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

王凱平醫師為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TASM)培訓認證之運動醫學科醫師,是亞奧運層級國家隊隨隊醫師。長期擔任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特約醫師,照顧國家代表隊、職業棒球隊(CPBL)、超級籃球聯賽(SBL)等菁英選手;同時也擔任體育署巡迴防護計劃顧問醫師、中華奧會菁英育才計劃醫療召集人,深入照顧台灣基層運動員。專長結合中、西醫之運動傷害處置,擅於治療頸、肩、肘、腰、膝、踝部之急慢性疼痛。

腳踝扭傷如何挑選護具 醫師親揭五大要點

腳踝扭傷如何挑選護具 醫師親揭五大要點

腳踝扭傷後有很多處理方式,其中,可能是因為方便、快速,很多人會選擇貼個藥膏,不再疼痛就當作沒事。而有些部分的患者願意稍微麻煩些,願意接受適當的電療、超音波治療。這些適當的復健能夠減輕疼痛,加速修復,是比較好的選擇。但還有一個很重要但是經常被捨棄的建議就是:穿護踝。 根據研究,適當使用護踝,不只能緩解扭傷後的疼痛,還能減少急性的扭傷演變為反覆發作的習慣性扭傷的機率。但是,很多人就算已經被醫師診斷韌帶有撕裂、鬆弛了,還是不願意使用護踝,常見因素包括「戴不住、覺得沒效」兩大類。但這些其實都可以透過適當的選擇來解決。 挑選適合的護踝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挑選護踝的要點 1. 傷害程度:根據你的踝部傷害程度和情況,選擇適當程度的支撐和保護。輕微的扭傷或不適可能只需要輕度的彈性護踝,而嚴重的傷害可能需要更強大的支撐,這時就應該考量硬殼式護踝。 2. 活動需求:考慮你生活中的常見活動類型。不同強度的運動與活動需要不同程度的支撐性和靈活性。例如:籃球或足球等高強度運動,因為需要急停、變向,需要較強大的支撐。如果是登山、健行,因為是比較長時間的活動,可能要更多地考量彈性與透氣性。 3. 合適的尺寸:選擇合適尺寸的護踝非常重要。護踝應該緊密貼合腳踝,但不應該過緊或束縛腳部血液循環。根據廠商的尺寸指南,選擇適合你腳踝尺寸的護踝。 4. 舒適性和透氣性:護踝應該舒適,不會引起不適或摩擦。選擇具有透氣性的材料,有助於保持腳部乾燥和舒適。 5. 醫生或專業建議:如果你有嚴重的踝部傷害,或對如何選擇護踝不確定,最好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意見。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提供指導和建議。 一般來說,先撇開高強度競技所需要使用的特殊運動用護踝不談,護踝的常見種類主要分:襪套式和綁帶式。 襪套式的護踝容易穿戴,主要透過布料本身的壓力來提供基本穩定。整體而言適合扭傷已經復原到一定程度後的日常使用。有些產品會在特定部位做結構加強以增加支持性,特別適合偶爾還是會從事低強度活動,例如:長時間步行、登山健走、騎車,時間久了會有不適感的人使用。 綁帶式護踝會額外使用繃帶加壓,又可以細分成:襪套式外加繃帶,以及完全繃帶式兩類。整體來說,由於可以透過繃帶讓使用者自行適當增加壓力、提升支撐性,所以不管哪一種,都比一般襪套式護踝更加穩定。但相對來說,也會犧牲一定的透氣性、舒適感與靈活度。適合傷害復原到一定程度後,仍需要從事中高強度運動的人。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選擇對的護踝真的很重要,適當使用護踝,能緩解傷後疼痛,減少演變為習慣性扭傷的機率。除了評估運動需求,對支撐性進行考量,一定要還考慮合腳、彈性、透氣,只有戴得住的護踝,才能發揮功效喔!

護膝種類琳瑯滿目 搞定護膝分類才是關鍵

護膝種類琳瑯滿目 搞定護膝分類才是關鍵

如果你有使用護膝的需求,那麼,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到底應該選擇?其實,一個適合日常使用的好護膝,就是在提供足夠的支撐性之外,還能兼顧彈性、透氣。這篇文章,主要就是要告訴大家,如果你有「膝蓋慢性疼痛」,應該怎麼選擇一款適合你的護膝。 首先,我們要來區分一下,不同膝蓋疼痛的原因所適用的護膝種類。 第一大類是最常見的,沒有開洞,沒有邊條,或是有非金屬邊條的套筒式護膝。這種護膝主要就是完整包覆膝蓋,提供少量的額外支撐,適合膝蓋問題比較輕微,例如:早期膝關節退化,且不需要從事高強度活動的人。 第二大類,如果你是膝蓋的韌帶,主要是兩側的「側副韌帶」或膝蓋內的「十字韌帶」曾經受傷,因為這些韌帶都是膝蓋重要的穩定結構,一旦受傷,尤其是撕裂傷,會需要藉由外部的護膝來提供額外的支撐力,所以會特別需要考慮在兩側有加固結構的護膝。對於韌帶相關傷害,急性期要考慮兩側有金屬加固的護膝;進入慢性期,可以視狀況改回第一大類,但還是以有非金屬邊條的護膝為佳。 第三大類,是膝蓋的髕骨或者是髕骨下的髕韌帶受傷。若疼痛原因是來自於「髕骨」,因為髕骨是一塊會隨著膝蓋屈伸而滑動的骨頭,如果髕骨表面承受比較大的壓力,可能會造成額外的壓迫使得滑動不正常。所以如果經過醫師判斷疼痛來自髕骨,那麼前方「有開洞」的護膝,能減少護膝對髕骨的壓力,同時還能加強髕骨的穩定,減少因移動而產生的摩擦。若疼痛來源是來自「髕韌帶」,那通常你所需要的不是一整個護膝,而是所謂的「髕骨加壓帶」喔。 上面這些分類,主要是考量適當的「支撐性」,如果你已經大致了解需要選擇的護膝類型,接下來是比較次要,但其實非常關鍵的兩個考量:透氣性、舒適性。這兩點非常重要,畢竟,護膝再好,穿不住也沒用,所以好的護膝應該有有以下特點: 舒適性:好的護膝在提供穩定性之外,應該能夠舒適貼合,且有足夠的彈性,才能適合各種體型與活動,而不妨礙正常生活與運動。 透氣性:優質的護膝通常使用足夠透氣的材料與編織,以便空氣能夠流通,保持膝蓋周圍的皮膚乾爽和舒適。但同時,仍應確保提供適當的強度。 雖然有以上這些分類與設計上的考量,但整體來說,護膝要考慮的主要差異就是:有無邊條、有無開洞、有無適當彈性、透不透氣。許多護膝的設計,其實就是在上述這些要素中取得適當平衡。還是要再次強調,護膝支撐性再好,穿不住等於沒用,所以,一個適合日常使用的好護膝,其實就是在提供足夠的支撐性之外,能兼顧彈性、透氣的款式喔。

護腰不是受傷才需要!「2原則」選護腰工具,不僅減痠痛也防慢性腰痛

護腰不是受傷才需要!「2原則」選護腰工具,不僅減痠痛也防慢性腰痛

很多人在生活中需要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不管是久站、久坐、久蹲,或是需要搬運重物的人,都容易有慢性腰痛的問題。適當使用護腰,能夠支撐、保護腰部,提供穩定性、減輕負擔並預防腰部受傷。這篇文章主要是提供一些選擇護腰時的建議。 根據不同的設計和功能,護腰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種類: 1. 腰帶式護腰:是最常見的類型。腰帶式護腰通常由柔軟、有彈性的材料製成,如彈性織物或尼龍。透過環繞腰部,以材料本身的彈性提供適度的壓力和支撐,通常用於輕度腰部不適或僅需輕度支持的活動。 2. 硬殼護腰:硬殼護腰通常由堅固的材料(如塑料或金屬)製成,具有內部填充物和調整帶。它們提供更強大的支撐和穩定性,並限制腰部的運動範圍。硬殼護腰通常用於較嚴重的腰部疼痛、脊椎問題或手術後的康復。 3. 姿勢矯正護腰:這種護腰設計旨在改善姿勢。如果是使用柔軟的材質,通常在有特定部位會有綁帶,以幫助調整、固定姿勢。如果是使用硬式材質,通常需要客製化塑形,以根據使用者需求提供適當的支撐。 一般而言,適合日常使用的護腰,主要還是腰帶式護腰。而有些腰帶式護腰,會有一些特殊設計,以符合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例如: 1. 腹部支撐:某些腰帶式護腰具有延伸至腹部的設計,可以提供額外的腹部支撐,減輕腰部負擔,並促進正確的姿勢。 2. 調節式壓力:一些腰帶式護腰具有可調節的壓力功能,通常是透過調節帶、魔術貼或扣帶,讓使用者能夠自行調整護腰的壓力,以符合個人需求和舒適度。 3. 加強支撐結構:部分腰帶式護腰在支撐結構方面進行了加強設計,例如在背部或腰部加入鋼骨或硬塑料,以提供更強力的支撐和穩定性。 4. 冷/熱療功能:一些腰帶式護腰具有熱療功能,通常內置熱/冷包或使用特殊材料,以提供熱散熱或冷卻效果,有助於舒緩肌肉疼痛、促進循環和康復。 5. 防滑設計:為了確保腰帶式護腰在穿戴期間保持穩定,一些設計可能具有防滑功能,例如黏膠材料或內部的抗滑條紋,以防止護腰在活動中移動或滑落。 除了上述的特殊考量,在選擇腰帶式護腰時,有一些選擇護具時的通用因素需要評估,包括:(1)彈性與適合度:護腰應該貼合腰部,但又不至於過緊或限制動作,所以有適當彈性的材料與紡織技術很重要。(2)透氣性:高品質的護腰,在透氣、避免過度悶熱不適的同時還應該兼顧耐用性。 以上,就是選擇一款適合日常使用護腰的常見考量重點。提醒大家,雖然前面的專業考量因素很重要,但是最後的彈性、透氣性,往往才是穿得住,讓護腰能真正發作作用的關鍵,不能忽視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