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暉致主動針對「脈優錠 5 毫克」疑似混有異物兩特定批號 採取預防性回收措施

暉致主動針對「脈優錠 5 毫克」疑似混有異物兩特定批號 採取預防性回收措施

一、    針對先前使用者投訴關於「脈優錠 5 毫克」藥錠中混入異物之事件,暉致醫藥初步調查結果顯示,該批號藥錠的留樣品和生產過程未發生任何偏差事件;迄今為止,未收到任何關於此藥品的類似事件。 二、    日前本公司與投訴者於消基會現場勘驗投訴之藥錠,但因尚無法取得混有異物之藥錠,故目前無法確認此異物為何。暉致將持續與投訴者保持溝通,希望投訴者能提供此藥錠,以利進行化驗,及早釐清異物內容。 三、    產品品質是暉致的首要堅持,因此本公司以最嚴謹的態度,主動向主管機關提出預防性回收的計畫,針對醫療機構、藥局及藥商通路進行批號 FR3135 和 FT2343 「脈優錠 5 毫克」藥品的預防性回收措施,以確保民眾的用藥安全。 四、    提醒民眾,若有任何用藥疑慮,建議回診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切勿自行停藥或換藥。 暉致醫藥聲明稿連結: https://www.viatris.tw/zh-tw/newsroom/a-clarification-regarding-norvasc-tab-5mg

健康達人挑戰賽成果暨表揚大會舉辦 多家企業共襄盛舉「企」運動

健康達人挑戰賽成果暨表揚大會舉辦 多家企業共襄盛舉「企」運動

台灣健康運動聯盟舉辦第一期「健康達人挑戰賽(CBHS-Challenge to Be a Health Smart)」,今天進行成果暨表揚大會,共有739人參賽,經過長達三個月的挑戰,達頂標人數高達七成,總達標人數更有八成以上,參賽者們更是給予高度肯定,表示在過程中逐漸養成運動習慣,而且透過APP上傳血壓與體重數據,更加關心身體健康狀況,可說是一舉數得。 今天出席成果發表會的貴賓有考試院長黃榮村、考試院考試委員陳錦生、前國健署長邱淑媞、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物理治療師簡文仁等。  台灣健康運動聯盟理事長高俊雄親自參與健康達人挑戰賽 台灣健康運動聯盟理事長高俊雄以身作則,報名健康達人挑戰賽,表示經過三個月後,運動行為已有改變,以往是一天進行中強度運動,但隔天休息,可能只走一千多步,而過去三個月為完成日行7000步目標,平均日行至少有8000步,比以往平均日行5000步來得多,除了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之外,在學校講課時也是盡量走動,減少坐著的機會,在新的一年會以日行一萬步為新目標。  高俊雄表示,政府對全民運動推廣的著力點應該加深加廣,希望從這項比賽的基礎繼續擴大,並且納入政府體系,提昇對全民運動的質與量。   曾任健盟理事長的考試院長黃榮村也到場致意,表達很高興看到比賽有八成達標的好成績,更期待大家做事不要只說不做,動起來,走出去。  秘書長張東洋說明健康達人挑戰賽的賽程與評級方式,比賽是從去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為期三個月,以團體大隊群組與個人同步進行,創新採用三項指標的達標天數計算健康達人等級,包括APP登入天數、日行7000步天數、血壓或體重測量天數。 健康達人挑戰賽有多項獎項 當月三項指標皆累積20天,則達到頂標,且連續三個月達標,獲 「健康達人金獎」;高標是當月三項指標皆累積16天,且連續三個月達標,獲「健康達人銀獎」;均標是當月三項指標累積12天,且連續三個月達標,可獲「健康達人銅獎」。 達標者不僅可獲得台灣健康運動聯盟證書,健盟更設立150萬元的高額獎金,其中共有512人連續三個月達頂標,獲得健康達人金獎,各獲一千元獎金,有57人以連三個月達高標,獲得健康達人銀獎,各獲750元獎金,有46人連三個月達均標,獲得健康達人銅獎,各獲500元獎金。  每一個大隊有一位推廣人,總計26個大隊,其中有 21位推廣人榮獲「健康天使金獎」,即帶領單位群組參賽人50%以上,連續三個月達成頂標,每人獲頒兩萬元獎金,有一位推廣人獲得「健康天使銀獎」,獲頒一萬兩千元獎金,還有一位推廣人獲得「健康天使銅獎」,獲得五千元獎金。 CHBS大賽的第一名得主,出現三隊並列,分別是康軒E隊、康軒F隊與北投健服隊,參賽隊員為25至30人,全部成員都達到頂標,連同健康天使獎金,各獲頒三萬元獎金。 得獎代表上台分享參加活動對自身的影響,尤其是康軒集團很重視運動風氣,大家互相提醒「今天達到7000步了嗎?」同時也會帶動家人的運動意願,更期待第二期的比賽到來。 來自北投健服隊更有七十、八十歲的社區民眾參與,健服隊先舉辦教育訓練,教導長者學習使用智慧APP,上傳相關數據,成功達到全員100%頂標的難得紀錄。  多個企業共襄盛舉報名參加挑戰賽 這次共襄盛舉的共有8個公司與單位,分別是康軒文教、康橋國際學校、AIA友邦人壽、易而安不動產、德律科技公司、東台精機公司、北投健康服務中心與新竹市湳中里等,參賽者共739人。 最後有多位完成挑戰賽的成員們,以影音方式分享運動心得。在科技公司上班的蔡先生說,走路是不需要工具的運動,每天7000步的門檻並不算高,報名後運用APP量測血壓與體重,在群組同伴激勵下,從每天、每周到每月達標,連續走路三個月,自然就會很想運動,如果有一天沒有達到7000步,甚至無法安心就寢。 參賽的宋小姐藉由APP與數位科技的生理測量,讓個人更加注意身體狀況,透過每日健走,逐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並且感受運動的好處,不僅變得更有活力,還能有效控制體重,睡眠品質也變好。  擔任公司高階主管的施先生表示一度擔心無法達標,但隨著每天7000步與每個月二十天為目標,第一個月就達到成績,接下來兩個月都能連續達成,「有時到了上床時間,發現還沒有走到7000步,就趕緊到社區樓下走一圈達標,參加這個活動,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確實有很大的改變。」  張東洋強調,接下來將有2至3個月的觀察期,沒有比賽,也沒有獎金,但健康雲持續提供服務,以測試參賽人是否真正養成規律習慣?健盟則同時為隨後的比賽籌募獎金,滿足大家的期望。 最後很高興宣佈,媒體記者將組成「體育記者隊」與「醫藥衛生記者隊」,參加下一期的健康達人挑戰賽,並且進行PK。

物理治療金選獎表揚優質醫療企業! 把關民眾醫療健康之路

物理治療金選獎表揚優質醫療企業! 把關民眾醫療健康之路

2023物理治療金選獎名單出爐,計有七項產品通過審查認證,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訂於112年1月7日上午10時30分,假台北福華飯店舉辦授證典禮,並公開表揚。 物理治療金選品質認證為民眾把關醫療及健康產品 「物理治療金選品質認證」是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所主辦,旨在將五花八門的物理治療相關的醫療及健康產品,透過專家審查,篩選品質,專業鑑賞,替國人在醫療、長照、健康的路上找到可信賴的產品,物理治療師全聯會秉持善盡物理治療師的社會責任及義務的理念,用心替全民的健康把關。  物理治療金選獎獲獎者在多項領域表現卓越 物理治療師全聯會表示,本次獲選產品的廠商,無論是在醫療產業、長期照護或社會企業等領域,皆有優異亮眼的表現。 例如康揚輔具「擺變袋鼠 Flexx Adapt」輪椅,居全球最專業輪椅之列,是具有高調整性的專業擺位型輪椅,可依個案身體狀況調整,以而同樣是代理輪椅的大友醫療器材,今年推出的「TiLite高活動型輪椅」,則是完全不同角度的切入,利用鈦合金的輕量、金屬的剛性、一體成型的全骨架設計,完全量身訂製,全車手工打造,以完全符合使用者身形自傲、以創造最佳效能自豪,可謂是輪椅界的法拉利;福寶科技今年以「NimBO 肌力寶關節活動訓練機」獲得金選認證,此訓練機的特性是可結合原有桌椅操作,一機多用,可評估、可伸展關節、可訓練肌力,關節伸展、彎曲的活動範圍與肌肉力量表現,刻意設計的小體積,非常適合居家使用;另一項訓練設備為聯興儀器「H•ROBOTICS rebless」,具有多種操作模式,可主動、可被動,可用於肘、腕、膝、踝等關節,雲端資料管理,是極為先進的訓練設備。在照護及健康促進方面,通過認證的雃博「減壓氣墊床」藉由氣囊交替,輔助患者翻身擺位和預防壓瘡,降低病患家屬和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減輕照護壓力;百方儀器「Zebris 足壓分析系統」透過科技輔助分析,達到健全的數據,強化健康促進管理,帶動全民邁向智慧醫療的趨勢。 今年物理治療師全聯會也特別規劃金選認證產品專屬網站,替民眾福祉把關,大家不需再「以身試罰」讓身體及錢包活受罪,可以放心選擇所需要的醫療輔具器材,為國人在復健及長照的路上點一盞明燈。   完整的「2023物理治療金選品質標章認證」產品資訊,請上物理治療金選網站。網址:http://www.cptq.tw/

醫美跨足大健康!頂級醫療資源集結北台 2023重啟國際醫療大門

醫美跨足大健康!頂級醫療資源集結北台 2023重啟國際醫療大門

受新冠疫情影響,這幾年全球交流幾乎都停擺,但醫學領域的發展卻未曾停歇。後疫情時代來臨,成立14年的「星醫美學集團」12月於鄉林士林官邸《頂級醫療園區》盛大舉辦「士林星醫美學院X星和診所」聯合開幕,不僅要持續服務民眾「美」的需求,更跨足「大健康」領域,提供民眾更多創新健康服務。 士林是北台大型醫療中心聚集之處,也擁有豐沛的醫療資源,適合發展為頂級醫療產業聚落,士林星醫美學院與星和診所選擇此處,除考量醫療資源條件外,更重要是未來陸續會有更多醫療與科技企業進駐,期望透過合作共同推動北台的醫療聚落,也帶動台灣的國際觀光醫療。 星醫美學集團2020年正式投入預防醫療 星醫美學集團從2008年成立至今,除致力帶給民眾美麗與自信外,面對後疫情時代消費模式與產業生態不斷變化,2020年也正式投入大健康領域。 「大健康」的領域是怎樣的概念?星醫美學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信一表示,面對數位驅動、再生醫療與精準醫學的趨勢之下,星醫美學在多年前就已經與各領域醫學專家共同商討合作,並於今年成立旗下第一間再生醫學實驗室。林信一說明,台灣的幹細胞的研究與治療全球名列前茅,且已經有相當大的突破,未來他相信於再生醫學運用上會有相當大的發展。 數位驅動之有效疾病預防觀測工具 其次,在數位科技驅動的健康管理上,星醫美學旗下品牌「星醫美學院」更推出Rooti貼心貼─貼片型的心電圖全方位生理檢測,針對日常生活長時間動態監測,如果有心律不整、心跳漏拍等狀況通通可檢測出,並可提供醫師分析睡眠障礙之原因及提高篩檢出呼吸中止症之機率,幫助及早發現健康偏移的徵兆。 台灣猝死患者7成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加上近期氣溫驟降帶來的心肌梗塞風險,透過Rooti貼心貼,有別於其他廠牌手錶型的數據監控紀錄,Rooti貼心貼能夠全時段監測心率,並產出睡眠狀態、自律神經分析等報告作為醫療輔助,更有完整數據與心臟活動紀錄,能提早監測危險徵兆。 Rooti貼心貼只有一片OK繃的大小,屬於無線、防水防塵的貼片設計。只要把它「置在心上」連續監測3天,搭配健康檢查療程,更能及早發現健康變化的徵兆。 展望亞洲觀光醫療發展 不僅如此,林信一表示,集團也將在未來的一年發展亞洲關鍵意見領袖醫療年會,年會預計在2023年9月展開,林信一對於台灣醫療技術深具信心,他相信透過專業醫師與醫療資源整合的力量與國際觀光醫療的推廣,以預防醫學的角度著力,相信一定能夠讓台灣醫療走出更不同的道路。

不願丈夫背負高額治療費而離婚 乳癌病友協會引領癌友康復之路

不願丈夫背負高額治療費而離婚 乳癌病友協會引領癌友康復之路

乳癌為我國女性發生率第一名,且近年好發年齡有下降趨勢,許多年輕病友被迫在職場與治療中做選擇,醫療費用自然也成為經濟負擔,甚至有民眾以債養病,經濟與精神皆面臨龐大壓力,乳癌病友協會於數個醫院的會員團體,提供癌友心理諮商以及補助管道資訊,協助癌友重拾人生的掌舵權。 乳癌癌友難以負擔醫藥費用 根據國健署癌症報告,近期台灣年輕乳癌病友人數遽增,對於剛踏入職場不久年輕人來說,癌症醫療費可能變成經濟重擔。早期治療有助提高康復機率,而效用較好的標靶藥物對淋巴有轉移或腫瘤較大的高風險族群,更能降低復發與死亡風險,但自費價格昂貴,動輒一個月需花費十萬元以上。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分享,有許多癌友經濟能力難以負擔治療費用,過去有一名癌友因籌不出錢而選擇刷信用卡來支付醫藥費,但經濟能力實在難以還清卡費,最後甚至以債還債來養病,更令人難過的是,病友為了不讓丈夫共同背負債務,主動選擇離婚。 乳癌病友協會遍布全台 提供病友相關協助 為了不讓病友孤立無援,一群曾受乳癌之苦的女性齊聚一堂,2002年由26個團體共組乳癌病友協會,這二十年來不停歇地提供病友們相關協助。協會志工遍佈全台14個縣市,超過40個會員團體,成立以來透過線上諮詢服務超過2萬名病友。從早期乳癌病友到ABC(Advanced Breast Cancer)復發轉移晚期病友,皆為服務對象,理事長黃淑芳表示,ABC病友在復發後會更加徬徨、消耗更多體力對抗病魔,是更加需要支持的族群。協會常態性舉辦多元工作坊與心理諮詢,提供手作課程幫助病友沉澱心靈,與戰友敞開心房、互相交流的心靈場所,以及專業的心理諮商師協助掌握幸福的健康心理。 病友家屬的付出與支持是病友們對抗病魔的重要支柱,卻也是經常被忽略的對象,許多家屬為了不給病友壓力,將所有心事都往肚子裡吞,甚至出現焦慮狀況。乳癌病友協會的服務對象也包含病友家屬,給予紓解心靈以及心理支持諮詢。同時也有培訓一群病友志工在諸多醫院提供在地服務,也經常舉辦宣導活動,喚起社會大眾的健康自覺及提高乳癌篩檢意願,並且以病友團體的身分倡議提高治療服務品質、推廣早期篩檢,並呼籲政府緩解病友的沉重負擔。 理事長黃淑芳表示,今年為乳癌病友協會成立二十周年,而面對後疫情時代,也改變了服務方式,更加善用YouTube、臉書、LINE等來傳達專業治療的新知。理事長也說協會是一個大平台,平衡各區域的資源確保所有病友享有一樣的服務品質,也不斷呼籲政府成立相關藥品共同基金會、加速新藥審查來爭取病友用藥權利,幫助病友們重拾人生的掌舵權。 關於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1997年長期於醫院擔任志工的乳癌病友們首次聚集舉行全國「少奶奶」大會師,開啟了台灣乳癌病友志工的交流。2002年4月21日,考量病友團體及乳癌支持服務的長期性成長及發展,全台26個乳癌病友團共同組成全國性組織平台「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aiwan Breast Cancer Alliance,簡稱TBCA),期望透過平台組織性地運作和系統性地規劃,讓團體間的交流互動更為緊密,並能藉由資源共用及共享,擴大及延伸服務能量。 TBCA 的成立,讓乳癌病友們不再只知相擁哭笑,而是能系統性談支持服務的推廣、知識性地談病理及醫病溝通,甚至談到了國際,讓全球癌症醫護及病友支持團體驚訝且羨慕台灣病友服務的傲人成績及發展。TBCA目前已結合45個地方病友團體,現有約 15,000 位會員受惠於TBCA所推動的病友支持服務。 更多資訊:http://www.tbca-npo.org.tw/

肥胖症增加疾病風險且會降低壽命! 五成民眾不清楚肥胖定義

肥胖症增加疾病風險且會降低壽命! 五成民眾不清楚肥胖定義

台灣肥胖醫學會22日攜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及健康城市聯盟呼籲國人應有正確打擊肥胖以及減重之正確觀念。肥胖症帶來的隱憂包括短期的生活品質影響、誘發疾病、長期更會造成家庭、社會以及政府沉重的負擔。研究證實多元的介入包括醫學、衛教、地方政府、政府資源的投注有效降低肥胖比例,進而達成健康城市以及健康國家的願景。 民眾認同肥胖是個病,卻不了解肥胖定義 台灣肥胖醫學會於今年11月進行全台20歲以上成年者對於肥胖認知的調查,總有效份數達1,225份,調查報告顯示,近七成(66%)民眾同意肥胖是一個慢性病,發現有將近五成(47%)不清楚肥胖定義,越年長者不清楚的比例越高。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醫師表示,世界肥胖聯盟預估到2030年全球將有10億肥胖症患者,等於每五位女性、每七位男性就有一位患有肥胖症。由於肥胖將導致許多疾病,從焦慮憂鬱、睡眠呼吸中止、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慢性背部疼痛、關節炎、痛風、癌症、甚至預期壽命的減少,「是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會造成衝擊的根源。」 調查報告顯示正在減重的民眾不到兩成(14.7%)尋求專業協助,也不到5%的民眾是從醫療院所或政府機關獲取減重資訊,林文元醫師說明,減重並不是僅僅是吃少動多這麼簡單,基因、賀爾蒙、大腦的愉悅感機制、其他心理因素、是否有其他藥物影響體重等都需要完整評估。而多數民眾減重是基於體態好看,但真正的重點卻是疾病的預防以及生活品質的改善。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國健署近年積極推動「肥胖防治」,以實踐健康體位為目標,讓健康生活型態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為此,國健署不僅針對各族群推動肥胖防治指引,也跟地方齊心努力,各縣市皆舉辦衛教講座及宣導活動,更設置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由專業營養師提供民眾更正確及多元的健康促進資訊,增加諮詢管道,期許建立正確的肥胖防治觀念。 城市帶動肥胖防治效果顯著 全球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各城市是否有計畫性以及系統性的與多方合作,也是各國的趨勢。一份綜觀全球各城市針對防治肥胖的成效調查顯示,從學校、幼兒園的設施、食品營養標示、健康餐點是否容易取得、衛教以及支援系統、甚至肥胖診斷、BMI評估、政策介入都能有效降低肥胖率。美國費城推動「健康費城人」計畫,多元切入,包括健康食物推廣、提升戶外運動的安全性等等,讓兒童肥胖比例降低達6.5%。台灣健康城市聯盟秘書長郭憲文教授引用該份報告提醒,兩世紀以來人類對於延長壽命的成果顯著,卻可能敗在肥胖。郭秘書長同時指出,都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區,肥胖人口比例更高,政治環境因素在改善致胖環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單位必須更仔細的檢驗。呼籲地方政府應與中央密切合作共同防治肥胖。 林文元醫師補充,其實目前針對嚴重肥胖需要開刀治療的民眾,健保已有部分補助協助患者減重,但是過重、肥胖的民眾,並不能因此就漠視肥胖帶來的威脅,透過專業協助下,改變生活型態、低熱量飲食、或評估是否合適以藥物治療,更能協助民眾安全且維持健康體位。這份調查報告也發現,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同意政府投入夠多資源防治肥胖,若能有公預算支持,有將近七成的受訪者願意積極進行肥胖治療,其中體重越重的受訪者,支持同意的比例越高。 專家呼籲民眾,尋求專業醫療找出肥胖問題根源,並且積極減重。也呼籲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持續編列預算支持肥胖防治,朝健康城市邁進。

生技與投資創新趨勢論壇圓滿落幕!

生技與投資創新趨勢論壇圓滿落幕!

2022生技與投資創新趨勢論壇在國家生技園區舉辦,邀請了國家級生技技術前沿以及創投圈的各領域專家進行討論,其中針對投資人最困擾的,如何對生技專利進行評估鑑價,以及投資生技市場該如何佈局,進行了深入溝通與經驗分享。 圖一、主辦單位台灣精準健康暨毒理基因體學會理事長陳璿宇博士 論壇開幕由主辦方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榮信、中研院統計所副研究員暨台灣精準健康暨毒理基因體學會陳璿宇理事長、台灣商業法研究會王雍方理事長及承辦方諾薩克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趙世聰董事長致詞外,還邀請到請到了科技界出身的李貴敏立法委員蒞臨致詞。 圖二、論壇開幕主辦單位與來賓。左起台灣商業法研究會王雍方理事長、台灣精準健康暨毒理基因體學會理事長陳璿宇理事長、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林榮信副主任、李貴敏立法委員以及諾薩克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趙世聰董事長 本次論壇生技知識產權的保護議程中,政治大學法學院與商學院合聘教授馮震宇表示,生醫業者更應該注重智財策略與管理問題,因為生醫產業涉及技術、法律、與商業三個領域,強調智慧財產IP佈局比申請專利更為重要,要用大戰略架構運用好專利與營業秘密等IP,要將IP集結成一個面的戰略架構。公司治理人需要加強IP管理概念,掌握IP競爭優勢,透過市場來拉動資本投入以進行研發創新,再將研發創新轉化為IP才有機會成功,生技加速器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圖三、政治大學法學院與商學院合聘教授馮震宇表示:生醫業者更應該注重智財策略與管理問題。 法碼科技顧問公司蔡坤旺執行長介紹了專利及技術的價值評估程序與方法及價值與價格的界定等生技投資的實務操作,強調如何更好的利用專利技術的評估鑑價,是生技創新企業初期發展的重要工具,並且,在各個投資階段,可以為投資人及技術方提供互相可以依循的指引,也可以為企業帶來更高合理的投資額及更好的發展機會。  智慧醫療與大健康的議程 癌症新抗原智慧疫苗已申請臨床試驗 第一場與談,除兩位主講人外,由中研院統計所副研究員暨台灣精準健康暨毒理基因體學會陳璿宇理事長及台灣商業法研究會王雍方理事長共同主持,與談人有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巨群國際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技術總監劉致宏、富盛國際產業策略長徐松明、卓群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韋月桂會計師及約瑟爵濱法律事務所合夥人洪宗賢律師,對生技醫療智慧財產的保護議題進行了專業及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在智慧醫療與大健康的議程中,中研院統計所副研究員暨台灣精準健康暨毒理基因體學會陳璿宇理事長對精準智慧醫療創新趨勢指出,政府推動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加上中研院執行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精準醫療計畫以及台灣癌症登月計畫等三大健康醫療計畫,期望藉由健康大數據的收集與加值後,提供國內產官學研使用,以促進科學研究與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此外,陳璿宇理事長團隊亦從上千例病患癌症基因突變數據與資料科學方法,發展出癌症新抗原智慧疫苗,已經申請進行臨床試驗,期望促進癌症免疫治療的進程。 而中興大學昆蟲系吳明城教授亦分享了蜜蜂與大健康的生態研究創新趨勢,詳盡的介紹了吳教授團隊如何從蜜蜂食物來源與蜂腸道菌相促進蜂群的正常生長,產出優質蜜蜂相關食用產品。亦從生態系觀點闡述蜜蜂族群衰退,將會導致人類日常生活食品的匱乏,提供大家思考人類活動、蜂群繁衍以及農業產品的重要問題與新的解決方案。 投資資本架構新趨勢議程 投資生技產業應該思考生技專利商業化  第二場與談中,主持人為中研院統計所陳君厚所長,與談人除兩位主講人外,有虎尾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彭及忠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李欣倫主任、國家高速網路中心王聿泰研究員、松柏伊勢美國際醫療集團蘇宗柏創辦人以及緯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夏志豪總經理,熱議產官學研在健康醫療產業的進展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投資資本架構新趨勢議程中,穀神星資本創辦人陳儀雪認為,投資生技產業更重要的是應該思考生技專利商業化與如何進軍國際市場等問題考量,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資本感興趣並持續投入,來協助生技新創的永續成長。其中更需要依靠大數據、人工智慧、財會、法律、通信、市場行銷與品牌價值都能夠持續為生技產業服務,才能夠將生技產業創新推進到商業化環節,若是單純依靠專利技術,並不容易將產品與服務商業化。  因此她提出需要進行專屬生技產業的投資架構配置規劃,瞭解投資人風險偏好、投資年期、期望報酬等後,就投資在資本中各經管基金進行策略配置,才能真正做到多樣性、靈活性與專業性,創造出生技投資生態系,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避免因為不了解生技產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讓投資人在投資生技產業時,能有更靈活的空間決定投資時期,也能夠讓被投資企業能夠專心發展自身優勢,避免過多干預技術發展。    本場與談除兩位主講人外,由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林家振教授,同時他也是美國安卓樂資本合夥人主持,由雲鼎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文強、華研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經理王廷蘴及諾薩克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趙世聰董事長參加與談,在場與談人一致同意現時個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生技新創發展也不是只需要資本支持,唯有集合各領域的專業人士,投入各類資源、並在不同企業間進行資源及市場整合,才能協助生技新創企業發展,打出一場漂亮的生技新創組織團體戰。   

後疫情時代締造安心職場  2022年疫苗十大議題排行出爐!

後疫情時代締造安心職場 2022年疫苗十大議題排行出爐!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22日公布全台上百位醫護人員票選2022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疫苗十大新聞,同時頒布企業防疫聯盟「防疫尖兵獎」予各積極鼓勵員工施打疫苗的企業,現場不只邀請到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莊人祥副署長到場響應,更由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李秉穎榮譽理事長、黃玉成理事長與呂俊毅秘書長進行演講,提供衛教正確資訊,於年末將產學媒官齊聚一堂為全民創造更安心的健康守護網。 近20家企業齊力迎戰流感、免疫負債雙重夾擊 守護員工全家幸福 隨國內放寬口罩禁令,各式病毒如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感染逐漸流行起來,特別是年齡為兩歲以下的幼童,免疫系統沒有經過訓練,因此比大人更要面臨”免疫負債”的問題,一旦接觸到病毒,反而更容易被感染。疫情解封後,為避免將流感或其他病毒帶回家,傳染給小孩,企業更需要有良好的防疫規劃,守護員工與家庭的健康,因此台灣疫苗推動協會(TIVS)持續推動 「防疫尖兵獎」認證標章,不只關注新冠肺炎疫苗的施打補助,也將流感疫苗施打納入評核標準中,鼓勵企業設立相關補助措施、接種疫苗假或衛教講座等,提升員工新冠及流感疫苗施打率,照顧員工一家大小的健康。 本次共21間企業響應「企業防疫聯盟」,透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認證,疾病管制署指導,今年榮獲「防疫尖兵獎」金獎的企業共有9家,包括: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國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安達國際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台灣IBM公司、鴻海科技集團、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銀獎共有3家,包括:華南永昌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金庫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銅獎共有5家,包括:台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睿能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和德昌股份有限公司、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後還有今年首度獲獎的4家新興企業,包括:寶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康和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 「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新生活 新冠病毒疫苗持續引熱議 新冠肺炎疫情在2022年經歷了峰迴路轉的歷程,從3月底起,新一波的Omicron變異病毒及BA.5變異病毒接連帶動了本土確診潮,到12月政府取消了室外空間應全程配戴口罩的規定,新冠疫苗議題在2022年仍是大眾關注焦點,在疫苗十大議題中就佔據八個名次,更是包辦前三大疫苗議題,疫情起起伏伏,針對疫苗接種副作用與族群民眾仍有許多疑慮,對此醫師建議,雖然擔心疫苗副作用對特定族群的影響,但未接種將面對更高的確診後遺症風險,因此仍然鼓勵施打疫苗,以盼全民更有本錢面對與病毒共存的時代。 成人也要打疫苗 投資健康最保險 新冠疫情橫掃全球時,疫苗研發及施打成功保護人們的生命與健康,同時提升民眾對成人疫苗的認知,除了新冠疫苗之外,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疫苗需求,從嬰幼兒施打的終生疫苗到年長者的疫苗,還有許多保護效果佳並建議成人施打的疫苗,包含名列2022年度十大疫苗議題第五名「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在台上市,保護力達九成左右」的帶狀疱疹疫苗以及第七名「除了子宮頸癌 HPV疫苗也可防頭頸癌、菜花」的HPV疫苗,成人疫苗施打最重要的部分在於「提醒」,成人也應該有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提醒疫苗施打的重要性,在這個醫療生技進步的時代,預防接種是一項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健康投資,更要積極施打,免走疾病纏身冤枉路。 第一名、兒童該不該打新冠疫苗的爭議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進入台灣社區,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雖然絕大多數的確診者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但極少數中重症患者,尤其是兒童死亡案例,也讓家長憂心忡忡。然而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開放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國內又掀起新一波討論,讓家長遲疑到底該不該讓發育中的孩子接受新興類型疫苗。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今年以來各年齡層確診者的人數與佔比,12歲以下兒童的感疫風險與其他年齡層無異,雖然兒童染疫多為輕症與無症狀感染,但越來越多國家發現染疫兒童中出現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被統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依據國外數據統計,MIS-C發生機率約為萬分之3,且有3至6成患者會住進加護病房,死亡率在2~10%之間,這也是許多國家開始為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原因。 第二名、國內廣泛討論是否需接種第四劑,接種第四劑疫苗是否利大於弊? 為加強對變異株的防護,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高風險的老年人、免疫功能缺損等族群,就不要等次世代疫苗,現在流行變異株病毒,發生感染的機會很高,如果在等待的過程中感染引發重症會更麻煩,若符合接種資格者,盡速施打現有疫苗。建議以下人員打第四劑,65歲以上民眾;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照護相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或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這幾類人員接觸頻率太高,其他民眾可依各別考量選擇是否施打。 第三名、青少年接種新冠mRNA疫苗可能引起心肌炎 青少年接受mRNA疫苗的確會有較高比例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發生,尤其是第二劑後,通常發生在接受疫苗後一星期內。大多數案例患者對藥物和休息反應良好,很快好轉。但若沒打疫苗,感染新冠病毒後併發心肌炎的風險更高、更嚴重。以色列研究報告指出,mRNA COVID-19疫苗接種增加3倍心肌炎風險;而感染新冠病毒後增加18倍心肌炎風險。接種COVID-19疫苗的益處明顯超過了接種疫苗後患心肌炎的風險。目前更有研究證實,將兩劑間隔拉長到8週以上便會減少心肌炎的發生。台灣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青少年基礎劑可接受BNT或莫德納疫苗,兩劑間隔12週以上;基礎劑兩劑可BNT或莫德納混打;於最後1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接種追加劑。 第四名、台灣引進BA.1 與BA.5次世代新冠疫苗 之前引進莫德納BA.1次世代雙價疫苗後,莫德納與BNT的BA.4/5次世代雙價疫苗雙雙取得台灣的緊急使用授權審查(EUA)。莊人祥表示,莫德納BA.4/5雙價次世代疫苗,已運抵台灣,11月18日中午以前會配發給各縣市政府,各縣市政府會針對這些疫苗來做規劃。預計11月18日起開放12歲以上民眾作為追加劑接種,各縣市陸續釋出預約接種訊息,由於各縣市規劃不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4日)表示,11月18日中午前會配發到各縣市政府,民眾可以到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網站,進一步連結到各縣市的疫苗預約規劃。 第五名、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在台上市,保護力達九成左右 帶狀疱疹有兩大風險因子,年齡是很重要的因素,50歲以後發生率陡升,且50歲以上患者超過半數在痊癒後會留下「疹後神經痛」,此外,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等,也是好發因子。帶狀疱疹可以治癒,也有疫苗可打,目前已有的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預防效果約7成,接種後6年保護力僅剩不到35%;8月即將新上市的非活性疫苗,預防效果高達9成多,且接種4年後保護力仍有85%。 帶狀疹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由於國內50歲以上族群幾乎百分百得過水痘,因此建議50歲以上、或18歲以上免疫力不全族群可考慮接種疫苗。 第六名、由於新冠病毒不斷出現免疫逃脫,恐致每年都發生2到3次的感染潮 美國Omicron BA2.12.1病毒,以及在南非現蹤的Omicron BA4和Omicron BA5病毒,都出現感染過Omicron病毒者再次感染的情況,感染Omicron病毒後痊癒的人,在數個月內會再度染疫,只是被感染時症狀比較不嚴重,因為他們身上已經有一定的抗體,但不是完全免疫,且美國數據更顯示,有75%的輕症患者出現「長新冠」,也就是有呼吸道問題、嚴重疲勞、認知及記憶受損等情況,由於Omicron病毒不斷出現免疫逃脫,加上全球化時代交通便利,各國人與人的交流更為頻繁,導致病毒在持續變種的情況下,恐致每年都發生2到3次的感染潮。 第七名、除了子宮頸癌 HPV疫苗也可防頭頸癌、菜花 早年大眾普遍將HPV疫苗和子宮頸癌疫苗劃上等號,但其實不然。一旦感染HPV病毒將無法自行清除,除了常聽到的子宮頸癌,還有菜花、口腔癌、頭頸癌、肛門癌等風險,其中口腔、口咽及下咽癌更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既然HPV與這麼多癌症和疾病有關,如何積極預防成了矚目焦點。除了安全性行為外,男女共同預防HPV,依醫囑施打疫苗,防治效果會更好。 第八名、打3劑高端新冠疫苗 對死亡、中重症保護力超過9成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11/18)表示,不分年齡層族群來看,接種三劑高端疫苗在中重症保護力高達 91.4%,高於莫德納 87.4%、AZ 疫苗 65.9%,但低於 BNT 疫苗 95.8%,對死亡的保護力則高達 90.3%。根據內部資料分析結果,以全年齡層來看,相較沒有接種疫苗者,對死亡的保護力,接種三劑疫苗者,AZ 為 60.9%、莫德納為 90.0%、BNT 為 95.6%、高端為 90.3%,專家會議一致決議認同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符合疫苗保護效益,代表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維持有效。 第九名、日本不承認高端疫苗,赴日旅遊必須提供入境前72小時內的PCR陰性證明。 依日本現行防疫規定,入境者須打滿3劑列入WHO緊急使用清單之疫苗,但國產高端疫苗並未入列,因此接種高端疫苗的旅客,需檢附72小時內PCR陰性證明,引發部分民眾批評。指揮中心19日 (10月)宣布補打方案,民眾持電子機票等證明,就能接種高端疫苗以外的廠牌。24日晚間,高端公司發表最新消息,表示28日起至年底前免費提供接種高端疫苗的民眾赴日PCR檢測。 第十名、英媒認台灣面臨垂直感染軌跡的可怕前景,恐在夏季前造成前所未有的死亡率 台灣一直以來努力堅守著疫情,去年更因為防疫成就躍升國際舞台,然而近日本土確診人數暴增,英媒就直指,台灣正面臨著垂直感染軌跡的可怕前景,可能會在這個夏天引發前所未有的死亡率。對此,台北計算生物專家倪誠志(Chase Nelson)也指出,未來每天確診人數恐為20萬例。隨著新冠肺炎發生巨大轉變,台灣從每天數百病例猛增至數萬例,餐廳、學校、健身房現在都空空如也,曾經被視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安全國家」之一,現今面對極高傳染力的Omicron仍束手無策。

人文藥草園暨關渡人文藝術週開幕  邀民眾「藝」齊為世界點燈

人文藥草園暨關渡人文藝術週開幕 邀民眾「藝」齊為世界點燈

台北捐血中心、和信醫院、和碩、華碩與慈濟人文志業,今年共同主辦「第一屆關渡人文藝術週」,期待能集結「科技、人文、藝術」的力量,形成一股共善動能,讓愛在關渡周邊社區中流轉,形成「新的社區生活方式」,再藉由每年年底最後一個週五與週六,舉辦「關渡人文藝術週」,成為每年此刻的長期運動,進而推動善的影響力到全世界。 人文藥草園歡迎民眾祈願點點星光 「人文藥草園點燈暨關渡人文藝術週開幕記者會」於十二月二十二日下午五點,在關渡靜思堂前舉辦。「人文藥草園」以藥草做為景觀設計,這些平日垂手可得的藥草,看以平凡微小,其實都能發揮植物的藥能。《道德經》52章中,提到「見小曰明,守柔曰強。」見微知著,很柔很小的藥草,一但變成藥,會是很強力量。點燈活動之後,每晚都會點亮,「人文藥草園」沒有圍牆,歡迎大家都能來走走,祈願點點星光,凝聚眾人之力,用微光照亮全球黑暗的角落。 正當全球還在COVID-19疫情影響中,俄烏戰爭持續不斷,還有氣候變遷及全球饑荒不見好轉時,每年十二月這個充滿溫馨的日子,更是提醒我們也是一個感恩的月份,珍惜能在祥和社會中生活所擁有的一切,把資源分享給需要的人。期待在看藝術表演與展覽吸取滋潤生命的養分,鍛鍊對視覺美學的「感受⼒」,讓灰暗天空多了色彩的力量,滾動這個世界。 關渡人文藝術週邀請眾多藝術團體演出 「關渡人文藝術週」於十二月三十日的「人文薈萃音樂嘉年華」,邀請到雲門舞集、朱宗慶打擊樂團、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大環男孩楊世豪等世界級的表演藝術團體演出,立足台灣,窺見人文的國際版圖。寒冬中也會添加熱血活動,台北捐血中心在「關渡人文藝術週」也會舉辦捐血活動,還有慈濟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建檔活動,捐血助人與幹細胞配對成功也是一種心靈的「美感」。 十二月三十一日安排適合親子同樂的「人文薈萃音樂嘉年華~親子音樂會」,陣容包括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愛樂少年合唱團、達斯克劇團、靜思書軒小志工與大愛真健康主持人盧柏任帶動親子幸福動一動,用健康的步調過完2022年最後一天。 届時除了人文藥草園點燈藝文團體演出,還有二十五間知名品牌店家參與「二五年.二五攤」蔬食市集,歡迎在歲末年終,跟至親好友一起在藝文的氛圍中,彼此祝福,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一刻不敢走怕錯過公車 「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助癌友安心就醫

一刻不敢走怕錯過公車 「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助癌友安心就醫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且癌症的發生率從60歲之後即大幅提升。癌症是必須高頻率穩定治療的疾病,對於正在接受治療之癌友,常常需要每週甚至每天往返醫院,而偏鄉長者面對密集的治療,身體已是一大負擔,更需接受長時間且不方便的就醫車程,讓他們求生的一哩路雪上加霜。 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關注偏鄉癌友就醫狀況,在富邦人壽連續5年企業資源挹注之下,協助逾1,700名偏鄉銀髮癌友順利就醫。今年攜手富邦人壽與中華顧問工程跨界合作,建立「銀髮癌友偏鄉交通媒合平台」,以台東地區作為首發地區,於2022年10月起上線營運,提供偏鄉癌友更實質的交通服務。 交通不便讓偏鄉癌友身心俱疲 7成萌生中斷治療的念頭 台灣癌症基金會 賴基銘執行長表示,癌症屬高齡化的疾病,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癌症是需高頻率回診的疾病,癌症若在確診3個月後及時治療,1年內死亡率為18%,未接受正規治療,1年內死亡率將成長3倍達55%,如能持續治療,可以穩定控制病情甚至治癒。但對偏鄉的銀髮癌友而言,就醫交通的環境艱困,往往會造成中斷治療。 偏鄉交通不便恐讓癌友萌生中斷治療念頭,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2019年調查,探究癌友就醫可近性之困境,結果顯示:銀髮癌友比例高、就醫往返時間成本高、獨自就醫比例高,為偏鄉地區普遍常見的「三高」現象。逾7成癌症病友曾因居住地交通不便而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就醫路的艱辛竟比療程副作用更難忍受,這是住在都會居民往往很難想像的不便。據統計有5成以上偏鄉地區癌友,前往醫院接受治療至少需要花費4小時車程;尤其是東部及南部地區幅員較廣,大眾交通運輸不便,醫療院所比例又低,使得偏鄉地區的癌友在治療路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偏鄉公共運輸佔比低 銀髮癌友暴露在不安全的就醫環境 「居住在台東縣金峰鄉深山工寮中的陳伯伯,每次下山治療都需先委託鄰居或親友協助接送下山,再到鎮上的臨海公車亭,迎面吹著海風等待轉乘班次一天兩班的公車前往醫院就醫,一步都不敢離開,深怕公車就錯過了……」 金鐘得主小薰-黃瀞怡今年受邀擔任偏鄉守護大使,透過小薰過往居住桃園仙島的成長背景與母親為癌症患者的照顧者經驗,一同實地走訪偏鄉拍攝陳伯伯就醫的實際狀況,小薰感慨地說到「特地拉拔到台東拍攝推廣影片,要抵達到他家,要先經過蜿蜒、曲折的山路,先將車停在山坡下,再爬過一個陡坡後才會抵達到陳伯伯的家,沒想到他們的抗癌路是如此艱辛又漫長。陪著伯伯下山就醫吹著海風等那班次極少的公車,心想著要怎麼一個人走過這條抗癌之路。但不希望要因為這樣,就讓偏鄉癌友因而害怕且抗拒就醫。」這也讓小薰想起小時候,還居住在仙島上,當時爸爸突然闌尾炎,就看到媽媽一個人扛著爸爸下山、媽媽開船、爸爸躺在船上。只記得抵達到渡船頭時,一集流星花園也播完了!再從渡船頭到醫院又花了半小時。所以小薰能理解偏鄉癌友們,因為距離跟車程疲累而拒絕就醫的心情。 創新運輸服務:就醫交通媒合平台上線 助偏鄉癌友「醫」臂之力 安全道路+乘載服務+家庭支持=安心就醫 長年致力於健康促進與高齡弱勢關懷的富邦人壽,連續7年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自2015年共同攜手推動「全民練5功」專案,獲得國健署重視與肯定,列為國人防癌的重點衛教宣導。富邦人壽公關廣宣部部長陳姿瑛表示,我們了解到偏鄉交通的不便會大大影響癌友治療意願,故從預防角度,轉為聚焦於實質解決偏鄉銀髮癌友的就醫困境,2017年起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推出「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交通補助計畫,並發揮社會影響力,號召大眾關注偏鄉癌友就醫可近性議題。今年持續攜手基金會推動偏鄉銀髮癌友關懷。 為更貼近偏鄉癌友的就醫需求,台癌自2022年10月起起,除了提供偏鄉就醫交通補助金,更連結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的資源,啟動「偏鄉多元移動交通媒合平台」,結合在地多元車輛實體運輸載送。中華顧問工程司周永暉董事長表示,作為交通公益法人,多年來關注偏鄉移動服務議題,認知到交通運輸對偏遠地區的宜居性扮演著關鍵的功能,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對於偏鄉運輸應該有更智慧與更創新的作為。科技成果應全民共享,透過交通建設與智慧科技的整合,有移動需求者都可享有行的權利,讓交通成為偏鄉民眾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建設。  台癌致力關心偏鄉癌友就醫問題,富邦人壽多年來發揮企業社會責任,以及跨單位與中華顧問工程司異業結盟,建立偏鄉癌友交通媒合平台,使偏鄉癌友能安心就醫。期待能拋磚引玉,透過守護大使小薰-黃瀞怡的影響力,一同呼籲全民關注偏鄉癌友就醫可近性議題,一起幫助更多銀髮癌友走出治療的交通困境,讓康復的「醫」哩路不再遙遠。 請上台癌官網或「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活動網站,一起幫助偏鄉癌友就醫的一哩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