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還是心病?令人心驚的恐慌症

心臟病還是心病?令人心驚的恐慌症

2007/8/23(2022/3/15 21:28更新)

某天下午,一位女士來到門診,用懷疑的表情以及小心的語氣說:「我胸口不舒服,心臟亂跳,喘不過氣來。」「喔,那妳怎麼會想來看精神科呢?」我問。

她像是鬆了口氣,較放心地說:「醫師,很奇怪喔?其實也不是我想要來,今天本來是看心臟科,可是心臟科醫師卻要我來看精神科。」接著,她開始訴說幾年來艱辛又疑惑的求醫過程:

三年前的夏天開始,她會突然地一陣胸口緊縮、心臟砰砰亂跳。起初以為是天氣太熱又悶在廚房造成,但這樣的發作竟一次又一次無預警地襲來,而且總覺得心跳狂亂得像是隨時會停止,好幾次甚至快喘不過氣來,感到將要失控,四周也變得糢糊不真實,深怕自己就要死去。她因此跑了好幾趟急診,抽血、胸部X光、心電圖等檢查全作了,卻都沒有問題。

後來,急診醫師說要抽血或作心電圖時,她忍不住說:「不用了,還有沒有更精密的檢查?我恐怕是得了很難檢查的怪病。」醫師仔細翻看她的病歷後,面露無奈地建議:「有些心臟病是陣發性的,需要心臟科醫師的診察和更精密的儀器,先回家休息吧,改天再看心臟科門診。」然後醫師又將她先生拉到一旁、輕聲地說「…或許,你也應該帶她看精神科。」之後,她並沒有馬上去看心臟科,她想起了剛考上初中時,正值壯年的父親卻突然心肌梗塞過世,她害怕要是自己像父親一樣突然離去,尚在唸國小的兒女誰來照顧…

一年前,她才去看心臟科,除了終於說服自己再難的病應該也有方法可醫,更因為發作仍然不斷,她因此變得不太愛出門,連上市場買菜也有點怕怕的,就擔心哪天發作時沒有認識的人在身旁。

一開始,這位心臟科權威親自為她量血壓、聽診心跳與呼吸,詳細詢問每次發作的狀況,重新看過所有作過的檢查,然後,他請她放心,看來並不像心肌梗塞,也沒有太持續嚴重的心律不整,不過還可以安排進一步的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和二十四小時心電圖,應該就萬無一失了。

接下來幾個禮拜,檢查一一完成,每項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她一方面覺得終於可以不用再擔心突然心臟病發,卻也不禁疑惑地問:「那我怎麼會這麼不舒服?」醫師很有信心地說:「放心,妳的心臟沒什麼問題,吃些藥就會好的!」

接下來兩個月,她一開始也覺得吃藥後胸口不再那麼緊繃、心臟也較少亂跳,人舒服多了。只是她漸漸發現,每天需要吃更多次的藥,要不然又會心慌,更糟的是心臟科醫師開始告訴她不能再吃這些藥了。她拿藥袋去問住隔壁的藥師,才發現這些是鎮定劑,真的不能多吃。於是,一次又一次的發作,她只能告訴自己忍耐、心臟科醫師都說沒問題的。可是發作越來越頻繁,而且每次都驚恐到怕會死掉,幾次要先生再帶她看急診時,先生竟說:「不要再胡思亂想了,心臟明明沒問題,是不是真的要去看精神科啊!」此時,她泛著淚光對我說:「醫師,你知道嗎?那時我好絕望,明明經常發作、痛苦到像要死掉卻查不出原因,先生又好像覺得我不是真的生病而只是亂想,說真的,要不是顧念乖巧的兒女我還真想自殺算了!」

這三個月來,幾乎天天發作,她再去看心臟科,醫師也只是開一樣的藥。上個月,她在報紙上看到核子醫學儀器可以發現細微的心臟病變,再三央求下心臟科醫師安排了這項檢查,今天下午就是來看報告的。「結果呢?」我問。她說:「還是正常,醫師說只好請我來看精神科了。」

她停下來喘口氣,期待著我的反應。我開始問:「是不是每次發作都在不同場合、毫無預警、也不見得是特別在做什麼或想什麼事情時,就突然在幾分鐘內發作到最嚴重?」「是啊!」我接著問:「到後來,即使沒發作時還是常常擔心不知何時會再發作,也不太敢一個人到都是陌生人的地方去?」「沒錯。」她肯定地說。

我再問:「發作時除了妳剛剛說的心臟砰砰跳、胸口緊得喘不過氣來、深怕自己會死掉以外,是不是還常常會冒冷汗、四肢發抖或發麻?有時又覺得像要嗆到、頭暈、發冷或是發熱?甚至連四周都變得不太真實、彷彿身體不是自己的、覺得快要失控或發瘋?」她竟面露欣喜地說:「我是比較少冒冷汗啦!不過其他的我都有。奇怪,你怎麼都知道?難道有很多人像我一樣?看來我是看對醫師囉!」

我接著說:「妳這是典型的『恐慌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焦慮』原本是人在面對危險或難題時,正常會有的反應,它讓我們心跳加快、肌肉緊繃、提高警覺,將身體和精神準備好以面對接下來可能的『作戰』或『逃難』。而恐慌症就是在外界其實並沒有什麼威脅,或只是很小的風吹草動時,就不相稱地啟動強烈的焦慮反應所造成的。」

她急忙問:「那有辦法治療嗎?」,「當然有。恐慌症的發作和自律神經過度興奮有關,這是因為大腦裡的神經傳導物質、尤其是血清素的不平衡所致,而新一代的抗憂鬱劑正可以調整血清素的平衡,持續地使用有相當好的療效。」她若有所思、遲疑了一下說:「那麼我一開始去看心臟科是看錯科,醫師開鎮定劑也是開錯藥囉?」我笑笑說:「倒不盡然,還是得先排除心臟病的可能,只是若心臟科醫師專業評估確定沒有問題,就該找精神科醫師評估了。而治療的頭兩個月常需要併用鎮定劑,因為抗憂鬱劑的藥效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服用後才會出現,在這之前鎮定劑可以較快地減緩不適,不過需要控制用量且避免長期使用,因為鎮定劑只能在急性期輔助緩解、並無長期療效,過量使用反而會影響認知功能。」

她仍有些疑惑地說:「真的吃藥就會好嗎?而且我還是不懂這為何非要看精神科不可?難道我那些不舒服都是假的、只是胡思亂想『想』出來的?」我告訴她:「很多人吃藥就可以有很好的療效,不過還有肌肉放鬆以及呼吸訓練等技巧,可以更加強療效,而有些人需合併藥物與認知行為治療,學習更適切地分辨環境的狀況,不再隨便引發過強的焦慮反應而使恐慌發作,這些都是精神科專門的治療。恐慌發作時的不舒服當然不是妳亂想出來的,自律神經一興奮,身體便確實起了強烈的反應,一切就如妳所親身體驗,是真真實實的『心驚膽顫』,不是嗎?」

她點點頭,神情不再疑惑。我突然發現,此刻窗外灑進來的夕陽正巧映照在她笑得燦爛的臉上,看起來,一切似乎又有了希望。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