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領先全球!台灣產官學合作、首次提出糖尿病「精準衛教」新觀念

領先全球!台灣產官學合作、首次提出糖尿病「精準衛教」新觀念

台灣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242萬,糖尿病共病多,其中心血管疾病及腎病變比例高、影響甚鉅。然而,每位患者狀況不同,如果能精準評估共病發生風險並及早預防,將有機會提升照護品質、也降低不必要醫療負擔。國際間對於精準醫療多仍停留在後期治療,而台灣領先國際、提出「精準衛教」新觀念,依據每位患者的病程、可能延伸的共病問題、嚴重程度進行分析,並給予相對應的衛教內容,期望能從前期預防、照護階段即可達到精準化! 國家衛生研究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於31日簽署「2025糖尿病精準衛教計畫」合作備忘錄,期待透過推動「精準衛教」,可以賦能照護團隊,並提升患者的自我照護意識,同時達到共病預防目標,讓臺灣糖尿病衛教體系更加完善,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患者最需重視心腎病變!精準衛教新趨勢、助糖友及早預防共病風險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109年因糖尿病就醫人數已高達242萬,糖尿病共病多且影響深遠,國家衛生研究院許惠恒副院長分享,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比一般人多出3倍。心血管疾病更躍升近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腎臟病變更不容小覷、每三位糖友就有一位將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因此,及早預防共病非常重要,長期不僅可減少整體病程花費,更能讓病患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即便是同一種疾病,不同糖尿病患者也會根據身體狀況而需要相對應的治療方式,精準醫療已是一大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長表示,國際間在推動精準醫療時多著重於治療上,但其實前期預防衛教也需要因應患者狀況而更個人化,舉例來說,國衛院現階段正投入一款糖尿病共病預測平台的研發,運用數據計算、比較共病風險,以提供精準醫療照護模式。歐弘毅秘書長進一步說明,過往糖尿病患者需要兼顧腎心共病預防、可能得同時顧慮多面向生活型態調整與治療,但在精準衛教工具輔助下,可幫助患者預測不同共病的發生機率與順序,並且因應提早做好準備。 照護團隊賦能、病人為中心、共病早期預防 三面向邁向糖尿病精準衛教時代 配合精準衛教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共同發起「2025糖尿病精準衛教計畫」,王治元理事長表示,本次計畫將會著重於三大面向的強化: 照護團隊賦能:精準化衛教工具的實際運用需仰賴衛教師的專業與投入,因此將會大幅提升衛教師於照護過程中的重要性,強化衛教師的角色,並促進跨團隊經驗交流。 病人為中心:精準衛教將改變過往照護觀念,除了更以患者為中心的個人化健康管理外,也將提升病患的自我照護能力,落實照護平權。 共病早期預防:精準檢測腎病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針對共病擬定最適合的個人化預防、治療與照護方式,進而提升醫療效率與患者的生活品質。 王治元理事長表示,整體而言,精準衛教計畫將有助於個人化健康管理的落實,針對不同患者族群提供有系統且貼近需求的衛教資源外,也進而避免更多共病發生,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產官學跨界合作!共創糖尿病精準衛教新紀元 糖尿病照護需要各界積極投入,國家衛生研究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於今(31)日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期待透過產官學合作,提升糖尿病患自我照護能力及共病預防,並且在與台灣政府政策接軌的推動下,擴大台灣良好照護品質的國際能見度。臺灣阿斯特捷利康長期深耕糖尿病治療領域,總裁Claudio Longo分享,公司向來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積極參與精準衛教與照護的推動,期待透過這次計畫,幫助更多患者及早預防共病、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為糖尿病衛教盡一份心力!

醫學美容集團致力推動台灣醫學美容專業與國際接軌

醫學美容集團致力推動台灣醫學美容專業與國際接軌

為持續協助台灣醫學美容產業與國際醫美趨勢與技術接軌,莫氏醫學美容集團近日特別邀請德國皮膚專科醫師、國際知名醫學美容講師Dr. Tatjana Pavicic及泰國曼谷大學醫院皮膚科副教授Vasanop Vachiramon來台參與學術研討會,並近距離與台灣醫學美容專家進行多場學術交流暨臨床指導工作坊。透過國際講師的經驗與觀察,分享風行全球醫學美容產業的自然美趨勢,並強調個人化治療及複合式療法應成為醫療團隊為求美者制訂治療計畫時的準則與方向。 醫學美容集團持續推動國際交流 引領台灣醫美產業向上發展 共創醫美未來進行式 疫情趨緩、國門解封後,各類型產業的實體學術交流終於不受疫情影響。莫氏醫學美容集團今年特別邀請兩位深耕皮膚與美容醫學領域的國際知名講者Dr. Tatjana及Pro. Vasanop於本月來台參與2023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春季學術研討會,同時於台中及台北安排醫學美容學術交流暨臨床指導工作坊。在全球醫學美容趨勢下,國際講者不約而同強調自然美的重要性,並且需要看重每位求美者的肌膚狀況、問題與需求,可以妥善運用莫氏亞太全系列產品進行合併療法以擬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Merz莫氏醫學美容集團台灣分公司醫療學術總監Dr. Teh Chong Beng表示,莫氏醫學美容自1908年創立以來,長期關注台灣醫學美容事業發展,持續推動產業技術更新。透過這次的國際學術交流機會,希望能提供台灣醫學美容團隊與人才新的見解與洞察,攜手打造台灣醫美的未來趨勢。莫氏醫學美容國際交流工作坊邀請多位台灣專業醫師參與,與會的台中/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總院長黃勇學醫師分享,非常感謝莫氏醫學美容集團長期對台灣醫美產業的貢獻,除了不斷創新,也強化醫美產業的安全性。定期邀請國外知名講師來台交流,分享國際趨勢與不藏私的手把手實作教學,相信對於台灣醫美人才專業度提升非常有幫助。 面部年輕化的國際共識 自然美成為醫美熱門趨勢 合併療法X個人化治療計畫讓你美的獨一無二 在面部年輕化的國際共識下,德國皮膚專科醫師、國際知名醫學美容講師Dr. Tatjana Pavicic表示,近幾年可以觀察到求美者對於美的定義已有很大變化,大家不再追求同樣的臉部線條,而是希望美得更自然。近年來,個人化治療計畫及複合式治療已逐漸成為國際醫美趨勢的主流,Dr. Tatjana很高興再度受邀來台與台灣醫學美容相關專家們交流互動,透過工作坊分享個人化治療計畫的國際趨勢與經驗,同時藉由莫氏旗下產品Radiesse晶亮瓷搭配Ulthera美國音波的See.Plan.Treat.工具來制定治療計劃,利用合併療法的運用技巧進行實作交流。 Dr. Tatjana進一步說明,每個人擁有天生的獨特樣貌,臨床觀察發現,隨時代改變求美者越發重視個人臉部優點及特色的強調,因此透過打造個人化治療計畫並滿足求美者多樣化地面部需求是相當重要的關鍵。醫美從業人員可善加利用不同產品與其特性,如透過Ulthera美國音波的儀器螢幕即時顯示求美者的皮膚層次與厚度,有利於醫師選擇合適探頭與決定治療深度,針對求美者多元地面部需求與問題,搭配純淨的肉毒桿菌素或皮下填充劑進行複合式治療。 亞太地區求美者注重肌膚細緻度 全系列產品提供醫師與求美者高品質醫學美容治療與體驗 來自泰國曼谷大學醫院的皮膚科副教授Vasanop Vachiramon表示,同樣生活在熱帶氣候國家,十分了解台灣求美者對於油性肌膚調整與毛孔或肌膚緊緻的需求,這些問題都能搭配使用莫氏亞太全系列產品,包括Ulthera美國音波、Belotero水無痕玻尿酸、Radiesse晶亮瓷來獲得解決。另外,儘管肉毒桿菌素(BoNT/A)是相當有效的醫學美容治療選擇,但在患者反覆接觸肉毒桿菌素時,依然可能出現免疫抗性問題,因此選擇純淨的肉毒桿菌素才能大幅減少肉毒抗性可能導致的潛在風險。 如Dr. Tatjana提及,個人化治療計畫及複合式治療在過去十年裡已成為全球趨勢,同時逐漸受到大眾矚目及重視,Assoc. Pro. Vasanop表示,莫氏醫學美容旗下全系列產品,均擁有卓越效果和安全性,在為求美者擬定個人化治療計畫與複合式治療搭配選擇下,相信可為台灣醫學美容業者和求美者提供優秀的醫學美容服務。 莫氏醫學美容堅持與愛美者同行,在追求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的同時,持續推動台灣醫學美容學術與技術的交流和培訓,引進最新的技術與產品。未來期望藉由兼具卓越效果與安全性的全系列商品、專業的醫師與技術,為台灣每一位愛美者,為台灣建立健康與值得信賴的醫學美容市場。  

國人四成胃食道逆流  埋線動態監測精準發現問題

國人四成胃食道逆流 埋線動態監測精準發現問題

四十歲的謝先生是金融業上班族,長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後才進食,長期下來自己感覺有俗稱的「溢刺酸」-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謝先生原不以為意,自行買成藥服用稍獲得緩解,直到最近,謝先生忽然發生火燒心的症狀越發頻繁,尤其睡覺到半夜經常被火燒心驚醒,到後來只要是平躺就是出現火燒心,還併發乾咳無法再入睡,隔天上班精神不濟、無法完成工作,造成謝先生精神緊繃、易怒,甚至動起自殺的念頭,多重折磨下經介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蕭醫師建議謝先生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 (ambulatory pH monitor)」:將一條0.2公分細小導管,經謝先生的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經檢查發現,謝先生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蕭望德醫師請謝先生更改服用制酸劑時間,以及改變晚餐的飲食內容,戒除吃宵夜習慣後,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謝先生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 六旬長者上腹部悶痛 以為赤酸跑遍醫院檢查 另一個案例是64歲的詹女士,常感覺自己的上腹部悶脹還有灼熱感,多次跑到各醫療院所接受胃鏡檢查,也服用過強效制酸劑,症狀仍然不見改善,詹女士到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後,卻不像謝先生能找到明顯酸逆流,但鑒於上腹部灼熱感依然十分明顯,蕭醫師建議詹女士接受長達96小時的無線酸鹼值監測進一步深度分析,檢查後發現:詹女士四天中酸逆流的時間只有百分之一點三,遠低於病態的食道逆流百分之六,蕭醫師評估,詹女士的症狀此現象為假逆流,不需再長期依賴制酸劑控制胃酸,其後轉介其他門診治療,詹女士是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以及腸脹氣問題,建議不宜再長期使用制酸劑。 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兩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由三十年前不到一成的比例,到現在約三至四成的人口,激增的原因,與現在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緊張壓力有關,典型症狀有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其他症狀如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還有一些食道外症狀如;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相關,以上症狀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更甚者造成失眠、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蕭望德醫師說,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在50歲至59歲以及剛入社會的新鮮人的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兩倍,蕭望德醫師說,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蕭望德醫師進一步分析說,檢查胃部不適,通常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作為評估工具,它就像是拿放大鏡看黏膜,評估黏膜細微的變化,食道黏膜有無受損、有無不良變化、發炎、感染或是長腫瘤,都可以經由胃鏡得到良好的診斷。 幫助提供病人進一步監測精準評估食道的變化 蕭望德醫師說,臨床上約有六成的病人在胃鏡底下無明顯黏膜的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仍無明顯改善,這時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的精密工具檢查-「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幫助提供病人更精準的評估,監測食道內的變化;由於管子很細(0.2公分),不會影響進食及日常生活,在24小時連續的監測的基礎上,更能了解病人一整天食道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 若病人較為敏感或是鼻咽、顱底有手術過的病人,無法忍受鼻咽部有異物時,以及在上述24小時監測期間未出現症狀,蕭望德醫師建議選用食道膠囊-「無線動態酸鹼值監測」,監測時間最長可以達到96小時,可以更舒適、無感的接受檢查。蕭望德醫師表示,臨床上接受有線動態酸鹼值測試在中醫大附醫已超過百例,接受無線動態酸鹼值測試也超過30例,病人可以依自身的情形接受適當的檢查,只是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 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 「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對於傳統的食道壓力檢測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數值,其多點及全圓周的壓力分析,更能精準的反應病人食道蠕動有無異常,其彩色壓力圖像更能讓病人一目了然的了解自己的問題,尤其是要接受食道弛緩不能及抗胃酸逆流手術的病人,「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能讓手術者更好的評估手術的方式,至去年引進後已執行15例的評估,對於病人是否適合接受手術,可以提供很好的資訊。不過,蕭望德醫師指出,少數鼻腔或食道結構異常,或是鼻腔、顱底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放置檢查的管子,如果有類似的情形,可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 由於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但是多變的疾病,臨床上如果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來幫忙,達到疾病細分的目的,可以避免遺漏診斷或是過度診斷的情形,更進一步使病人得到正確的治療,讓病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蕭望德醫師提醒,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是跟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蕭醫師呼籲民眾不要熬夜,進食後兩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

多囊性卵巢讓求子卡卡 醫院辦「助您好孕」講座提供備孕諮詢

多囊性卵巢讓求子卡卡 醫院辦「助您好孕」講座提供備孕諮詢

今年36歲的張小姐,結婚5年卻一直無法順利懷孕,直到前往雙和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許越涵醫師門診就醫,經檢查後發現張小姐飽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困擾,月經長期不規則外也有明顯的子宮內膜息肉,種種因素都是影響懷孕的潛在問題,雙方討論後,決定進行試管療程來解決求子困擾。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為女性常見內分泌性疾病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育齡女性常見的內分泌性疾病,發生率約10%,臨床上普遍認為是與遺傳、荷爾蒙變化等有關。主因為腦部下視丘及腦下垂體的調控出現異常,導致雄性素異常增加、卵泡不發育,引發排卵異常、月經週期不規律等。許越涵醫師說,像張小姐最長的月經間隔就曾長達4個多月,變成如「季經」般,夫妻間也不知該如何抓時間同房,相當難以自然方式成功懷孕。 由於多囊性卵巢體質特殊,在進行刺激排卵療程時得特別謹慎小心調控藥物劑量,得以特殊破卵方式降低後續引發卵巢過度刺激的可能性,讓張小姐在取卵後依舊能維持正常的上下班生活,最後也順利取得卵子26顆,並成功培養了7顆優質囊胚接受冷凍保存。 順利取卵並完成優質囊胚培養後,接著解決子宮內膜息肉的問題,許越涵醫師指出,由於子宮內膜息肉會影響胚胎著床成功率,因此需安排子宮鏡手術,切除子宮內膜大於1公分的息肉,手術過程中也盡可能地小心保護內膜降低對子宮內膜的傷害。後續接著安排植入,將內膜鋪成至合適的狀態,第一次植入張小姐即順利懷孕,夫妻倆都很期待新生命的降臨。 別輕忽相關症狀避免耽誤治療黃金時間 由於多囊性卵巢導致不孕的案例並不少,除降低受孕率外,雄性素過高也會造成青春痘、掉髮或多毛的狀況,以及出現胰島素抗阻的狀況,引起新陳代謝疾病、肥胖,甚至是心理焦慮等問題,看起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但女性朋友們千萬別輕忽這些相關症狀,可前往婦產科就醫求診,也能透過運動及飲食控制來調理身體,若有求子需要,則建議前往生殖醫學門診尋求專業諮詢與協助,避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 為提升民眾對不孕症與生殖醫學的認識,雙和醫院將在6月18日週日上午,於雙和醫院行政大樓一樓階梯教室舉辦「生殖中心助您好孕講座」,邀請婦產科主任温國璋醫師,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許越涵醫師、鍾明宗醫師及林璟容醫師分享不孕症與人工生殖醫療相關衛教知識。 本次講座採預約制,活動詳情請參考雙和醫院官網及官方臉書粉絲團,報名連結(https://www.surveycake.com/s/XlzD9)。    

保腎健康責無膀貸 台中公益慢跑活動

保腎健康責無膀貸 台中公益慢跑活動

童綜合醫院連續三天舉辦TICS-2023泌尿科國際研討會活動,為了讓來參加研討會的國內外醫療專家學者舒展身心、促進健康,在台中市政府運動局的指導下,與童傳盛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了「TICS-保腎健康 責無膀貸 公益慢跑活動」,童綜合醫院的醫護同仁與家人們也踴躍報名,現場有約400人左右一起在梧棲區頂寮里活動中心起跑,共同完成4公里的慢跑活動。童醫院為了善盡社會責任,現場也邀請了東勢德水園身心教養院的園生到場進行表演,不僅公益支付其表演費用,並且也設置攤位讓園生能販售自製餅干進行公益募款,讓慢跑活更別具意義。 呼籲民眾能重視健康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慢跑活動在6月4日星期日早上七點半正式登場,邀請全明星運動會節目賽事播報員-徐展元主播擔任此次慢跑活動主持人,由童綜合醫院總院長童敏哲、研發創新院長中心歐宴泉、醫療副院長蔡青劭、行政副院長顏振榮、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教授Jun Luo、台中榮總泌尿科主任李建儀等人帶領大家進行慢跑,呼籲民眾能夠重視健康、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臺中市政府副市長王育敏、臺中市政府運動局局長李昱叡、童綜合醫院副董事長童瑞龍、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主委王百孚、郭綜合醫院副院長梁景堯、國軍臺中總醫院航醫科主任廖丞晞、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陳志碩、台中榮總計算生物學中心博士蕭自宏、中興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博士陳春榮、台中市梧棲區頂寮里里長鐘金水里長等貴賓都到場共襄盛舉,一同為參加者加油打氣。 現場慢跑活動外另設置闖關活動及衛教諮詢 這次除了慢跑活動外,也設置了公益衛教闖關活動,包括有泌尿科、腎臟內科、新陳代謝科、過敏免疫風濕科、營養治療科等在現場進行衛教諮詢,另外設置體脂機與骨密機讓民眾進行測量,並有器官移植勸募推廣,只要完成闖關活動的民眾都可以拿到一盒土雞蛋,提供梧棲區頂寮里、下寮里等海線民眾一個健康有趣的假日時光,並促使民眾能夠建立完善的健康觀念。 藉由活動讓更多民眾接觸與認知醫療保健的重要性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指出,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為促進與公衛健保、社會公關媒體及產官學研緊密結合,以利推展會務,特別設立「醫療政策暨公共事務委員會」,因應TICS-2023泌尿科國際研討會活動而與童綜合 院共同舉辦「TICS-保腎健康 責無膀貸 公益慢跑活動」,提倡健康促進與全人照護之理念,也藉此讓更多民眾接觸與認知醫療保健的重要性。呼籲,泌尿道的問題及癌症一般不見得會有症狀,年紀較大排尿有問題時候有些人會當成正常的現象,所以建議男性超過50歲,至少每半年就應該要看一次泌尿專科醫師。  總院長童敏哲表示,今天跟大家一起為健康而跑,參加者從1歲多幼童到77歲老人家都有,藉此活動加強推廣每個人的健康意識。童綜合醫院持續舉辦各式健康促進活動,不僅希望幫民眾健康把關,也能照顧醫護同仁與家人的健康,未來也將為營造社區健康而努力。

心臟血管外科手術新書發表 盼能知識傳遞及技術傳承之效

心臟血管外科手術新書發表 盼能知識傳遞及技術傳承之效

有鑑於目前國內尚無專門介紹心臟血管外科手術中實務,如體外循環之準備及各種導管認識、心室輔助器及目前盛行之微創心血管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等之中文工具書,因此在國防部軍醫局蔡建松局長發想、指導下,由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各專長手術醫師負責編寫手術內容,於各個手術步驟由專人逐一拍照,目的為使讀者大眾能藉由圖片解說一目了然,了解手術之進行步驟及注意事項。此書編寫有賴於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團隊、麻醉醫師、和手術室心臟血管外科護理團隊,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餘撥空參與此嘔心瀝血之作。 具有手術實用參考價值之工具書 書中除了開心手術外,針對國人常見為血液透析所做的各種手術治療及人工血管置放,均有詳述,且針對不同手術病人給予個別性護理。在曝露於游離輻射環境的醫護夥伴如何做好輻射防護安全亦有詳盡之敘述。此書對於心臟血管外科手術有興趣之初學者、新進見實習醫學生、住院醫師、護生、臨床護理師乃至一般社會大眾均適合閱讀,是一本極具實用參考價值之工具書。盼藉由此書的發表能讓有志學習心臟血管外科的各職類醫事人員以及一般大眾能對深奧的心臟血管外科手術能更快速、清晰的概念,以達到知識傳遞、技術傳承之效。  

第9屆捕捉希望攝影展 用鏡頭重新檢視生命精彩每一天

第9屆捕捉希望攝影展 用鏡頭重新檢視生命精彩每一天

由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羅氏大藥廠共同舉辦的第九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5月26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總計有253件作品參賽,25幅作品脫穎而出,出席的得獎者亦分享作品中充滿勇氣及夢想的生命故事。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抗癌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道路,為鼓勵癌友、家屬及醫療團隊從不同的角度來與疾病相處,因此從2008年開始舉辦這項活動,邀請大家透過鏡頭、按下快門來記錄心情、抒發情緒進而傳遞正能量。 從植物的發芽茁壯中看見癌後的自我延續 獲得癌友組佳作的陳乙先在罹癌前正處青壯年期,面對學業、工作及家庭的多重壓力時常熬夜。罹癌後,乙先重新調整了面對生命的角度,也因北上就醫而有機會與長年相隔兩地的先生重逢和作伴。本次參賽的作品「養育生命」,她表示養育植物是治療期間最能燃起希望的一件事,她娓娓道來:「如何照顧植物使其茁壯成長、開花結果、排除害蟲等,對我是很重要的學習,照顧植物也如同照料了自己的心」。她透過希望小站得知捕捉希望攝影比賽,感謝小站能適時提供諮詢及資源連結,讓癌友們除就醫生活外,還有能享有相互交流和透過才藝課程增能自我的空間。 另一位癌友組佳作得獎人Candy,歷經罹患乳癌及復發漫長的治療過程,讓她對生命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本次的得獎作品「門簾外的陽光」,Candy表示是在等待治療時,看見隔壁病床旁護理師照顧病人的瞬間,便拿起相機捕捉了透過病床隔廉外的剪影,猶如白衣天使般的陽光及溫暖。經歷了生命的無常起伏後,她也決定把握充實生命,每一天都活得精彩,也鼓勵其他癌友相信醫療團隊,並珍惜家人的扶持與陪伴。 病房婚禮舞蹈治療 一線醫護用心守護癌友 長期在第一線照顧癌友的護理師賴淑婷,體悟到人生無常、學習珍惜現在的價值觀,也時常用照片紀錄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本次投稿的作品「幸福的約定」榮獲醫療人員組第二名,記錄一位癌末父親的心願是參與女兒的婚禮,最終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在病房為女兒女婿舉辦了婚禮。賴淑婷說,陪伴癌症病人的心理支持與協助實現心願,是這份工作獨一無二的珍貴回憶與成就。 另一位醫護人員周桂芳,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撐著每一個癌友家庭。本次參賽的作品「啟航」榮獲醫療人員組佳作,作品中呈現了醫護與病人一起進行舞蹈治療的時刻,象徵著即使罹癌生命仍有許多嘗試的可能。周桂芳醫師強調,她平時便舉辦各種癌友支持團體、藝術治療等活動,除了照顧癌友身心靈健康外,她也常常提醒癌友,除了治療本身外,也可以多探索生命的不同面向,發掘生活的樂趣,如此才能有健全平衡的身心以面對治療挑戰。 癌症非絕症!「捕捉希望」盼用攝影助更多癌友邁向康復 罹癌不是生命旅程的終點,治療所帶來的不適,往往需要心理的轉念跟調適。蘇連瓔分享:「當參賽者願意敞開心房,用攝影表達面對癌症的態度,那份誠懇,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也許參賽者的作品沒有入選得獎,但其精神與態度鼓勵到了所有人,我們要對你說一聲謝謝!」羅氏大藥廠醫療體系策略代理處長張怡荃則表示,「每張照片代表的是一個希望,我們的使命除了不斷研發創新的檢測和藥品,但更重要的是,在抗癌的路上用實際行動支持病友,一同為病友而努力。謝謝家屬和醫療團隊所給予的愛。」評審彭永松也勉勵道:「比賽的關鍵就是你決定參加就贏了;你願意拿起相機拍照,去面對這件事情,面對自己的那個心態是最重要的。」 癌後人生不喊卡跨世代的癌後新生活 今年的「捕捉希望」攝影展於5月 27日舉辦「癌後人生不喊卡」座談會,邀請知名演員張鳳書、癌友許善妍、李溫及歐庭華,分享跨世代癌友及照顧者的心路歷程。青春年華的歐庭華,在畢業那年罹患血癌;照顧他人的麻醉師李溫,突然成為最需受照顧的乳癌病人;許善妍面對治療的跌宕起伏,調整家庭與事業的平衡;而演員張鳳書身負同時照顧父親與子女的重任,是如何自我照顧不卡關?生命週期伴隨著不同階段的挑戰,面對癌症病魔的突然來訪,四位嘉賓與大家分享如何走過生命幽谷並翻轉人生,展開癌後新生活。為讓抗癌路上的夥伴都能獲得支持的力量,第9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25幅得獎作品於5月26日至 27日在台北亞洲廣場大樓新光樂活未來館展出,6月起則將在全台9家醫院及捷運站巡迴展,歡迎各界前往欣賞,相關展覽訊息請至癌症希望基金會瀏覽。

倡導用眼新觀念 漸進多焦眼鏡多配一付 輕鬆看久久!

倡導用眼新觀念 漸進多焦眼鏡多配一付 輕鬆看久久!

後疫情時代,除遠距視訊成新常態,多螢使用頻率提高也讓老花族越來越年輕,再加上興盛的「斜槓人生」潮流,增加「中近」距離長時間使用的頻率,日常用眼習慣大大改變。在台深耕超過40年的眼鏡通路龍頭品牌寶島眼鏡5月11日記者會提出配鏡新觀念:「多焦多一付 輕鬆看久久」。記者會現場邀請品牌代言人黃子佼與網友公認斜槓代表人物詹姆士出席對談,實際分享面對「斜槓人生」應具備的配鏡新觀念及漸進多焦眼鏡配戴心得。此外,即日起到寶島眼鏡,日本NEOS漸進多焦鏡片2,980元起,無論看遠看近都能輕鬆對焦。現在下載寶島眼鏡APP第二付還現折1,000元,讓您長時間用眼更舒適透徹。 老花眼年齡再下修!漸進多焦眼鏡多配一付更符合現代斜槓多重需求 根據國健署資料,40歲以上國人有超過五成患有老花眼,顯見「老花族」發生年齡有逐漸下修的趨勢。然而,國人的工作與生活場景不再單一,因此不同場景、不同型態的眼界、距離、焦點、景深、視野也都會不同,已有第一付「遠中近通用型」漸進多焦眼鏡的民眾相信能體會,在日常遠、中到近距離的全視野範圍,都能順暢對焦且清晰,不需將眼鏡戴上拿下,但面對疫後新常態,長時間以中近距離邊滑手機邊做家事、辦公時一口氣使用多螢幕等情形下,更需要擁有第二付「中近距離 長時間舒適型」漸進多焦眼鏡交替配戴,讓您更能輕鬆應付各種「中近」距離的長時間使用需求,減緩眼睛疲勞。 寶島眼鏡總經理蔡宜珊表示,主要因為台灣民眾在手機上網部分平均每日達3.3小時,較全球平均數值高出約1小時,高居世界之冠! 在45歲以下這個族群老花罹患率很明顯地不斷逐年攀升,另外台灣老年人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輩,老花相關的配鏡市場需求預期將提升。此外,現代人面對多重生活模式,用眼習慣大不相同,我們注意到日韓、歐洲等地的消費者不再只擁有一付「遠中近」多焦眼鏡,多焦眼鏡的配鏡行為模式已然改變。故寶島眼鏡率先將此觀念引進台灣眼鏡市場。除了「遠中近通用型」漸進多焦眼鏡是必備外,多配一付符合日常長時間用眼習慣的漸進多焦眼鏡,能夠幫助多焦斜槓族於每件事情上都表現得更精準、透徹,視野切換更舒適耐看。 黃子佼:「沒有模糊地帶」更能輕鬆活出我的斜槓人生  黃子佼闊別七年再度代言寶島眼鏡漸進多焦鏡片,除了以行動認同寶島眼鏡身為業界第一領導品牌,一直貫徹「專注細節,成就完美」的經營理念及專業服務外。也公開背後原因在於,疫情期間,黃子佼結婚又升格當爸,工作及生活上都面臨許多轉變,長時間下來發現中近距離的用眼需求大幅增加,例如做家事、下廚等,即使本身早已戴起了看遠看近都清晰的「遠中近通用型」漸進多焦眼鏡,有時仍感覺不足以應對各種親子時光的挑戰。因此,多配了第二付「中近距離 長時間舒適型」漸進多焦眼鏡,使用於日常中近距離的工作與生活場景,讓眼睛耐久不疲勞。 黃子佼進一步以親身經驗分享,在工作上,面對大型主持現場,「遠中近通用型」漸進多焦眼鏡能滿足他在主持手卡、鏡頭、來賓、遠處觀眾之間既要看遠又要看近的快速切換需求,讓自己拿出最好的表現;但在私下競標唱片時,因為需要耗時1小時以上緊盯中距離的電腦螢幕,觀察競標行情走勢,則須仰賴第二付「中近距離 長時間舒適型」漸進多焦眼鏡,以避免讓雙眼負擔過大。 兩付多焦是最實用的生活好物 1+1用眼更輕鬆 代言人黃子佼在會中與斜槓代表人物詹姆士對談時,表示近日在育兒方面頗有心得甚至得到老婆耿如的誇讚,都要歸功第二付『中近距離 長時間舒適型』漸進多焦眼鏡替他的奶爸生活有感提升便利性。舉凡整理收納、掃地最難對付的細小頭髮;連女兒玉米的床、成長椅、衣櫃都親力親為,閱讀字超小的說明書自己組裝,這些都是介於『中近距離』的用眼,透過配戴第二付「中近距離 長時間舒適型」漸進多焦眼鏡擴增中近距離視野範圍,擁有更舒適寬廣的視覺影像,得以完成任務,讓耿如天天都像在過母親節,晉身老婆的「超級神隊友」。此外,即將迎來愛女周歲的黃子佼,為了好好慶祝一番,更特地戴著第二付「中近距離 長時間舒適型」漸進多焦眼鏡方便看清楚量杯刻度後向甜點店請益學習,親手準備周歲蛋糕,果然是不折不扣的女兒控無誤! 型男主廚詹姆士也指出,疫情後面對更活躍的斜槓工作「百萬YouTuber頻道經營」,中近距離視野區的用眼需求也大幅增加,像是在拍攝前至超市選購調味料時,為了確認成分符合該道料理的風味設定,此時若有第二付「中近距離 長時間舒適型」漸進多焦眼鏡支援前線,視野透徹更不容易發生買錯的窘境。 第二付「中近距離 長時間舒適型」漸進多焦鏡片依生活主場景量身訂製 在選配第二付「中近距離 長時間舒適型」的多焦點鏡片時,務必與醫師及具專業驗光師說明自身主要面對之生活、工作場景,以確保鏡片依照個人生活及工作型態的比重,設計舒適的「中近」觀看距離與度數。寶島眼鏡為顧客「睛」準訂製專屬的多焦鏡片,更領先市場提供「不滿意保證退費」的服務承諾,消費者不用擔心適應問題。即日起到寶島眼鏡,日本NEOS漸進多焦鏡片2,980元起外,下載APP第二付還現折1,000元,協助你高度專注,輕鬆切換,在工作居家中享受更舒適的視覺!

醫:夜間多尿勿輕忽速至泌尿科治療!遏阻夜尿型中年職場危機

醫:夜間多尿勿輕忽速至泌尿科治療!遏阻夜尿型中年職場危機

景氣低糜、全球裁員潮吹向台灣,專家提醒,晚間睡覺休息時若經常起床尿尿將嚴重威脅40歲後男性的職場競爭力!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手術交流暨推廣委員會副主委、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陳建旭醫師指出,40歲後若半夜床如廁2次以上恐影響睡眠品質,將導致隔天精神和活力下降影響工作品質,工作效率變差等弱化職場表現的狀態也會隨之增加,甚至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死亡的風險也將跟著提高。已有國外研究指出,夜尿造成工作效率的損失每年高達近兆新台幣,損失慘重超乎你我想像! 陳建旭醫師提醒,男性如發現睡眠期間尿尿次數或尿量變多,千萬不要輕忽隱忍,應立即尋求泌尿科醫師的協助診斷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擺脫夜尿煩惱。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何承勳醫師也警告,夜尿睡不好的問題如不積極解決,將落入「夜尿型中年職場危機」,若還面臨職涯被迫提早結束等窘境,反而造成職場與生活兩頭空。 夜尿症竟成撼動國際經貿導因?! 據國外最新研究調查,患有夜尿症的患者工作產值平均降低24%。該研究也點出工作產值的減少與夜間排尿次數的直接關聯,每晚增加1次的排尿,平均將提升2%的工作產值損害。歐洲研究也統計,歐盟15國因夜尿症造成的工作效率損失,每年高達新台幣將近1兆! 何承勳醫師提醒,夜尿會中斷睡眠過程,而睡眠品質不佳會影響記憶、判斷力,甚至容易帶來疼痛、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衝擊白天的工作表現,工作效率恐受影響,民眾萬萬不可輕忽。何承勳醫師也分享,診間曾有一名外商主管A先生,在步入45歲之後,開始出現夜尿症狀且不斷影響睡眠。原先不以為意的他,直到某日早晨開車通勤時因精神不濟不慎出車禍,導致住院數日、缺席重要的提案會議,進而錯失晉升機會。車禍造成後遺症與職場低潮,讓正處黃金打拚期的A先生身心靈深受雙重打擊,一蹶不振。最後在家人百番勸說下才開始正視夜尿問題,並前往泌尿科就診並接受治療。 醫:忽視夜尿問題恐影響下半生 陳建旭醫師表示,像A先生因夜尿症而影響職涯的案例在門診中其實並不少見,但許多民眾會誤認是因老化的正常表現而置之不理。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的定義,「夜尿症」為一晚出現至少2次以上的強烈尿意而中斷睡眠,其中,有近9成夜尿症患者是屬於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1/3的「夜間多尿」(Nocturnal polyuria)。陳建旭醫師進一步說明,夜尿症是一種疾病,且隨著年紀越大罹病比例更高。據統計,40歲以上夜尿症盛行率近4成,盛行率與常見的代謝症候群(三高)相當,換算全台約有超過250萬熟男恐受夜尿症影響。 忽視罹患夜尿症導致睡不好而不就診的後果有多嚴重?目前已有國外研究顯示,具大腦排毒功能的「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在人體睡覺時最為活躍,可協助清除大腦中的有毒蛋白質等廢物。若長期的睡眠剝奪導致睡眠不足與品質下滑,將使膠淋巴系統無法妥善運作,清除廢物的過程會受到阻礙,有毒物質就會堆積在神經元中,長期下來恐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衰退、疲倦等,甚至有衍生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腦部退化疾病與失智風險。此外,國外另一份調查追蹤1,478名夜尿症患者近10年間的生活狀況,結果顯示每晚夜尿次數超過3次者,死亡率也有顯著提高。因此醫師提醒,身處職場打拚期的中年男性務必多多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特別是晚上睡覺起床上廁所的次數與尿量,勿因忽視夜尿睡不好的問題讓職場表現大打折扣,影響後半人生的黃金歲月。 專家籲夜間多尿問題應及早至泌尿科治療 如何化解夜尿睡不好帶來的職場危機? 醫師提醒,以比例最高的夜間多尿來說,是因為熟睡時腦下垂體老化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無法濃縮尿液所導致。目前已有口服的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能有效改善夜間多尿症狀。美國研究也顯示,當服用口服抗利尿激素藥物後,可減少高達5成以上的夜間多尿次數,並增加2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因此建議如有夜間多尿困擾的民眾,應盡快前往泌尿科就診,接受治療並配合生活習慣的調整,才能及早改善夜尿症狀與避免睡不好引發的職涯危機。 由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攜手推出的LINE「夜問AI智能聊天室(https://r.botbonnie.com/Uh3TF)」,協助有夜尿疑慮卻無從求助的民眾,更方便取得正確衛教資訊、評估自我狀況。該智能聊天室也整理全台超過300家泌尿專科醫療院所資訊,讓民眾一秒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就醫管道,擊退「夜尿型中年職場危機」!

夏日防曬大作戰 告別黑斑戰勝老化 遠離皮膚癌

夏日防曬大作戰 告別黑斑戰勝老化 遠離皮膚癌

日常陽光中的紫外線,除了大家孰悉的會讓皮膚曬黑和曬傷之外,長期累積下來還有光老化,黑斑(常見的黑斑包含曬斑、雀斑、 肝斑,或者是皮膚發炎過後留下的色 素沈澱)以及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因此將正確的防曬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全方位的紫外線防護可以簡單的用 ABC 法則記憶, A 代表 Avoid(避免),盡量避免在日正當中,紫外線指數最高的時間外出; B 代表 Block(阻擋),善用一些實體的遮蔽物,比如說建築物或大樹的陰影,撐傘、戴帽子...等。最後 C 代表 Cream(乳液),擦防曬乳液。市面上的防曬乳液種類繁多,包裝上的標示也是五花八門,演講中會介紹常見 的防曬乳液的標示,讓民眾看得懂標示進而選擇適合的防曬產品。 黑色素癌是第三常見的皮膚癌 紫外線的照射,可能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其中黑色素癌是第三常見的皮膚癌,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皮膚癌。黑色素癌的發生率近年來有顯著提高,目前是成長速度第二快的癌症。在美國它佔所有皮膚癌發生率的 3-5%,但是卻占了皮膚癌死亡患者 65%;108 年衛福部癌症年報資料顯示:在 4442 位皮膚癌症患者中有 288 位是黑色素癌 (6.5%), 該年度死於黑色素癌的患者數為 151 人 (52%),仍是不可掉以輕心。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舉辦民眾講座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黑色素癌最好的處置方式,癌變的過程可由數月到數年的時間不等,因此只要多注意,仍有充裕的時間可在腫瘤發展到垂直侵犯期以前進行切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為了可以提高民眾對紫外線照這對皮膚的傷害有更好的認知,也對如何做好防曬有正確的了解,特別配合世界防曬日,色素日及黑色素癌日舉辦民眾講座,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