食部落客黃小姐為例,初期因視網膜病變確診糖尿病後,對澱粉類食物充滿恐懼,擔心病情惡化。配戴CGM後,她發現蛋糕對自己的血糖影響比預想中小,反而地瓜和紫米燒肉飯糰更容易讓葡萄糖飆升。黃小姐說:「CGM(俗稱小圓餅)幫我破解了控糖迷思,別人的地雷食物在我身上並沒有那麼邪惡」醫師提醒,透過科技輔助,糖友可以隨時調整飲食策略,找回控糖的信心,更加安心飲食、自在生活。 杜業豐醫師更提到,由於糖友的情況各異,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一直是重大挑戰,並分享病友案例:「CGM也能有效幫助調整處方。即使這位大學教授糖化血色素已經控制在6.1,但糖值波動大就還有空間讓控糖品質更好。」CGM不僅幫助自我監測,還能即時分享數據給家人或照護者,並提供完整葡萄糖數據給醫療團隊,便於制定個別治療計劃,讓照護者與醫療團隊成為強大的後盾,打造更完善的糖尿病照護網,進而增進國民健康,提升台灣競爭力! 關於「連續葡萄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簡稱CGM) 連續葡萄糖監測透過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安裝一個約50元硬幣大小的傳感器,藉由探頭與組織液相連,以全天候監測葡萄糖變化。由於血液中的葡萄糖會擴散到組織液中,傳感器能透過探頭精準測量葡萄糖變動。相較於傳統血糖監測,連續葡萄糖監測提供更詳盡的數據,形成連續的葡萄糖曲線,幫助患者更清楚了解葡萄糖波動,開啟高/低葡萄糖事件警報,甚至發現傳統監測無法檢測的變化,協助醫師進行更精確的診斷。 關於「理想糖值達標率」(Time In Range,簡稱TIR) 理想糖值達標率(Time in Range, TIR)是指糖尿病患者血中葡萄糖維持在建議目標範圍內的時間,以百分比表示。越來越多糖尿病患者使用連續葡萄糖監測儀(CGM)來幫助達成TIR,因為CGM 會產生大量數據,顯示您目前、過去的葡萄糖濃度,以及下一刻波動的方向。每個人的葡萄糖目標可能有所不同,但典型的目標葡萄糖範圍是 70 至 180 mg/dL,並建議對於大多數第 1 型或第 2 型糖尿病患者應維持 TIR 高於 70%,即一天 24 小時中大約有 17 小時。 圖/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指出,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已超越日本、韓國及香港,位居亞洲前列,糖尿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

輔大醫院新生兒照護團隊 全心守護840克掌心寶貝

輔大醫院新生兒照護團隊 全心守護840克掌心寶貝

每年 11 月 17 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今(6)日舉辦「新生兒照護團隊 全心守護 840 克掌心寶貝」記者會,本院新生兒科及婦產科 日前接生並照護一名出生時僅 30 週、體重 840 克的掌心寶貝,是輔醫照護體重 最輕的早產新生兒。 輔大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簡佑軒醫師表示,陳媽媽是掌心寶貝的媽媽, 從懷孕開始便期盼著寶貝的出生,卻因為妊娠高血壓造成胎兒生長遲滯,以及早產分娩。第一次見到產婦,是收到婦產科通知要進行安胎衛教,陳媽媽非常 不知所措,很擔心早產兒跟低體重兒的相關併發症,出生後除了死亡率高,還 有腦部、肺部及腸胃等器官有許多問題要面對及處理。 簡醫師指出,陳妹妹出生後,新生兒科團隊立即接手照護,首先就面臨肺部 不成熟所造成的呼吸窘迫症候群,有呼吸喘及血氧不穩定狀況,經團隊給予正 壓呼吸支持後穩定下來;由於腸胃不成熟以致消化功能不佳,產生胎便阻塞症 候群(肚子脹、胎便硬解不出來),經團隊謹慎調整奶量,配合藥物及全靜脈營 養支持,症狀也逐漸改善;另外也出現早產兒呼吸暫停、貧血、肺支氣管發育 不良等,經照護治療下一一克服,經歷 2 個多月的住院,陳妹妹從 840 克長大 到 2520 克重,日前順利出院。 極低體重早產兒(出生體重小於 1000 克)是新生兒照護團隊所需照顧最有挑戰性跟難度的族群,簡醫師說,極低體重早產兒非常脆弱,若沒有妥善照護很可能失去性命 也因為體內的官都不成熟,出生後需要即時進行多項醫療處置, 例如需要氣管插管給予表面張力素促進肺部成熟、中央靜脈導管給予全靜脈營養輸液等。新生兒照護團隊不只有新生兒科,像是眼科檢查眼睛有無視網膜病變、耳鼻喉科檢查聽力以及兒童神經科、復健科評估發展,是否需要早期復健 介入等,每一項照顧對於早產兒都很重要,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唯有新生兒科照護團隊一起努力,才能讓早產兒平安健康長大,回到溫暖的家、爸媽的懷裡。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王崧驊醫師說,輔醫新生兒科及照護團隊近年來持續 精進醫療品質與量能,包括新生兒持續性肺高壓、窒息等重症疾病,都能收治照護,另也與小兒外科合作,處理腸扭轉等外科相關疾病,並發展新生兒外接 服務,與附近基層醫療院所合作,一同守護新五泰地區的寶貝。 此外,輔醫也加入早產兒基金會及國建署的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身為台灣照護早產兒的團隊之一,過去兩年我們照顧的非常低體重早 產兒(出生體重小於 1500 克)已有將近 20 位,輔大新生兒照護團隊會更努力, 朝向更小週數跟體重的掌心寶貝邁進。 婦產科呂彥鋒醫師進一步指出,陳媽媽是困難懷孕的病人,連續流產 4 次才懷上第二胎,懷孕 26 週併發子癲前症及胎兒過小,門診持續追蹤發現胎兒體重無明顯增長,29 週住院安胎予以飲食衛教、控制血壓及預防子癲症,但胎兒 體重在住院 2 週後亦無明顯增長,因此與陳媽媽、小兒科醫師討論過後,於 30 週又 6 天剖腹生產,近年來由於兒科團隊在新生兒的領域的努力付出及進步, 讓前線的婦產科醫師在照顧棘手的產婦時能更有信心。

2024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與幸福健康」第三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

2024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與幸福健康」第三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

糖尿病是國人第五大死因,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但仍有不少人對糖尿病及其治療方式有所誤解。為了破除迷思,翻轉糖尿病既定印象,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響應「2024世界糖尿病日」,提前於今29日舉辦「優良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頒獎」記者會,表彰在糖尿病支持與教育領域中表現傑出的病友團體,這些團體透過各種社區活動,積極推廣糖尿病教育,提升社會對糖尿病的認識。他們為患者創造了互助與支持的空間,讓更多人能積極面對糖尿病,並擁有高品質的生活。 此次記者會不僅僅是為了表揚優秀的糖尿病友,更是一場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倡議。希望透過這些感人的故事,鼓勵所有糖尿病患者勇敢面對疾病,打破汙名,共同追求健康長壽的美好人生。 另外,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也將於11月3日舉辦「第三屆長壽、幸福、傑出成就獎章頒獎典禮」,表揚典範糖友及其家屬,盼透過他們現身說法,傳遞糖尿病一樣能夠活得健康、幸福、有成就,只要好好控制,長壽也非奢望。 別讓迷思影響治療!醫:施打胰島素不傷腎,適時使用能護腎 本次傑出獎得主之一的許廣進,年輕時擔任外務員工作,一熱就喝涼水,冬瓜茶、綠豆湯等甜湯沒少喝,36歲那年因為一個月內體重從70公斤降至58公斤,就醫才知道罹患第2型糖尿病,從此開始施打胰島素,迄今打了41年。他形容自己「打胰島素就像拿筷子吃飯一樣,再自然不過」。 現在77歲的他,不僅血糖穩定,象徵腎功能的腎絲球過濾率不降反升,從66.2上升至70.4 (mL/min/ 1.73m2),打破坊間「打胰島素會洗腎」的迷思。而從確診起,除了遵循醫生教導打胰島素,也搭配平日持續運動,不僅保持健康,也能繼續從事各項喜愛的活動。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李洮俊理事長指出,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最重要藥物之一。國人擔心胰島素打了就無法脫離、誤以爲打胰島素等於疾病很嚴重、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等錯誤觀念,不僅讓國內糖友胰島素施打率僅約12%,遠低於國外動輒25%以上,更值得關注的是,延遲注射胰島素反而使得糖尿病控制不佳,提高洗腎的風險。 除了頒發傑出成就獎表揚不因罹患糖尿病失志,勇敢創造精彩人生,具有傑出成就的病友,活動同時設置「幸福獎」,肯定長期陪伴病友給予支持的親友,以及「長壽獎」表彰長期勇敢面對糖尿病的病友。 李洮俊理事長指出:「糖尿病只要好好控制,平均餘命可與常人無異!在台灣,罹患糖尿病超過50年的民眾不在少數,活過100歲的也不是沒有。」像是本屆便有多名勇敢面對糖尿病超過40年的糖友獲獎,人數多到足以組成「千歲團」。 高齡化時代!糖尿病照護不一定要去大醫院,基層診所助控制達標 李洮俊理事長說明,台灣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高齡長壽將成為糖尿病照護的重點,需要仰賴基層診所與居家醫療照護的結合,予以病人為中心的「高效能」全能照護。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醫師表示,「患者高齡」、「病齡長期」、「疾病共病」將是糖尿病常態。在多樣共病的情況下,病人照護更複雜,不再只是單純的驗血糖、開藥與吃藥模式。糖尿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照護糖尿病疾病本身,而是以糖尿病控制為中心的全人照護。積極介入、風險管理,協助病人了解並找到最適合的生活模式。 在此情況下,凸顯基層糖尿病照護的重要性。陳宏麟解釋,糖尿病患者不再只是單純來看病拿藥,而是從生活習慣、心理支持,甚至家庭支持系統,還有適時的上下轉診、橫向連結。「基層診所就像是以病人為中心的一個虛擬醫療之家,而基層醫師就是患者的健康管家!」 擺脫病恥感,妥善控糖!糖尿病人生一樣精彩不打折 除了滿足醫療需求,「去污名化」對於糖尿病照護也非常重要!陳宏麟解釋,糖尿病其實就是血糖過高的一個疾病,但因為疾病遭到污名化,部分國人不僅罹患糖尿病會不好意思講,甚至有人打胰島素時還要躲起來。這次世界糖尿病日活動,也試圖透過每一個頒發的獎項,回到每一個得獎人有溫度的生命故事,讓民眾更加清楚了解糖尿病,翻轉糖尿病刻板印象。 例如今年增列國際糖友傑出獎的得主之一,來自土耳其、愛上台灣的專業自行車手徐甘舒(Susu Hsu)。她曾經有長達18年的時間不願讓外人得知病情,直到2023年受到國際糖友組成職業自行車隊的啟發,現在不僅勇敢公開自己的病情,還經常透過社交媒體與公開活動,站出來鼓勵病友積極運動並融入健康生活。身為第一型糖尿病友的她,使用胰島素搭配即時血糖監測,騎上自行車、上山下海,遍訪台灣美景,用行動向大眾證明,糖尿病沒有限制她對運動和生活的熱情。 圖/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舉辦優良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頒獎。 圖/第一型糖尿病友徐甘舒挑戰自我,完成百公里自行車賽。

唐氏症基金會公益品牌正式店面進駐台北車站 愛不囉嗦北車店開幕 攜手本土品牌共創共融社會

唐氏症基金會公益品牌正式店面進駐台北車站 愛不囉嗦北車店開幕 攜手本土品牌共創共融社會

首間公益品牌正式店面進駐台北車站百貨商場! 財團法人唐氏症基金會在微風慈善基金會和微風台北車站的協助下,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愛心。公益品牌「愛不囉嗦ABRAZO」正式擴店至台北車站地下街,並於10月26日起試營運,愛不囉嗦北車店結合台灣本土企業Ponpie和8more,提供以在地食材製作的精緻美食及專業手沖咖啡,期望為旅人帶來豐富的味蕾之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以實際行動支持唐寶寶及身心障礙者。 「愛不囉嗦ABRAZO」自創立至今已邁入第12年,一直致力於唐寶寶的就業輔導與規劃 繼去年在微風北車二樓設立櫃位後,今年於台北車站全新開幕的店鋪,象徵品牌擴展的重要里程碑,代表基金會跳脫同情憐憫的服務模式。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台北車站作為台灣的重要交通樞紐,每日吸引大量旅客與通勤族群,這是非營利組織第一次跨足北車百貨商場,基金會希望藉由「愛不囉嗦(北車店)」,讓更多人能夠了解並接觸「愛不囉嗦」的品牌理念,除了提供庇護員工職場體驗場域,更邀請台灣在地友善企業一起共襄盛舉,成為友善商品平台。 為慶祝新店開幕,唐氏症基金會於11月1日舉辦開幕記者會,邀請年度代言人李千娜擔任「美食導遊」,帶領大家一同探索商品背後的初衷,不論是Ponpie的手工派餅、8more的健康飲品或是愛不囉嗦的鳳梨酥與桂圓酥,皆是以嚴選台灣在地食材製作,為消費者呈現在地的優質好味道。 多年來廣受支持的手工餅乾,這次也推出全新獨家新品—「小唐精靈手工餅乾禮盒」。禮盒內包含4隻可愛的小唐精靈,分別象徵唐寶寶的「生活」、「工作」、「外出」與「交友」四個面向,透過這些形象,希望引領消費者認識唐寶寶,進而凝聚更多有愛心的朋友,促進社會對共融的理解與支持。 林正俠強調,在台北車站這樣一個重要的地點開設「愛不囉嗦(北車店)」,期望讓社會大眾到國際旅客,都能看到唐寶寶的能力與需要,並透過與微風及企業夥伴的攜手合作,讓更多人了解到企業與社會責任可以結合、共贏。也讓每位消費者在購買、支持在地美食的同時,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與支持,實踐社會共融的願景。 慶祝北車店的盛大開幕,「愛不囉嗦」北車店即日起至11月30日,特別推出三項限時優惠活動: 第一重優惠: 咖啡與手工餅乾(短罐)限量買一送一。 第二重優惠: 購買指定商品即贈咖啡一杯。 第三重優惠: 指定禮盒享75折優惠。 愛不囉嗦北車店位於微風台北車站B1(台北火車站B1西區),消費者不僅可以選購唐寶寶親手製作的手工餅乾,還能品嘗以在地精選食材特製的商品,並享受專業手沖咖啡的療癒時光,嚴選咖啡豆的香氣,將為匆忙的旅客帶來片刻的寧靜,也以行動為日常生活增添愛與關懷。訂購手工餅乾、禮盒,請洽愛不囉嗦ABRAZO唐氏症基金會購物網,訂購連結: https://www.downdown.tw/ 

肝安捏! 你的肝都平安嗎 小心!還有這個沉默殺手恐失守

肝安捏! 你的肝都平安嗎 小心!還有這個沉默殺手恐失守

肝癌蟬聯我國癌症死亡人數前二名已達四十年之久,被稱為最致命的「沉默殺手」。前中華職棒隊總教練李來發、武俠小說家金庸,亦傳出因肝癌與世長辭。近年政府積極投入肝炎篩檢及治療,雖肝癌發生人數有逐漸下降趨勢,唯死亡率卻未同步降低。為強調肝癌防治的重要性及推廣肝臟健康衛教知識,社團法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簡稱「肝策會」)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舉辦「肝安捏?!」肝癌衛教展,以「肝病三部曲」進程為主題分享肝癌防治知識,望能提高國人對肝臟健康的重視,遠離肝癌威脅。 肝癌為致命「沉默殺手」,「肝安捏?!」巡迴展解惑肝病三部曲 肝策會會長、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嘉宏醫師指出,近年來國健署推動的B、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計劃已見初步成效,肝癌的發生率有所下降。然而,肝癌的死亡率依然未顯著降低,仍高居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名,這顯示在肝癌的防治上仍有不足之處。由於肝癌的發展通常是有跡可循的,許多患者早期罹患慢性肝炎,若未持續治療,最終可能導致肝硬化,進而發展為肝癌,形成所謂的「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高嘉宏醫師強調,雖然藉由病毒性肝炎的篩檢與治療可降低肝癌的發生率,但當肝炎已進展至肝硬化,或是非病毒性肝病,例如酒精性肝炎或代謝異常相關脂肪肝病(MASLD)時,依然可能發展為肝癌。由於肝臟缺乏痛覺神經,早期病變難以察覺,往往等到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壓迫肝臟表面或侵犯鄰近器官時,才會出現症狀,屆時通常已屬晚期,死亡率極高。因此,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肝病及肝癌,肝策會特別舉辦「肝安捏?!」肝癌衛教展覽,圍繞「肝病三部曲」的病程發展,並透過互動式知識測驗,提醒民眾即使肝病無痛,亦暗藏危機。 非病毒性肝炎成肝癌篩檢漏洞,醫籲重視定期篩檢 下一段肝癌防治重點目標,應關注非病毒性肝炎所帶來的威脅。 隨著B型與C型肝炎的篩檢計劃推行,病毒性肝炎引發的肝癌比例逐年降低,然非病毒性肝癌則上升。根據統計,非 B 非 C 肝癌的比例近年來有兩倍增加。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指出,其中可能為酒精性肝炎或代謝異常相關脂肪肝病(MASLD)惡化而致,非病毒性肝病致癌風險不斷上升。許多民眾忽略了過量酒精攝取、肥胖和脂肪肝等風險因素,導致肝臟的損傷不被重視,最終演變為肝癌。雖然目前國健署的篩檢計劃涵蓋了基礎肝功能檢查(GPT、GOT)、病毒性肝炎篩檢,但非病毒性肝病尚未納入,這可能成為未來肝癌防治中的重大漏洞。蘇東弘醫師說明,超音波檢查和血液檢驗為肝癌篩檢的重要方式,而血液檢驗特定生物標記有助於找出肝臟潛在病變,建議國人應定期接受檢查,以期盡早發現異常,及時介入治療。 晚期肝癌治療選擇增多,有望延長患者存活期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劉宗灝醫師指出,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療一直是一大難題。約有三成肝癌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這意味著腫瘤已擴散至肝外,或侵犯大血管,使手術治療變得困難。對於這類患者,建議採取全身性療法,包括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等。劉宗灝醫師表示,近年來肝癌治療方式已有突破性發展,在台灣現已有三種藥物納入健保給付,適合給付條件的患者可以申請使用。其中亦包含新納入健保的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療法,利用雙重藥物機轉,有機會縮小腫瘤,延長晚期患者的存活期。劉宗灝醫師補充到,雖晚期肝癌較難治癒,但透過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患者的生活品質與生存機會仍可得到改善。因此,肝癌防治除重視早期篩檢外,防止晚期肝癌的進一步惡化同樣至關重要。 肝策會會長高嘉宏提醒,肝癌的防治需要全方位的努力,不僅是早期篩檢,還要關注晚期治療的突破。無論是否屬於肝癌高風險族群,都應重視自身肝臟健康。為提升國人對肝臟健康的重視,肝策會致力推動肝病防治與健康教育,透過巡迴展覽和衛教講座活動推廣肝癌防治的觀念,讓更多人了解慢性肝病與肝癌的風險,攜手對抗肝癌「沉默殺手」。

默沙東攜手多元族群走上街 一同喊出專屬「驕傲代名詞」

默沙東攜手多元族群走上街 一同喊出專屬「驕傲代名詞」

「邁向共融,交織共生 Embrace Inclusion」第 22 屆臺灣同志大遊行今(10/26)於台北市政府前廣場盛大舉行,遊行鼓勵社會在多元族群下不分異同,邁向共融,共生新未來。美商默沙東藥廠(MSD)(下稱默沙東)堅信以人為本的企業核心價值,並推廣多元、平等與共融(DE & I)的理念 ,帶領超過百位公司同仁及家屬參與遊行,並號召民眾寫下屬於自己的「驕傲代名詞」,希望透過實際參與遊行,讓民眾自信呼喚驕傲,聽見各自不同的聲音,交織更加共好的社會。 默沙東力挺同志平權  呼籲民眾喊出自己的驕傲代名詞 在追求自由與多樣性的社會,人們努力破除偏見,擁抱真實自我,運用自身語言,理解社會中各式議題,探索如何成為更好的人。而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稱謂,象徵尊重與包容真正的開始。長年來各界為多元價值不斷努力,在同志大遊行邁向第 22 年之際,臺灣出現首位世界變裝皇后冠軍,以及捨棄性別刻板印象穿著的最美檢察官,體現「我的認同,就是我的驕傲」。默沙東過去曾於 1995 年在費城參與「AIDS Walk 為愛滋而走」慈善步行活動,並於 1999 年創立「彩虹聯盟」(MSD Rainbow Alliance),為 LGBTQ+ 社群創造包容性環境,至今該聯盟已吸引來自 32 個國家、超過 3850 位員工參與。同時,默沙東內部的「員工資源組織」(Employee Business Resource Group, EBRG)長期推動多元、公平與共融(DE&I)的文化,女性聯盟(Women’s Network)持續關注性別平權,同時,新世代聯盟(Next Generation Network) 則積極促進內部跨世代交流,創造尊重差異、支持多元的工作環境,讓每位員工都能在默沙東發揮所長,無論背景、性別或身份,皆能於相同舞台上,獲得平等的成長機會。 默沙東於 2023 年首度推行「性別認同代名詞」運動並參與同志遊行為多元發聲;而今年再度來到現場,更將概念擴大延伸,從性別精神上的自我認同,進化到全方位的生活態度展現,高呼「以我的驕傲呼喚我」,而默沙東的企業驕傲,是致力成為「人類健康的守護者」,讓每個人的生命得以驕傲地延續。邀請參與遊行的民眾大方展現自己最真實樣貌,藉此呼籲社會能有更多善意關懷、接納每一個認同。 破除性別刻板印象 默沙東堅信人人都能做「最真實的自己」 默沙東藥廠(MSD)不僅致力於創新科學,拯救和改善全球生命,還積極在內部推動多元共融職場文化。透過在信件簽名檔中加入符合個人認同的「性別代名詞運動」,公司鼓勵員工不再受限於典型的性別期待,能自由展現最真實的自我。這個運動猶如同志遊行中豐富多樣的隊伍和人群,旨在打造多元、友善的環境,實現真正的共融。 默沙東相信,除了藥物研發透過開發重要的藥物和疫苗給人類帶來希望,多元價值的包容同樣能夠豐富人們的生命體驗,提升整體生命的厚度。透過這些措施,希望在內部和外部都能促進尊重和理解,並且在邁向多元共融的道路上持續前行。 默沙東台灣總裁湯偉成表示:「由去年發起的性別認同代名詞運動延伸,今年我們在同志遊行現場提出驕傲代名詞運動,期望透過小小的舉動,打破對性別角色認知的框架。不只是默沙東的同仁,我們也歡迎來到現場的每一個人,都能定義屬於自己的代名詞,並自信展現給所有人,透過這樣的活動,鼓勵民眾傾聽多元聲音,讓所有人都能被尊重對待。」 默沙東今年再度參與同志大遊行隊伍,攜手推動友善包容的社會理念,呼籲每個人皆能跳脫各種受限的可能性,實踐友善支持「多元亦能共好」的行動。並跟隨象徵「活出自我」的紫色隊伍,如同「驕傲代名詞」的展現,一同為臺灣這片土地的多元價值喝采。 圖/MSD默沙東藥廠追求創新科學,守護人類健康 圖/「以我的驕傲呼喚我」,MSD默沙東藥廠籲民眾「戴」上驕傲色彩

中西醫結合突破治療瓶頸「乾眼症」「修格蘭氏症」患者重獲新視界

中西醫結合突破治療瓶頸「乾眼症」「修格蘭氏症」患者重獲新視界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張清貿主任團隊,長期致力結合中西醫智慧,探索改善「修格蘭氏症 (Sjögren’s syndrome)」(俗稱乾燥症)及「乾眼症」的整合性治療方案。暨2023年證實以「中藥複方SS-1」對免疫系統的調控及淚液分泌的改善效果,及「春雨清化飲」中藥茶包能顯著提升淚液分泌量後,近期再以「針刺療法」研究證實淚液分泌量顯著增加,可幫助飽受眼乾、灼熱刺痛、視線模糊折磨,甚至每日反覆使用人工淚液仍難以舒緩症狀、備受煎熬的患者「重新擁有舒適濕潤的眼睛感受」,重新擁有明亮舒適的視界,重拾生活的喜悅,展現中藥在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治療驚人潛力,獲得多家國際期刊接受刊登。 乾眼症與修格蘭氏症候群是一類難纏且深具挑戰性的慢性疾病 而修格蘭氏症候群的眼乾(淚液分泌小於5 mm)又遠比一般乾眼症(淚液分泌小於10 mm)嚴重很多。許多患者形容,這種不適感就像有砂礫持續摩擦著眼球,長期下來,不僅無法專心工作,連與家人相處時也時常感到痛苦不堪,目前醫學界對這類疾病的根本治療尚未達到理想的改善效果。張清貿主任深刻了解患者內心的痛楚,希望透過精準的中西醫整合療法,為這些困難的疾病帶來治療新希望。 張清貿主任指出:「乾眼症不只是眼睛的病痛,而是深深影響生活品質的沉重負擔。患者的無奈和辛酸,一般人難以體會。醫療團隊的目標,是讓每位患者不再孤軍奮戰,擺脫疾病束縛,重新擁有滋潤、清晰的世界。」因此,張主任率領研究團隊,針對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展開一系列臨床研究,結合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嘗試從調理免疫系統、增強淚液分泌的深層治療入手,為患者尋找能長期的乾眼緩解效果。 2023年,研究團隊首度發表使用中藥複方SS-1治療修格蘭氏症的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交叉設計臨床試驗,成功證實對免疫系統的調控及淚液分泌的改善效果。隨後,再進行「春雨清化飲」中藥茶包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配方能顯著提升患者的淚液分泌量,減少人工淚液的使用次數,並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品質。傑出的臨床成果已於2024/10/14獲得亞太風濕病醫學會官方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國際期刊的肯定,使中藥在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治療中展現出潛力。 張主任並未止步於此,更進一步發起以「針刺療法」為核心的突破性臨床試驗,透過精準選取少量針刺穴位探討針刺的立即性及長期性治療效果,為這類眼疾患者帶來更持久且穩定的改善。針對100名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患者,分別進行風池 (GB20)與攢竹 (BL2)兩大穴位的針刺治療,並與常規西醫治療進行對照比較。試驗結果顯示,風池及攢竹穴的聯合針刺療法施針15分鐘後拔針,即可觀察到患者的淚液分泌量顯著提升4 mm,眼乾症狀明顯緩解,治療持續至8週後,改善效果更為顯著且穩定至8 mm,充分展現針刺療法在慢性眼疾治療中的獨特潛力。 最令人振奮的是,接受針刺治療的患者,原本每日使用人工淚液多達9.36次,經治療後降至最好僅0.37次,幾乎達到了「重新擁有舒適濕潤的眼睛感受」的效果。受試者紛紛表示,治療後視界變得更為清晰明亮,整個人也變得更加舒適,生活品質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目前針刺研究正在進行結案整理準備投稿國際期刊。 張清貿主任開心地表示:「我們不只是希望治療症狀,更希望治癒每一顆因病痛而受苦的心靈。針刺與中藥的結合,所追求的不僅是淚液的分泌量,而是要還給患者一個光明、清晰的世界,讓他們重新享受家人相處的每一刻,重新展現失去已久的笑容。」 本研究的成功,象徵著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慢性疾病中的嶄新突破,也為醫學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整合療法治療模式。張主任特別強調,針刺與中藥療法各有其優勢與特點,但只有在嚴格科學設計的前提下,中西醫才能真正互補互助,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他呼籲:「乾眼症與修格蘭氏症的患者不應放棄治療,我們相信,通過中西醫的協同合作,可以幫助每一位患者真正擺脫乾眼的折磨,重新擁有明亮舒適的視界。」 林女士確診修格蘭氏症已將近二十年,多年前聽聞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有一專研修格蘭氏症的醫療團隊,即前往求診,在接受治療前,乾眼症的症狀時不時的發作,不只是眼睛酸澀、疼痛破皮,甚至引發頭痛的症狀,無法好好地上班工作,為了回診治療,常常需要請假,影響正常工作。林女士接受張清貿主任安排中藥及針灸治療,也安排風濕免疫科追蹤,經過滋陰潤燥活血通絡藥物以及臨床針刺風池與攢竹,口眼乾燥部份獲得極大的改善,尤其是淚液分泌可以從0達到9 mm,林女士非常的感動,很感謝張清貿主任醫療團隊的努力,原來在一片霧茫茫看不清楚的世界裡,有人肯伸出手扶你一把,為您撥開眼前的迷霧,那種感覺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張清貿主任表示:「林女士確診修格蘭氏症已將近二十年,長期以來,她飽受乾眼症的困擾,眼睛不僅經常酸澀、灼痛,甚至伴隨頭痛等症狀,對她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治療前的淚液分泌幾乎為零,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削弱。這種情況下,即便她多次嘗試人工淚液,仍然無法獲得持久的緩解。」張主任進一步說道:「在我們進行的中藥及針灸治療後,特別是使用針刺風池與攢竹這兩大穴位,林女士的淚液分泌量顯著改善,從最初的0-1增加至9 mm,口眼乾燥的症狀也有了極大的緩解。這一變化不僅在臨床上達到了可觀的治療效果,更為她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躍。我們非常欣慰看到她重拾明亮、清晰的視界,恢復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張主任最後補充:「林女士的案例體現了中醫與現代醫學結合的強大潛力,無論是在免疫系統調控還是慢性病症的長期改善方面,都展現了令人振奮的成果。我們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像林女士這樣的患者,擺脫乾眼症及修格蘭氏症的困擾,重拾生活的幸福感。」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張清貿主任的團隊,肩負推動中西醫整合療法使命,不僅提升臨床治療的效果,更將此治療模式廣泛應用於各類慢性疾病。張主任由衷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患者透過這類整合性療法重新找回健康,擺脫病痛,重拾生活的喜悅。此項研究結果發表,不僅為乾眼症與修格蘭氏症患者點燃了希望,更彰顯了臺北榮總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上的前瞻與卓越,展現了在創新與臨床研究上的前瞻方向。 圖/傳統醫學部龔彥穎主任表示中西醫的協同合作,可以幫助每一位患者真正擺脫乾眼的折磨,重新擁有明亮舒適的視界。

台灣安進使命週 凝聚力量承載使命 傾聽病友心聲 共創生命的改變

台灣安進使命週 凝聚力量承載使命 傾聽病友心聲 共創生命的改變

全球安進自2022年起,每年十月舉辦「使命週」(Mission Week),透過全球員工的共同參與連結安進的企業使命,透過以病患為中心的活動,期盼激發同仁的動力和使命感,持續為病患帶來改變。台灣安進連續三年積極響應全球使命週活動,今年更擴大參與規模,不僅連結外部病友與內部員工,透過系列活動串聯亞太區與台灣同仁,更邀請外部醫師、病友團體和跨界專家共同加入,以多面向觀點,凝聚力量,強化照護病患的初心與使命感。 今年安進使命週以「攜手同心 共創改變」(Together We Make A Difference)為主軸,期望透過內外部交流,增進員工對病友的理解,感受自身對改變病友生活的價值和貢獻。台灣安進除邀請病友和病友團體前往新加坡參與亞太區跨國病友論壇,也規劃跨部門同仁分享工作中「以病患為中心」的心得經驗。此外,更首度舉辦電影放映座談會,邀請病友、醫師、病友團體、導演與安進同仁跨界對談交流多元觀點,探討生命的價值。 台灣安進「以病患為中心」 擴大使命週觸角深化病患關懷 台灣安進使命週聚焦病患的聲音,透過員工親身參與,凝聚以病患為中心的價值共識。從為癌友編織百條圍巾、為偏鄉居民提供雙能量X光吸光儀(DXA)骨密度檢測、至將病友的動人生命故事帶到安進亞太區,激勵數千名的同仁。 挺過14年勇敢對抗三癌歲月,走出低谷舞出人生,並從受助者轉變為助人者的Patricia,用她對生命的熱情和堅強的毅力,感動安進同仁的心。安進新加坡工廠同仁也代表安進獻上象徵希望與祝福的手摺星星,將溫暖與支持傳遞至她的心中。同時,Patricia抗癌路上最堅實後盾的癌症希望基金會也鼓勵安進同仁持續為病友努力,攜手前行為其建立完整支持照護系統,點亮生命希望。 安進使命週系列活動,深化病患支持與強化照護使命感 除了病友現場跨國界的分享,台灣安進團隊同步舉辦團體直播相聚一起,透過共同參與,建立深刻的共感連結。同時,並邀請跨部門同仁分享日常工作中以病患為中心,為病患創造價值的經驗心得。其中,致力確保安進供貨品質及供應鏈穩定的供應鏈管理部門表示,台灣安進是目前少數未發生缺藥問題的公司,並在疫情期間成功達成全面供貨正常的目標。一位業務同仁提到:「對病患而言,生命已在病痛重壓下失衡,若藥物無法如期抵達,無疑會加重他們的負擔。」他自信地向醫師保證:「我們一定能如期交付藥物」,展現了安進對病患的深切承諾。 首次舉辦電影放映座談會 透過電影《BIG》強化同仁工作使命感 長期致力於癌症照護的台灣安進,今年在任務週中首次舉辦以兒童癌症為主題的電影《BIG》放映座談會。此次活動邀請魏德聖導演、醫師、病友以及病友團體,與安進同仁跨界對談,從不同視角分享面對生命轉折的觀點,深入探討生命的價值。 曾是兒童血癌病友並在電影中飾演護理師的小蓁,分享了她活出生命價值的抗癌旅程,強調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並期許透過自身經歷為其他病患帶來溫暖希望。台灣安進癌症血液事業處鄒承儒處長則分享:「每個決策都承載著巨大責任,可能影響一個家庭或整個社會。看完電影後,我更加深刻體會到我們每位成員在推動進步中的關鍵角色。」透過座談交流,台灣安進同仁們不僅能夠體會面對生命挑戰的勇氣,更能深刻理解自身工作對病患生活的正面影響。去年底,台灣安進成功為血癌藥物爭取擴大健保給付,使更多病患受益,展現了積極實踐以病患為本的精神。 使命驅動力量,攜手共創生命改變 今年台灣安進使命週,透過在地和亞太區跨國界、多元形式的系列活動,成功吸引近七成的員工參與,促進了同仁間的交流與對病患心聲的傾聽。參與的同仁分享:「我們的藥物對病患的照護至關重要,這不僅讓我們感到自豪,更提醒我們,每天的工作都是為了改變生命,這正是我們的使命感。」在安進,工作的意義不僅在於藥物的研發或銷售,更承載著深厚的社會責任。 台灣安進總經理韋立格(Daniel Villegas)表示:「自2022年起,使命週已成為安進全球最重要的年度盛事,更是讓同仁凝聚初心、共守使命的寶貴機會。在這一週中,同仁們相聚一堂,更加貼近病患的心聲,進一步堅定對病患照護的承諾。安進將持續推動使命的發展,為病患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攜手同心共創改變 !」

青光眼關懷協會呼籲居家眼壓測量重要性 掌握眼壓波動 守護青光眼視力

青光眼關懷協會呼籲居家眼壓測量重要性 掌握眼壓波動 守護青光眼視力

掌握門診外眼壓波動 為青光眼患者帶來更積極的病程管理 青光眼患者張小姐罹患青光眼已有30年,從最初對失明的恐懼,到如今透過居家眼壓測量自信掌握病情變化。自從開始居家眼壓測量後,她不再需要頻繁往返醫院,隨時隨地在家測量眼壓波動,對病情控制更具信心,醫師透過完整的眼壓數據,能及時調整治療計畫,控制病情進展。 青光眼:全球第二大致盲原因,無法逆轉、無法預防、無法治癒 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且持續進展的神經性眼疾,發病過程悄無聲息,等到患者察覺時,通常已進展至中晚期。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醫師提醒:「青光眼的三大特性——無法逆轉、無法預防、無法治癒,讓許多人忽視其潛在危險。」對於確診患者,早期發現與持續監測眼壓是保護視力的關鍵。然而,許多患者在門診中測得的眼壓數據雖正常,但日常生活中不同時間段的眼壓可能有所波動。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宗大欣醫師補充:「超過70%的眼壓高峰發生在門診外的時間,特別是在夜晚至清晨或姿勢改變時,就像血壓一樣。」宗醫師也強調,透過居家眼壓測量,患者能隨時掌握眼壓變化,這不僅便捷,還能幫助醫師根據真實數據調整治療方案。 提倡居家眼壓測量 改變青光眼患者的未來 宗醫師分享,一些青光眼患者在嘗試多種眼藥水治療後效果不佳,居家眼壓測量能幫助患者在早、中、晚及睡前進行定期監測,精確掌握門診外的眼壓波動。一位青光眼患者兼馬拉松愛好者,透過持續居家測量,調整了飲水習慣,使運動與病情管理相輔相成,提升了生活品質。 宗醫師也進一步指出,青光眼的三大眼壓風險因素——「眼壓平均值偏高」、「突發性眼壓升高」和「眼壓波動大」都是不可忽視的病情管理指標,尤其是後者。這些風險因子多在夜晚或清晨時段出現,難以在門診檢測,因此,居家眼壓測量對於長期管理息息相關,幫助患者輕鬆掌握眼壓變化,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居家眼壓測量提供完整數據 助力青光眼病程管理 患者張小姐表示,以前她每月需頻繁往返醫院追蹤眼壓,這讓她感到時間和精力的消耗。隨著年紀增長,通勤與候診讓她倍感壓力。然而,自從開始進行居家眼壓測量後,生活變得輕鬆許多。不僅免去了繁瑣的醫院之行,即使旅遊時也能輕鬆量測眼壓。「現在,我能隨時掌握眼壓變化,對病情的掌控感讓我安心許多,不再像最初確診時那麼害怕。我可以安心享受與朋友的下午茶時光,也更樂觀面對青光眼。」 常常量眼壓 守護助青光眼與高風險族群視力 不僅是青光眼患者,40歲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視者及有家族遺傳史的高風險族群,每年甚至每半年應進行青光眼篩檢,避免延誤病情。宗醫師提醒,青光眼發病悄無聲息,且呈現年輕化趨勢,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9%的青光眼患者年齡不到49歲。因此,定期追蹤眼壓變化是有效管理青光眼的關鍵。透過與醫師密切合作,採取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患者能更積極應對這個無聲的視力威脅,保護眼睛健康,增添生活的信心。

鏡片超能秒變色 視覺清晰不受限-2024 全視線®全新一代GEN S™ 改寫動態調光鏡新標準

鏡片超能秒變色 視覺清晰不受限-2024 全視線®全新一代GEN S™ 改寫動態調光鏡新標準

全視線®自創立以來,一直站在全球光學科技的最先端,引領全球在動態調光鏡片上的創新研究與發展,在技術不斷往前邁進的同時,全視線不只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舒適視覺體驗,更朝向功能性與時尚感完美兼具的目標邁進,不斷改寫變色鏡片的新篇章!在這一次的發表會中,全視線不止完美展演令人屏息驚艷的超能秒變色鏡片,更攜手集團旗下品牌雷朋合作推出首款基於全視線®技術的調光變色鏡架,以業界無人能及的光速穿梭進入未來時尚、掀起個人風格相互呼應的變色鏡片新風潮! 全視線®全新GEN S™系列新品發表會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盛大舉行。此次全視線®GEN S™系列新品發表會在全視線亞太地區大中華區團隊的引領下,全視線亞太及大中華區總經理Stuart Cannon、依視路陸遜梯卡香港及台灣專業視覺健康總經理潘路,共同齊聚在台灣,不僅帶來全球最新的光學產業與科技趨勢,也展示了全視線®對台灣市場的高度重視,並彰顯品牌持續引領全球視覺健康領域的決心,全場活動吸引了全台灣半數以上的業者到場聆聽體驗!全視線亞太及大中華區總經理Stuart Cannon表示,未來的眼鏡應該具備3個要素:1.靈活多變、能快速適應佩戴者不停變化的生活;2. 透過多變化的色彩彰顯個性,展現每個人的獨特魅力;3. 最重要的是,具有強大且創新科技的賦能,能讓配戴者在享受清晰視覺的同時,也能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體會到便捷與自由。 此次發表會特別選在具有獨特球形建築設計,象徵著創新、無限可能與多樣視角的球劇場舉辦,猶如球劇場能隨環境的不同迅速適應,呈現出最完美的視覺效果,都呼應著全視線鏡片在變化光線中的動態調節技術。此次發表會不僅展示了全視線®在科技與時尚的突破,更將這座充滿創造力的場域與全視線®的創新特質緊密聯結,讓參與者身臨其境感受到視覺與感官的雙重震撼,完美呼應了全新一代GEN S™系列的完美動態! 2024全視線®GEN S™系列:速度、風格與智能的完美結合 全視線®GEN S™系列鏡片具有三大核心特色,GEN SPEED™、GEN STYLE™和GEN SMART™,這三大特色不僅展現了全視線®在光學科技領域的突破性成就,也完美滿足了現代消費者的日常視光需求。 GEN SPEED™:迅速變色,應對瞬息萬變的光線環境 GEN SPEED™系列鏡片對光線反應超靈敏,在室內完全清晰透明,一但轉至戶外環境即可瞬間變深!具備極快的變色速度,僅需25秒即可從完全透明變深至如同太陽眼鏡般的第3級深度。在室外光線變暗後,鏡片能在2分鐘內迅速退色至透明狀態2。這項技術讓配戴者無論身處室內還是戶外都能擁有最佳的視覺清晰度,為眼睛提供即時保護並確保舒適自然的視覺體驗。GEN SPEED™使全視線®GEN S™鏡片成為市場上變色速度最快的變色鏡片5,特別適合在戶外活動頻繁的消費者,無論是在強烈陽光下,還是走入陰影,鏡片都能在瞬間做出調節,保護眼睛不受刺眼光線影響。 **88%的配戴者認為全視線®GEN S™系列鏡片能迅速隨光線調節鏡片顏色深淺,以至於配戴者幾乎察覺不到變化! GEN STYLE™:時尚有型,驚艷的多種色彩選擇,完美適應不同風格 全視線®GEN S™系列鏡片提供多達8種不同顏色的鏡片,包括最新推出的寶石紅,讓每個配戴者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鏡片顏色,無論是在職場、運動、社交場合,都能展現自我風采。這些鏡片不僅是一個視力矯正工具,更是時尚生活中的重要配件,為日常生活提供無線配搭可能,展現更具個性的自我及個人風格魅力!所有顏色配置均已優化至理想狀態,無論各種光線或環境都始終保持真實色調,呈現生動色彩!GEN S™系列鏡片鏡片在各種光線條件下都能保持顏色一致性,無論是日常佩戴還是特別場合,都能讓配戴者展現獨特的時尚品味,無論是希望鏡片融入日常生活穿搭,或是想追求與眾不同的個性表現,GEN S™系列都能滿足需求。 **87%配戴者喜愛全視線®GEN S™系列鏡片帶來的超讚形象! GEN SMART™:智能便利,時刻提供生活所需的高畫質視覺體驗 全視線®GEN S™系列鏡片,具備智能感應環境光線技術,能夠全面保護眼睛並快速實現最佳視覺。讓您從容應對複雜多變的光線環境,持續享受舒適自然的視覺體驗。得益於對光線反應靈敏的變色速度,與透明鏡片相比,GEN S™系列鏡片鏡片在強烈光線下,配戴者的視覺恢復速度可提升 39%;而在褪色過程中,相較上一代鏡片,配戴者的對比敏感度增加39.5%,同時視覺恢復速度可提高40%,讓配戴者在光線變化過程中也能保持視覺清晰度,進而減少眩光的不適,提升視覺舒適度。 全視線®GEN S™系列鏡片具備優秀的抗紫外線和抗藍光功能,能阻擋99%以上的UVA和UVB,在清晰透明狀態下能有效過濾高達32%的藍紫光,並在完全變色狀態下過濾高達85%的藍紫光。GEN SMART™內建智慧感應技術,能夠自動調節光線,提供全方位的眼部保護。不論是抗紫外線還是抗藍光功能,這款鏡片都能有效減少有害光線對眼睛的傷害,特別適合在現代數位生活中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的消費者。 **91%受試者認為配戴GENS™時在所有光線環境下都可以享受舒適自然的視覺體驗。 先進的共生技術  全新技術  重大突破  創造未來無限可能性 全視線® GEN S™系列的推出,是集結全球視光領域專家歷時5年深入研究所研發出的創新成果!正如同全視線亞太及大中華區總經理Stuart Cannon指出:這不只是一次簡單的產品升級,而是一個跨世代的技術大躍進!先進的共生技術正是帶來這項革新的重要關鍵。全視線®GEN S™採用先進共生技術,獨創設計使染料與基底結構能夠完美地相互作用。全新基底結構在軟性空間和硬性結構之間取得完美平衡,提升色彩表現的同時確保其穩定性。新款高效染料能吸收更多的能量並增強結構內部的動態平衡,不但變色反應靈敏也能維持鏡片顏色生動且色調一致。 全視線® GEN S™系列  改寫智能調光鏡片新標準 全視線® GEN S™系列改寫了鏡片的標準,實現了更靈敏的光線反應速度,讓配戴者在變色過程中幾乎察覺不到變化。此外,全視線® GEN S™系列還讓鏡片在不同光線條件下都能保持最佳的視覺效果,無論是從明亮的室外到昏暗的室內,配戴者都能獲得舒適的視覺體驗。全視線®GEN S™不僅是光學技術的突破,更重新定義了現代眼鏡的功能性、美觀性、與時尚性!全視線®從成立以來就不僅僅是一款為矯正視力而設計的調光變色鏡片,而是一種時尚聲明與生活體現。不論是否需要矯正視力,全視線®GEN S™系列鏡片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選擇。在室內,它是清晰透明的時尚眼鏡,一旦步入戶外鏡片瞬間變色,成為兼具科技智慧和保護效果的太陽眼鏡。這樣的功能讓全視線®鏡片成為生活中靈活又時尚的最佳幫手,無論是在工作、娛樂或運動中,都能展現非凡的風格與價值!未來,全視線®更將以其領先全球的科技與創新,不斷持續為消費者帶來更具突破性、更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視覺新體驗! 圖/全視線亞太及大中華區總經理 Stuart Cannon分享全球趨勢 圖/依視路陸遜梯卡香港及台灣專業視覺健康總經理 潘路 市場實戰分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