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病痛勿輕忽,子宮肌腺症

女性病痛勿輕忽,子宮肌腺症

2006/1/1(2022/3/15 19:41更新)

常見於卅至四十多歲的婦女,近年來廿多歲患者也逐漸多起來,可能隨著晚婚、晚孕、不孕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對於二、三十歲的患者而言,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在不孕,一些嚴重的病例,即使做試管嬰兒,也難以著床。

鄭丞傑 醫師指出,子宮肌腺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說是病因相同而病灶不同的疾病,二者都是由於子宮內膜跑到不該存在的地方,如果是在子宮以外,就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是異位在子宮肌肉層內,則稱為子宮肌腺症,也有人稱之為子宮腺肌症。

子宮內膜為什麼會跑到子宮肌肉層裡?有些人認為可能由於生產或人工流產時,壓力太大造成內膜被擠向肌肉層內,但事實上很多病例不但不曾懷孕過,有些連性經驗也還沒有,因此真正的致病機轉,其實還不完全確定。

子宮肌腺症的患者,其子宮內膜通常四散在肌肉層各處,尤其以子宮後壁的肌肉層內最多見,有時候會集中在一處,形成類似一團腫瘤,這時候才被稱為「子宮肌腺瘤」。 

臨床上對子宮肌腺症的診斷,主要依賴症狀、內診和超音波檢查。患者通常有經痛,並且往往從月經要來之前幾天就開始痛,有些人甚至痛到月經結束之後幾天,有些合併有性交疼痛、經量過多、不孕等問題。

超音波掃描可以看見子宮整個腫大起來,子宮壁(尤其常見的是後壁)會超過二點五公分以上,如果超過二點五公分以上的厚度,更是可以肯定必為異常。假如有某一處聚集成一團「肌腺瘤」,則用超音波可與子宮肌瘤辨別,因腺瘤沒有一層莢膜包在外圍,肌瘤則有,另外腺瘤的超音波回音比肌瘤強。另外,使用腫瘤指數CA125也可協助診斷。

真正的百分之百確定診斷,其實是手術切除子宮之後,把子宮送到病理科做切片,才是真正的斷定。

由於子宮肌腺症通常病灶散佈在整個子宮肌肉層,因此治本之道是子宮切除,不論經開腹、腹腔鏡,還是經陰道手術,總之擠除整個子宮,自然不會再有此病了。因此如已完成生育任務,尤其四十歲以上,苦於嚴重經痛影響生活品質者,切除了宮是一勞永逸的根本辦法。

不過,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年輕粉領族,還沒結婚生育,即已罹患此病,如果切除子宮,則完全斷了生育的希望,有些甚至可能也因而斷了姻緣路。因此,對她們而言,保守療法雖不能永絕後患,但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即使是保有一線「子」望都好。

如果有侷限性的肌腺瘤,可以手術切除腫瘤,子宮完全保留住。如果肌腺症使得子宮肌肉層厚達三、四公分,可以手術「打薄」,再追加藥物紿療。比較不嚴重的,也可以直接以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最常用的是Danazol(療得高),這也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用的藥,一般必須每天服用二至四顆,持續半年左右,比較厲害的可能需要一年。服藥期間月經會暫停,因此也不再經痛,而藥效可依超音波檢查子宮肌肉層變薄,子宮也變小,血清中CA125數值下降而知。比較麻煩的是,此藥是男性荷爾蒙衍生物,因此可能出現聲音低沈、青春痘、肌肉結實、乳房變小…等副作用,不過臨床上絕大多數的患者,副作用都不大。

另外有一種新藥Geatrinone(黛美痊),每週只需服用二顆,且副作用較少。此藥每顆近四百元台幣,不過因用量低,總花費不貴,健保仍有給付,但目前在台灣尚未普遍使用於所有的醫院。

這些藥物都可以善症狀,控制病情,不過一旦停藥,通常會逐漸恢復原狀,因此唯有想要再生育者,才值得嘗試這種方法。

至於一般的止痛藥、止痛劑,則只是暫時性的解除症狀,不能使肌肉層內的子宮內膜萎縮,因此不適合用做長期治療。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