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

掌握這3問 對抗晚期肺腺癌更有力

掌握這3問 對抗晚期肺腺癌更有力#晚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晚期肺腺癌病友在確診時都很氣餒,心情已經低落的時候還 要思考用什麼藥?效果好嗎?吃這種藥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對於治療感到慌張無助。台大醫院新 竹分院胸腔內科主治、教學研究部主任柯政昌醫師表示,病友們可以靜下心來思考以下 3 個問題、 配合醫師的指示,對抗肺癌不用過度緊張!  問題 1.)知道自己的致病基因型嗎?有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藥物嗎? 「檢測突變基因是很重要的!」柯政昌主任表示,民國 95 年以前,晚期肺腺癌只能採用化療,隨 著新藥陸續問世,包括標靶藥及免疫療法等,無論療效、預後、存活期都越來越進步,要達到個人 化、精準化的治療,首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生物特徵,突變基因就是其中一種。  由於肺腺癌佔所有肺癌的六成,晚期的患者,可進行包括 EGFR、ALK、ROS1 等基因檢測,若有 基因突變,就可以選擇相對應標靶治療。台灣肺腺癌患者約 5~6 成有 EGFR 基因突變,一項針對十 國(包含台灣)的 EGFR 突變肺腺癌患者進行的最新 GioTag 研究發現,先使用不可逆口服標靶藥 物,若出現抗藥性,檢測發現 T790M 突變,再接力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治療時間中位數可達近 四年,成效良好。  曾有一位 40 幾歲晚期肺腺癌女性患者王小姐,在醫師建議下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開始治療 時出現疹子及甲溝炎等症狀,柯政昌主任協助調整劑量後,副作用不但改善,療效也不受影響。持續使用近兩年,因為對藥物產生抗藥性,王小姐改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並搭配針劑標靶,至今已 持續治療四年,種菜、運動、甚至出國都沒問題。  第一線的治療選擇將影響整體的治療成效,因此先檢測基因,制定治療計畫可以確保患者選到最適 合自己的一線藥物,以不可逆標靶來說,它相較第一代標靶涵蓋更廣的基因型,一天一顆不用打針, 療效較好、也比較不容易失效,若產生抗藥性,也可以藉由第三代標靶的接力治療,可望獲得更長 的存活時間。以前晚期患者很難存活超過一年,現在持續治療到四、五年以上的案例比比皆是。  2.)肺癌就像慢性病一樣,進入穩定狀態後可以停藥嗎? 患者每個月回診、每三個月做一次電腦斷層,若有惡化徵兆,再做切片、基因檢測,選擇下一線藥 可用藥物。柯政昌主任也強調治療的過程就像接力賽跑:「第一棒不行再用第二棒、第三棒,而且 在比賽結束之前一定要盡可能地跑。」肺癌也需要持續穩定的治療,才能達到最好效果。 當腫瘤縮小進入穩定狀態,不代表已經治癒,千萬不可隨便停藥,因為體內仍有少數癌細胞,停藥 一定復發,一復發,原來的藥會失效,就非換藥不可,這種狀況會使存活時間縮短。  3.)開始服藥時,應配合調整飲食和作息嗎?副作用發生時,如何處理? 很多癌友害怕藥物帶來副作用,早期使用化療,常見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下降、食慾不振等 令人困擾的症狀,隨著藥物進步,這些症狀已能透過輔助藥物一一克服。  而標靶藥常見副作用如疹子、青春痘、嘴破、甲溝炎、腹瀉等,現在都能使用藥物緩解克服。若能 在症狀出現前就先管理副作用會更好,適量運動、均衡飲食補充養份及體力,也建議做好防曬,注 意皮膚保養;建議治療前及治療期間可以多與你的醫師或個管師討論。  了解並接受基因檢測,擬定適合的治療計畫,並管理好副作用,加上平常心看待疾病,不要輕言放 棄,即使晚期肺癌也能好好享受人生。 

非小細胞肺癌難察覺 超過半數患者發現已晚期

非小細胞肺癌難察覺 超過半數患者發現已晚期#晚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102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繼續蟬聯國人死亡率第一位,每年奪走約八千多人的生命!而約9成的肺癌為非小細胞肺癌,然而非小細胞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約2/3患者發現時已為晚期,因此許多晚期存活時間常不到一年。但現今有更多肺癌治療的標靶藥物,癌友確診後應遵循醫師治療建議,並進行基因檢測找出致病基因,選擇對症下藥的標靶藥物,就有機會穩定控制病情。EGFR陰性  仍有1成5機會為ALK陽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腫瘤內科吳銘芳醫師指出:除了環境中的致癌物,基因的易感性有可能讓病友更容易得到肺癌。過去先發現的基因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近年來還發現了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ALK基因在正常情況下應處於「休眠」狀態,但在ALK陽性的肺癌中,ALK基因錯位後會與其他基因融合,這樣的基因錯位所產生的融合蛋白就會導致癌細胞形成、增生及轉移。EGFR無突變的肺癌病友,有10~15%的ALK基因突變比例。ALK基因突變的情形雖與族群、性別無關,但是研究發現,完全沒有抽菸或只有輕度抽菸史、以及年輕的族群(平均年齡52歲),有較高的ALK基因變異比例。晚期肺癌別灰心 先基因檢測再選標靶吳銘芳醫師指出: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上,早期可進行手術,然而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為晚期,目前晚期多採取標靶治療。若檢測後為EGFR陽性,可使用特定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若EGFR基因檢測呈陰性,可再進行ALK基因檢測,若檢測結果為ALK陽性,也有相對應、有效的標靶治療藥物可供治療;根據臨床實驗結果顯示,ALK基因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在化療無效後開始使用,仍可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達7.7個月。目前已經陸續研發出越來越多治療藥物,除了EGFR的標靶藥物,健保署也於去年通過針對ALK基因變異的標靶藥物健保給付,病友年平均省下超過百萬的治療費用,減輕經濟負擔。

有解!研究:晚期肺腺癌抗藥性 不再無藥可醫

有解!研究:晚期肺腺癌抗藥性 不再無藥可醫#晚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國肺癌人數節節升高,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2013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肺癌以及肝癌,分居發生率前三名。雖然肺癌發生率位居第二名,但值得注意的是,肺癌的死亡率25.3,遠高於肝癌24.2和腸癌14.9,躍居第一名!歸咎原因為大多數的患者在服用標靶藥物後,可能產生抗藥性讓治療失敗。但好消息是,研究發現,晚期肺腺癌抗藥性不再無藥可醫,透過抽血驗癌DNA,可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續命。上周舉辦的的歐洲肺癌年會,討論聚焦在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研究進展及用於第一線治療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成效和安全性。而有出席歐洲肺癌年會的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強調,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而言,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為目前標準治療方案。然而,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後產生抗藥性,常常是治療失敗的原因之一,大約有九成的患者,用藥9至11個月後出現抗藥性,這是因為癌細胞透過突變和改變生長方式來產生抗藥性,目前這些患者可以接續使用其他標靶藥物或化療治療,但治療效果有限!因此,今年歐洲肺癌年會最令人訝異的研究,就是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做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第一線治療使用,受試的60名患者中,有近八成的患者可預期腫瘤獲得良好的控制,值得注意的為無惡化存活期19.3個月!存活期較其他一線標靶藥物增加將近1倍。此外,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針對EGFR和ALK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是目前標準的治療方案,但陳志毅說,臨床約有9成患者,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11個月後產生抗藥性,常導致治療失敗。他也提道,另一項研究也發現,若將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拿來治療出現抗藥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有將近7成的患者腫瘤縮小,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也延長至11月。但要注意的是,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適用於T790M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抗藥性患者,病患需先檢測基因,一旦確認基因產生突變,才適合用藥。陳志毅也說,第三代肺腺癌TKI標靶藥物去年已經在美國,歐盟及日本上市,但目前台灣還沒有此藥物,推測未來若引進,應會作為晚期肺腺癌的第二線藥物,給患者延命希望。

狗狗突嚴重咳嗽、食慾不振 竟染心絲蟲症晚期

狗狗突嚴重咳嗽、食慾不振 竟染心絲蟲症晚期#晚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寵物心絲蟲症透過家蚊媒介傳染,一旦感染會對狗狗的心肺系統造成傷害,曾有一隻長期住在陽台的5歲黃金獵犬,平時活力十足,因為嚴重咳嗽,且食慾不振而就醫,由於飼主認為家中沒有蚊子,沒有意識到可能是心絲蟲症,經篩檢發現已是心絲蟲症後期,飼主才因未即早發現而感到相當愧疚。3成感染心絲蟲無症狀 未及時治療恐致死研究調查發現,高雄地區較常將寵物養在室外,狗狗感染心絲蟲症的盛行率也較全台平均高出1.5倍,獸醫師馮建中表示,即使寵物住在室內也有可能無意間被叮而感染。他提醒,唯有進行心絲蟲篩檢,才能確認寵物是否感染,讓醫師與飼主都能更了解寵物的健康狀況,對症治療。心絲蟲初期並無明顯症狀,高雄地區有超過3成已感染的犬隻沒有症狀,感染中期可能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典型症狀,平時若有以上症狀,即有高達8成機率可能已感染心絲蟲,若飼主沒有意識到寵物染病,可能會讓病情惡化,最嚴重還會導致休克、死亡。四合一篩檢 8分鐘檢查6種傳染病獸醫師馮建中提醒飼主們,無論是否發現症狀出現,都應該定期篩檢,而出現症狀時,更應立即篩檢,避免造成遺憾。建議能夠遵循美國心絲蟲協會的指引,幫助寵物們對抗心絲蟲症,每年定期篩檢,每月定期服預防藥,若感染則即時就醫治療。雖然臨床上有許多治療心絲蟲症的方法,但每隻寵物狀況皆不相同,治療療程也都相當複雜,更可能需要付出昂貴且高風險的心臟手術才能換回寵物健康,而且即使成功治療也會有許多後遺症產生。現在臨床上有四合一的篩檢工具,只要8分鐘就能篩出是否感染心絲蟲與其他5種傳染病,每年定期篩檢才能即時發現,對症治療。

肺癌拖成腦轉移 害她手腳麻如石膏險喪命

肺癌拖成腦轉移 害她手腳麻如石膏險喪命#晚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大約在去年5月,一名64歲奶奶突然手腳發麻,甚至麻到毫無知覺、像石膏般動都不能動;送醫檢查發現,她竟然並非家人所想的中風所致,而是「晚期肺癌腦轉移」,更被告知只剩半年生命。奇怪的是,老奶奶並沒有抽菸、喝酒等習慣,但卻得到這晴天霹靂的答案,令人相當不解。無抽菸習慣 也會受油煙、空汙影響一般來說,造成肺癌的主因為抽菸及遺傳,但奶奶並無菸酒習慣,也沒有家族病史,卻被診斷為「晚期肺癌腦轉移」;對此,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說,雖然肺癌患者多以男性為主;但女性因為二手菸、空汙、油煙等也會增加肺癌機率。統計指出,罹患肺腺癌的女性中有9成都沒有抽菸習慣,卻全是因為外在環境及遺傳。所幸在醫師建議下,她接受小分子高濃度標靶、搭配放射線等治療,使腦部腫瘤縮小,病情也獲得穩定控制;約治療2個月後,奶奶已經恢復手腳活動功能,回歸平常生活。腫瘤大、癌細胞擴散 7成確診已達晚期此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也說,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呼吸急促、咳血、胸痛等;因此出現症狀時,多半為腫瘤變大或癌細胞擴散;且將近有7成患者被診斷時已達晚期,癌細胞甚至轉移至腦部、骨頭、腎上腺及肺部其他位置。根據統計,肺癌為最容易轉移到腦部的癌症之一,其中有超過2成晚期肺癌患者有此現象。余理事長進一步指出,腦轉移在臨床表現上,主要是因為腫瘤大小、位置出現不同反應;如腫瘤壓迫腦神經使語言、聽力及視力受損,或造成局部腦水腫,以致出現類似中風症狀。肺癌3高風險群:55~74歲、抽菸、戒菸不超過15年不只如此,肺癌腦轉移症狀還包含頭痛、嘔吐、視覺障礙等情形,多與顱內高壓或腦神經受損有關;因此余理事長提醒,若年齡在55~74歲、有抽菸習慣,或戒菸不超過15年等都屬於肺癌高風險群;應保持1年篩檢1次的習慣,並及早治療,避免拖到晚期增加腦轉移機率。

肝癌晚期活不過半年?標靶藥物治療可突破

肝癌晚期活不過半年?標靶藥物治療可突破#晚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肝癌為台灣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率及死亡率均高居十大癌症前三名,慢性肝炎仍為罹癌的主要原因,若沒有定期追蹤,等出現症狀再就醫,恐已成為晚期癌症,像是49歲的張先生,因為腹痛、沒有食慾而就醫檢查,卻發現是晚期肝癌。腹痛、食慾差才發現罹肝癌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肝膽腸胃科胡志棠醫師表示,台灣B肝帶原者超過200萬人,大約有三成的帶原者因各種理由沒有定期回診檢查,等到出現症狀才就診,通常為時已晚。日前年輕男藝人因肝癌病逝的新聞傳出,B肝帶原者回診追蹤的人數比平常激增了3成。像是現年49歲的張先生,2年半前因為腹痛、沒有食慾,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肝癌晚期,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擔心沒機會親眼看到兒子結婚、生子而感到絕望。幸在家人的鼓勵及支持下,鼓起勇氣積極接受治療,經過二年半服用標靶藥物,肝臟腫瘤有效獲得控制。晚期肝癌 未治療壽命僅剩3~6個月胡志棠醫師說,晚期肝癌常因腫瘤數量、位置或侵犯血管等複雜因素,導致無法開刀清除,甚至因為復發長出新的腫瘤,只能反覆電燒或栓塞治療,不但考驗患者的體力,也無明顯延長存活期之效果。延長肝癌患者的存活時間,一直是醫界努力的目標,以往晚期肝癌從發現到過世,平均約3~6個月,但若積極配合醫師治療計劃,仍有相當大的機會像張先生那樣,透過標靶藥物治療,讓肝臟腫瘤獲得控制。目前健保開放提供給晚期肝癌,已經轉移且無法開刀治療的患者。此標把藥物可能出現手、腳及嘴巴周圍可能長水泡之副作用,若早期肝癌想要自費使用,則每月需負擔十幾萬元的醫療費用,民眾可評估經濟狀況,並與醫師討論最佳治療方式。

晚期腸癌別放棄!七旬老翁15年切肝4次成功保命

晚期腸癌別放棄!七旬老翁15年切肝4次成功保命#晚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77歲的王伯伯,在15年前因一個禮拜沒有大便且腹脹不舒服至診所就醫,結果發現竟罹患晚期大腸癌,且病情嚴重需切除肛門才能存活,因此,他決定放棄治療,靜候命運的安排。直到後來在兒子的苦勸下,到了醫院接受化療及切除手術後,才保住了肛門與性命,原以為只要經歷一次腸癌切除就好,但在化療後三年,癌細胞轉移至肝臟,使得他15年內開了四次切肝手術,及無數次的化療,目前肝臟只剩正常人的一半,但癌細胞沒有再復發了,已接近痊癒的狀態。藥物治療+切肝 可提升晚期患者存活率大腸癌連續6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儼然是癌症之王,對國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且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等到發現時多已是第四期。根據臨床資料顯示,第四期治療五年存活率僅僅11.1%,相較早期腸癌低出許多,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腸癌四期肝轉移透過藥物治療及手術切除肝臟,也能讓癌末病人長期存活。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王輝明醫師表示,以往大腸癌轉移至肝臟,病人平均存活18個月,五年存活率通常只5%,但現在只要透過多點基因檢測與個人化標靶治療選擇,就可讓原本不能切肝的病患,有30%被轉化可進行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切肝後五年存活率高達41%,更有不少活超過五年的病人,只要固定回診,已不需再另外用藥,病理上幾乎可以算是痊癒的狀況。此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魏柏立醫師表示,腸癌肝轉移病人,一般會先評估切肝後是否傷及肝功能,若腫瘤過大會先利用化療及標靶用藥等方式,讓腫瘤縮小,再進行切除手術;但若不會影響,會直接切除腫瘤,再搭配輔助化療及追蹤,幫助民眾擁有更多康復機會。

肺癌為女性健康頭號殺手 7成民眾發現已晚期

肺癌為女性健康頭號殺手 7成民眾發現已晚期#晚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肺癌在最近這2年以來,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平均每天約有22人死於肺癌,且每5位癌症病患中就有1人是肺癌患者,在男性癌症死因裡肺癌是僅次於肝癌為第二名,在女性則是為首位,堪稱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不僅如此,有7成病患當他們發現時已屬晚期,幾乎無法接受治療。肺癌是國人主要癌症發生率排行前三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是國人主要癌症發生率排行前三,而國內近5成肺癌患者為肺腺癌,其中又以惡性肋膜積水為常見的癌症併發症之一,當長在肋膜的癌細胞不停的分裂增殖或長大,肋膜積水也隨之不斷增加,到一定程度後,便會壓迫到肺臟,造成呼吸困難、喘、疼痛等症狀。對此,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劉建興醫師表示,所謂的惡性肋膜積水指的是癌細胞已侵犯到肋膜,導致肋膜腔內有異常積水的現象,造成呼吸困難、咳嗽、胸痛、發炎及發燒等,而嚴重程度和液體累積速率及液體累積的總量有關係,提醒民眾呼吸困難及胸痛是最主要的症狀,所以,若出現類似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台灣發生肺腺癌機率 遠高於西方人劉建興醫師表示,傳統肋膜腔積液和肋膜腔腫瘤的診斷方法是抽取肋膜腔積液來做細菌、生化、免疫及病理的檢驗,但是,經常不容易得到一個確定的診斷,所以,利用胸腔鏡進入胸膜或縱隔施行胸腔鏡肺或胸膜活檢,以便診斷感染,癌症和其他疾病肋膜腔疾病是一個快速且正確的方法。在台灣,EGFR基因突變幾乎都是集中發生在腺癌中,且比例遠高於西方人,男性佔40%~50%,女性接近70%,此外,曾有研究指出肺腺癌與抽煙較無關連。

Menu