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子宮肌瘤3問答 醫籲控制生活飲食

子宮肌瘤3問答 醫籲控制生活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特別喜歡吃燉補的34歲女性,在4年間動過2次切除子宮肌瘤手術,去年回婦產科複診,又發現了多顆子宮肌瘤,西醫建議做第三次手術,但因為前2次的手術已造成腸壁沾黏,引起排便不暢,對於要做第三次手術感到巨大壓力,於是前往中醫就診。子宮肌瘤與生活飲食有很大關連中醫師建議患者調整飲食習慣,經由6個月的中藥與針灸調理,子宮肌瘤從原本5公分縮小到3公分,其餘的肌瘤也都有穩定的縮小,原本惱人的生理痛也改善許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子宮肌瘤與生活飲食有很大的關連,子宮肌瘤是高度雌激素敏感的,也就是說雌激素是刺激子宮肌瘤成長的必要條件。因此要保持子宮內的健康環境,良好的雌激素代謝是不可或缺的,避免食用會引起子宮肌瘤的“高危險”食物,對於預防或延緩子宮肌瘤的復發是有幫助的。避免食用含有荷爾蒙的食物周宗翰醫師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而主食為高熱量、高油脂的婦女在臨床上特別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油炸食物如炸雞,洋芋片、炸排骨中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另外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的絮亂。高脂肪食物促進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年菜中少不了大魚大肉,特別是蹄膀或是豬五花那好吃的油脂,攝取就必須要適量,華人的年菜:麻油炒雞佛就是其中一道地雷菜,常有人說女性多吃雞睪丸,皮膚會變得美麗,雞睪丸裡的確含有荷爾蒙,膽固醇與油脂更是高,子宮肌瘤朋友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過多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吃雞蛋會不會使肌瘤變大?正常情況下,適度攝取雞蛋(1天1顆)並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若真的擔心,不妨可將雌激素含量高的蛋黃部位捨棄,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必要,因為雞蛋雌激素的含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可觀,但是要當心蟹黃、蟹膏、蝦膏、動物內臟,雌激素含量原本就較高,同時又容易囤積環境荷爾蒙,在攝取時要小心。那藥膳湯可以喝嗎?周宗翰醫師建議品嘗一碗即可,中藥會不會養大子宮肌瘤,如果吃錯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但是因為中藥材很貴,所以放入煮雞湯的中藥材通常份量也不會太多,放最多的常常就是調補脾胃的紅棗與甘草,所以記得以一碗為限。年節期間免不了吃一些零嘴與甜食,閒暇時來一塊蛋糕、巧克力喝杯下午茶享受年假真是一個享受,不過吃太多甜食要特別注意,甜食也算是高油脂、高熱量的代表,當身體代謝異常出現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血液中雄激素增高,影響荷蒙爾分泌,就容易產生排卵障礙,誘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肌瘤患者可以喝酒嗎?答案絕對是可以的,但是本身有肝臟功能疾患就不建議過度飲酒、熬夜,這些行為容易造成肝臟機能異常,一旦肝臟機能異常,可能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調節。因為肝臟是體內調節荷爾蒙的重要角色,健康的肝臟的確可以幫助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過度的飲酒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飲食應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包含花椰菜、青椒,堅果類的杏仁、核桃等,和全穀類的糙米、小麥、燕麥等。另外高鈣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等,也有助於子宮的調養還能夠促進子宮細胞生長,對子宮發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幫助,飲食中應增加攝取蔬果量,因為蔬果中的各種植化素,具有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的優點,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但是這類蔬果要煮熟,水果也務必在早上食用。豆製品以及山藥屬植物性荷爾蒙平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魚肉等,取代肥肉的攝取,可以幫助代謝機能穩定,使身體荷爾蒙正常分泌,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豆製品、山藥要適量而止,豆製品以及山藥都是屬於植物性的荷爾蒙,少量的攝取並不會對肌瘤造成影響,但是多量就不行。

血壓忽高忽低 中醫以調理肝腎來控壓

血壓忽高忽低 中醫以調理肝腎來控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銀行高階主管,常常因為總行一個通知下來,就要立刻提出可行方案,導致他突然有一天頭痛快痛死了,只好去醫院掛急診,血壓高達170。急診醫師說檢查沒有甚麼大礙,用藥降壓之後,觀察沒事就回家了。但回家後,有時血壓偏高有時卻低於100,回心臟科調整藥物好幾次依然不穩定,除了頭暈之外,有時還有水腫、性功能障礙的問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我國的十大死因當中,高血壓雖然位居第8,但死亡率卻是上升最明顯的,根據統計,在超過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500萬高血壓病患中,卻有三分之一患者不自覺,這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隨時會出現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等重大疾病的風險。收縮130、舒張80以上 即為高血壓高血壓,過去認定的高血壓是140/90,但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是會出現高血壓併發症。因此,美國心臟協會已經調整了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130/80毫米汞柱(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就是高血壓,正常血壓的定義則維持120/80毫米汞柱以下,希望讓大家對於高血壓可以有更多的警覺性。沒有症狀並非不用治療 恐增加動脈硬化風險根據研究,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因動脈硬化帶來的風險,平均壽命可縮短20年。未服藥的高血壓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有服藥控制者的21倍、發生腎臟病變的風險是健康者的2倍、發生心臟衰竭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另外也比一般人容易發生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眼部病變、腦部病變等。因此高血壓治療的目的,是透過維持血壓正常穩定,預防及降低併發症的發生。中醫對於高血壓的治療,並不是著重在於『用藥降血壓』,而是在於『讓身體自己可以調控血壓』。高血壓在古時候,多稱為「眩暈」、「頭痛」、「中風」,大多屬於肝、脾、腎功能的失調。《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元《丹溪心法》:「無痰不作眩」明《景岳全書》:「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當以治虛」。調理肝腎陰陽 為中醫治療高血壓的重點中醫認為高血壓主要是為肝腎陰陽失調,陰虛為本、陽亢為標,所以,透過中醫調理,讓這個陰陽失調的情形重新調整回來,就是中醫治療的重點。像是肝火亢盛、陰虛陽亢、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痰濕阻逆、氣虛血瘀…等等,都是臨床上常見的體質分型,依照每個人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就可以讓我們身體逐漸找回調控血壓的能力,就能讓血壓更穩定。(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常滑手機頸椎盤突出!術後6照護須知

常滑手機頸椎盤突出!術後6照護須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低頭滑手機,當心頸椎的「避震器」遭殃!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會造成頸椎椎間盤壓力過大,從肩頸到腰部都可能出現痠痛症狀,導致頸椎出現椎間盤退化性疾病。椎間盤位於兩脊椎骨之間,功能如同避震器一樣,在脊椎活動時能減緩脊椎承受的壓力與衝擊,以防止脊椎損壞,並可以提供脊椎活動的能力。當椎間盤因經年累月的壓力,或受到突然的衝擊力時,椎間盤中央的髓核,就會被擠壓出來而壓迫到神經,導致椎間盤突出。人工椎間盤是一種可以模擬人體正常椎間盤的植入式裝置,屬於中、高風險醫療器材。當椎間盤突出需要治療時,透過手術將病變的椎間盤切除,並植入人工椎間盤,取代原來椎間盤的位置,讓患者的脊椎在術後仍可保持良好的活動性,患者術後的自我照護須知包括:1.病患術後3至5天便可出院。2.維持正確的睡姿,保持脊椎曲線自然平直,避免脊椎彎曲。3.早上起床前先做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再下床。4.不要維持固定的姿勢太久,多動動身子。5.在患部做熱敷,以41到43°C的溫度熱敷15-30分鐘,每天1至2次。6.維持適當的體重,以減輕關節承受的壓力。食藥署提醒,在接受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前,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依照病情、職業、生活習慣等,評估是否適合置換人工椎間盤,並遵守醫院提供的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通宵打麻將罹靜脈血栓 嚴重恐心梗

通宵打麻將罹靜脈血栓 嚴重恐心梗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是旅遊旺季,新聞媒體常提醒民眾,搭飛機或長途車要提防「經濟艙症候群」,但你可知久坐打麻將、玩牌、追劇等等,也可能引發經濟艙症候群,不可不慎。經濟艙症候群最早出現在飛機經濟艙的乘客身上,故得其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陳冠宇指出,主要成因是長時間坐著或躺著不動,造成下肢靜脈血栓,稱為「深層靜脈栓塞」。靜脈血管內出現血栓 嚴重恐造成心梗下肢血液回流時,需靠肌肉去擠壓,若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可能造成血液循環不佳,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得靜脈血管內出現血栓。如果血栓發生在大靜脈,隨著血流跑到右心室、肺部,堵住肺部血管,可能併發急性肺栓塞,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嚴重時,恐發生呼吸衰竭與休克;若是心臟中膈缺損,血栓也可能跑到左心室,影響動脈系統,造成心肌梗塞,但這個機率相對低。陳冠宇主任表示,經濟艙座位的活動空間小,飛歐美國家動輒搭機十幾個鐘頭,原本身體無異狀的人也可能發生深層靜脈栓塞。但其實飛機以外的交通工具,像是長途火車、巴士等,也有潛在的危險性。而且不只搭交通工具可能發生經濟艙症候群,過年期間,有些人一上牌桌就黏住,不打通宵不罷休,或是久坐看電視、打電玩等,特別是容易產生血栓的高風險族群,就可能因此引發經濟艙症候群。這些人是經濟艙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陳冠宇主任提醒,先天凝血功能缺陷、肥胖、老年人、腳部受傷或動過手術、有栓塞病史、癌症病史、高血脂、糖尿病或是抽菸習慣的人,還有長期服用避孕藥、孕婦、不愛喝水的人,要特別小心。此外,手術後無法自行翻身、長期臥床病人也要注意。平時如果久站就會腳腫的人,代表靜脈回流可能不太好,應提高警覺。經濟艙症候群好發於下肢的深層靜脈,如果造成急性肺栓塞,可能引發休克,慢性表現則為腳腫脹難消,時間久了,可能產生靜脈炎或蜂窩性組織炎,衍生更多併發症,像是腳潰瘍或發黑。治療上,經濟艙症候群以抗凝血劑藥治療,通常會有不錯的效果。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預防深層靜脈栓塞,陳冠宇主任叮嚀民眾,要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不走動,至少每隔1小時起身動一動,如果搭飛機或在辦公室裡不方便頻繁走動,可做些簡單的腿部伸展動作,轉轉腳踝、動動腳趾、踮腳尖、翹腳板等,或是用手輕輕按摩小腿與大腿,促進血液循環;並且記得多補充水分,以免血液太濃稠,而提高血栓形成機會。

新型標靶藥物 助軟組織肉瘤縮小

新型標靶藥物 助軟組織肉瘤縮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三十八歲婦人,兩年前因為腹部腫脹而持續血尿、腰痛不止,本以為是婦科疾病,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才發現,原來病灶在腎臟,有一顆十五公分大的腫瘤,且已遠端轉移,肺部伴隨五至六顆三公分大的腫瘤群,確診為「軟組織肉瘤」。軟組織肉瘤致病機轉不明 發現多半晚期收治該患者的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祐立表示,軟組織肉瘤致病機轉不明,好發部位遍及人體全身,包括脂肪、血管、神經、肌肉等範圍相當廣泛,若依組織型態分類約有五、六十種亞型態。軟組織肉瘤只是一個統稱,且因為難以從外觀察覺,確診時肉瘤多半已壓迫其他器官,發現往往已經是晚期,也因此造成治療上的困難。蘇祐立醫師指出,軟組織肉瘤治療以完整手術切除為主,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為輔。由於許多軟組織肉瘤的惡性度與復發機率高,加上傳統化療藥物副作用大,臨床雖以手術切除合併化療為主要方式,但對患者來說,反覆接受手術切除相當折騰,猶如「拉鍊人」重複開肉、待傷口癒合,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以該名患者為例,確診後,以化療四個月,待腎臟腫瘤縮小一半至七公分後開刀切除,而肺部轉移腫瘤也因化療縮小,但沒過多久,便因化療抗藥性導致肺部出現新病灶,因胸部病灶難以開刀切除,後續改以標靶藥物治療,病情控制穩定。標靶藥物問世 拉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蘇祐立醫師表示,若是軟組織肉瘤已經無法局部控制,或是屬於惡性度高,轉移率高的亞型,傳統化學治療往往難以控制病況。目前標靶藥物已能成功拉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也減少截肢、感染、噁心嘔吐、造血功能低下等副作用。「過去沒有標靶藥物時,基本上病人相當辛苦,且效果也撐不了太久。」「目前多半用在第二線治療,有七成軟組織肉瘤患者使用新型標靶藥物可控制腫瘤生長,不再陷入反覆切除循環。」蘇祐立醫師提出,目前的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副作用小,且對部分軟組織肉瘤型態的反應率高,例如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等,能明顯縮小腫瘤,病人的生活品質亦可維持良好。新型標靶藥物的副作用小、反應效果良好,它的出現可說是患者福音。蘇祐立醫師提醒,身上若出現不明腫塊,一定要儘速就醫檢查;若是已確診軟組織肉瘤的患者,建議尋找具備治療軟組織肉瘤經驗的專門團隊,治療方式的擬定對日後癒後及復發機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一張靠背椅 在家也能練肌力OK操

一張靠背椅 在家也能練肌力OK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體肌肉量隨年齡而流失,30歲以後每年減少1%,70歲後更加速流失,這種與老化相關骨骼肌流失稱為肌少症。肌少症若又伴隨身體機能下降,易造成日常活動能力變差、衰弱,易發生跌倒、骨折,甚至死亡等意外。因罹患癌症接受開刀及電療後造成的肩膀僵化,在還沒接觸肌力訓練前,每天都要作復健、每二週要找推拿師報到的護理長王境堪,在肌力訓練一陣子後完全擺脫肩膀僵硬困擾。忙碌沒時間上健身房 肌力逐漸流失台東馬偕李春香護理師,因參加衛福部的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運動指導師資培訓,無心插柳吸引了一群需要運動的同事,而組成了「肌力健身社」。他們在家也大都是家庭主婦,在忙碌的工作中,沒時間上健身房,又覺得肌力的重要。每週利用週二下班之餘集合運動,讓肌力不因為年齡而流失。經過二年的訓練,每人都覺得受益良多,有的人說自己長高了,有的說自己身變美了,更重要的是規律運動讓他們都變健康了。提升肌力 改善肌肉酸痛、降低跌倒風險李春香護理師表示:研究證實,適當的肌力強化運動可延緩肌肉量流失、強化肌力、增進柔軟度,進而能改善肌肉酸痛、降低跌倒及傷害風險,更是一項在冬季可以居家進行、安全且方便的運動。一套簡單的「徒手肩胛帶穩定運動」,以英文數字I-Y-W-L-T為形狀的動作,不僅可強肌力也可改善上班族肩頸酸痛的問題,值得大家推廣。訓練肌力 提昇功能性肌群冬日運動,因為氣溫較低,致使身體肌肉延展性降低、關節較僵硬,神經敏感度下降……等,若未加注意,易造成肌肉拉傷、肌腱炎、血壓升高,甚至引發心肌梗塞、中風或猝死等意外;尤其是高齡長輩,建議在室內進行強度中等、緩和的肌力強化運動。訓練的肌力以能提昇日常活動能力的功能性肌群為主,有助於提物、控制走路時姿勢的穩定與平衡,並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居家簡易運動 健康滿分居家中可利用非滑輪、標準高度的靠背椅,採坐姿進行以確保運動時的安全;運動時應隨時維持標準坐姿,即坐在椅面二分之一位置,兩腳平行微張開、與肩同寬、膝蓋對準腳尖平踩於地面,兩側肩膀自然下垂,下巴微內收靠近脖子,胸、腰挺直,縮小腹,雙眼直視正前方,自然呼吸、避免憋氣。運動次數建議每週進行2 ~ 3次,每次運動包含三項運動程序,即熱身及伸展、肌力強化及緩和運動,依個人狀況漸進性增加時間及次數進行。

看懂骨鬆T值 2動作預防骨質疏鬆!

看懂骨鬆T值 2動作預防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確認自己有沒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可以至醫院照X 光檢查。檢查數據出來,只要關注一個「T 值」(T-score)的數據即可。當數值在1 ∼ -1 的範圍,即代表是正常的。一般會從骨質密度檢查中的T 值來評估骨質狀況,醫師也會依照T值追蹤骨質疏鬆症患者,看治療後是否有改善。這個數值是把你現在的骨密度和30 ∼ 35 歲的年輕人做比較,要以你的年紀來考量。舉例來說:如果你是50 幾歲,你的數值為-1 就不用擔心,如果你是28 歲,這麼年輕就是-1,則要擔心了。一般來說,數值在-1 之前都算可以,-1 ∼ 2.5 的人算是骨少症,超過-2.5 就是骨鬆了,一旦跌倒,這種人骨折機率就是一般人的九倍之多,要非常小心。T 值檢測表哪些人需要做骨密度檢查?女性65 歲以上、男生70 歲以上者,每年至少要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不是你有骨鬆就一定會骨折,而是要清楚自己在哪個階段應該注意什麼事情,才是積極預防該有的心態。除此之外,高危險的人要注意以下事項:預防骨質疏鬆的簡易運動適合年長者的運動有很多種,走路散步或是快走都可以,但最好要背一點東西來走,增加身體負重量。不過很多老人家膝蓋不好,走不了多久,我一般都會請他們做很簡易的動作,像是手推牆壁動作,這是利用手部增加負重的運動。腳部可以做踮腳尖向上的動作,還可以背上背包(裝上你的體重十分之一的重量即可),手部和腳部動作輪流做,對於像我這種沒時間運動的人效果很好,大家也可以試試看。(本文摘自/每日好D【實踐版】/采實文化)

累到只想躺著!這樣做為身體充電吧!

累到只想躺著!這樣做為身體充電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職業婦女的身分過日子,是相當艱辛的事。我也是一邊養育八歲、兩歲的兩個孩子,一邊工作,所以總是忙得不可開交。趕在時間內將老大送去學校,再將老二托付給保母,然後才急急忙忙地趕去上班。每逢週末,總要忙著整理一週以來顧不到的廚房、擦掉殘留在水槽和地板的汙垢,還要清理冰箱,可說是一人扮演醫師、媽媽、主婦三種角色。但對於生活過得比我更忙碌的職業婦女來說,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某某女士是補習班講師,又身兼主婦和三兄妹的媽媽,她委屈地說,自己總是覺得身體沉重,每天下班回家後就覺得精疲力盡,根本沒有力氣再處理家務事。檢查結果出爐,果然不出我所料,三十七歲的她有嚴重的退化性脊椎狹窄症,皮膚也很粗糙,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五、六歲,而且臉色暗沉,總是眉頭深鎖,臉上彷彿寫著「我好累」一樣。會這樣也是情有可原,她不但睡眠不足,飲食習慣更是亂七八糟。她說,孩子們飽餐一頓後,她會一邊收拾善後,一邊站在水槽旁,用一碗湯隨便打發一餐,連水也幾乎不怎麼喝。她的血糖值在空腹狀態下介於100 ∼ 140之間,有點偏高,雖然有拿糖尿病的藥物,卻經常忘記服用。通常檢視病患們的X 光片時,腹部會在X 光片的畫面範圍內,可是她的腹部卻超出X 光片,幾乎要跑到外面去了。明明才三十幾歲,腹部的脂肪層卻厚到僅次於五十多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原因在於,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不規律飲食習慣所致。由於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肌力明顯下降,相較於同齡女性,女性荷爾蒙數值也偏低。為了活化身體的功能,有必要改善飲食習慣和進行肌力運動。三餐規律配合運動,連腰痛都治好了「三餐要規律地進食,脂肪才不會囤積。人類的身體不是笨蛋,一旦用餐間隔變長,下一次用餐時,身體便會將大部分的卡路里累積起來,不當作能量使用。吃早餐時,請務必要吃蛋白質。」我請她購買分別包裝成一餐分量的減肥專用雞胸肉,並建議她每天早上都要吃。最重要的是,開立能強健深層肌肉的運動處方箋給她。一個月後,不僅血糖和血壓回到正常值,荷爾蒙數值也達到平均值。這也如實反映出「為使女性荷爾蒙數值維持正常,運動是必須的」這一點。腰圍也減少了十五公分,令她開心不已。Doctor's talk只要肌肉量夠,吃再多也不容易胖睡眠品質比睡眠時間重要,疲勞不是睡得多就會消失,如果睡眠品質不佳,再怎麼睡也覺得累。一旦到了更年期,女性荷爾蒙就會急速減少。然而,分散與分解脂肪細胞是女性荷爾蒙的功能之一,這就是為什麼二十多歲時全身上下發胖長肉,但是四十多歲起只有腹部發胖的原因。因此,到了女性荷爾蒙開始減少的三十多歲時期,肌肉運動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肌肉細胞發達,吃再多都會被當作能量使用,不會發胖。解痛伸展操-消除腹部贅肉的運動 瑜伽棒抬上半身【每次10秒,反覆15次】功效大量使用腹肌和臀部肌肉,能刺激並鍛鍊深層肌群。對於固定脊椎有一定效果,同時也能讓身體充滿彈性。更能鍛鍊強化脊椎和包覆脊椎的肌肉,舒緩腰部疼痛。1. 趴姿,雙手打開至與肩同寬,並放在瑜伽棒上。2. 一邊吐氣,一邊繃緊臀部和背部肌肉,將瑜伽棒往身體方向拉過來,並挺起上半身。Point 這時應避免腰部過度彎曲。 跪姿腰部伸展【每次5秒,反覆10次】功效 放鬆腰部肌肉及鍛鍊柔軟度,同時也能有效舒緩腰部疼痛。1. 呈四足跪姿,雙手打開至與肩同寬,雙膝打開到與骨盆同寬。2. 眼睛直視腹部,將背部往上捲起,腳背壓地。Point 這時應避免將臀部往後移。(本文摘自/鬆筋膜‧除痠痛‧雕曲線的強肌伸展解痛聖經:不吃藥、免手術,有效改善激痛點的114個修復運動/聯經出版公司)

機械式取栓可增成功率 少腦水腫機率

機械式取栓可增成功率 少腦水腫機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血管疾病」仍高居台灣人10大死因之第4名。中風防治有賴民眾的早期發現與及早就醫,因此台南市衛生局也推出了台語發音的「嘴歪臭奶呆、走路腳歪歪」這句口訣,幫助民眾快速記憶與方便判斷中風發生的可能主要症狀。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 需在發作3小時內施打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說,「腦血管疾病」的病人除部份為自發性腦出血外,仍以急性缺血性(梗塞性)腦中風為主要病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在急性期治療上,雖有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機會改善預後,但此一治療方式可應用的時間極為緊迫,僅能在發作後的3個小時內施打。病人到達醫院時常常已逼近施打的時限,因此各急救責任醫院無不為了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而設立許多緊急流程。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 非每個腦中風患者皆適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即使在時限內施打,仍有必須要考慮的風險與禁忌症,並非所有病人在時效內即可施打,例如曾有過出血性腦中風的病史者、近3個月內接受過開顱或脊椎手術者、近3個月內有另一次缺血性腦中風者,或是有凝血功能障礙者,皆屬於無法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病人族群。病人若注射血栓溶解劑的療效不佳或是無法接受施打,可能接著會發生嚴重腦水腫、顱內壓上升而意識昏迷等,嚴重者可能需要進一步接受顱骨切除減壓的開顱手術,甚至仍可能有生命危險。「機械式取栓」技術可增加治療成功率張哲肇醫師還說,為增加可治療的病人族群,改善中風病人的預後,許多臨床試驗不停的進行著。2015年起,陸續發表在知名期刊的幾個大型臨床試驗,顯示以支架進行取栓的血管內治療技術來打通大腦的大血管阻塞,可增加治療成功的機率,改善病人的預後,而且也因為使用取栓支架打通後,還可降低嚴重腦水腫發生機率,也因而降低嚴重中風病人的死亡率。機械式取栓 可適用於中風發作後6小時內更重要的是,此一治療技術將可接受治療的時間,延長到中風發作後的6小時內,好消息是健保署也順應國外最新的治療建議,自2017年2月1日起將「機械式取栓」用的支架與抽吸導管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不過,血管內治療技術需要有具相關技術認證的執行醫師,且醫院亦必須有可進行特殊檢查的儀器設備。 張哲肇醫師指出,目前「機械式取栓」的「血管內治療」技術,在國外臨床試驗中亦進展到了部份病人可接受治療的時間延長到16至24小時,也增加了許多發作時間超過6小時,如睡眠中發生中風病人,可以接受治療的機會。目前此一部份雖未有健保給付,但符合治療條件的病人,仍有改善預後與減低病情惡化的機會。

用塑膠盒裝食物 微波後恐溶出塑化劑

用塑膠盒裝食物 微波後恐溶出塑化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超商所販售的微波食品,包裝都是塑膠製品,雖然這些材質都必須通過耐熱測試、溶出測試,確保耐熱程度,以及溶出的有害物質、塑化劑沒有超標。不過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曾檢測微波加熱後的DEHP(塑化劑的一種)釋出量,可能激增3至5倍。微波不安全的關鍵因素,不在於「微波」本身,而是溫度太高及時間太長!火力太強或加熱時間過長,超過塑膠耐熱的溫度,就可能會有溶出塑化劑的疑慮。塑化劑又稱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塑化劑種類多元,常被關注衛生安全問題的塑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酯類,例如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質地堅硬的聚氯乙烯(PVC) 材質,透過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可製成各種軟硬度、韌性之製品,例如:PVC保鮮膜、PVC軟墊、雨衣、水管等。但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質則沒有必要添加塑化劑。塑化劑常用來當作各種商業產品,如食品包裝、玩具、家具、化妝品之增塑劑或軟化劑。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兒童早期,持續性地暴露於塑化劑環境中,可能影響往後認知功能的發展,所以建議孕婦減少含有塑化劑之相關產品的使用,兒童於玩具使用後與吃東西前多洗手、盡可能避免幼兒將玩具等物品放入嘴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